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葛氏捏筋拍打:72個脈位詳細圖解

捶胸頓足是個我們很熟悉的成語,捶:敲打;頓:跺。敲胸口,跺雙腳。形容非常懊喪,或非常悲痛。為什麼人們在懊惱或悲痛時要捶胸頓足呢?其實這是人的本能反應,以捶胸頓足來促進氣血循環,不至於哀傷過度壞了身體。其實在日常生活當中捶胸頓足還是個很好保健良方,胸部有膻中穴也就是人的中丹田,經常捶打可舒緩胸氣,震蕩心肺,激濁揚清。仔細了解古人養生會發現古代養生家十分重視胸腔的保養,認為保養得當,可抗邪防病,強身健體。胸背部的保護以保暖避寒為主,此外還要加強胸部的鍛煉。我國古代醫學家在實踐中創造了一套以按摩和擊打併重的護胸養生法。經驗證明,此法能寬胸順氣,活血提神,延緩衰老。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如經常按摩或拍打胸部,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預防冠心病、肺氣腫、肌肉發育不良,並能治療胸悶、心慌、氣急、肋痛等症。其具體做法是:1.捶胸:站立,全身自然放鬆,冬天宜脫掉棉衣,雙手握拳,先用左拳捶右胸,由上至下,再由下至上。然後再用右拳捶左胸。左右各200次。捶胸後,接著捶幾下背,深呼一口氣或長嘯一聲,更有助於呼吸吐納。老年人可由別人同時捶背部,效果更佳。也可以配合撞牆或者撞樹。捶胸時動作要先慢後快,快慢適中,不要過猛。2.拍胸:左右兩手以虛掌(即中空掌)從上至下分別拍打兩側胸背部,反覆數遍。因胸背部為大血管、臟器、淋巴及神經聚集的地方,通過拍打可加快血液、淋巴液的循環和新陳代謝,並通過對機體末梢神經的刺激,提高神經系統功能的興奮程度。3.擦胸:兩手搓熱,先右手、後左手自上而下平擦胸部,使胸部微熱。再兩手呈梳子狀,分別從上而下在兩側胸部梳理,反覆10次。人的腳底穴位更多,被稱為足底穴位,適當用力跺足可使穴位得到刺激。所以少林八段錦裡面最後一個動作是背後齊踮百病消,其實就是對足上穴位的良性刺激。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用力太大,防止對大腦損傷,同時避免形成足跟痛。拍八虛窩就是給自己「血透」拍八虛窩就是給自己「血透」——肝邪聚腋窩,心肺邪聚肘窩,脾邪聚大腿窩,腎邪聚膝腘窩八虛拍擊法八虛("八"是指人體的八個關節,即兩肘、兩腋,兩髀、兩腘),是五臟藏邪的所在之處,五臟有病又可以通過拍打某個部分起到緩解和治療的作用。拍打八虛就是通過經筋來調整人的氣血,融養生保健治病於一體。通過拍打將體內代謝產物「痧」這種毒廢物經過一系列複雜的生化過程排出體外,達到保健養身的目的,同時這種過程又增強了人體的「自我免疫」。人體有八個大窩窩又稱八虛,它們是雙腋、雙肘、雙髀(即兩胯)和雙腘。八虛也是寒冷冬天人體最暖和的地方。八虛小到治感冒大到治疑難雜症,是道家不外傳的秘訣。虛就是薄弱環節的意思,衣裳最容易沾灰的地方多是疊折處,人體的八虛就好比這些地方。五臟之邪就喜歡藏匿於八虛,肝的邪氣聚在腋窩裡,心、肺之邪聚在肘窩裡,脾之邪聚在大腿窩裡,腎之邪聚在膝腘窩裡。肺心有邪,其氣留於兩肘(在肺則尺澤,在心則少海之次。「留」,當作「流」,下同);肝有邪,其氣留於兩腋(期門、淵腋等穴之次);脾有邪,其氣留於兩髀(脾與胃合。其脈皆自脛股上出沖門、氣沖之間,故邪氣留於髀跨者,為脾經之病);腎有邪,其氣留於兩腘(腎與膀胱為表裡,其經皆出膝後陰谷、委中之間,故邪氣留於兩腘者,為腎經之病)。要想恢復正氣必先除滅邪氣,怎麼除?拍、打、敲八虛,就可以趕走邪氣,正氣才能得以平復,氣血才能正常運行。而拍打兩腘,就是給自己「血透」。說到「透析」人們會驚恐地想到尿毒症患者。其實正常人也需要不間斷的清理血液及血管壁上的垃圾。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垃圾也越發變多變厚,它們給五臟六腑的正常運行帶來沉重負擔。拍打兩腘就等於是給體內來個大掃除。一、拍兩肘窩——拍散心肺邪氣病氣肘窩部位,剛好是心經、心包經、肺經三條陰經通過的地方,如果這三條經的氣血一旦運行受阻,無形中就會傷害到心臟與肺,引發這兩個臟器的疾病。古人認為心肺之邪留於兩肘。肘窩部分實際上還藏著兩個穴位,一個是肺經的尺澤穴,一個是心包經的曲澤穴。尺澤穴有清宣肺氣、瀉火降逆的作用,對口腔異味、感冒、扁桃體發炎、咽喉腫痛、便秘、腹脹、口乾,以及咳嗽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曲澤穴有降逆、鎮驚、泄熱、寧心的作用,對中暑、平時有心慌氣短的癥狀,以及心肌炎、急性胃腸炎、身熱、心煩、嘔吐等也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的作用。通過拍打肘窩,這兩個穴位同時也就疏通了,還不用費心去找穴位,一舉兩得。1、心肺疾病,常常能在其肘窩部位摸到一個壓痛點,輕輕一點患者就能痛得叫起來,而正常人則沒有這種情況。有痛點就證明此處有淤阻,也印證了邪氣滯留於此的觀點。處理這種情況,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拍打它,使淤邪散開,則正氣自復,邪氣自然無從所留。早晨起床後,在肘窩處輕輕捏一捏拍一拍,找找是否有硬結或者痛點,如果有比較強烈的反應,就說明身體需要及時調理了,那就要有意識地增加一些拍打的次數,將痛點或者硬結拍散開。有的人也可能摸到痛點,但是到醫院裡面卻檢查不出疾病,查不到問題,並不表明身體沒有問題。很多所謂的"亞健康"患者,用儀器診斷指標基本都合格,如果不及時處理,大部分都會發展成疾病。2、拍肘窩可治皮膚騷癢:肺主皮毛,拍打肘窩排解濕毒,就能止癢。由於濕熱長痘痘,或皮膚到了冬天很容易痒痒的人,可以試試這個方法,敲打敲打,就知道到底是不是濕毒所致,夏天來了,南方的氣候尤其容易濕熱,拍打肘窩也是預防的好辦法哦。拍痧:五指併攏成勺狀,在肌肉豐滿或關節部位適度有力扣拍,使深層不易刮出的毒素排出來。肘窩的拍打方法:把左手臂伸直,用右手找到左手臂的肘橫紋正中,用右手大拇指點住它定位,找到後,再用右手四指平放在肘窩正中,這個範疇之內都是拍打的區域。找准位置後,可用右手的四指併攏輕輕拍打。反過來,用左手拍打右手的肘窩也是如此。兩個肘窩每次各九九八十一下即可,力量可由輕到重。一般心肺有熱的人,拍打後就可看到肘窩局部發紅,甚至能拍出痧來,效果與刮痧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重症或久病身體羸弱的患者,最好不要過重刺激,在肘窩部位輕輕地推擦即可,也可以起到輔助治療作用,推擦之後的微熱感,能溫熏心肺,這是丹道醫家的"少火生氣"之法,相當於中醫治療中的補法。二、拍兩腋——---治療肝病、心臟病兩腋(見上圖)主要走四條經脈:肺經、心包經、膽經和心經。肺經出了毛病,比如肺氣被壅滯的話,會出現煩心胸滿的現象,這屬於陽邪,就是上壅而不降的象。心包經位於下腋三寸處,如果這裡出現腋窩腫脹就是心包經出了問題。腋下還走膽經,膽經出現毛病以後,有的人會出現嚴重心臟病的感覺,叫心脅痛不能轉側,就是連睡覺轉個身都很難做到。這種病一般還伴有口苦,且喜歡長吁短嘆。如果腋下長了一堆東西,也是膽經被郁、生髮不起來的象。心經會造成整個手臂的麻痹,手臂冰涼,活動不便,同時感覺咽喉特別乾燥,想喝水。手臂前緣走的經脈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分別是肺經、心包經和心經。手臂前緣的上部由肺經所主,一直通到大拇指,達少商穴。中線走的是心包經,通到中指。下線走的是心經,通到小拇指。所以在人的五指當中,大指走的是肺經,中指走的是心包經,小指的里側走的是心經。比如,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常有掌中熱的毛病,這一般是跟肺經、心包經或者心經有關。肝有邪聚於兩腋,使心經受損,平時所說的氣急攻心,實際就是幹活滯留於兩腋阻滯了心經氣血運行,人就會導致一些不理智的行為,嚴重的危機自己的生命,生氣不但是傷肝還傷心。、1、解鬱悶拍心包經首先要掐住腋窩下心經上的極泉穴(解郁大穴)。如果人經常鬱悶的話,就有可能在腋窩下長出一個包來,這是心氣被郁滯的象。把【極泉穴】彈撥開了以後,就能逐漸化解了包。如何衡量是否彈撥到了極泉穴呢?當我們彈撥腋窩下的一根大筋的時候,出現無名指和小指發麻的情況,就是彈撥對了。然後在這裡多彈撥幾下,同時用空拳沿著手臂的中線慢慢地拍下來,就能夠化解心郁。膻中也是解郁的大穴。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被氣著了,經常會不自覺地拍打自己的胸膛,實際上這就是在拍打膻中穴。中醫里認為心包主「喜樂出焉」,就是我們的快樂都是從胸口的膻中穴這裡出來的。敲打膻中穴(胸腺)還能提高免疫力。人只要一生氣,經脈肯定就會堵塞。輕拍兩腋後可以治療人發怒後氣滯血瘀,運行不腸引起的胸悶、氣短、心悸心悲欲哭、多疑、手臂漲麻等癥狀。拍打極泉穴可以令人快速平靜下來,不會那麼容易急火攻心了,同時也可以將虛邪拒之門外了。(婦女更年期也可以舒緩)。2、治肝病、心臟病——平時我們所說的「氣急攻心」實際上是肝火滯留於兩腋,阻礙了心經氣血運行,不僅傷肝,也傷心臟。人因氣急攻心產生昏厥時可以彈撥極泉穴,極泉穴位於我們的腋下,我們平時在哄小孩兒時,用手一撓胳肢窩,孩子就會笑個不停。其實這正好刺激到了他有痒痒肉的極泉穴,動了心氣,而心主喜,所以孩子會開心地笑起來。極泉穴不僅具有寬胸理氣的作用,還可以快速回陽,引血上行,使頭腦快速清醒。這個特殊的治療手法就是彈撥和拍打。遇到生氣後心胸氣短時,就可以用四指在腋窩正中輕輕地彈撥。我們在彈撥的時候,能明顯地感覺到有一條經筋,這條筋的正中就是極泉穴。極泉穴可以治療人生氣發怒後氣滯血淤、運行不暢引起的胸悶、氣短、心悸、心悲欲哭、手臂脹麻等癥狀,此時彈撥極泉穴可以增加氣血的流通,使人快速平靜下來。日常保健時,我們用不著在極泉穴那兒費那麼大力氣去彈撥,只需要輕輕地拍打即可。平時彈撥拍打兩腋下,還可以預防和緩解冠心病、心絞痛等心臟疾病,這相當於我們隨身攜帶的速效救心丸。3、緩解手心汗,這相當於心包經不收斂,因為人的心包為厥陰經,是主收的,不收斂就會手心出汗。我們常有人只要一緊張就愛拚命地搓手,這種下意識動作其實也是一種自救,一種自我的幫助,搓手心就是在刺激心包經。大指走的是肺經。大指麻木跟肺經有關。大指上的魚際穴如果紅的話,就是肺熱;如果魚際穴有青筋的話,就是肺寒;如果大指裡面有紋路且發青的話,也代表肺寒,而且這種肺寒還會繼續導致胃寒。食指走的是大腸經。中醫認為,人本能的快樂實際上是來自於大腸,而大腸經走到食指,這也是食指名字的由來。中指走的是心包經,訂婚戒指一般都戴在中指上,意味著人已動心,收斂慾念。心包經主喜樂,所以也主慾念。無名指它所循行的經脈是三焦經,三焦經在中醫里是一個很特殊的經脈,三焦經又稱為孤府。小指走的是小腸經和心經。從心臟病的角度來講,中指麻木就是心臟病的輕症,如果小指麻木就是心臟病的重症。三、拍兩髀(腹股溝部位)治療一切婦科病。(髀有邪,其氣留於兩髀)拍兩髀胖人能拍瘦,瘦人能拍胖拍打兩髀不僅能加速氣血運行,驅除病邪,還能刺激兩個對治療婦科病非常有效的兩穴,氣沖--沖門,氣沖在人體腹股溝處,大腿根內側,具有治療月經不調、不孕、痛經、雙腳冰涼的作用,而沖門在人體腹股溝外側,有治療奔潰帶下婦科炎症的功效,我們在拍打的時候不需要找穴位,就可以刺激到這兩個穴位的。拍打兩髀不僅能健脾胃,還能治療男科和血脈不暢導致的血瘀痰濕。拍打兩髀時,不僅能加速氣血運行,祛除病邪,還能刺激兩個對治療婦科病非常有效的穴位——氣沖穴、沖門穴。氣沖穴在人體腹股溝處,大腿根兒內側,具有治療月經不調、不孕、痛經、雙腳冰涼的作用,而沖門穴在人體腹股溝的外側,有治療崩漏、帶下、婦科炎症的功效。我們在拍打兩髀時,不需要特別尋找穴位,只要拍打兩髀就能刺激到這兩個穴位。拍打兩髀不僅有健脾的作用,還能治療男科病、女科病,效果也非常好。拍打兩髀的具體方法就是直立,用雙手輕輕拍打兩腹股溝,逐漸加力,直至兩髀微微發熱為止。每天拍打兩到三次,每次3~5分鐘。四、拍兩腘——治療一切腰腿痛腎有邪---留於兩腘每天堅持5分鐘,不但能治療腰背疼及坐骨神經痛,同時還可以起到補腎養腎的作用。