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營養專家駁斥「食物相剋」論

專家駁斥「食物相剋」論

8月5日,由中國營養學會、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青年報聯合主辦的「食物真的相剋嗎?——食品安全專家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瘟病學博士谷曉紅、中國營養學會名譽理事長葛可佑、秘書長賈建斌等專家從中醫和營養學角度分別駁斥了大肆流行甚至引起恐慌的「食物相剋」理論。

顧曉紅:食物分寒熱溫良,但並非相剋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顧曉紅表示,按照中醫理論,所有食品,無論水果還是蔬菜、肉類、穀物都分其性,即寒、熱、溫、良。不同物性的飲食共同作用於人體,可能會發生一些副作用,我們叫做食物「相反」。

而且物性疊加出現機體的副作用的「相反」是因人而異的。比如,螃蟹是寒性的,柿子也是寒性的,兩個寒性的東西放在一起,如果趕上虛寒體質的人,非常容易腹瀉。這就是食物相反,它不是事物本身「相剋」而是與人的體質等個體因素相關,所以不能說食物「相剋」導致疾病、死亡等。

北京中醫藥大學養生康復系主任林殷教授認為,有很多單獨食用就可能出現問題的食物,不能夠以相剋理論殃及「無辜」。比如,在《金匱要略》中記載:「食生肉飽、飲乳,變白蟲」。這個白蟲實際上指絛蟲,是由豬絛蟲或牛絛蟲寄生在人體小腸引起的寄生蟲病,好發於吃生的或未煮熟豬、牛肉的人。因此與是否飲乳沒有關係,也不是相剋的問題。

林殷認為:「我們看到的文獻記載中食物放在一起吃時要注意的一些問題,反映了古人對食物營養和食物安全非常艱難的探索過程。當時沒有顯微鏡,也不知道細菌,很多都是在這種情況下記載下來的知識,但在現代醫學的前提下,就不應該再盲目鼓吹『食物相剋』了。」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翁維健表示,2011年初,國家重新頒布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精編版),再次告誡人們要科學進食,膳食應多樣化才有利健康。我們應依據科學的膳食知識,而不是盲目相信「食物相剋」論。

葛可佑:實驗證明相剋說不科學,膳食平衡最重要

「食物相剋」論由來已久,相剋菜譜五花八門,甚至連土豆燒牛肉、黃瓜炒雞蛋、小蔥拌豆腐等家常菜都列入其中,使人無所適從。

早在1935年,在南京,民間傳說是香蕉和芋艿混吃導致食物相剋而中毒。我國營養學界的泰斗、南京大學教授鄭集決定通過實驗來驗證食物相剋導致流行疾病的說法。他搜集了民間傳說中的184對相剋食物,並從中選擇人們日常生活中同食機會較多的香蕉與芋艿、花生與黃瓜、大蔥與蜂蜜、牛肉與板栗等14組食物,讓動物和人進行試吃,在食後的24小時內,所有被試動物及人的表情、行為、體溫及糞便顏色與次數等都正常。由此,南京流傳的因食用「相剋食物」香蕉和芋艿而中毒的論調不攻自破。

為了驗證食物相剋到底有沒有依據,中國營養學會與蘭州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進行了實驗。蘭州大學選擇蘭州地區志願健康人60名,分別試食5對典型的「相剋食物」。結果顯示,人群試食7天後未出現任何不良反應及臨床癥狀,受試者的精神狀態、飲食、睡眠、大小便等未見異常,未出現腹脹、腹痛、腹瀉、嘔吐、噁心等癥狀。哈爾濱醫科大學的實驗同樣證實了食物相剋沒有科學依據。

葛可佑表示,食物中的營養素互相作用進而影響吸收,這的確是事實,比如菠菜中草酸可降低食物中鈣的吸收,同時吃菠菜和豆腐會對鈣的吸收有一定影響。「只要做到合理搭配、平衡膳食,營養素之間的作用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生活實例:海鮮+維生素C=砒霜?

中國營養學會秘書長賈建斌從生活中舉了相關的例子。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海鮮和維生素C一起吃會產生砒霜。在電影《雙食記》中就有男主角吃完維生素C,回家又吃了基圍蝦中毒的情節。而實際上,根據測算,即便正常海鮮中的砷和維生素C非常徹底地發生化學反應,一次吃進10公斤海鮮才含有1毫克的砷,吃進上百公斤才有可能達到中毒的量。這還是在保證有足夠維生素C攝入並且參與化學反應的前提下。事實上即便吃了10公斤海鮮,也不可能同時攝入足量的維生素C與其反應,況且在體內的環境下,發生化學反應的比例是非常小的。

因此,這些量遠遠不足以導致中毒。人們在吃海鮮的時候喜歡用滴一些含有維生素C的檸檬汁來去除腥味和油膩,這已經是全世界皆知的食用方法,也不會去擔心導致砒霜中毒。

中國營養學會常務理事徐筠教授說,人體內不是試管,是避光、封閉的,還有胃腸液的作用,理論上可行的化學反應,在人體內絕不是1+1等於2。

網傳同食會導致死亡的食物

豬肉與菊花相剋:同食嚴重會導致死亡。

肉與楊梅子相剋:同食嚴重會死亡。

鵝肉與柿子相剋:同食嚴重會導致死亡。

雞肉與芝麻相剋:同食嚴重會導致死亡。

糖精與蛋清相剋:同吃會中毒,嚴重會導致死亡。


推薦閱讀:

鹽 焗 蛋----健康營養的小零食【廚屋飄香】
上班族必備的4款營養快手早餐,比喝脈動還管用!
00-1歲寶寶營養問題Q&A
【科普營養】食所能食,痛風不痛

TAG:食物 | 營養 | 中醫 | 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