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日報第588期:為了爭女權給宋教仁一耳光

1.宋教仁被女人扇了耳光

1912年8月25日,國民黨好不容易成立組黨大會,下午兩點,突然一隊氣勢洶洶的娘子軍沖入場內,共計有唐群英,王昌國,沈佩貞等十餘人,他們衝到會場,唐群英為首,對著宋教仁大吼,「黨綱為什麼要刪除男女平等!?你這麼蔑視女界」,唐群英說「你們應代表國民黨「向女界道歉,並於政綱中加入男女平權內容」,宋教仁沉默不語,這位性子火辣的湘妹子嘆氣道,「沒想到我們湖南會出來這麼沒用的朽貨!」隨即衝過去,把宋教仁的頭髮抓住,還抓住了他的鬍子,左右起手,來回痛快,酣暢淋漓的打宋的耳光。辛亥革命元老林森上前勸架,結果也跟著被挨了一記耳光。全場秩序大亂,最終孫中山到場,這才平息了事態。但當國民黨元老張繼出來圓場,建議舉手表決是否男女平權,男議員竟然無人舉手!

第二天,宋教仁言及此事,連說「晦氣」,朋友則曰「此後宜大加提防」,因為「婦人打嘴巴,大不利市」;可見當時如何歧視婦女!

2.早就大鬧參議院

這不是唐群英第一次為了男女平等而大鬧,1912年民國初建,許多為中國婦女權益爭取的人,驚異的發現,臨時約法文本雖然明確表示人民一律平等,沒有種族,階級,宗教的區別,但卻沒把性別寫進去。這就意味著憲法沒有保障婦女的參政權。當年同盟會宣言都聲稱「男女平權」,如今建立民國,反而後退一大步!唐群英等先後五次向孫中山和臨時參議院上書,請求恢復「男女平權」,均未被臨時參議院接受。於是1912年3月20日,幾位女權主義者衝進參議院會場。當時衛兵攔阻,這些同樣為了反滿革命而衝鋒浴血的女人們大怒,先把衛兵打倒,再砸翻參議院門窗玻璃,翻牆進入會場理論。會場上有男議員發難說:「女子無國家思想,無政治能力,與此政事,會誤國機。」

沈佩貞當即反駁說「你們這些議員大人,晚上打麻將,白天開會打瞌睡,發言打官腔,又有什麼治國安邦的高見?」雙方不僅激烈的爭吵,而且還拍桌子打椅子。最終釀成了一場大鬧參議院的事故,打碎參議院玻璃窗,踢倒警衛兵,轟動全國!但還是沒什麼作用,大家都說「連歐美都沒有女子參政的先例,還是放一放在說!」魯迅後來在文章說「辛亥革命後,有名的沈佩貞女士曾一腳踢倒過議院門口的守衛,但我總疑心是他自己摔倒的。」圖為1912年北京參議院議員合影。

3.國民黨不以為然

原本孫中山,黃興都支持女性參政,所以在1912年1月5日,民國國會還在籌備,林宗素等婦女代表去見孫中山大總統,要求允諾婦女參政。孫中山答應下來,但消息一見報,卻引來一片不滿非議,老革命章太炎,江蘇都督程德全,末代狀元張謇竟然表示反對。章太炎的理由是,「一個女人說了幾句話要求權力,大總統就竟然答應了,足見法令是不健全的」,又說這些婦女都是無理取鬧,「浮議囂張,一得贊成,愈行恣肆!」孫中山受到眾人的批評,當時又在南北和議的關鍵時刻,不想為婦女問題多起爭執,於是孫中山趕緊表態,說那天跟林宗素的會談都是個人閑談,意思是不作數。孫中山在1912年8月規勸「黨綱刪去男女平權之條,乃多數男人之公意,非少數可能挽回。」並鼓勵唐群英辦學教育女生,先提高民國女人的智識。