如果我們每天堅持這樣一套拍打下來,持之以恆,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的。1、肘窩尺澤穴為人體手太陰肺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在肘關節,當肘二頭肌腱之外方,肱橈肌起始部;有橈側返動、靜脈分支及頭靜脈;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直下為橈神經。取穴方法:取此穴位時應讓患者採用正坐、仰掌並微曲肘的取穴姿勢,尺澤穴位於人體的手臂肘部,取穴時先將手臂上舉,在手臂內側中央處有粗腱,腱的外側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橈側凹陷處)。該穴上方3-4厘米處用手強壓會感到疼痛處,就是「上尺澤」。主治疾病為:喉嚨疼痛、感冒、哮喘、肘部疼痛、手臂疼痛、心悸等。2、臂腋窩極泉穴是手少陰心經的穴位之一。位於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主治心痛,咽干煩渴,脅肋疼痛,瘰癧,肩臂疼痛等疾病。3、股腋窩又稱腹股溝,沖門穴屬足太陰脾經,為脾經與膽經的交匯穴。在腹股溝外側,距恥骨聯合上緣中點3.5寸,當髂外動脈搏動處的外側。主治疾病為:腹痛,疝氣,崩漏,帶下,小便淋漓,下肢麻痹等。4、腿窩又叫腘窩,學位名稱委中穴,屬足太陽膀胱經,是人體穴位之一。位於人體的腘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委中穴在腘窩正中,有腘筋膜,在腓腸肌內、外頭之間;布有腘動、靜脈;有股後皮神經、脛神經分布。此穴的主治疾病為:坐骨神經痛、小腿疲勞、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勞、臀部疼痛、膝蓋疼痛。該穴為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該穴的治病療法有:按摩療法治療骨折傷痕等後遺症、增強性活力的指壓法等。五臟久疾可愈否?細聽《內經》細說「今夫五臟之有疾也,譬猶刺也,猶污也,猶結也,猶閉也。」原來五臟有疾不外乎這四種情況:1,如同身上扎了刺2,如同衣服被污染3,如同繩子打了結4,如同江河遭淤塞。古人這麼會比喻,這麼形象、具體、生動又不乏趣味性。「刺雖久,猶可拔也;污雖久,猶可雪也;結雖久,猶可解也;閉雖久,猶可決也。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說也。」讀這段文字,我們對久疾可愈有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因此信心大增,心也得到了寬慰。原來久刺可以拔出,久垢可以洗凈,久結可以解開,久淤可以疏通。這段經文像是在講述我的故事,講述這些年我的親身經歷。這些年到底拔出多少刺,洗凈多少垢,解開多少結結,疏通多少淤堵,已無從統計。但陪伴這一過程的每一次的氣沖病灶,對我來說都有著刻骨銘心的驗證。通常人們把疾與病連在一起,統稱疾病,但兩者是有區別的。中醫大家徐文兵是說詞解字的權威專家,老徐假裝清清嗓子,說:「疾是疾,病是病」,然後引古道經(一直追述到甲骨文才肯罷休)地清清楚楚地解釋一番,一篇美文就此誕生,這就是大家敬愛的老徐。我呢自然自嘆不如,只能是粗略地膚淺地主觀地理解。就拿我自己的例子來說,我的體內有太多的寒毒、太多的濕毒、太多的火毒(其實人人都有),可如果去醫院體檢,又什麼毛病沒有。再比方說我天生視力弱(豈止是這一項弱?樣樣都弱),但又不影響正常的生活工作學習,這些都稱作疾。正所謂積勞成疾,積疾成病,大概就這意思吧。但是,在這裡我要強調的是,我的這些疾,如刺、垢、結、淤堵,真的是久遠久遠的久疾。我們只有老老實實地去拍募穴,久疾才能徹底治癒(久疾才不致於釀成大病)。我本人就是募穴療法的首創者、實踐者、受益者,您可以不相信我,但您一定要相信長在您身上的那些個募穴,它們會用行動來證明。募穴,吾之寶有位大姐公園裡認識的,她說她一到秋天就會不停地咳,我讓她和我一起拍肺募,一連四天她手心冒出大量的粘液,接著又是小腿迎面骨和足背直往外冒冷氣,可見她身上的寒氣有多重。同樣是拍肺募,本人的遭遇是一夜下來內外眼角布滿了眼屎,上下眼皮像是被針線縫上似的,這是內火往外出。再就是牙齦出血,隔幾天換個地方出,根據出血位置便能判斷是哪條經絡在沖病灶。一個是寒邪,一個是火邪。經絡治病最能體現個性化特徵。誰的募穴挖誰主子的病灶,絲毫不會出差錯。那位大姐(58年出生)和我一樣很用功,其父曾是本地最著名的外科主刀醫生。 這個夏天拍肺募夏天是拍募穴的最爽季節。第一是方便拍,衣服少,伸手方便;第二是效果好,夏天身體是發散的,排毒快。雖然12個募穴紛紛上書遞交述職報告,希望在夏天得到格外寵愛,可我還是有選擇的,儘管它們個個都是功臣。一直以來對中府(乳上方外側)肺募沒有給以足夠的重視,主要原因是不順手操作,加上對肺這個嬌貴的臟腑功能理解不夠深刻。掐指一算,不少募穴都已拍過了,只有肺募沒有正兒八經地拍呢,這個夏天是下定決心拍它了。最原始的動機是依據肺屬金這一特性展開的,夏天對應心火,我認為金(屬)應該經火煉就,想出優質鋼材,就必須在火里鍛造。用外界現象推理看不見的內臟是本人學中醫的一貫思路,學中醫少不了想像力,就像詩人作詩離不開想像力一樣。肺的血管中循環著600毫升血液,如同一個小型血庫。當我看到這句話時,似乎明白了什麼。「水之上源」肺循環一定要激活,小血庫里的血一定要乾淨。上焦的病灶(含頭、項、面)是不是都跟肺循環有關呢?肺愛乾淨,老年斑是不是因為肺太髒的緣故呢?頸椎病是不是因肺氣不足造成的呢?我甚至想到了衰老的元兇也是因肺的老化引起的。關於肺,我還需要了解更多。這個夏天我要把肺里的垃圾統統清除掉,經一夏火的洗禮,還一個清潔的肺。 募穴養生第一人募字底部是力字人體十二大力士且聽天使細分說簡便好記易操作任脈沿線有六募(心包、心、胃、三焦、小腸、膀胱)臍上臍下各三個(膻中、巨闕、中脘、石門、關元、中極)乳下四個八字狀(肝、膽、脾、腎)三門列隊夾日月(期門、日月、章門、京門)肚臍旁開有一募(天樞大腸募)架通南北橋一座還剩乳上肺中府(中府肺募)宰相伴君居高處充滿生機活力募人體機關與總部造血在募排毒在募消化在募循環在募溫度在募代謝在募免疫在募根治在募各募對應各時辰拍打時段不封頂方塊漢字募募募奇哉妙哉舉世慕中華中醫古文明至尊至簡有傳承募穴養生第一人天使有愛在踐行在踐行掌握經絡養生的秘密:徹底把經絡穴位說清楚在傳統中醫理論中,人體經絡是一套具有強大自我調節能力的系統,五臟六腑都通過經絡緊密相連,相互影響。所以,從古至今,中醫們就一直將經絡以及經絡上的穴位當作人體大葯來使用。中醫里有句術語,叫「諸病於內,必形於外」。這就是說,只要觀察一下我們的那條經絡有不正常的反映,就可以知道那個臟腑器官出了問題。不僅如此,通過對經絡的按摩或刺激,還可達到養生祛病的目的。可以說,經絡是人體的生命之河。疏通它,你就能告別疾病,常保健康;忽視它,你可能會因此百病纏身,傷痛不斷。故此《黃帝內經》中才說:「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作為一名中醫,在行醫生涯中,我接觸過不少病人,也治療過不少急症頑症。在與患者的接觸過程中我發現,很多疾病的產生乃至日益嚴重都是病人缺乏最根本防治知識。對此,我盡自己所能,向他們灌輸防重於治以及人體自有大葯的養生祛病理念,為了宣揚這兩個理念,我將自己多年來的習醫所得和行醫實踐整理出書,在各出版社老師的幫助下得以出版,讓我沒有想到的是,這些書迅速引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在社會上颳起了一陣經絡養生熱潮,我本人也得到了讀者稱讚,被譽為「經絡養生教母」,對於這個名頭我實在是愧不敢當,事實上,在經絡穴位使用方面比我高明的中醫大師比比皆是,我所做的只是一個拋磚引玉的事情。中醫學經絡學博大精深,即使傾我一生之力,恐也難得窺一斑。但是,為了讓經絡真正成為我們普通人的養生保健指南,我認為有必要把自己對經絡養生學的認識再精心的提煉一遍,以奉獻給一直對我報以期望的廣大讀者朋友,因為經絡養生畢竟是一門十分玄妙的學問,如果離開專業人士的指導沒就很容易誤入歧途,在使用經絡進行養生時,如果操作有誤,不僅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還很容易給自己的身體帶來傷害,故此對於經絡的認識和掌握應該是越多越好。最後,我誠心的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您養生祛病,為自己贏得一個幸福安康的快樂生活。三焦經是人體無言的神醫三焦經分布在人體體側,就像一扇門的門軸。所以中醫學裡有一種說法叫做「三焦為樞」,也就是樞紐的意思。許多病痛潛伏在三焦經上,只要學會運用三焦經這個無言的「神醫」,就會對養生祛病起到意想不到的功效!例如掐中渚穴可以治小腿抽筋,掐支溝穴可以治脅痛岔氣,掐液門穴可以治口乾咽痛。我認識這樣一位老年朋友,他比較愛發脾氣,情緒總是不穩定,而且一緊張就胸悶,平時與鄰里甚至老伴常有爭吵,之後他就會莫名地胸悶憋氣。厲害的時候,胸口就像上了鐵箍,喘息不得。經過西醫多次體檢也沒查出一點毛病,都認為他是神經太緊張了!有一次,他與別人一起玩麻將,旁邊有人在給他支招的時候無意間用拳頭捶了他的胳膊一下,原本是無意之舉,而且這個人的力量很輕,結果他卻痛得不得了,捂著肩膀直叫疼:「哎喲,你輕點,我這老胳膊老腿哪經得起你這樣打!」其實對方根本沒用力,打牌的人也覺得他大驚小怪,不就輕敲了一下胳膊嘛,哪至於這樣?大家都知道他平時脾氣不好,愛為小事生氣,以為他這次還是如此。可看他又不像是故作姿態。我當時正好也在場,感覺很奇怪,以我對經絡的了解,我認為他的三焦經上肯定隱藏著什麼疾病,於是便暗裡決定要給他治一治,於是我在旁邊用手突然按了按他的痛處,他疼得直咧嘴,準備轉過身來就罵,可當他看清是我時,愣了一愣,然後帶著疑惑的表情問我:「蕭醫生,原來是您啊!這是怎麼回事,你為什麼要突然按我的胳膊?」我沒有回答他的問題,而是問道:「先別說這個。你現在感覺怎麼樣?」他高興地說道:「您一說,還真是的,我剛才還胸悶得很,經你這一按,倒是痛快多了。」邊說邊自己按摩起被敲疼的那塊肌肉,結果,胸悶很快就完全消失了。此時,我注意觀察了他的上臂被敲疼的地方,果然如我所料,是三焦經上的消濼穴,他的胸悶是上焦氣鬱而成。三焦經既然這麼神奇,那麼,我們又該怎麼應用它進行養生保健呢?我的建議是:第一,循經按揉或敲擊。三焦經是看不到摸不著的一個東西,該怎麼理解它呢?其實,三焦經所治的這些病基本上都是經絡循行所過的地方的一些病。三焦經是主樞,是門軸,不管是外面的東西要進去還是裡面的東西要出來,都得經過門,都得轉門軸,所以三焦經也能用在其他一些病的治療和預防當中。那有些人或許會問:那什麼時候揉三焦經最好呢?三焦經的氣血在亥時達到頂峰,也就是晚上9點~11點,這時候不管是工作還是休息的人都會犯困,所以選擇這個時間段按揉三焦經,對全身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第二,重點穴位的按揉。三焦經在針灸臨床上的應用一般以治療發熱、外感風寒或者面癱以及耳聾耳鳴等比較常見。在自我保健中的應用不及臨床上那麼多和廣,大家只要掌握常用的幾個重點穴位,如支溝、肩髎、翳風、耳門等就可以了。另外,我在這裡再告訴大家一個非常簡單的調理三焦經的辦法,那就是八段錦中所謂的「兩手托天理三焦」。具體的做法是:直立,兩手心朝上,兩臂從體側緩緩上舉至頭頂上方,手指相交叉,內旋翻掌朝上撐起。同時兩腳跟盡量上提,仰頭,眼看手背。然後,兩掌外旋翻轉手心向下,屈肘松肩,分手垂臂。同時腳跟下落著地,還原成直立預備勢。做這個動作,需要注意:上撐動作要有「托天」之意,兩手向上相交叉時吸氣,翻拿上托時呼氣;叉手下降至頭頂時吸氣,分手下垂還原時呼氣。如此反覆練習數遍。這個動作可以活動人體的上中下三焦,使人氣血順暢,妙用無窮,尤其適合工作繁忙的青年朋友們使用。調理肺經就是調理五臟六腑學習中醫經絡養生,認識人體的十二正經,第二個要講的就是手太陰肺經,人身上的很多疾病都是與肺經聯繫在一起的。