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扶剛文化】王文元:漢字三議

漢字三議  ——紀念趙朴初誕辰110年

  趙朴初先生生前倡言「抵制漢字拉丁化」、「保存文言文」、「恢復繁體字」,余因仍其意循古作文三篇,以表心跡。  抵制漢字拉丁化  混沌初分而天地間生人,雖時節悠悠而不爲後世所知者,無文字以紀次也。聖人出世,蒙昧消弭:伏羲畫八卦以具萬象,倉頡擬草蟲而代結繩。伏羲、倉頡之後漢字有雛形矣。始皇帝統漢字於小篆,旋後隸書、楷書漸次出焉。隸書、楷書其形與華夏民人之道德風貌正相契合,彰明較著,故漢字沿用數千年不易。  漢字其意足達天工,漢字其美足動天地,漢字其妙足泣鬼神,無罪而受辱者,惟因漢字乃是華夏有一無二之尤物!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近世以還,西風東漸,國容失色,傳統動搖。「去中國化」濁浪翻滾。梟獍饕餮以漢字爲獵物,噬之而後飽;章句小儒以自戕爲能事,罵祖而後快。國賊煽惑而眾小靡從,一時間華夏大地燕說蜂起,怪論叢生。狐媚先圖聖寶,胠篋再盜神器,然後國人染眉墊鼻,咿呀仿夷語之聲,扭捏作夷人之態,鼓噪棄華入夷。  宵小深知,欲滅華夏,必先攻心,欲攻其心,必先去華人之心畫,故唆使國人不遵古字,不念前塵,髒水屢澆,百般辱駡。余雖酸儒,不能不開罵戒,以驅瘋犬之狺狺,複天籟之本音。  言之文也,天地之心  文言文者,久而不失其所,死而不亡其壽之文體也,古人與今人誠可共用之。文言文體明練簡至,孔子《巧言少仁》一文僅 「巧言令色,鮮矣仁」 七字,意已完具,無可損益者。文言文置漢字於雅境,柔雜多為一統,摶華族為一體。炎黃子孫,口雖俚語,書則雅詞。口俗筆雅,遂有「口」、「書」二體,各行其道。神州地廣,各操方言,字落紙帛,差異立除,地無分南北,人不論東西,琅琅而誦,並無阻滯。雖言吐各屬一鄉,書契則爲同族。何者?漢字棲於文言,得其所也。  夫文言文體,其「文」燦燦,其「質」玄玄。循其規則,用之遊刃有餘。故而華夏五千年歷史從未因字廢義亡而斷。文言文乃是中華文化傳統之心,劉勰稱文言文創作爲「文心雕龍」。今,文言之心衰衰不振。胡適一干人鼓扇之下,歷史顛覆於疑古,文教辱沒於白話;漢字惡色論廣播,文言令望鱗傷。諸子慘遭躪轢,經典漸失容光。漢字睡於蘭台,書香散於八荒。愚夫售謗,聖人失顏;倉頡受辱,文軌紊亂;文教典章,賓服西夷;詩奴文痞,校軫怙亂。我等理應繼承趙朴初同志遺願,奮起救藥國故,復甦文心。  夫穀亦垂首,人間豈能無禮?狐且首丘,人倫孰不自愛?華夏自有缺略,何須屈撓自誣?武王伐紂,未棄宗器;嬴政焚書,留真人詩;劉徹尊儒,百家尚存;元清入主,科舉未輟。文言若失,誰何開顏?  豐穰來自犁耕,鐘乳成於水宿。薄古厚今,何異於綴耕求獲,棄雅追俗,何其似斷水求石。故物華不分今古,惟在分辨用世。文言文體,萬變不離。不則,若舊不如新,新其何來?如後來居上,尤物何存?再者,文言文乃千萬年不易之規範文體,欲傳中華歷史,舍此無他。弘揚文言,賡續傳統乃是我等義不容辭之責。我等必不辜負趙樸老美意,活絡古籍之文字,復興中華之傳統。  若舉國合力保守國粹,不出一紀必有起色。文言文復甦之時必是中華文化崛起之日。  謂予不信,有如皦日。  正體字何罪?懷璧其罪  華宗不幸,百年前神州大地燕說蜂起,怪論叢生。某某云:「凡文字之先必繁,其變必簡。」——余欲正告:凡文字先必簡,其變必繁。就整體筆劃而言,金文繁於甲骨文,篆字又繁於金文,至於隸書劇變由此絕矣。五千年青史詎宜後人篡改?聖人之言豈容後人褻瀆?  縱觀寰宇,西夷文字用以記載時事,待時過境遷其意不為後人所知,歷史因之隔阻。漢字正體字乃是先賢之遺休,乃是道法自然之果實。世代相傳已成國器。自然與正體漢字不離不棄,天不變則正體字亦不變。是以世間文字能傳於永永者唯漢字正體字耳。俾文字爲古人、今人所共用,此正造字之初衷,乃求之不得之事,緣何無罪受罰耶。  華夏民人以五常(仁義禮智信)修飾人文,以五教(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平內成外,以五德(溫、良、恭、儉、讓)修身養性,以五祀(禘、郊、祖、宗、報)延續國祚,以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為先祖楷模……種種規矩法度盡載於五經、四書。漢字改觀,本義必失,則華宗初心不能達。  先賢陸機曾仰天發問:「歎人生之短期,孰長年之能執?」余可以作答:「漢字長年之能執也。」以正體字爲準則,則漢字可以存之久遠,漢字存之久遠則國祚可萬壽無疆。  由是觀之,以正體字規範漢字誠之當務之急,無論國士、匹夫務須上下一心,精誠團結,人人干城(捍衛者),各各國楨(支柱),何愁禮容不復,國威不揚乎?!  丁酉仲秋  請將您的意見和建議  反饋給中國秦文研究會秘書處
推薦閱讀:

歷史上有哪些自作自受的故事?
阿普依瑪:瀘西戀歌
有哪些超越時代審美的作品?
項兵:中國「一把手」文化登峰造極
管仲出兵是如何實現利益最大化的?

TAG:文化 | 漢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