圖為民國時北京貝滿女中,女同學接受教育時的場景。

4.不承認袁世凱

這些為了爭取婦女權益的女人們,乾脆一不作二不休,正式成立「女子參政同盟會」,唐群英起草政綱,並親自設計會員徽章。等到北京政府成立,女權活動家們又上北京向參議院上書。但北方大老爺們更加不把女權當回事,參議院討論的國會選舉法一早就把婦女排除在外。婦女界的上書連討論的資格都沒有。婦女界人士憤憤不平,他們說「民軍(指革命軍)時代,女人當秘密偵探,女人組織炸彈隊,犧牲財產,種種危險,與男子同樣功勞。為何等到革命成功,竟棄女子於不顧!」沈佩貞和唐群英發下狠話,「如果袁世凱不承認婦女參政,那婦女亦不承認袁世凱為大總統!」這樣的狠話激怒了袁世凱,袁再政務倥傯,解散了國民黨,也同樣不忘解散女子參政同盟會,懸賞一萬元通緝唐群英。唐群英只能逃回家鄉繼續辦女子學校。唐群英被稱為「女界黃興」,死後名字入列族譜。

5.鐵血女子暗殺團

宋教仁雖然沒有來得及保障中國婦女的社會權益,但當宋教仁在上海火車站被刺殺,時人都認為是袁世凱派趙秉鈞指使的刺客,民國俠女傅文幼揚言要以血還血,以牙還牙。傅文幼等人成立「女子鐵血暗殺團」,放出風聲,說要北上刺殺袁世凱和趙秉鈞。雖然傅文幼只是一介弱女子,在北京天津人生地不熟,袁世凱卻被她嚇壞了,趕緊頒布通緝令。

廣東北伐軍女子炸彈敢死隊隊長宋銘黃,她和廣東同盟會分會會長、暗殺團團長高劍父(番禺人士、嶺南畫派的創始人,早年加入同盟會)當年一起研習炸彈製造,並共同參加了黃花崗起義。1913年,敢死隊解散,宋、高結為夫婦。圖為陳璧君,汪精衛等革命黨

6.賣友求榮,欺壓漢人,吃我一刀

民國初年的女人為什麼這樣理直氣壯要求「女權」,原來他們也是革命黨中的一員。當初清末到日本留學蔚然成風,於是也有不少家境優渥的女性飄洋過海,秋瑾和唐群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原本就是好友,秋瑾的丈夫是曾國藩的表侄,唐群英是湘軍提督的女兒,丈夫也是曾國藩的堂弟。這兩位名門閨秀,卻互相邀約到日本讀書。這些女學生新女性,原來是想讀完書回國當老師,卻捲入了留學生如火如荼的革命風暴。秋瑾就是革命黨的激進派,清政府勾結日本,要求取締搞革命的留學生,陳天華憤然投海自盡,在東京追悼會上,秋瑾動員留日學生回國,以表示抗議。魯迅,許壽裳一時猶豫,秋瑾憤然拔出說「投降滿虜,賣友求榮,欺壓漢人,吃我一刀!」秋瑾就是這樣稱為鑒湖女俠。

1980年女畫家王公懿的木刻《秋瑾》組畫之一,名為《熱血》,震撼了全國文藝界。王公懿去採訪秋瑾的遠房親戚秋高。「他說被執刑的前一天晚上,她知道第二天將被砍頭,哭了很久,想到她兩個未成年的孩子。在軒亭口行刑前,她請求劊子手讓她穿著上衣,因為被砍頭的人是要裸露上體的,她是個女人。被砍下的頭放在一個銅盆里,她頭髮很多,銅盆被裝得滿滿的。」

7.革命可以提早五年

秋瑾在國內已經讀到了陳天華的《警世鐘》,《猛回頭》,說陳天華是自己「啟蒙開智」人。秋瑾的心胸越發起伏不定,她說「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於是秋瑾穿上男人的服裝,決意終身不再穿清國女服。於此同時,她在女傑吳芝瑛家中結識了日本女子服部繁子,從而引發了去日本留學的志向。秋瑾到了日本,說要"學習救國家、救同胞尤其是兩億女同胞的本領"!秋瑾實踐了這個諾言,1904年她在日本創辦了《白話報》,以「鑒湖女俠秋瑾」為名,宣傳反清革命,提倡男女平權。1907年又在上海創辦《中國女報》,呼籲女權,社會上有文化的婦女爭相傳閱,沒文化的婦女也設法請別人念給她們聽。大家熱烈地討論著報上的文章,展開辯論。