《黃帝內經》中說「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也就是說,肺相當於一個王朝的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宰相的職責是什麼呢?他了解政務、協調百官,事無巨細都要管。肺是人體內的宰相,它必須了解五臟六腑的情況,所以《黃帝內經》里有「肺朝百脈」一說。大家一定很奇怪,為什麼中醫幾個指頭在左右手腕上一摸,就能知道五臟六腑的情況?就是因為人體內有這個肺經。皇帝要想知道國家的情況,怎麼辦?他首先要問宰相。醫生要知道人身體的情況,首要就要問一問肺經,問一問寸口。寸口在兩手橈骨內側,手太陰肺經的經渠、太淵二穴正在這個位置,它們是橈動脈的搏動處。很多人都知道,有咳喘症的一大病根就在肺上,按摩肺經穴位就可有效治療咳喘。事實上,肺經的功效是非常大的,它上可疏解肝經的鬱結,中可運化脘腹之濕濁,下可補腎中之虧虛,不是一個咳喘所能代表的。退一步講,即使是咳喘症,也很少由肺經直接引起,多是其他臟器波及。由肝火引起的叫「木火刑金」,去肝火就好,由腎虛引起的叫「腎不納氣」,補腎氣即有效。由脾虛引起的叫「痰濕蘊肺」,健脾去濕最佳。還有外感咳嗽,多由風寒引起,那就趕走膀胱經之風寒。通常,咳喘的病總會遷延不愈,古時便有「內科不治喘」之說,其實多是因見肺治肺,有痰化痰,宣來降去,不治根本,才成痼疾。肺本是嬌臟,最怕攻伐,所以「調諸臟即是治肺」實乃真知灼見。《黃帝內經》上說:「諸氣者,皆屬於肺。」這真是金玉良言,這是說氣虛的培補、氣逆的順調、濁氣的排放、清氣的灌溉,都可以通過調節肺的功能來實現。《黃帝內經》中還說:「肺主宣發肅降,肺是水之上源,肺開竅於鼻,肺主皮毛。諸氣憤郁,皆屬於肺,在志為憂悲,在液為涕,在體合皮毛,在竅為鬼。」古人不但給我們講述了肺的功效,還告訴了我們具體的治療辦法。倘若你憂鬱很久了,鬱結之氣難以排解,從哪裡宣發呢?有一位60來歲的退休幹部,因為兒女的事情與他的老伴發生爭執,心情變得極壞,不巧又遭遇風寒,結果在內外夾攻之下,脅肋產生了比較強烈的痛感。醫生給他開了舒肝止痛丸,可是吃完葯脅痛不但沒好,還咳嗽上了。之後,他向我的一位朋友求助,我的這位朋友是一位全國著名的老中醫,手裡有很多治療急症、頑症的藥方。這位朋友針對他的病症用取嚏法,讓他連打了十來個噴嚏,頭部微微出了些汗,脅肋的疼痛當時就減輕了。朋友說:「既然有了咳嗽癥狀,就吃點通宣理肺丸將痰排出才好。」於是他先後吃了4顆通宣理肺丸。只一天的工夫,咳嗽、脅痛就都治癒了。在朋友對我說了他的這次行醫經歷後,我不禁對他豎起了大拇指,也虛心地和他討論了其中的道理。其實,肺經的功用不止這些,因為它和肺、大腸、喉嚨等器官的聯繫相當密切,只有保證了肺經的暢通,這些相關器官的功能才能得到保證。肺經不通時,人體的這些器官就會出現問題。肺經上的重要穴位很多,我在這裡重點給大家介紹一下魚際穴。把大拇指伸直,在大拇指根部這一塊泛白的地方是大魚際,在大拇指根部和手腕連線的中點,就是魚際穴,它具有解表、利咽、化痰的功能。每天堅持搓按魚際穴,能增強肺主皮毛的功能,從而改善易感者的體質狀況,提高其抵禦外邪的能力,對咽痛、打噴嚏等感冒早期癥狀,也有明顯的療效。這個方法不受地點、時間限制,隨時可做,尤其適合於易感冒者。心包經可「包」治百病古時候的中國人,視心臟為人體重要的器官,故認為心臟外有一層膜保護心臟,而此膜即稱為心包。因此,心包有保護心臟、使心臟機能正常運轉的功能。心包經是通過分隔胸腹的三焦中的膻中、中脘、陰交三個重要穴位的經脈,通過胸部後,經側腹、手的內側、手掌、中指一直下來。心包經可以通治上、中、下三焦的病症,「包」治百病!心包經包圍心臟,有保護心臟作用,若有受損,其所呈現的癥狀和心臟受傷害時一樣,如臉部上火發紅、心悸、目黃,沿著心包經的經脈由胸到側腹會產生疼痛、麻痹感,並伴發抽筋、手掌發熱等癥狀。心包經有異常時,壓迫胸部的膻中穴位有痛感,背上第四胸椎旁的厥陰俞穴位感覺有硬塊。心包經還可令人心情愉快。告訴大家一個小技巧,鬱悶時,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動作——鼓掌,就是兩手相互對擊,啪啪作響。事實上,這一個簡單的動作也有著很好的養生功效。原因在於,手掌中央有心包經通過:大陵穴位於手腕內側橫紋中央,勞宮穴位於握拳時中指尖點按位置,中指尖是心包經的井穴中沖穴。小指側有心經通過,大魚際還有肺經的魚際穴,兩大拇指橈側還有肺經井穴少商穴。故此,鼓掌動作可以振奮心包經、肺經、心經。所以說,日常生活中,不要吝惜您的掌聲,給別人以讚許和鼓勵,也給自己以歡樂和健康。記得我最初行醫的時候,也難免犯一些錯誤。有一次,我為一個病人刮痧,開始進展很順利,可就在快結束時病人突然感到心慌、噁心,隨即就進入了半休克狀態。當時,我來不及想別的方法,就連忙去掐按他的勞宮穴。結果,不到兩分鐘他便醒過來,並對我說,他有一種像是睡了三個小時的舒服感覺,一下子就又有了精神。勞宮穴的功效還遠遠不止這些,在參加考試、面試或者是在其他重要的場合時,如果出現緊張、心跳過速的情形,做一個動作就可以使這種緊張的情緒得以緩解,那就是握拳振臂為自己加油鼓勁。這不僅是一種心理刺激,從經絡學上講也有一定的道理,因為,握拳時中指尖的中沖穴正好點按在勞宮穴上,這看似平常的動作可以充分刺激心包經的相關腧穴,激發心包經的能量,使人心情舒暢、堅定信心。心包經的穴位不多,但有些穴位是專病專穴,是其他的穴位無法取代的。比如郄門穴,對於防治心絞痛療效神奇。記得有一天天氣較冷,我剛一出門,就看到鄰家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大爺臉色煞白,頭上大汗淋漓,右手捂著胸口,斜靠在牆角的地上,話都說不出來了。我見此情形,料定是他的心絞痛犯了,想起了一個穴位——郄門,便擼起老人左臂衣袖,用我的左手大拇指點按住郄門穴,右手攥住老人的左手掌進行順時針旋轉。一分鐘的光景,老人長出一口氣,四肢也由冰涼逐漸轉暖;五分鐘以後我扶著老人回到屋裡休息,此時他已談笑風生,說當我按住他的穴位時,他感到有一股熱流由左臂湧入前胸,心裡立即不再發緊了。郄門穴穴位較深,自己按摩時可用右手拇指用力按住此穴,同時左手腕做順時針旋轉,這時此穴就會有較為明顯的感覺。此外,這個穴位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經常按,不要等到發病時才想起去按摩,那時肯定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還是平時就揉一揉,防患於未然吧。按摩小腸經讓你生機盎然天天守在電腦旁的朋友們通常都會肩膀酸痛,有的人站起身活動一下,很快就恢復如常;而另一些人則會日漸加重,先後背痛,然後脖子也不能轉動,手還發麻。醫院通常診為頸椎病。頸椎病其實多數是心臟供血不足,造成小腸經氣血虛弱所致。觀察一下小腸經的走向就會發現,從脖子到肩膀,再從胳膊到小手指,一路下來,正是你平常出現癥狀的部位。有的人總是愛胸悶、胃堵,還有些人脾氣很急,老是心煩氣躁,動輒要與人嚷嚷,這時就一定要按摩三焦經和小腸經。有的人不從事案頭的工作,肢體也總是在運動之中,那麼他們心臟供血不足的情況又怎麼檢查呢?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我們知道在胳膊肘的略下方有一根麻筋,小的時候打鬧玩耍經常會碰到它,總會過電般一麻到手。這條麻筋就是小腸經的線路。你可以用拳頭打一下這條麻筋,看看能不能麻到小手指去。如果一麻到底,證明你的心臟供血能力還是不錯的;如果只痛不麻,那你的心臟已經存在供血不足的情況了。另外還有一個更簡單的測試法,只要行個軍禮,看看上臂靠近腋下的肌肉會不會很鬆弛,鬆弛就是此處氣血供應不足了。這裡正是小腸經,而小腸經是靠心經供應氣血的。我有個朋友,快60歲了,有一段時間,他總是胸悶、胃堵,尤其是一緊張或看了點文章和電視新聞,就堵得像胸口壓了塊大石頭一樣,呼吸費力,說是精神因素,可實在憋悶得厲害。去醫院檢查,總以為他是胃炎,心臟也查不出任何毛病。於是吃了許多治療胃的藥物,可憋悶還是常常不請自來,去不了根。有一次聚會,他任何東西都沒吃就已經開始胸悶憋氣。我幫他按摩三焦經和小腸經,按摩三焦經時,他感覺只有些酸,可當觸及小腸經上臂的部分時,發現他那裡的肉鬆弛若棉,裡面有許多網狀的黏連的東西,手還沒用多大力,他已經刺痛難當,直叫我輕點兒。我問:「胸還憋悶嗎?」他驚喜地說:「奇怪啊,不憋了!胸悶和胳膊還有關係啊!」「是啊,心血不足啊,當然憋悶了!」「可我沒心臟病啊!」我說:「這團肉再松下去,你離真正的心臟病也就不遠了!」於是我叫他回去好好調養小腸經,幾個月後複查,那團鬆鬆的棉花已經有彈性多了,按摩也不刺痛難忍了,當然最主要的是胸悶對他來說已經是稀客了。通過了解心臟和小腸經的表裡關係,我們不但能預測心臟的功能狀況,還能夠用調節小腸經的方法來治療心臟方面的疾患。由此可見,小腸經就好像是一面反映心臟能力的鏡子。小腸經上有兩個穴位對我們養生非常有用:第一個穴位是後溪穴。這是個非常重要的穴位,是八脈交會之穴,這個穴位與督脈相通,可以輔助治療腰痛、腰間盤突出,還對落枕、肩膀痛有一定的療效。這裡再告訴大家一個小技巧:對於長期在電腦前工作或學習的朋友,每過一小時把雙手後溪穴放在桌沿上來回滾動三到五分鐘,可以緩解調節長期伏案以及電腦對人體帶來的不良影響。第二個穴位是養老穴。位置在小臂背面尺側,尺骨小頭近端橈側凹陷中。顧名思義,養老穴就是專屬於老人的穴位,各位想敬老的朋友不妨讓父母多按按這個穴位,它對老年人的眼花耳聾,肩、背、肘、臂酸痛,急性腰痛等,都有很好的預防作用。大腸經是人體中的無名英雄有醫家將大腸經看做人體的無名英雄,認為它看上去沒有什麼廣大而顯著的功效,但有些特殊的疾病,真得它親自出馬才行。我對此深以為然。大腸經在十二正經的確有著獨特的應用,其養陽、生津、通腑是其他經脈所不具有的功能。大腸主津,津液運行正常,皮膚才能滑潤光澤;如果津液不足,則皮膚會出現皺紋,同時也會生出多種疾病。在眾多名人當中,宋美齡——這位曾被美國《時代》雜誌選為封面人物的著名女性,就是一位很會調養大腸經的長壽專家。宋美齡的優雅風度與其從小受到的培養和中西文化的熏陶自然分不開,但出眾容顏卻受益於平時的細心保養。據說宋美齡深諳清腸美容之道,每日的清腸按摩是宋美齡每天晚上必做的功課,就像洗臉、沐浴一樣。每天睡醒後,宋美齡都會讓侍從為其按摩手臂和腿部以及關節處,這樣做除了活絡筋骨,其實也就是按摩大腸經,效果是可以促使血液循環,滑潤肌膚,幫助腸胃消化代謝。腸道有人體第二大腦之稱,好的腸道是我們身體健康、延年益壽的法寶;反之,就會成為萬病之源,成為人體衰老的加速器!因此,照顧自己的大腸經其實就是照顧我們的腸道。此外,大腸經還有一個最直接的功效,那就是有助於排便了。排便不暢時要敲大腸經在小臂上的那一部分,如果功效不大,則可以改為推法,推二、三間至商陽穴的部分,同樣有助排便順暢。記得有一次,我和一個中學同學見面,可中間他跑了好幾次廁所,我還以為他吃了什麼不幹凈的東西拉肚子才去的,結果他面帶尷尬地告訴我,其實是自己總覺得有便意,但是又出不來,所以感覺很痛苦。於是,我便指導他,讓他在使勁的時候用力推手指從二、三間至商陽穴的部分,告訴他這樣做會增加大腸的蠕動。同學聽了我的提議又進了廁所,結果,不一會兒他面帶笑容地出來了,他高興地對我說:「用這個方法果然很順利就排出來了,現在覺得渾身輕鬆。」所以說,如果有朋友在這方面有所不便的話,我建議試試這個方法,相信一定不會讓你失望。另外,如果是常年便秘的話,在排便時還可以多敲敲小臂,以左臂為主,這對於常年便秘有一定的緩解和治療作用。大腸經主要穴位出了合谷穴外(合谷穴我會在後文做詳細介紹),還有這麼幾個:補陽氣、提精神的陽溪穴。顧名思義,陽溪穴就是把這個陽氣像溪水一樣灌輸到全身去,尤其是灌輸到頭面。所以它也是能改善頭部供血,改善腦部供血,尤其改善眼部的供血。揉這個穴可以明目、治療眼睛酸澀、眼睛脹痛。接著是迎香穴。迎香穴的位置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此穴位不僅可以消除眼部浮腫、預防肌膚鬆弛,還能減輕肩膀酸痛及鼻塞。還有曲池穴。曲池穴的位置在兩側肘部橫紋外側,按壓上去有酸重感。曲池穴是一切外感病均可應用的穴位,具有很好的清熱瀉火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此穴容易造成流產,孕婦禁按。