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虹雲專訪:傳承語言傳播的大道
在採訪虹雲老師的前一天晚上,我還在紀念紅軍長征80周年經典課文誦讀會的現場欣賞她的朗誦,當晚一起出席活動的除了虹雲老師還有肖玉方明等來自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數十位朗誦藝術家。晚上七點誦讀會正式開始,伴著此起彼伏的掌聲,虹雲老師精神抖擻的走到舞台中央。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透露出老藝術家的風骨。
聲音隨著文章情節點的變化跌宕起伏,那句「革命理想高於天」最為講究,節奏軒昂,氣勢磅礴。台下的觀眾更是按耐不住對虹雲老師的熱愛,都把手掌高高的舉過頭頂,使勁兒揮動手臂。當晚虹雲老師朗誦了兩篇經典課文,《過雪山草地》和《三代人的長征情結》。當時有個想法在我腦中揮之不去,如果語文教師都如虹雲老師,富有這般韻味的朗讀,我願意背誦千千萬萬篇文章。而中國只有一個虹雲,一個如鋼鐵般堅硬又如棉花般溫暖的女性。
從沒想過教科書上的人物會在一個陽光尚好的午後與我面對面親切的交談。這莫大的榮幸讓我在準備材料之前用半個小時來平復自己興奮的心情。走進房間,看見頭髮花白的虹雲老師帶著眼鏡兒翻看西北師大的宣傳冊,見我們走進來,虹雲老師熱情的起身相迎。接了個電話後,虹雲老師抱歉的說:「耽誤你們了,我們開始吧。」祥和又可愛的老人家讓我們慢慢忘記了一開始的緊張感。虹雲老師16歲進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按照她的說法應該是剛摘掉紅領巾三個月就開始從事這個工作,直到現在……
1
交給你的不僅是技術,而是尋找工作規律
虹雲老師的音樂修養,尤其是戲曲方面的涉獵很專業。很多資歷尚淺的音樂家都不敢再虹雲老師面前班門弄斧。原來虹雲老師在訓練自己的業務時,往往在戲曲、美聲、聲樂唱法中汲取營養滋養自己的狀態。有一次虹雲老師去電視台錄節目,在側台的幾個男高音評價虹雲老師朗誦時的音高達到HighC。唱到highC和說到highC差別還是很大的,對於聲音瞬間爆發以及音高自然過渡的要求更高。
虹雲老師說:「戲曲、美聲、播音都是人聲藝術,但語言的藝術和音樂的藝術又千差萬別,就音高這一方面展開來說,音樂、戲曲中的音高是固定的,而語言中的音高又是相對的,語言藝術中的音高無跡可尋。」要是能把握音高的規律,對於語言藝術來說也許又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創舉。虹雲老師還舉了一個例子,戲曲中在聲音狀態中常被分為大小嗓,而大小嗓的出處則是戲曲中對青衣和武行的劃分。青衣為小嗓,花臉是大嗓,這裡頭的學問可多了去了。
怎麼把這麼多年積累的經驗一股腦的傳授給學生,虹雲老師想盡辦法。虹雲老師還提出一個核心的知識點——語言美聲法。聲樂中男高音有一個唱法叫關閉唱法。
關閉唱法,簡單地說,就是在中聲區的發音基礎上,唱到高聲區時,加強胸部的呼吸支持,降低喉頭,打開會厭,擴大喉腔,使聲音得到豐富的高泛音,這也就是所謂的"頭腔共鳴"。"關閉"一詞是與男聲在中聲區聲音的"開放"狀態相對而言的。
用關閉唱法唱出來的真聲,可以大幅突破原有的真音音域,不止提高一兩個key。
京劇裘派創始人裘盛戎老先生是京劇花臉全才,唱念做打無一不能,老先生最擅長銅錘唱法也就是腦後摘音兒。這和男高音的關閉唱法是否是同一技巧而用不同方式表現還沒有確切的結論。而作為語言藝術,好處在於可以借鑒不同的藝術精華。
虹雲老師試圖用更直觀的方式去解構聲音狀態。藉助醫學解剖原理能夠直觀的展示胸腹式呼吸法,把喉部的鬆緊情況展現出來。虹雲老師的理想把語言藝術的總結工作交給現在的年輕人,能夠出一批真正追求真知的理論人才。而播音專業追求真知也不能閉門造車,在象牙塔里玩文字遊戲,要在實踐中摸著石頭過河,邊實踐邊總結。
《午間半小時》這個欄目對虹雲老師意義非凡,也是因為這個節目讓更多的人對她熟悉。就在事業如火如荼的時期,同在一個單位工作的愛人因公殉職,《午間半小時》停播了,等到第50天,虹雲老師走進直播間,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久違了,親愛的聽眾朋友。」
就是這句話不知讓多少人潸然淚下。聽眾紛紛來信鼓勵虹雲老師,是這些聽眾幫她挺過這段艱難的時光。正是虹雲老師平常珍惜與聽眾互動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排解思想和生活的困難,相互之間才建立了一種如家人般堅定的信任。
2傳承播音,任重道遠
