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富盛名、影響畫壇三百年的清初「四王」,看看他們的山水!
清 王時敏 仿黃公望山水 1657年作
清初「四王」是指明末清初活動於江南地區,以摹古見長的四位山水畫家,他們就是大名鼎鼎的王時敏、王鑒、王翚和王原祁,其中王時敏、王鑒為董其昌的畫友,王翚是他們的學生,王原祁是王時敏的孫子。
「四王」極富盛名,引領畫壇,左右時風,影響後世約三百餘年。直到民國時期,以張大千等為主的海派畫家的出現與活躍,漸漸取代了「四王」顯赫的聲勢與地位,他們「褒四僧」、「貶四王」的審美取向和個人趣味一直影響到當今的畫壇。
「四王」最大的成就是在運用干筆枯墨的方法方面。
四王與同時代畫家的不同之處,在於畫面布局不求奇險,而是注重筆墨功夫,所以粗看面目相同,若無變化,其實其變化在於筆墨的旋律,而非形象的布置。
清 王時敏《秋山溪徑圖》1660年作
婁東派的創始人王時敏
王時敏(1592—1680),字遜之,號煙客,晚號兩廬老人,江蘇太倉人。他是「四王」中年齡最長的一位,為「四王」之首,其他三位有的是他的朋友,有的是他的學生和後人。
清 王時敏 仿大痴道人筆 立軸 1669年作
在繪畫上,王時敏主要在追古人上下功夫,一生著力於黃公望。他筆下的作品乾濕筆互用,黑色有的醇黑,有的清淡,山水得宋元標格,筆墨蒼潤松秀,唯丘壑少變化,多模擬之作。風格有的工細清秀,有的渾厚蒼勁,意境疏簡。坦率地說,王時敏作為清初「四王」中領袖式的人物,在總結前人筆墨方面的經驗,整理與研究繪畫歷史遺產是有貢獻的。
清 王時敏 青綠山水 設色絹本
清 王時敏 南山圖 立軸 立軸 設色紙本 壬子(1672年)作
專心於「元四家」的王鑒
王鑒(1598—1677),也是婁東畫派創始人。王鑒早年得到過董其昌的親自傳授,他一生的畫業就是沿著董其昌注重摹古的方向發展,並揣摩董源、巨然、吳鎮、黃公望等諸多前輩大家的筆意,仿古吸收並轉化古人的筆墨結構,形成了自己豐富的山水畫語言。
清 王鑒 長松仙館圖 紙本設色 縱 138.2厘米橫 54.5 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王鑒畫的坡石取法黃公望,點苔學吳鎮,用墨學倪瓚。尤其是他的青綠設色山水畫,縝密秀潤,嫵媚明朗,綜合了沈周、文徵明清潤明潔的畫風。所以,王鑒的摹古功力很深,功力在王時敏之上,他一生遍臨五代、宋元名作,尤專心於「元四家」。工淺絳和青綠山水,中年筆法圓渾,晚年變為尖刻。
清 王鑒 仿黃公望煙浮遠岫圖 台北故宮藏
清 王鑒 仿趙孟頫山水軸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 王鑒 溪雲初起圖 1669年作
「虞山派」創始人王翚
王翚(1632—1717),也是熔鑄南北二宗的山水畫大家。60歲時奉詔作主持繪製《康熙南巡圖》,共12大卷,堪稱其創作畫中的巨制,為清代手卷中的宏篇,該畫場面浩大,內容豐富,筆墨多樣。
清 王翚 夏五吟梅圖 紙本設色 1714年作 故宮博物院藏
王翚的山水畫集古人技法之大成,能工能寫,功力極為深厚,中年用筆細秀繁密,墨色濃潤蒼勁,晚年用筆遒勁嚴謹,墨色富於變化,意境深遠含蓄,也稱「虞山派」。王翚畫作完美地融合了「元人筆墨,宋人丘壑,唐人氣韻」。
清 王翚 仿巨然山水 立軸 紙本水墨 1653年作
王翚繪畫精於山水,作畫程序一般是先勾勒皴擦,再輔之以墨色,主要為兩道工序,技藝高超之處在於筆墨到位、勾勒皴擦的筆墨不多卻表現了豐富的內容。
清 王翚 萬壑千岩圖 立軸 壬寅(1662年)作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 王翚 寒塘鴻鶒圖 紙本墨筆 1662年作 故宮博物院藏
「筆底金剛杵」的王原祁
王原祁(1642—1715),是「四王」中最見功力、最有個性的畫家。擅畫山水,繼承家法,學元四家,以黃公望為宗,喜用干筆焦墨,層層皴擦,用筆沉著,自稱「筆端有金剛杵」。
清 王原祁 松溪仙館圖軸
王原祁主張好畫當在不生不熟之間,自出心裁,不受古法拘束,書卷之氣盎然紙墨外。因受朝廷寵愛有加,其名大振,追學其風格者甚多,使婁東派的地位一時統治中國畫壇,並幾乎影響整個清代山水畫三百年。由於王原祁只知臨摹,缺少創造性,致使當時中國山水畫缺少生氣,引得後來一大批畫家不滿。起而倡導革新畫風之舉,反其道而行之,揚州八怪就是傑出的代表。
清 王原祁 小孤山圖軸
清 王原祁 送別詩意圖軸
清 王原祁 疏林遠岫圖 立軸
推薦閱讀:
※來看看你是不是女神?
※苦也一天,樂也一天,何苦難自己(累了就看看)
※長壽,留給子孫的,到底是福還是禍?值得每個人都看看!
※旺財風水九要素,看看你家有幾個?
※身上這個地方長痣,最有財,看看你有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