肝經是最值得呵護的經脈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肝具有解毒和儲藏養分的作用,並且是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臟器之一。在中醫學的領域中,肝和腎一樣,擔負著維持人的生命機能的重要任務。肝屬木,可稱之為人體的將軍。將軍率領著抵禦外敵的軍隊,肩負排除體內、體外不斷攏積的毒素的任務,是一個專司解毒的臟器。肝經發生異常時,身體即會呈現各種不適的癥狀。如:臉色不佳、喉干、噁心、*痛、腰痛、焦躁、缺乏決斷力等。肝實在很可憐,它從人出生開始就無怨無悔地替人做工,卻天天受到傷害。也許你會說:「我平時沒有做什麼對不起肝的事情,每天吃護肝的食物,每天都在作運動……」的確,您做的這些都可以養肝,但是有一個傷肝的行為您沒注意到——那就是為了學習、工作經常熬夜加班,這是現代人的通病。這樣做很不好,為什麼呢?因為人只有休息時,肝臟血流才充分,才能養好肝。「卧則血歸於肝」,熬夜加班不但血不能養肝,還消耗營養、破壞人的好心情。有些中年朋友經常向我抱怨說,自己總是會無緣無故發脾氣,稍有一點兒不如意的事情就會大發雷霆,也不知道為什麼。其實,原因就在於,這些人通常工作比較多,經常加班到半夜,每天睡眠不到5個小時。也有人不解了,難道加班還能讓人的脾氣變大嗎?要知道,肝主藏血,人在睡眠時血可養肝,而長期加班,肝失所養,導致肝氣不舒、肝鬱氣滯,有了好發脾氣的習慣也就理所當然了。中醫認為,丑時(即凌晨1點到3點)是養肝血的最佳時間,所以在這一段時間一定要睡眠,而且必須要「在這段時間內睡著」。退而求其次,如果你在前一天晚上睡眠不好,就一定要在第二天找時間適當休息一會兒,這樣才有助於強化肝臟。我們再來了解一下肝經上的主要穴位。首先是太沖穴。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一、第二趾跖骨結合部之間凹陷處。太沖穴善於調節人體上、中、下三焦之總氣,而且是衝擊瘀阻之氣的「消氣」急先鋒。按摩太沖穴,能讓瘀氣、濁氣、毒素及時從人體內排出。其次是行間穴。行間穴位於人體的足背側,大拇指、二指合縫後方赤白肉分界處凹陷中,稍微靠大拇指邊緣。行間穴主治疾病有:宿醉不適、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症、肝臟疾病、腹氣上逆、肋間神經痛、月經過多、黏膜炎等。接著是大敦穴。大敦穴位於足大趾末節外側,趾甲角旁約寸處。大敦穴是女性常用穴,常按摩此穴位對女性月經不調、閉經、崩漏有很好的療效。除此之外,大敦穴還是自古以來被視為鎮靜安神及恢復神智的要穴。因此用手指按壓大敦可以緩解焦慮急躁,早晨起來後頭昏腦漲的感覺也可得到消除。最後,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肝經上的一個神奇穴位——陰包穴,它的位置在大腿上,屈膝,在膝(關節)內側橫紋頭上方,脛骨內髁之後凹陷處直上4寸處。陰包穴可有效的消氣止痛。一病人由於生氣,加上晚上空調受寒,腿疼得走不了路。開始有一中醫認為是膀胱經受寒,於是進行拔罐治療,但效果不佳,有時會更加疼。後來,這位病人找到了我,我為他把脈後,發現他的肝火很旺,於是就在陰包穴上揉推2分鐘,結果馬上見效。旁邊的一位朋友看了後十分不解,雖然同在肝經上,為什麼不是太沖穴,而是陰包穴呢?等病人走了後,他便詢問我,我告訴他,病人有一個癥狀是小腿發涼,這說明他的小腿已經氣血不足了,堵口肯定在上面,所以陰包穴才是正確的答案。神奇的敲膽經膽經為足少陽經,為半表半里之經,與外界並無直接的通道,所以其濁氣需借腸道而出。所以說,按摩膽經能很好地排濁氣和毒素。有一年夏天,一個雷雨天氣,雨聲不大,雷聲連連。當時我正在自己的辦公室內讀書。忽然,門鈴響了,是樓下的保安,他的口音很焦急,慌慌張張的請我下樓去看看,說有一位老年人正在大門口不由自主的隨著雷聲跳舞。我下樓一看,老人果然在隨著雷聲跳動。每打一次雷,老人就會隨著雷聲不由自主地跳動一下。其跳動的幅度超出常人所能,且動作怪異。老人的神志正常,語言對答正確,顯然不是神志方面的疾病。細一問,原來老人患有關節炎,時值陰雨天膝關節的疼痛便明顯的加重。這一次不但加重,而且還隨著雷聲發生了某些肌肉不由自主的強烈抽動。於是他也就不由自主的隨著雷聲跳了起來。我趁著雷聲的間歇期給老人診了脈,其左關脈沉弱,原來是膽經氣血極度虛弱所致。按照中醫的理論應當補膽經就可以了。於是,我在環跳和陽陵泉穴上用重手法為老人做了按摩。果然,從那以後,無論再打多響的雷,老人也不再跳舞了,關節的疼痛也明顯得到了緩解。以此例來看,按摩膽經不僅可以去除人體積聚已久的濁氣和毒素,還能有效的補氣血,減緩關節疼痛。事實上,現代人膽汁往往分泌不足。按摩膽經會直接刺激膽汁的分泌。膽功能不好的癥狀很多,最明顯的就是白髮。這是人體的血氣不足所致。人要健康,就要血多。血氣能量是人體最重要的健康指標。人體是自然界的產物,必定存在著非常簡單的方法就能使血氣能量上升。眾所周知,早睡可以造血。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很有效的造血方法——敲膽經,每天花不到二十分鐘的時間敲膽經,能夠很快改善身體狀況。現代人由於膽功能不好,使得人體的吸收能力很低,吃進身體的食物常常因為無法吸收而直接排出,吃再好的東西也是沒有多大作用的。解決這個問題同樣可以依靠敲膽經。敲膽經主要目的在於刺激膽經,強迫膽汁的分泌,提升人體的吸收能力,提供人體造血系統所需的充足材料。那敲膽經的具體做法是怎麼樣的呢?動作要領:大腿外側的4個穴位點,用力敲打,每敲打4下算1次,每天敲左右大腿各50次,也就是左右各200下。當然,任何事物都要注意風險控制。如敲膽經時就必須注意以下事項:(1)力度。不需要很用力,把手舉起來,隨勢下降敲打就可以了。剛開始敲的部位有酸痛感是正常的,因為人體本身就在努力打通膽經這個通道。一般不會敲出烏青來,敲出烏青有兩種情況:一種可能是力量太重了,等烏青退盡了再敲;另一種則不是「敲」的關係,而是身體的凝血因子不夠,平時皮膚也易出烏青。可以吃一點豬腳等帶皮的食物,或吃一點阿膠或其製品,不用太多,一周有一餐也就夠了。(2)時間。晚上11點以後不可以再敲了。晚上11點至凌晨1點是氣血進入膽經的時候,敲膽經不應該在這個時間段進行,對身體不好。利用白天的時間敲膽經是比較安全的做法。每天每條腿只要幾分鐘,有時候忘記了也沒有關係,不要太較真。(3)敲打位置。敲膽經不需要敲到小腿上,一是操作不方便,二是小腿上膽經與胃經的位置太近,用敲的方法要完全分開有難度。(4)不適合人群。孕婦絕對不能敲,不能讓孕婦有痛的感覺,會對寶寶有影響。老人敲膽經不要敲得太多,因為血升得太快人體的調節也會快,這樣比較不舒服。(5)女性月經推遲。有的女性本來血就很少,但由於肝臟熱,所以月經問題沒有暴露。血氣上升後,肝熱下降了,月經推遲是正常的。當血達到正常水平,月經也就恢復了。月經來時可以少敲或不敲。(6)長期堅持。身體的保養是長期的,尤其是女性,只要能保持收入略大於支出就可以了。當人體的血不斷上升,到一定層次時,人體是要全面改造自己的身體的。血要上升,但要慢慢地上升,這樣人體的修理幅度比較小,人體自我感覺就比較舒服。(7)不生氣。敲膽經是讓人體的氣血上升,如果氣很盛,血上升時氣會跟著上升,讓人不舒服,所以要先破掉一點氣,然後開始敲膽經。所以說,生活中遇到問題盡量不要生氣,生氣造成的病是很難治療的,因為人體是無法駕馭你的情緒的,而情緒卻可以衝擊內分泌系統,使身體內部產生混亂。膽經上的穴位以肩井穴和風池穴最為常用。肩井穴位置在大椎穴與肩峰連線三中點,肩部最高處。肩井穴對兩肩酸痛、牙痛、頭酸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耳鳴、高血壓、落枕等有神奇療效。風池穴位置在項部,枕骨之下,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風池穴不僅能有效增加顱內血的流動,而且能抑制過度興奮的各級神經,降低血壓。通常按揉風池穴後會有一種全身放鬆,頭輕目明的輕*覺。注意按揉風池穴時一定要閉目操作才能取得較好的療效。膽經是個神奇的經脈,它的許多穴位都有立竿見影的功效,如果它與其它經絡協同作戰,更會有如祖傳秘方,功績卓越。這是一座有待開發的寶山,朋友們一定不要忽視。胃經是人體的後天之本胃經經於胃,絡於脾,所以它和胃的關係最為密切,同時也和脾有關。脾胃為人體的後天之本,每個人在出生後,主要依賴脾和胃的運化水谷和受納腐熟食物,這樣人體才能將攝入的飲食消化吸收,以化生氣、血、津液等營養物質,才能使全身臟腑經絡組織得到充分的營養,維持生命活動的需要。所以說,胃也為氣血生化之源。按摩胃經的重點穴位,第一可以充實胃經的經氣,使它和與其聯繫的臟腑的氣血充盛,這樣臟腑的功能就能正常發揮,就不容易被疾病「打敗」;第二是可以從中間切斷胃病發展的通路,在胃病未成氣候前就把它消弭於無形。胃經上最重要、名氣最大的穴位當屬足三里,這個穴位也是我在行醫過程中最常使用的一個穴位。足三里位於人的雙腿外膝眼直下三寸(把自己的四指併攏即是三寸,這是中醫特指的同身寸)、脛骨外一橫指處。中醫認為足三里穴為胃經之要穴,能理脾胃、調氣血,具有補虛、健脾的特殊功能。足三里這個穴還可以治療或緩解肚腹上的一切病痛。有次,我參加一個朋友的聚會,晚餐時,緊挨我座位的一位女性朋友,在喝完幾口冷飲後,就一直用手捂住腹部,看樣子非常痛苦,我於是問她出了什麼問題,她告訴我,是因為例假在身,剛才喝了幾口冷飲所致,我立即私下指導她按壓「足三里」穴位,因她是寒症,讓她採用向上的手法,沒過5分鐘,她的肚子就不再疼了,表情也輕鬆了很多。事實上,歷代醫家一直就十分推崇「足三里穴」的養生保健和臨床治療作用,認為足三里不僅具有延年益壽的作用,還能夠治療腹痛、腹脹、食欲不振、痛經、痹症、耳鳴等多種疾病。現代醫學研究證明,針刺足三里不僅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而且還具有雙向調節人體機能的作用,對循環、消化、呼吸、免疫等各系統疾病的預防和治療都具有積極的作用。針刺足三里固然有很好的療效,但這常常需要在針灸師的幫助下才能完成,而拍打、按壓足三里則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拍打、按壓也是刺激穴位的一種方法,臨床上按壓足三里同樣能產生「酸、麻、脹、痛」的「氣感效應」及循經傳導的現象。因而,按壓、拍打足三里可達到有病治病、無病健身的目的。從微循環學說而論,人體的衰老與微血管閉塞、微循環障礙有關。因此,拍打足三里能起到防止衰老的作用。經常拍打足三里,對身體健康是很有好處的。拍打足三里,刺激該穴位,除了起到與針灸相同的效果外,還能提高整個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抗病能力。臨床觀察表明,按壓、拍打足三里不僅可以用來治療胃痛、腹痛、腹瀉、噁心、痛經等疾病,而且對急性肩周炎也有很好的療效。按壓足三里治療肩周炎時需在他人的幫助下完成,具體做法為:患者取端坐位,放鬆雙上肢,取患肩對側下肢足三里穴,用拇指由輕漸重進行按壓,持續3分鐘,當患者感到被壓足三里穴周圍酸、麻、脹、痛難忍時,囑患者猛抬舉患肢,並停止按壓。這時患者會感到患肩疼痛明顯減輕,肩關節活動範圍明顯增加,並鼓勵患者做肩膀外展、前屈、後伸、旋後等動作。上述治療每3日施行1次。拍打、按壓足三里,刺激該穴位,除了可以防治上述疾病外,還能夠改善手腳冰涼的癥狀。老年人和一些女性朋友在冬天常常會出現手腳冰涼的癥狀,這是由於手、腳血液循環不良所致。如果經常拍打足三里,可以通過經絡調節,使手指和腳趾的血液循環得到改善,進而使手腳變得暖和起來。對糖尿病患者而言,經常拍打足三里,可以改善下肢乃至全身的血液循環,這對預防糖尿病足的發生也是大有裨益的。腎經是人體最具防禦力的經脈腎是先天之本。一個人生命的本錢,大多來自父母的遺傳,也就是祖上的遺產,如果沒有先天的厚贈,那就真的太需要後天的培補了。我們人體的器官就像天天運轉的機器,是很容易磨損的;但是只要我們經常保養它,時時除垢潤滑,那麼我們仍然能夠日久彌新,甚至脫胎換骨。這裡我主要講腎經的三個穴——太溪、復溜、湧泉。可別小看這三個穴,它們個個都是身懷絕技。