對自己的業務要求就像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優秀傳統一樣,嚴肅認真一絲不苟。改革開放之後,對於播音學這門課程是否該繼續?全世界只有中國的大學開設播音專業,遭到了很多人的質疑。虹雲老師說到這裡情緒有些激動,說到播音專業是張頌老師等各位前輩總結幾代播音員的心血,為什麼不傳承。無獨有偶,梅蘭芳的表演體系不也只中國有,而現在則被公認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就是因為只有中國有播音學,我們才應該感到驕傲。對於現在播音學的傳承,虹雲老師提出了自己的一套完整體系。
齊越、夏青、林田、潘傑、費繼平這幾位老師是中國播音事業發展過程中舉足輕重的元老人物。新中國成立,需要大量的播音工作者替黨政群積極發聲,這幾位老師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奠定播音專業最紮實也是最堅實的基礎。各位老師的風格存在一定差異,比如齊越老師的風格恢弘大氣、鏗鏘有力、摧枯拉朽、勢不可擋。而葛蘭老師則是以清新明快,樸素大方,剛柔得體、平中見奇的播音風格著稱。
幾位老師有一個共同的點就是他們整體基調屬於非常正統的播法。當然也包括五十年代補充上來的葛蘭、林如、王歡、劉偉老師等後繼者的拓展。其中王歡和林如老師補充了新的女士播音方法,就此開啟一個新的播音發聲方式。說起稿件基調的處理,夏青老師文件宣讀式的處理方式,幾近失傳。夏青老師的邏輯性很強,而評論恰恰需要邏輯來支撐論點。夏青老師在處理稿件的過程中逗號句號之間處理的乾淨準確,可謂字字珠璣,令人心服口服。
時代的發展,播音技術也在不斷更新。張頌老師在著作《朗讀學》中提到:朗讀學、演講學是一對孿生兄弟,在此基礎上代入廣播電視以新聞為特性就會產生播音學;在此基礎上代入舞台,代入藝術,以藝術工作為前提和本性就會產生朗誦藝術。從虹雲老師的口中聽到這個概念,讓我們感受到了傳承的力量。張頌老師不僅創立了播音學學科體系,而且在從事其工作43年里培養了無數播音專業的人才,李瑞英、羅京、張政、王世林、王雪純、周濤等都是他的學生。
3靜心潛學,戒驕戒躁
說到女士播法,虹雲老師前期也是模仿林如老師,模仿的相似程度連林如老師本人也分辨不出來,直到被齊越老師一句話點醒「小虹雲我告訴你,沒有個性的播音是沒有出息的,你學的再像你是林如嗎?」在齊越老師的鼓勵下她開始尋找自己的風格。在以後的播講過程中虹雲老師結合了齊越老師大氣磅礴一氣呵成和林如老師典雅秀麗兩種播法的結合,至今虹雲老師對齊老先生也倍感懷念。
以齊越老師為代表的擁有延安精神的老一輩播音員是初學者入門語言藝術必學的課程。虹雲老師評價他老人家是一個高尚無私的靈魂。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一位男播音員,不僅對播音事業有著卓越的貢獻而且更讓人感動的是他對民族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就像虹雲老師所說如果沒有對祖國語言事業的忠誠他的成就不會有那麼耀眼。是他的愛國心讓齊越老師更加堅定的感知藝術魅力。讓中國播音界優秀的精神傳承下去是虹雲老師所期望看到的。
虹雲老師提到現在的入行者尤其是大學生大多易浮躁,不能靜心做學問。要學會邊實踐邊思考,不能把播音專業看成是沒內涵的青春飯,這樣的想法會限制住腳步。
在新時期,播音事業也會遇到新的挑戰。播音發聲方式的不斷豐富、藝術家的經驗總結以及理論研究的日趨完善也在進一步推動這門學科的不斷前行。
虹雲老師退休後靜下心來開始研究播音基礎和朗讀的句法結構。希望能整理成系統的理論點,讓口耳相傳的經驗更具有研究的意義,從而助推播音事業的發展。在全媒體時代,播音事業該何去何從,虹雲老師就播音員主持人在全媒體時代的立足,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有思想、有見解。一個真正引導受眾,服務人民的播音工作者夯實的文化基礎、深刻讀到的見地、正確的輿論導向缺一不可。
今年73歲的耄耋老人仍然活躍在我們的視線中。她用一輩子的實踐和思考只做一件事,將她熱愛的播音事業不斷傳承發揚。在談話中她重複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們要跟著時代變,而不能被動的讓時代去適應我們。「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回顧70多年的播音事業,有太多的時代背景影響到這門語言藝術的發展。感謝各位前輩和老師對播音事業的研究與傳承,也要感謝虹雲老師能接受這次採訪。
採訪人:何玉娥,西北師範大學傳媒學院研究生
主編: 閆倩
本期責編: 趙玉笛
推薦閱讀:
※絲綢之路:跨文化融匯與傳播的標本
※訪談師曾志 | 新媒介賦權:在傳播中重構社會關係
※劉海龍:一篇存在爭議的傳播學奠基文獻
※網路傳播研究|網路社會的新國家形式
※傳播中醫館—中華秘方精品(中醫精品)—2外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