跟親友的孩子搶玩具,是寶寶學習社交的第一步
春節回老家了,大人們閑坐嘮嗑麻將,小孩嬉鬧搗亂放炮。
看著小屁孩們一起搭樂高、塗畫板,一路追追跑跑,你不由地會想起自己和哥哥姐姐一起度過的童年,啊,那些你愛談天我愛笑的美好時光......
突然「哇」的一聲把你從回憶里拽出,小哭包抽抽搭搭地抱住你的大腿,「媽媽,堂哥搶我玩具!」侄子也皺起了眉頭,「真小氣,不跟你玩了!」也摔門跑掉了……其樂融融的春節,寶寶們卻免不了推搡哭鬧、拌嘴打架。索性給娃抹把眼淚回家吧,娃卻一步三回頭地不肯走。
這時候,糕媽也要攔住你往外走的腳步了。雖然孩子打架哭鬧很糟心,但咱們要正面「手足衝突」,還要利用好這樣的衝突,讓它成為孩子心智發展、社交力成長的契機。
我是怎麼正面看待「手足衝突」的
雖然吵架有點壞氣氛,但「矛盾」也是生活的一部分。逃避不會讓矛盾消失,更不能解決問題。孩子們需要在爭執中學會表達態度、溝通交流,最終達成意見、解決問題。
與其讓寶寶在推搡爭吵中探索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如教他如何跟同齡人相處。
——什麼?這也要教?把孩子放在一起玩不就好了?
——社交這門生活技能課,對於跟堂兄表妹玩大的我們來說並不難。但現在大多數孩子的生活環境,與兒時的我們大為不同。因為父母工作關係,大家族的聚會時間有限,寶寶接觸同齡人機會大大減少,家長再不做些引導,入園後的孩子難免有些社交障礙,比如在集體里亂髮火,羞怯不敢表達,以及難以遵守規則。
所以趁著節假日的「手足衝突」給孩子上一堂社交課,可是寶寶從小霸王變成社交小達人的大好機會哦!
轉變方式,讓孩子的矛盾衝突少一半把給予變成分享
我們希望寶寶學會分享,但只說「把玩具給妹妹。」寶寶才不搭理你。用示範的方式引導寶寶去分享,比如說「快讓妹妹看看你的超級飛俠有多厲害!」寶寶就不會有「失去心愛寶貝」的抵觸心理,更願意和小夥伴一起玩。
教孩子表達感受
教孩子解決衝突的第一樣法寶是語言,用語言表達情緒的不滿,而不是推、咬、罵人。比如告訴孩子「打架不對,如果你不高興,可以說你不要。」隨著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他也可以慢慢學會用語言協調關係。
教孩子用規則解決問題
用玩具換玩具(換著玩),輪流開碰碰車(輪流玩),我們都有洋娃娃,可以一起玩過家家(一起玩)。這些方法讓孩子玩得更開心也更公平。
做到這五點,你就是最會處理衝突的好家長學會轉移矛盾。阻止孩子們的爭執,轉移注意力一定沒有錯。「哇,這個平衡車很好玩誒,誰來教教我。」「廚房好香啊,快去看看大姨做了啥好吃的。」如果能扮一個卡通人物就更好了,心大的寶寶們一定會破涕為笑。
在有人哭之前把衝突雙方拉開。孩子小打小鬧很正常,小矛盾大可丟給他們解決。但是一定要留心孩子們的情緒,如果矛盾有升級趨勢,要及時拉開孩子,引導他們更好地解決問題。
誰先動手不重要,公平對待才重要。一時沒看緊,孩子還真打起來了。這時候,別想著當法官,一開口就問「誰先打的?」在氣頭上責問孩子會讓孩子口不擇言,讓衝突更激烈。
也不要隨意貼標籤,「大的要讓著小的。」「妹妹這麼文靜,一定是你欺負他了。」這種話不要輕易說。不搞清楚事情原委就強行判斷,只會讓委屈的孩子更委屈,加深矛盾。
先安慰受害者。孩子們動手打架了,這時候要先關心「受害者」(即使那是侄子侄女)。用大家都能聽到的聲音說:「一定很疼吧,來,小姨摸摸。」用語言傳達你對滋事一方的期望:「小哥哥不應該推你的,他平時不是這樣的,他一定也想抱抱你。」這樣一來,氣氛會緩和下來,委屈的寶寶得到安慰,做了壞事的寶寶不僅知錯,也知道怎麼彌補。
糕媽說
現在孩子們和兄弟姐妹們相處少之又少,過年是難得的享受親情的機會。孩子們在一起吵吵鬧鬧,家長要給他們練習社交、學會溝通的機會。不放心的話,可以回到家後再和和孩子聊聊今天發生的事情、以後解決的辦法,不斷的學習實踐中,孩子的社交能力自然就得到了鍛煉。
其實糕媽很珍惜寶寶跟同齡人相處的寶貴機會,和骨肉親情比起來,孩子們小小的摩擦並不可怕。想想咱們小時候過年的情形,是不是連和哥哥姐姐們拌嘴吵架都是一種有趣的回憶呢?
參考文獻:
《賴克林兒童情緒手冊》、《0-5歲:大腦發育關鍵期的70條教養法則》。
參考網站:
Raisingchildren,babycentre,todaysparent,dailyparent.等網站。
<猜你喜歡>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