太溪位於腳內踝高點與跟腱之間凹陷中,這個穴說白了就是一個大補穴,凡是腎虛引起的各種癥狀,如腰酸、頭暈、耳鳴、脫髮、牙齒鬆動、哮喘,還有男人們最擔心的性功能減退以及婦女們的習慣性流產,都可通過刺激這個穴看到明顯的效果。「復溜」就是讓血液重新流動起來的意思,復溜穴的位置在太溪穴直上兩寸處。這個穴位治療淤血和炎症效果最好,所以膀胱炎、*炎、前列腺炎以及因流產留下的後遺症等,都可以選擇此穴治療。有針灸專家稱針刺此穴滋腎陰的效果極好,相當於六味地黃丸的功效,所以怕熱口乾、夜間煩躁難眠的患者又多了件法寶。湧泉穴,相當於足底療法的腎上腺反射區,自古就有臨睡搓腳心百次可延年益壽的說法。此穴最實用的功效在於能引氣血下行,可以治療高血壓、鼻出血、頭目漲痛、哮喘等氣血上逆的癥狀。此穴敷藥效果最好。比如高血壓患者可取中藥吳茱萸25克研末,加醋調成糊狀,睡前敷於兩腳心湧泉穴,用紗布包裹。通常20小時左右血壓開始下降,且有持續效果。重症者可多用幾次(平日配合金雞獨立法效果更佳)。鼻出血則敷大蒜泥,左側流血敷左腳心,右側流血敷右腳心,兩鼻孔俱出血俱貼之,有立即止血之效。此法還可醒神通竅,以治療慢性鼻炎。此穴若只想用按摩法,則有個前提,就是稍用力此穴即痛感明顯者適宜。若使很大力而痛感不顯,或此穴處皮膚無彈性,一按便深陷不起的,便不可用按摩法(會使腎氣更為虛弱),可選用敷藥法。總之腎經是一條關乎人一生幸福的經絡,老年人若想提高生活質量,益壽延年,那就必須把腎經鍛煉強壯。讓我們身體固若金湯的膀胱經經常在外面做保健的人可能比較熟悉,按摩師給你拔罐、按摩選擇最多的部位就是後背。在後背拔滿了罐,或者在後背按摩、刮痧、捏脊、踩背。為什麼大都選擇後背進行保健治療呢?這是因為,後背是膀胱經循行的主要部位,膀胱經掌管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也是身體抵禦外界風寒的重要屏障,若這條經絡通暢,外寒難以侵入,內毒及時排出,身體何患之有?所以我們一定要打通膀胱經,所謂「打通」就是讓更多的氣血流入這條經絡。誰給膀胱經能量呢?主要是靠腎臟,腎與膀胱相表裡,膀胱經只是個通道,本身無動力運行,需腎氣的支持才能完成禦寒、排毒的功能。所以加強了膀胱經的需求,也就激發了腎臟的供應潛能。前不久,我有一位朋友前來拜訪我,她今年35歲,在一家中型國企當辦公室主任,平時事務繁多,所以一般很少聯繫我,這次突然來訪,著實讓我感到意外。聊了一會後,我才明白,原來她是身體出了問題,來向我求解來了。她一臉痛苦的對我說:「最近不知道是怎麼了,一上班,在辦公室剛坐不到三、四十分鐘,我的右後背就開始特別的不舒服,很難受,但站起來就又好多了。這件事很影響我的工作,領導還有意無意的批評了我,說我在辦公室一會站一會坐,影響太壞。你說這該怎麼辦啊?」我聽後不禁一笑,說:「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一般來說出現這種情況有三種病因,一是你頸椎有問題,比如椎關節紊亂或頸椎骨退行性變;二是,由於反覆的落枕,加上受了風寒或風濕,也會引起此處的不舒服;三是,這個不舒服的地方以前曾經受過外傷,後又染了風寒或風濕。你是哪種情況呢?」她聽完後,思索了會,說道:「後兩種都不是,應該是我長期坐辦公室的原因導致的椎關節問題吧。」我又對她說:「既然病因不確定,我也不敢給你明確的解決辦法,不過無論是哪一種情況,你都可以通過打通膀胱經來治療。」她又問我:「那怎麼才能打通膀胱經呢?」我笑了笑,說:「其實很簡單,方法也很多,捏脊法,刮痧法,拔罐法,敲臀法(如果膀胱經不通,敲臀就會很痛)都可以用,還可用掌根從頸椎一直揉到尾骨,肉太厚的話也可用肘來揉。要注意,膀胱經在腿上的部分也很重要,同樣可以刮痧、拔罐、點揉、敲打,甚至用手大把攥,只要能充分刺激它就行。還可兩腿綳直,俯腰兩手摸地,向後仰身彎腰以及仰卧起坐,還有許多瑜伽上的動作,只要能刺激腰椎以及大腿後側的膀胱經,那就全可採用。」為了讓她掌握要領,我又給她親身操作了一下按摩膀胱經的基本方法。之後,沒多久她給我打來電話,心情非常不錯,不斷的對我表示謝意。其實這些都是簡單中醫保健方法,可惜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再出現癥狀後,往往是自己買葯吃或者去醫院,不僅花錢耗時間,而且不見得根治,實在令人太遺憾,因此,我希望大家平常多學習一些中醫經絡的知識,那麼,你就會發現,其實很多簡單病症,其解決方法往往就在我們身上。最後,我們簡單了解一下膀胱經上的主要穴位。除了後背的眾多俞穴,膀胱經在腿腳上也有很多重要的穴位。先說委中穴,委中穴位於人體的腘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中間,即膝蓋里側中央。經穴歌訣里有「腰背委中求」一說,是說後背、腰部的病痛都可以通過委中穴來解決。只要是腰痛,按摩委中穴通常能減輕30%的疼痛。另外,委中穴還有一個獨特的作用,那就是能讓鼻子通氣。按摩委中穴要有正確的方法,取側卧位,鼻子不通氣的一側身體在上位,屈腿用大拇指點按委中穴,需稍用力。再說承山穴,踮起腳,可以看到小腿肚有一塊肌肉隆起,在肌肉正下方的凹陷處就是承山穴。承山穴的主要功能有:消除水腫,排除體內的廢物,美化小腿曲線,減緩腿部疼痛。除了以上兩個穴位外,至陰穴也是膀胱經的一個重要穴位,尤其是對於女性朋友來說,這個穴位是一個婦科要穴。古書《醫宗金鑒》中記載這個穴位可以用於治療因為胎位不正造成的難產。其他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痛經、更年期綜合征及乳癰、乳癖等,採用針灸至陰穴也可獲得一定功效。至陰穴的位置在足小趾外側趾甲根角旁寸處。脾經是人體內的「定海神針」在中醫的理論中,脾的功能非常巨大,被稱為是「氣血生化之源」,運用經絡健脾法就可以迅速增強人體的氣血。任何疾病,都是在人體內有瘀血的情況下生成的,而脾正具備了生成氣血和運送氣血兩大功效。只要把脾養好了,就可以百病不生,即使有病也會很快痊癒。通過飲食來健脾,的確是不錯的方法,但是好多人不適應或不吸收,怎麼辦呢?其實,最安全有效且持久的方法就是揉按脾經。有一位中年朋友,因為工作原因,他一般都在外面吃飯,進入肚腸的油水沒有家裡乾淨。所以,他的雖然暫時身體沒有什麼大毛病,但胃卻不太好,人比較單薄消瘦,怎麼吃都不能結實增重,還有一個問題是他有輕微便秘之症,這給他的生活帶來不小的麻煩。有一天他通過別人的介紹前來找我,直截了當地問我:「蕭醫生,你告訴我,如何養胃,如何才能使大便通暢起來?」我看他也是個直爽人,就沒有賣關子,對他說:「你可以多吃一些生棗和干棗,生棗通氣,干棗通便。除此之外,你還要可以按摩脾經上的陰陵泉和三陰交這兩個穴位,這樣你的腸胃很快就會通暢起來。」沒過多久,就在我已經快忘了這件事的時候,這位先生又來拜訪我,手上提了很多禮品。原來,他按照我的叮囑做,沒過多久便秘的毛病就好了,飯量也增多了,人看起來非常結實,也非常精神。脾經功效巨大,穴位也非常多,我建議大家在揉按脾經時要著重按以下幾個主要穴位。首先是隱白穴。隱白穴位於足大拇指的內側,距趾甲根角1分許。主治:腹脹,暴泄,善嘔,煩心善悲,夢魘,胸痛,心痛,胸滿,咳吐,喘息,慢驚風,昏厥,月經過時不止,崩漏,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癲狂,多夢。其次是公孫穴。公孫穴位於第一跖骨小頭前緣,赤白肉際處。公孫穴的功能非常強大,既可以調動脾臟、脾經的運血能力,把血液輸送到全身去,是一個輸送點,一個樞紐;又可以幫助調節身體上由於氣血瘀滯造成的各種癥狀,綜合起來,就是通氣、活血、解瘀。所以,有婦科方面問題的女性,請每天揉揉公孫穴。另外,公孫穴可以抑制胃酸,如果您出現吐酸水的情況,趕緊揉一下公孫穴,很快就會好轉。公孫穴還可以增加小腸蠕動,增強消化能力,如果吃完東西不消化,趕緊揉揉它,食物很快就會往下運化了。此外,商丘穴也很重要。商丘穴在內踝骨的前緣偏下一點。商丘穴正好對應足的反射區中的下身淋巴反射區,因此可以治療各種炎症。同時它又揭示了一個醫理:炎症一般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但為什麼揉這個穴還能消除炎症呢?這是因為脾是管運血的,它能把新鮮血液運到病灶上去,髒東西被清走後,炎症自然就消除了。心經可以助你清心除煩心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因為在醫學史上,心死亡曾經很長時間是死亡標準的統治者。即使現在腦死亡成為了主要標準,可是心的作用仍然是巨大的。我在中醫藥大學讀研究生的時候,曾經在實習時碰到一個冠心病病人,此患者其他地方無汗出,心胸卻汗出不止,其汗熱而粘手,且伴有口乾、舌質紅、少苔等癥狀。按照我當時行醫經歷,老實說,這類病人並沒有碰到過,如何治療也有點束手無策,最後我就按經絡辨證,以「手少陰心經出屬心系」為根據,斷定為心之氣陰兩虧證,開出一個生脈散加浮小麥、麻黃根的方子來,為了確保無誤,我以此方請教我的導師,我說書上並沒有這樣的記載,我這個方子是否可行呢?導師笑了笑,在他的辦公桌里拿出《中醫臨證備要》遞給我,說此書中有記載,不是心胸汗出書上沒記載,是你書讀少了,不過,你這個方子到是完全可行的。我在慚愧之餘,按照老師的指點,找到了書中的記載,書中這樣寫道:「別處無汗、只有胸部多汗,名為心汗,常見於心氣衰弱證,《證治準繩》有參關豬心湯,或以生脈散加浮小麥、炙甘草」。與我的方子不謀而合,果然,此患者服藥3劑後,心胸汗出即止。心經的起點在腋窩下的極泉穴,終點在小指的少沖穴。穴位都是兩邊對稱的,左右兩邊各有9個。雖然如此,但從效果上來講,按揉左邊的比右邊好。心經的功能可以簡單歸納為兩點,第一是可以治療心臟原發的疾病,如冠心病、心絞痛等;第二可以治療情志方面的疾病,比如精神錯亂、癲癇病、抑鬱症等。當我們運用古人「心主神明」的思想,在自己的「手少陰心經」上嘗試按摩一番之後,便會真切地體會到,這條經對調節我們的情志健康的確有著巨大的作用。此外,如果手掌心、心胸老是發熱出汗,心經也可以調治。沿著心經的走向,可以找到以下要穴:極泉穴在腋窩中,點按可使心率正常,又治勞損性肩周炎;少海穴在肘紋內,撥動可治耳鳴手顫及精神障礙;神門穴在掌紋邊,點掐可促進消化,幫助睡眠,預防老年痴呆;少府穴在人體的手掌面,第4、5掌骨之間,握拳時,當小指尖處,可瀉熱止癢,清心除煩,通利小便。此外還有4種常用調心的中成藥——柏子養心丸、天王補心丹、牛黃清心丸和人蔘生脈飲,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質和癥狀,參選而用。以下順口溜也可以助您一臂之力。心慌氣短食不下,可服柏子養心丸。口燥盜汗大便干,快用天王補心丹。夜晚難眠心煩熱,牛黃清心神自安。常服人蔘生脈飲,氣陰同補功效全。掌管生殖妊養的人體大脈——任脈任脈起於小腹內胞宮,下出會*部,經*,沿腹部正中線向上經過關元等穴,到達咽喉部(天突穴),再上行到達下唇內,左右分行,環繞口唇,交會於督脈之齦交穴,再分別通過鼻翼兩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於足陽明經。任脈的「任」字,有擔任,任養之意。任脈總任一身陰經,與全身所有陰經相連,凡精血、津液均為任脈所司,故稱為陰脈之海。任脈起於胞宮,具有調節月經,促進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說,與女子經、帶、胎、產的關係密切,是女性最知心的「好朋友」。任脈中的重要穴位非常多,主要有會陰、關元、神闕、膻中、氣海、巨闕這六大穴位。關於關元、神闕這兩個穴位,我會在後面做專節介紹,這裡給大家重點介紹一下膻中、氣海、巨闕這三個穴位。在任脈諸穴位中,膻中穴應該是最具知名度的,很多武俠小說中對此穴都有提及。事實上,在臨床上,這個穴位也是任脈諸穴中最常用到的。有一次我回老家探親,一天正在和鄉親們聊天時,其中一位突然犯了嚴重的氣喘病,開始我沒太在意,以為只是一般的咳嗽,但不一會他就因為急劇而連續性的咳嗽而呼吸急促,臉色煞白。這時,我知道如果不趕緊採取點急救措施,說不定人就有生命危險了,而此時如果用藥顯然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於是,我以自己對經絡穴位的了解,立刻在他的胸前準確找到了膻中穴,並有頻率地點按了數十次,然後又結合按摩肺俞穴、內關穴等幾個相關穴位。