但《中國女報》只出到第三期,秋瑾就因為徐錫麟謀刺恩銘事發,而被連累被捕。別人要秋瑾逃亡,她卻不肯「革命要流血才會成功。如滿奴能將我綁赴斷頭台,革命至少可以提早5年。」終於在浙江紹興軒亭口引頸就義。

8.逛戲園子,教訓男人

清末民國初年,中國女性的地位,如同其他國家女性一樣低微。女人不能進戲園子,那裡被視為男性的專屬地區,秋瑾不僅穿男裝,自己還駕著西式馬車闖入北京的戲園子,一個人大搖大擺的走進去。這震驚了整個北京,徹底開了先河。秋瑾跟歐洲後來如波伏娃等女權主義者沒有什麼不同。她性格正義直爽,有一次在上海張園喝茶,秋瑾見一名留學生帶著一個雛妓,無比輕狂放浪,她忍無可忍,立刻上前用日語罵了他一頓,留學生灰溜溜地走了。朋友靜觀這一幕,笑說秋瑾橫加干預是「真殺風景」。秋瑾則地回答道:「我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1926年,魯迅所寫的《范愛農》一文中,又提到秋瑾:「不久,秋瑾姑娘在紹興被殺的消息也傳來了,徐錫麟是被挖了心,給恩銘的親兵炒食凈盡,人心很憤怒。魯迅寫了不少文章來追憶秋瑾,包括名篇小說《葯》,在他晚年的時候,在《病後雜談》還提到,「軒亭口離紹興中學並不遠,就是秋瑾小姐就義之處,他們常走,然而忘卻了。」,批評了人們對於奴役、屠戮的健忘。

9.秋瑾墓葬何處

秋瑾就義於紹興軒亭口後骸骨沒有人敢收斂,閨中好友吳芝英,徐自華不顧安危,出面收了她的骸骨,把她葬在了西湖。1908年8月還給她的墓修了個墓亭。但是時隔不久,清國御史常徽來到杭州,在西冷橋畔居然看到了「匪首」秋瑾的墓碑,這還了得。於是他回京就給清廷上書,「秋瑾正法後,乃有吳芝瑛、徐自華為之收葬,幾與岳武穆、於忠肅並峙。"這位忠心耿耿的大臣不僅要求剷平秋瑾墓碑,還要查辦給秋瑾修墓的女傑吳芝英,徐自華等人。消息傳出,本來江浙老百姓就痛恨滿清王朝,同情不幸屈死的秋瑾烈士,這下民間輿論嘩然,說清國政府實在不近人情,據說群情激憤,不亞於當初殺害秋瑾時。最終張之洞出面致書浙江巡撫增韞,教其10個字:「墓可平,碑可鏟,人不必拿。」增韞息事寧人,暗示秋瑾家屬出面把秋瑾的墳遷走,遷到紹興不夠,還要遠遠遷到秋瑾夫家所在的湖南。直到民國成立,1912年10月,秋瑾棺木才又重新安葬在西湖,孫中山為她親寫祭文,「江戶矢丹忱,感君首贊同盟會;軒亭灑碧血,愧我今招俠女魂。」到了1913年六月初六,秋瑾就義六年之時,終於落成秋瑾墓園,浙江都督朱瑞為她題詞「鑒湖女俠之墓」,馮玉祥為她題句,「丹心永結平權果,碧血長開革命花」。

不過到了1965年,有位大人物特別喜歡來往西湖,曾說「如果說湖南、北京是我的第一、第二故鄉的話,那麼杭州便是我的第三個家了。」有一次他開玩笑說「不願意和死人為伍」,於是浙江省委心領神會,一口氣把孤山、西泠橋一帶與辛亥革命相關的墳墓30個,碑、亭、石像、牌坊13個,包括秋瑾墓也在劫難逃,最後還是周總理出面,下令停止拆除墓園這一愚蠢的行為。

END


推薦閱讀:

女人,你真的理解女權嗎?
又一個婦女節,聊聊「不咬人」的女權主義
宣揚不生不育、媚外、變態與性亂,這不是女權,而是腐朽的文化垃圾
為什麼女權主義理論多了,婦女解放精神卻少了
男性該怎樣做女權主義者

TAG:宋教仁 | 日報 | 女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