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民俗

日常禮俗鄂托克旗蒙古族,講究禮貌。相互見面必致問候,相互遞鼻煙壺為普通的問候禮俗。新中國成立後,以握手、遞換香煙取代遞鼻煙壺。敬獻奶食是蒙古族很講究的一項禮俗。迎接客人、饋贈禮品、婚宴入席、舉行各種儀式,都要先敬獻奶食。請安饋贈、禮壽拜年,用獻哈達的禮節表示敬意。拜訪長輩親友、參加婚宴慶典,都要帶羊背子,或帶磚茶奶酒,或帶糖果點心等禮品。饋贈的禮品中不可缺少「德吉」,即六塊圓餅和紅棗。每逢客人至家中,必以禮款待,首先上奶茶、炒米和奶食品。進餐時,又備酒肉款待。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對遠道而來的客人表示敬重和愛戴的表達方式。通常是主人將美酒斟在銀碗和酒杯中,唱起傳統的敬酒歌。送客上路時,全家老少向客人敬「上馬酒」,祝願客人一路順風,萬事如意。婚禮習俗蒙古族婚禮儀式,隆重而熱烈,保留了許多古老而富有生活情趣的游牧民族的婚俗,有著一套獨具特色的婚禮程序。婚禮從新郎家設宴擺席開始,到女方娶親,女方送親到新郎家,雙方共慶新郎新娘成家立業,一般持續2~3天;娶親出發時,大賓、伴郎、祝頌人和新郎來到祿馬旗祭台下,祭天叩拜;新郎披弓掛箭,上馬待行。這時,祝頌人手端鮮奶,朗誦「弓箭頌」,而後便策馬向女方家奔去。當娶親的4人(或6人、8人)興沖沖地來到女方家的時候,伴娘們卻閉門不納,叫「閉門迎婿」。男方祝頌人和女方伴娘在門前展開有趣的舌戰。糾纏好大一陣,女方把象徵聘禮的牛犢皮「渾筒」(即完整剝下的皮口袋)收下,才把新郎等一行請進屋裡。男方請女方親朋全部入席,把帶來的羊背子擺在女方主婚人面前的桌子上,讓新郎面向席位跪拜。男方祝頌人斟酒致《獻羊祝酒詞》 ,新郎向賓客—一致酒。接著女方招待全體賓客,歡唱民歌,婚宴進入高潮。晚宴以後,給新娘分發梳頭,再把連垂、頭飾戴上去。當金色的朝暉映草原的時候,女方便唱起惜別歌,為新娘送行。頭蒙藍紗(也有紅紗)的新娘站在白氈上上馬,由伴娘牽馬,在大隊人馬的簇擁下繞家院一周,然後向婆家走去。新娘來到婆家門前,騎著馬通過兩堆旺火之間,接受火的洗禮。送親賓客向男方家獻羊背子之後,招待送親客人。新娘步入宴廳後,向男方主婚人、公婆及親朋依次叩頭致禮。婆母給新媳送禮物。當新娘禮畢退出時,新郎用弓梢揭去蒙面紗,新娘才亮相。之後,新郎新娘由伴娘陪同下,向全體親屬及賓客敬茶、敬酒,婚禮收尾。現代蒙古族時行集體婚禮、旅行婚禮,有的還舉行已簡化的傳統婚禮儀式。周歲生日宴蒙古族有過周歲生日的風俗。當小孩滿一周歲時,舉行剪髮儀式,請親屬朋友前來赴宴。剪髮儀式上,讓過生日小孩從眾多的禮品中任意抓取一二件愛物,叫「抓周」。以小孩所取的物品,預言其日後的前途和志趣。之後,擺羊背子、獻酒獻歌,共同歡樂,當日散席。周歲生日之後不再過生日,個別有50歲開始每逢一旬舉行祝壽的習慣和普遍舉行80壽辰的習慣。年俗蒙古族於農歷臘月二十四日(外旗籍蒙古族於二十三日)進行祭灶儀式,開始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之中。除夕一到,家家戶戶更換新「祿馬旗」,製作用361根個芯紮成的火把式「天燈」。正月初一東方微亮,各家各戶在「祿馬旗」祭台前燃篝火,點燃天燈,舉行祭天儀式。祭天之後,晚輩給雙親和長輩叩頭、獻哈達,長者則逐個給晚輩賜詞祝福。正月里三五成群,騎上駿馬,奔向親戚朋友家,饋贈拜年「德吉」禮品。喪葬蒙古族的喪葬形式大體有野葬、土葬、火葬。清代,普通牧民一般都行野葬。人死以後,人背和車拉至荒野依坡而坐,任鳥獸啄食,三日之內被啄食為吉利。民國時期,始行土葬。平民一般不置棺材,屍體裸體坐式裝入白布口袋,淺埋在墓野。王公貴族、宗教上層人物,一慣實行置坐棺(蒙語稱扎瑪達格人屍體坐式置入棺內,車拉至墓地埋葬。清代及民國時期,旗扎薩克卒後實行火葬,屍體焚燒後,將骨灰置於舍利寶塔,供於烏力吉圖沙日召(今豪慶召)上的旗扎薩克家祖舍利廟內。活佛圓寂後也行火葬。平民中孕婦、未成年死亡者必火葬。蒙古族家人去世,親人泣而不嚎,不設靈床,不穿孝服,不燒紙錢,不用音樂。在舊社會只是請喇嘛誦經托福,超渡死靈。葬後居喪49天或100天。若是長輩和戶主去世,要摘掉祿馬旗,以示哀悼。子孫在居喪期內見客不請安,不遞鼻煙壺,不飲酒,不娛樂,不參加任何喜慶活動。婦女不戴首飾,或在連垂飾片外罩黑布,以示孝敬。新中國成立後,普遍實行土葬、火葬,土葬置棺材者仍少。請喇嘛誦經托福已廢止,但仍堅持居喪習俗。
推薦閱讀:

經典啟蒙古詩句集錦 喜樂至人 輯
蒙古政局與中蒙關係
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興隆窪考古新發現:人類8000年前就有牙醫了
內蒙古 黑龍江沿邊騎行攻略3
蒙古風雲8 蒙古擴張的開始(二)

TAG:民俗 | 內蒙古 | 鄂爾多斯 | 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