結果,不大一會,這位老鄉的氣喘就平息下來,臉色也恢復了過來。身邊的鄉親們都很驚訝,直誇我的醫術神奇。事實上,我並不是什麼神醫,只是恰好明白膻中穴的妙用。中醫經絡學對此有明確記載,點按膻中穴,就可以有效地緩解各種病症引起的咳嗽、氣喘,理氣寬胸,化解各種不適癥狀。任脈的氣海穴有溫養、強壯全身的作用。故前人才有「氣海一穴暖全身」的譽稱。中醫認為此處是人體之中央,是生氣之源,人身真氣由此而生,所以對於陽氣不足,生氣乏源所導致的虛寒性疾患,氣海穴往往具有溫養益氣,扶正固本,培元補虛之功效。在臨床中,氣海穴可以用來治療婦科疾病,如慢性盆腔炎屬於寒濕阻滯的,以氣海穴為主,配合水分、水道、地機等穴,常常能收到化濕理氣,通絡止痛的療效。巨闕劍是中國古代四大名劍之一,它雖然是一把殘缺不全的劍(闕是通假字,通「缺」),但其精誠堅利之處,其他寶劍卻無法與之爭鋒,所以號稱「劍中至尊」。而任脈的巨闕穴所在的胸骨,外形也非常像一柄寶劍。巨闕穴就在骨頭的頂端,胸骨劍突大凹陷的下面,裡面是腹膜,上面是膈肌。這裡是清氣上升、濁氣下降、天地之氣交換的關隘。而且,這個地方地勢十分險要,食管和動靜脈都在這裡通行,是人體的君主——心的宮城,是至尊之門,凜然不可冒犯。就如同巨闕寶劍一樣,巨闕穴的作用也是深不可測。巨闕穴有一個最大的作用就是治療口腔潰瘍。當心火旺盛時,當然會在口腔內和舌頭上有所反應。這時候巨闕自然會責無旁貸地擔負起這個巨大的使命,每天在巨闕上按摩3~5分鐘,堅持兩三天就可以將這一股邪火驅逐出去,使你的身體重回健康!會陰穴是為任、督、沖三脈匯聚之地,故名會陰穴。它位於人體肛門和生殖器的中間凹陷處,為人體長壽要穴。會陰,顧名思義就是陰經脈氣交會之所。此穴與人體頭頂的百會穴為一直線,是人體精氣神的通道。百會為陽接天氣,會陰為陰收地氣,二者互相依存,相似相應,統攝著真氣在任督二脈上的正常運行,維持體內陰陽氣血的平衡,是人體生命活動的要害部位。經常按摩會陰穴,能疏通體內脈結,促進陰陽氣的交接與循環,對調節生理和生殖功能有獨特的作用。按摩會陰穴,還可治療痔瘡、便血、便秘、婦科病、尿頻、溺水窒息等症。會陰穴的保健方法有三。其一是點穴法:睡前半卧半坐,食指搭於中指背上,用中指指端點按會陰108下,以感覺酸痛為度。其二是意守法:姿勢不限,全身放鬆,將意念集中於會陰穴,守住會陰約15分鐘,久之,會陰處即有真氣衝動之感,並感覺身體輕浮鬆空,舒適無比。其三是提腎縮穴法:取站式,全身放鬆,吸氣時小腹內收,肛門上提(如忍大便狀),會陰隨之上提內吸,呼氣時腹部隆起,將會陰肛門放鬆,一呼一吸共做36次。統帥陽氣之脈的「大將軍」——督脈督脈起於小腹內胞宮,下出會*,向後行於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長強穴,沿脊柱上行,經項後部至風府穴,進入腦內,沿頭部正中線,上行至巔頂百會穴,經前額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過人中,至上齒正中的齦交穴。督脈主導手足六陽經,「督」有總督、總攬之意,督脈總督一身的陽脈,具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故有「總督諸陽」和「陽脈之海」的稱謂。大養生家莊子就說沿順督脈這條命脈,可以貽養身體,可以保全生命,可以涵養精神,可以享盡天年。督脈穴位中,命門、風府、百會這三大穴作用尤為突出,我在後文再做詳細介紹,這裡來了解一下督脈另外兩個主要的穴位。首先是至陽穴,這個穴位作用非常緊要。前年十一長假,我去湖北武當山旅遊。在去紫霄宮的途中,看到一群人圍著一個人,我上前一看,原來一位青年男子斜躺著在地上,雙目緊閉,滿頭大汗,表情看上去非常痛苦。我向周圍人一打聽才知道,原來這位遊客患有冠心病,由於路途勞頓再加上天氣過熱引起心絞痛發作。得知詳情後,我連忙說明自己的身份,讓他們幫忙將病人扶起並取端坐姿勢,然後用右手拇指點在病人背部按壓了30秒左右,這位患者自覺胸前區壓縮感明顯減輕,三四分鐘後就完全恢復正常了。圍觀的遊客看到我這麼快就把患者給治好了,都非常驚奇,紛紛詢問我:「醫生,你按的是什麼位置啊?怎麼這麼神奇!」我笑了笑,說:「我按的地方是至陽穴,這個穴位專門用於治療心絞痛,起效快,無副作用,是督脈上一個非常有用的治療穴位。」聽完我的話,周圍有人說道:「以前看武俠小說,說任督二脈如何如何,原來還真是這麼神奇啊!」我聽了他的話,哈哈大笑,說道:「武俠小說中那是神話經脈穴位了,但若論祛病養生,經脈穴位的確是比你吃藥打針強太多了!」至陽穴對心絞痛急性發作的病人的確是有神奇療效,但是,這裡一定要注意手法,可不是隨便按按就管用的,那麼,具體如何做呢?最主要的當然是先找到穴位,至陽穴位於背部第七、八胸椎棘突之間,與兩側肩腫骨的下角相平。取穴位時,可以讓病人取端坐或側卧位,兩臂下垂,低頭,首先找出頸後的最高突出點即第七頸椎作為骨性標誌,然後向下摸7個胸椎棘突,在第七胸椎的下緣凹陷處即為至陽穴。操作時醫者站在患者的左側,以左手扶住患者的肩部,用右手拇指指腹點壓至陽穴,用力程度以病人能夠承受為宜。一般來說,按壓3分鐘後心絞痛即可得以緩解。為了防止心絞痛的再次複發,最好每天按壓至陽穴3~5次,10天為一療程,連續治療2~3個療程,以確保療效。需要特別提醒大家的是,倘若經按壓至陽穴治療後心絞痛不能緩解的,應及早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另外,已確診為冠心病的病人或頻發心絞痛的患者,平時外出時應隨身攜帶急救藥品,以防不測。大椎穴在督脈諸穴中也是一個非產關鍵的穴位。它位於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頸椎一共七節,當你低下頭左右轉動脖頸時,上面六節頸椎都跟著轉動只有第七頸椎是不動的,這個不動的頸椎棘突下就是大椎穴。通過按摩大椎穴,調整督脈氣血,補充人體陽氣,可以間接的補充人體的腎中之陽——元陽。腎中元陽充盛,就可以保持強有力的抗禦外邪的能力。所以說,這是一個養生保健穴,可以經常按摩。具體按摩這個穴位時,可採取以下3種手法。按法:深呼吸,在氣止時用食指緩緩用力按壓穴位,緩緩吐氣;持續數秒,再慢慢放手,如此反覆操作。搓摩法:用食、中、無名指輕揉,壓力均勻放在穴位上,盤旋撫摩。揉法:以食指和中指或其中一指著力於穴位上,做輕柔緩和的環旋轉動。大家可根據自身情況,選用上述一種方法或兩、三種組合起來,每次按摩10~15分鐘為宜。此法適用於各種人群,而且不拘於時間,一天做1~2次即可。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年幼、年老和骨質疏鬆的人在按摩過程中手法一定要輕柔,避免挫傷頸椎。十二經脈之海——沖脈衝脈起於胞中,下出會陰,並在此分為三支:一支沿腹腔前壁,挾臍上行,與足少陰經相併,散佈於胸中,再向上行,經咽喉,環繞口唇;一支沿腹腔後壁,上行於脊柱內;一支出會陰,分別沿股內側下行到足大趾間。沖脈與其他各經有著廣泛的聯繫。具體說來,沖脈與任、督二脈同出於胞宮。其脈氣所發腧穴在臍之上、下兩旁,左右共「穴」,系足少陰腎經穴位;其循行不僅並於少陰,亦隸於陽明,又通於厥陰,及於太陽,陽維、陰維、陽蹺、陰蹺共同保護它。其脈氣流經,滲灌陽明,又與其他臟腑經絡相互連屬。沖脈除了具有衝要之義外,更包含著沖(搏)動、輸布的動力概念。正因為沖脈獨具這種使氣血周布的動力,才使其脈氣遍及上下左右、前後內外,無所不至,才使其成為「諸脈之衝要」,才使其有「十二經脈之海」之稱。沖脈為「十二經脈之海」,說明沖脈具備調和諸經的生理作用,並由此而產生了統帥和調節十二經氣血的功能。當經絡臟腑氣血有餘時,則沖脈能加以涵蓄和貯存;而經絡臟腑氣血不足時,沖脈又能給予灌注和補充,以維持人體各組織、器官正常生理活動的需要。古代醫家以「海」字比喻沖脈,在體現統帥和調和功能方面來說,無疑是生動而有一定意義的。我在行醫的時候,經常看到這樣一種情況,有一些西醫同行在面對生殖疾病的患者時,多以為病因不是肝臟出了問題就是腎有了毛病,對此,我實在不敢苟同,我認為其關鍵在於沖脈。沖脈起於胞中,所以,它就具有主宰「血海」的功能。「血海」指什麼?對女子來說,它應該指的是內生殖器。血海接受沖脈的調攝,表現在:沖脈隆盛則血海充盈,月經應時而下;沖脈受損則血海敗亂,出現月經失調等病症。男子亦有血海,在男子方面為化精之所,這個「化精之所」在男子方面當指睾丸、前列腺等生殖器官。沖脈盛則「精氣溢瀉」而有子,沖脈受惡傷則精衰無子,也就是說,當男人患有少精、死精等病時,一般都是沖脈有病。我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個中醫推按高手,他在治萎證(陽萎證)時,點按穴位除肝腎外,還加以上封水分(較長時間),下截會陰(較長時間),並點按陰交、雙氣、關元三穴,取到很不錯的效果。有一患者施治三日後,恢復功能。其他婦科病和男性病治好的更是不計其數,全都以沖脈論治。在這裡需要給大家說明一下,奇經八脈中,除了任督二脈各自具有明確的穴位外,其餘六脈的穴位都與十二正經上的穴位相通,其重點穴位已在上一章做過詳細介紹,故此,這一章不再綴筆,只對六脈本身的功效向大家作以介紹。呵護女性健康的愛心脈——帶脈帶脈起於季脅,斜向下行到帶脈穴,環腰一周,並於帶脈穴處再向前下方沿髖骨上緣斜行到小腹。帶脈是人體所有經脈中唯一橫行的,它能約束縱行之脈,足之三陰、三陽以及陰陽二蹺脈皆受帶脈之約束,以加強經脈之間的聯繫。帶脈還有固護胎兒和主司婦女帶下的作用。帶脈受損的表現為腰酸腿痛,腹部脹滿、腰腹部鬆弛,在女性可以是痛經、白帶增多、習慣性流產等。而女子長期便秘,也與帶脈相關。有一個女記者因為長期在電腦前寫稿編稿,再加上缺少運動,導致便秘問題越來越嚴重,讓她十分苦惱。特別是每個月的經期前,因為生理周期變化的影響,常常是三四天無法排便。最後,她通過別人的介紹找到了我,想讓我幫忙提供一個不吃藥不打針的簡便方法。我送了她一張《中醫標準經穴部點陣圖》,讓她按照上面標示的位置和我告訴她地方法堅持每天敲帶脈。後來,這位記者對我說,剛開始的時候,她並沒有認真去敲,也沒有每天堅持,只是想起了就好玩的敲一下。結果,在一次便秘最嚴重的時期,她忍受不了痛苦,去買葯之前突然想起了敲帶脈法。於是她就很認真的敲起了帶脈,在兩邊腰側帶脈的位置,每邊敲了100下,第二天早上起來,沒想到效果還真是有了,當天排便很順暢。就這樣堅持了兩個月,後來,她基本上沒有再受到便秘的困擾。其實,早在1000多年前,醫聖張仲景就已經認識到了帶脈對於女性健康的重要性,認為帶脈是治療婦科病的「萬能穴」,而現代醫學也證明,和帶脈息息相關的白帶不正常、月經不調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養護帶脈來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帶脈的養護一點也不複雜,除了注意保暖和規律生活習慣以外,我在這裡再告訴大家兩種養護帶脈的簡單方法。第一種方法就是上面說的用推敲的辦法來按摩帶脈。推帶脈法:以肚臍為中點向左右兩側推撫數次, 再在後腰部用手掌來回推撫,推時用力適度,不要過輕或過重,手下有內臟推動感最好。敲帶脈法:躺在床上,用手輕捶自己的左右腰部,100下以上就可以。不過,准媽媽可千萬不能這麼做。推敲帶脈的方法可以讓經絡氣血運行加快,對於腰部冰涼而常常感覺酸疼和痛經都有幫助。除了有疏通血脈的效果以外,推帶脈可以強壯腎臟,敲帶脈還可以增強腸道蠕動,對於便秘的人有很好的通便效果,如果腰腹有贅肉的「游泳圈」,還有利於脂肪的代謝,減少贅肉的產生,在保養帶脈的同時,有瘦身的效果。第二方法是艾灸帶脈。艾灸是傳統中醫學的一種療法,操作起來也非常簡單易行,就是用中藥艾葉製成的艾絨或艾條在皮膚表面的穴位熏烤,藉助藥物溫熱的刺激,通過經絡的傳導,就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作用。大家可以去藥店買來艾條,點燃,手持艾條在距離皮膚5厘米左右的地方進行熏烤,皮膚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標準,在帶脈穴的位置熏10~20分鐘。不方便用艾灸,或是不喜歡艾草的煙味的人,也可以用吹風機對著穴位吹熱風來取代。這個方法其實已經超越了日常保健的範疇,而是一種中醫的治療,所以比較適合各種的婦科炎症、嚴重的痛經或者月經不調、腰腹水腫等帶脈嚴重受損的狀況。保護腸胃,助你緩解痛感的神奇之脈——陰維脈陰維脈起於小腿內側的足少陰腎經上的築賓穴,它先沿大腿內側上行到腹部,與足太陰脾經相接,再沿著胸部向上,與任脈會合於頸部的天突穴和廉泉穴。維脈的「維」字,有維繫、維絡的意思。陰維脈具有維繫、聯絡全身陰經的作用。《難經》里說:「陰維為病苦心痛。」意思是說陰維脈如果出了問題,您多半會出現心痛、胃痛、胸腹痛等不適。這是因為陰維維於陰而上行於營分,營又屬血,心主血,所以陰維病會變出現苦心痛的證候。有一年,我去深圳辦事,順便看望了一個朋友,他很熱情的請我吃飯,我們兩人邊吃邊聊,頗為盡興,可就在這時,卻見他露出一臉痛色,而雙手也一起按向了腹部。「是胃痛嗎?」我趕忙問,他知道我是醫生,也不隱瞞,說到:「是啊,多年的老毛病了,你快幫我看看吧,有沒有什麼迅速有效的方法?」腸胃疾病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疾病了,肚子痛、胃痛、腹漲、胃漲……正是因為我們習慣了這樣的疾病表現,所以麻木了,根本不能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每每都是幾片簡單的藥劑,或者是挺挺就過去了,這就是嚴重的誤區,也是給胃病乃至胃癌、結腸癌的病發提供了絕佳的機會。我這位朋友胃病就是這樣慢慢拖出來的,我以前勸了他好幾次,他都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所以導致胃痛越來越頻繁。當時,我也顧不得問他太多,先讓他躺在沙發上,然後就用手指一邊在他的陰維脈的循行路線一路按壓,一邊詢問他的反應,遇到他反應比較強烈的地方,我就按摩或敲打一段時間,並配合按摩他的足三里穴。果然,不一會,他的胃痛就得到了緩解。事後,他在表達謝意的同時,也對我的手法表示驚嘆,說:「真是太神奇了,你按的是什麼地方啊?效果怎麼會這麼好,趕緊教教我,我這兩年被這病折磨的都快瘋了。」我對他說:「你這個病,首先一定要重視,多注意養胃護胃,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麻痹大意了,否則肯定會越來越重。另外,就是可以多按摩陰維脈,就像我剛才做的那樣。」說著,我就把按摩陰維脈的方法教給了他,又給他推薦了幾本中醫經絡養生的書籍。現在,我的這位朋友基本已經痊癒了,即使偶爾胃痛,他也能通過按摩陰維脈自行緩解痛感了。除了胃痛,心痛、胸腹痛也可以通過陰維脈來治療。方法就是我上面所說的,用手指在陰維脈的循行路線一路按壓,遇到反應強烈的地方就堅持按摩或敲打一段時間,這樣癥狀便會得到緩解。聯絡全身陽經,專治感冒的特效脈——陽維脈陽維脈從足跟部的金門穴開始,向前走到腳踝處後,沿小腿、大腿往上,到達脅肋後側;然後從腋後上行到肩部,再從頭頂繞到脖子後,與督脈會合於風府穴。同陰維脈相應,陽維脈具有維繫、聯絡全身陽經的作用。《難經》里說:「陽維為病苦寒熱。」意思是說如果陽維脈出了問題,人多半會感到發熱或是發冷,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感冒了。感冒,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冬春尤為多見,而治療感冒一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按摩陽維,方法是用手指在陽維脈的循行路線一路按壓過去,在感覺疼痛、有硬結或凹陷的地方堅持按摩或敲打。此外,我建議大家可以重點按摩陰維脈與手少陽交匯之處的風池穴。風池穴位於項部,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按揉風池穴可祛風解表,清頭明目,通利空竅。按摩風池穴的方法有三種,大家可以選擇使用:一是按揉風池穴用兩手食指或中指,或二指併攏,以一定的力度按揉風池穴,順時針和逆時針各60~100次。二是雙手十指自然開張,緊貼枕後部,以兩手的大拇指按壓雙側風池穴,用力上下左右推壓,稍感酸脹為好。每次按壓不少於60次,以自感穴位處發熱為度。上面兩種方法是針對已感冒者。此外,還有一種手法既可治感冒,亦可預防,即用雙手食指、中指按住風池,用力按壓100次左右,直至有發熱感,每天堅持做。按摩後,會覺得頭部很輕鬆,鼻塞也會明顯減輕,因為風池有通竅的作用。陰蹺陽蹺,主一身左右之陰陽陰蹺脈從腳踝處的照海穴開始,一直沿著腿部上行到腹部,再向上進入胸內,到達鎖骨處的缺盆穴;然後沿脖子和臉頰到達鼻子旁,最後抵達內眼角,與足太陽膀胱經、陽蹺脈會合。陽蹺脈從外踝下申脈穴分出,沿外踝後上行,經腹部,沿胸部後外側,經肩部、頸外側,上挾口角,到達目內眥,與手足太陽經、陰蹺脈會合,再上行進入髮際,向下到達耳後,與足少陽膽經會於項後。蹺,有蹺捷輕健的含義。蹺脈左右成對,分主一身左右之陰陽。陰蹺脈、陽蹺脈均起於足踝下,故有保持肢體動作矯捷的作用,均達於目內眥,故有濡養眼目、司開合的作用。大家可能都有這麼一個體會,一到春天,自己就特別容易犯困,所謂「春眠不覺曉」就是這麼個意思,這在人體來說屬於正常現象。可是,也有些人,不止是春天,是什麼季節都容易犯困,這可就不正常了,在排除疾病的前提下,就該注意多休息了。如果因為工作或別的原因,休息時間沒有那麼多,那也不要緊,我們可以多拍打按摩陰蹺脈,因為它有濡養眼目、司開合的作用,可以助你提神醒腦。如果出現嗜睡、多眠、易困的情況,你可以從內踝沿腿內側向上,或從鎖骨沿胸內側向下按摩拍打陰蹺脈來緩解。但需注意的是,頻率不宜過高,通常要覺得困了再拍按,這樣方可起到作用。另外,按摩時切勿太快,要輕柔,把動作做到位,連續拍按數周,便可逐漸恢復精神。體質較虛弱的人,更應放慢頻率,隔幾天一次。相反,如果你是失眠的話,則可以多按摩陽蹺脈。失眠症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一種病症,它的癥狀表現主要為就寢後難以入睡、睡而多夢、睡中易醒、醒後無法再入睡 ,睡中不時驚醒 ,睡不安穩,嚴重的可致整夜輾轉難眠等等。失眠症有多種,但絕大部分都跟陽蹺脈經氣過於旺盛有關,我在臨床上常採用按摩刺激陽蹺治療該病,療效明顯。其實,這不是我的秘法。對此,我國醫學典籍中早有記載,《靈樞?大惑論》中說:「病而不得卧者……衛氣不得入於陰,常留於陽,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蹺盛,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暝矣。」由此可見,失眠與陽蹺滿盛有關。我曾經治療過這麼一個女性患者,她大約30歲,來向我問診時,失眠已有1年,晚上難以入睡,早上卻醒得太別早,醒後又難再入睡。夜間睡眠,小便次數非常之多。白天則無精打采,沒有絲毫精神,一副昏昏欲眠的樣子。除此之外,還伴有多種癥狀:長期口腔潰瘍反覆發作,口舌疼痛,咽喉不適,口乾苦,晨起少量黃色厚痰。頭脹,後枕部疼痛,目脹有熱感,皮膚髮紅疹,無痛癢,愈後留黑斑。小便黃色,大便不爽。有時胸悶胸痛,經量減少,腰部酸疼。平時心情煩躁,激動易怒。脈弦滑小數,舌邊尖紅。可以說,這是非常嚴重的失眠現象了。針對她的病症,我除了對各種副癥狀對症施治外,重點就是針刺陽蹺脈了。在經過兩個療程後,她的病情得到了明顯緩解,四個療程後,已經基本痊癒。針刺陽蹺脈是相對於嚴重失眠來說的,如果只是一般的失眠,採用按摩敲打的方法即可解決,方法是這樣的,用手指沿著陽蹺脈的循行路線一路按壓過去,按著感覺疼痛、有硬結或凹陷的地方就多加按摩,或者用小保健錘和拳頭敲也可以。人體養生保健第一大穴——足三里

我在年少時曾讀過一本叫《雲錦隨筆》的書,對裡面的一個故事記憶深刻,至今難忘。這個故事說的是,在日本的德川幕府時代,江戶的永代橋建成剪綵時,邀請全日本年齡最長的老人萬兵衛過河,這位老人當時是174歲,而他的妻子173歲,兒子153歲,孫子105歲。可以說全家都是老壽星。當時就有人問其長生之術,萬兵衛答曰:祖傳每月初八天,連續灸足三里,僅此而已。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我無法考證,但足三里的確是功用廣泛人體養生保健第一大穴,這在中醫界基本上是一個共識。足三里的功用我在前文正有詳細介紹,這裡主要給大家介紹一些按摩足三里的幾種方法。第一法:拇指按壓法坐在床上,雙腿伸直,用拇指用力按壓同側的足三里穴,直至局部產生「酸、麻、脹、痛」的感覺。在用力按壓的同時,配合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轉動拇指30~60次,一般每次按壓10~15分鐘,每日可重複4~5次。一般而言,在按壓足三里時,脾胃虛弱的人需逆時針方向轉動拇指;伴有口臭、便秘等胃腸實熱症的患者則需順時針方向轉動。此外,因過食生冷食物,出現急性胃痛、噁心時,也可採取這種方法。第二法:四指拍打法取坐位,雙腳著地,手指伸直,用併攏的四指拍打與手同側的足三里穴50~60次,然後再用一隻手拍打另一側的足三里穴,每日可重複7~8次。第三法:腳外踝按揉法以最舒適的姿勢坐好,先將左腿伸直,用右腳外踝骨的突出部位輕輕按在左側足三里穴上,力量由小到大進行按揉。然後再將右腿伸直,用左腳外踝骨按揉右側足三里穴。每次按揉8~10分鐘,每天3~4次。這種方法比拇指按壓的力度要大,且坐著、躺著均可進行,此法比較適合形體肥胖者。讓你始終保持好胃口的神奇穴位——然谷穴

我發現,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在傷心、生氣、緊張或者生病的時候都不想吃東西,也就是所謂的茶飯不思。另外,還有一些人,特別是一些女性朋友,為了減肥而強制節食,因此而造成厭食症。其實,這都屬於病理最初反應,如果不加重視,必然傷及脾胃。我這樣說的原因在於,在身體需要飲食的時候,脾胃功能往往很弱,胃氣消耗也往往比平時更大。越不吃,脾胃就越沒有東西可以運化成氣血,身體自然就會受損。那麼,出現這種情況時我們該怎麼辦呢?最有效的辦法自然是讓人馬上產生飢餓感。有了飢餓感,就說明腸胃已開始恢復了正常功能。怎麼產生飢餓感呢?你不妨多按摩然谷穴。在我們的腳內側,足弓弓背中部靠前的位置,可以摸到一個骨節縫隙,這就是然谷穴。「然」字就是「燃」的本字。谷,表示這個穴的位置在足內踝前起大骨間,這個位置,精氣埋藏得特別深,所以叫「然谷」。這是古人所給出的這個穴道的意思。也有些中醫學專家認為,然谷就是「燃谷」,還有「燃燒穀物」的意思。就是說,這個穴道是消化食物的要穴。所以,按摩然谷穴,可以很快使你產生飢餓感;此外,按摩然谷穴還能治療過度飲食後的不適以及因減肥而造成的節食症,可以說具有雙向調節的功能,每天都堅持按摩然谷穴,可以讓你的腸胃一直保持正常的敏感和活力。當然,按摩然谷穴也是有學問的:用大拇指用力往下按,按下去後再馬上放鬆。當大拇指按下去的時候,穴位周圍乃至整個腿部的腎經上都會有強烈的酸脹感,但隨著手指的放鬆,酸脹感會馬上消退。等酸脹感消退後,再按上面的方法按,如此重複10~20次(到底是10次還是20次呢?這就要看是否按到火候了。當您感覺酸脹感越來越難以退去,最後再也不退的時候,火候就算到了)。雙腳的然谷穴都要按。如果是自己給自己做,則兩個穴位可以同時進行。之所以要用這種手法,其原理在於:按照中醫經絡學的說法,強烈的、快速的刺激為瀉,柔和的、緩慢的刺激為補。一個穴位,選擇用補法或用瀉法進行按摩,其所導致的效果是不一樣的,甚至相反。我們對然谷這個穴,用的就是瀉法。要把這個手法做對,才有明顯的效果,不然,如果只是隨便按一按,揉一揉,效果雖說仍然會有,但就要大打折扣了。按照上面的手法按摩完然谷穴後,我們就會很快地感到嘴裡的唾液腺興奮,唾液分泌得多了。大約20分鐘後,就會產生比較明顯的飢餓感。這時候,可以吃東西了。但是,一定要記住,千萬不要暴飲暴食,吃到七分飽就可以了。平常體弱多病的人要尤為注意,「過猶不及」,任何事情都不可過度,做人做事是這樣子,經絡養生也是如此!此外,然谷穴是腎經的滎穴。滎穴屬火,腎經屬水,然谷穴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平衡水火。如果總想喝水,心老起急,就是心火較旺,一揉然谷穴,就可以用腎水把心火降下來。如果夜裡心煩睡不著覺,並且伴有口乾,然谷穴也是解決問題的「高手」,你在睡覺之前揉揉它,不一會就會感覺嘴裡有了好多唾液,不那麼想喝水,也沒那麼煩燥了,自然也就能睡得踏實了。既治病又提神的人體大穴——百會穴

中醫經絡學認為:頭為精明之府、百脈之宗,人體的十二經脈都聚會在此,是全身的主宰,而百會穴位於頭頂部正中央,是人體眾多經脈會聚的地方,是頭部保健的重要大穴,它能夠通達全身的陰陽脈絡,連貫所有的大小經穴,對於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百會穴在頭部正中線上,兩耳尖連線的中點處。古人云此穴可容豆。簡易取穴時,可將雙手的拇指插入耳洞,其餘4指垂直向上,雙手的中指在頭頂會合,兩指尖所指的位置即是此穴。我曾經治療過這樣一位患者,他快到30歲時換上頭痛症,起初以為是工作繁忙的原因,並沒有在意,但幾年過後,病症卻愈加嚴重,尤其是一到秋冬二季,就更是頻繁發作,此外,還伴隨有怕冷、怕風等症。針對他的病情,我為他按摩百會穴,方法是以揉動與震顫交替,結果,10分鐘不到,這位患者的頭痛減輕了。事後,我囑咐他回去後要繼續堅持按摩百會穴。沒過多久,他來複診時高興地告訴我,他的頭已經很少痛了,即使痛也不像以前那麼嚴重。此外,也不再怕冷、怕風了。事實上,百會穴不僅是治療頭疼的首選穴位,也是功效眾多的保健穴位,可以從根本上改變一個人的精神面貌。經常對百會穴進行自我按摩,可以提高人體的正氣,消除疲勞,保持頭腦清醒。下面,我具體為大家介紹一些百會穴的針對病症和按摩方法,以便大家參考使用。頭痛、眩暈(1)按摩法:睡前端坐,用掌指來回摩擦百會穴至發熱,每次100下。(2)叩擊法:用右空心掌輕輕叩擊百會穴,每次10下。(3)按壓法:將兩手的中指置於其上,緩緩吐氣,強力按壓6秒鐘,如此反覆5次,血液循環會變良好。低血壓可用艾條啄灸百會穴。點燃的艾條一端與百會穴之間並不固定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地移動。每次約灸15~20分鐘。也可用手掌按摩百會穴,每次按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此外,在這裡我必須提醒一下,懸雀啄灸法最好在醫生或保健專家的指導下進行,以防萬一。脫髮可以採用點揉法。點住百會以後,用力向下按,按住後堅持5秒鐘,然後揉5下,揉就是針對百會穴局部揉,不要移動。揉5下之後沿著頭部正中線再往上,直按揉到後腦勺的枕外隆突。失眠每天臨睡前按摩百會穴,還可以用保健木如牛角梳梳頭5分鐘,此法可以使你保持心情舒暢,解除煩惱,消除思想顧慮。過敏性鼻炎拍打百會穴。拍打時,以能忍受的範圍為限,但力度盡量要輕。早上起床出門前,可先拍打一陣子;到了工作場所或學校,只要有空,也可再多拍打幾下,讓鼻子舒服些。更有助於緩解過敏性鼻炎的不適癥狀。功效眾多的常用穴位——合谷穴

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具有疏風止痛,通絡開竅之功。中醫認為,合谷穴能夠調節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堅持按揉刺激該穴,可以獲得自然治癒疾病的功效。合谷穴位於手背,第2掌骨中點,拇指側。(或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間,第二掌骨撓側的中點)按摩時用對側拇指按揉即可,也可用三指拿捏合谷穴處皮膚,隨時隨地都可以操作。力量可以大些,沒有副作用和危險。以感到酸脹且能夠忍受為度。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屬的大腸經經脈循行之處的組織和器官疾病減輕或消除。合谷穴的功效數不勝數,其中最實用的是可以迅速而有效的治療牙痛。一次,我參加國外一個學術會議,在候機大廳發現發現有一位穿著很時髦的女孩捂著腮幫子,看上去一副非常痛苦的樣子,出於醫者之心,我連忙上前詢問她是否哪裡不舒服,她對我說:「牙疼的厲害」。我向她標明自己的醫者身份,說有一法應該可以幫助她,問她是否願意試一試,她的牙痛當時顯然了是較嚴重的,雖然心裡或許並沒有完全信任我,但還是猶豫著答應了。我讓她伸出手,然後沿第二掌骨方向為她按揉合谷穴,結果不到100下左右,她的表情就明顯舒緩了許多。再按摩沒一會,她的手就放下了,高興地對我說:「大姐,您真是太神了,我現在一點也不疼了!謝謝您,謝謝您!」其實對中醫經絡有所了解的人大概都知道牙疼按揉「合谷穴」的方法,但在普通大眾看來,這卻是如此神奇。當時,我不由得心裡感慨,如果能讓更多的人掌握一些簡單實用的經絡保健治病常識,那該是多麼功德無量的一件事情啊!回到正題,除了治療牙痛外,合谷穴還有眾多妙用。最常見有以下三種。一、治痔瘡痔瘡發作、便血時,可以按摩或搓揉合谷穴,用指尖、筆芯按摩或搓揉都可以,只要有酸脹感就表示得氣了。需要注意的是,指壓時應朝小指方向用力,而並非垂直手背按壓,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此穴的療效。二、緩解下齒痛手陽明大腸經經過下牙齦,下齒疼時可以按合谷穴5分鐘,疼痛會減輕。如果患牙齦炎,並且持續時間較長,反覆發作,經常按壓合谷穴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是上齒痛,則需要取胃經的內庭穴。三、救治暈厥合谷穴還是一個急救穴。如果因中暑、中風、虛脫等導致暈厥時,可用拇指掐捏患者的合谷穴,持續二三分鐘,暈厥一般可緩解。如果同時用指尖掐按人中穴,醒腦回蘇的效果更好。除以上這幾點外,平常鼻子過敏的老年人,也可以常常按壓合谷,以緩解癥狀。專治頭頸問題的神奇大葯——列缺穴

「頭項尋列缺」,這是中醫典籍《針灸大成》中流傳很廣的一句歌訣,意思很簡單,就是說有頭頸問題,就去找列缺穴解決。列,指陳列、裂開;缺,指缺口、空隙。列缺乃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任脈,有宣肺散邪、通調經脈之功,是手太陰肺經上的重要絡穴。列缺穴很好找,它位於手臂內側,腕橫紋上約寸處,取穴時可兩手虎*叉,食指尖所到凹陷處,即是列缺穴。列缺穴對現代人最有用處的一個地方就是他可以治療頸椎病。現代社會,隨著腦力勞動的增加,很多年輕人經常是長時間坐在一個地方辦公,所以頸椎病也越來越趨於年輕化。另一方面,許多年輕人都以為頸椎病是上班族常見病,對生活影響不大,去醫院也查不出什麼病來,再加上年輕力壯,往往不是太在意。可事實上,等到三四十歲之後,長期積累下來的頸椎病就會對你的身體產生破壞性的影響,最容易積勞成疾。而按摩列缺穴就是一個很好的預防和治療頸椎病的方法。對列缺穴的按摩以掐揉為主,治療時,雙手宜輕握拳,拳心向上,宜邊掐邊揉,使肌肉和筋腱來回移動,掐揉時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輕,力度以出現酸脹感為好,每天可進行一次,每次3分鐘即可。治療時如果還能配合風池、合谷、百會等穴位的按摩治療,則效果會更好。此外,對現代人來說,列缺穴還有一個意義重大的作用,就是它可以幫助你戒煙。幾乎所有的煙民都知道吸煙對身體的巨大危害,他們中大部分也都有過戒煙的想法,但事實上,真正能做到徹底戒煙的人卻少之又少人們,戒煙,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這裡,我把列缺這個穴位重點介紹給那些想戒煙卻苦於沒有好辦法的人。怎麼做呢?方法很簡單,你有事沒事的時候都可以經常性用大拇指來按揉這個穴,這對於煙癮有一個很好的剋制作用。此外,按摩列缺還可以減小吸煙對肺的傷害,因為列缺是肺經上的穴位,按摩它可以很好的調理肺功能。維繫生命的長壽穴位——神闕穴

神闕穴就是人們常說的肚臍。它是人體全身361個穴位中唯一看得見、摸得著的穴位,地處人身陰陽相交之處,諸氣會聚之所,為生命之根蒂。人體先天的強弱與此穴密切相關。神闕穴還是調整臟腑、平衡陰陽的樞紐。經常按摩神闕穴能調和脾胃、益氣養血、復甦固脫,具有良好的養生保健作用。神闕穴與人體生命活動密切相關。我們知道,母體中的胎兒是靠胎盤來呼吸的,屬先天真息。嬰兒脫體後,臍帶即被切斷,先天呼吸中止,後天肺呼吸開始。而臍帶、胎盤則緊連在臍中,所以,沒有神闕,生命將不復存在。人體一旦啟動胎息功能,就猶如給人體建立了一座保健站和能源供應站,人體的百脈氣血就能隨時得以自動調節,人體也就健康無病,青春不老。經常對神闕穴進行鍛煉,可使人體真氣充盈、精神飽滿、體力充沛、腰肌強壯、面色紅潤、耳聰目明、輕身延年。並對腹痛腸鳴、水腫膨脹、瀉痢脫肛、中風脫症等有獨特的療效。對於養生或療病來說,每天壓肚臍眼兒也是妙用無窮的一招。方法很簡單:只要用手指壓在肚臍眼上,不需要進行任何揉動,根據自己的舒適程度調整一下按壓力度的大小就行了,如果感覺壓得太緊,就放鬆一點,如果感到太鬆了沒感覺,就壓重一點。按壓時要平心靜氣,把意念集中在肚臍眼兒上,數自己的呼吸,數到100次,壓臍的時間就夠了,每天壓一次即可。有一位失眠患者,按照我的囑咐,堅持睡前壓臍一段時間後,打電話問我:「蕭醫生,你說要壓臍時要自然呼吸100次,我只數到50次就睡著了,怎麼辦呢?」還有一位性功能障礙的男性患者,堅持每天晚上臨睡前壓臍,3個月後性功能就恢復了正常,他打電話給我說:「我每天臨睡前壓臍一次,不料凌晨一點左右陽物自動*,這怎麼辦啊?」我自然聽出了他口中的玩笑之意,於是幽默地對他說:「很好辦啊,你只要不在臨睡前壓臍就好了。」其實,患者問這種可笑的問題,只是為了表達病癒後的欣喜之情,這在我的行醫生涯中是經常碰見的。除了壓臍之外,我再告訴大家三種神闕穴的保健方法。其一是揉轉法。每晚睡前空腹,將雙手搓熱,雙手左下右上疊放於肚臍,順時針揉轉(女子相反),每次360下。其二是聚氣法。端坐,放鬆,微閉眼,用右手對著神闕空轉,意念將宇宙中的真氣能量向臍中聚集,以感覺溫熱為度。其三是意守法。放鬆,盤坐,閉目,去除雜念,意念注於神闕,每次半小時以上,久之則凝神入氣穴,穴中真氣產生,胎息則慢慢啟動。留駐青春的不老穴——命門穴

命門穴與神闕穴相平行,亦是人體的長壽大穴。命門穴的功能包括養腎陰和養腎陽兩個方面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命門之火就是人體陽氣,從臨床看,命門火衰的病與腎陽不足證多屬一致。補命門穴的藥物多具有補腎陽的作用。經常按摩命門穴可強腎固本,溫腎壯陽,強腰膝固腎氣,延緩人體衰老,疏通督脈上的氣滯點,加強其與任脈的聯繫,促進真氣在任督二脈上的運行。並能治療陽萎、遺精、脊強、腰痛、腎寒陽衰,行走無力、四肢睏乏、腿部水腫、耳部疾病等症。命門穴的鍛煉方法有二。其一是用掌擦命門穴及兩腎,以感覺發熱發燙為度,然後將兩掌搓熱捂住兩腎,意念守住命門穴約10分鐘即可。其二是采陽消陰法:方法是背部對著太陽,意念太陽的光、能、熱,源源不斷地進入命門穴,心意必須內注命門,時間約15分鐘。另外,命門穴和上一節我所講到的神闕穴在人體上是相互對應的關係,兩者一為督脈上的陽穴,一位任脈上的陽穴,同時拍打這兩個要穴,可以通行氣血,調和陰陽,激活人體的元陰元陽,祛病強身。所以,命門穴可以配合神闕穴一起拍打。最初的時候,您可以先用一隻手拍打神闕,然後,再用手拍打命門。分開來拍打,以舒暢為度,就這麼簡單。當然,熟練的時候,您可以變著花樣來,甚至可以左右手輪流拍打神闕和命門。比如:先把右手手掌按在肚臍眼上,左手按在命門穴上,接著,上身右轉,帶動兩手甩動,右手往後甩,去拍命門;同時左手往前甩,去拍神闕。手掌拍下時,馬上隨著身子的左轉而彈起,右手往前甩拍神闕,左手往後甩拍命門。如此來回重複。不過,沒有必要拘泥於形式,拍打熟練了,自然而然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拍打方法。熟能生巧,養生也不例外,當你越練越自然,你就會把初看起來像是體育鍛煉的方法,上升到健康養生的高度和實效。危急時刻的急救穴——人中穴

人中穴,民間稱其為救命穴,中醫學又稱之為水溝穴,位於鼻子下面的鼻唇溝正中及上1/3與中1/3的交界處,為中醫「醒腦開竅」的重要穴位,是一個重要的急救穴位,堪稱人體的120。當人中風、中暑、中毒、跌仆、過敏以及手術麻醉過程中出現昏迷、呼吸停止、血壓下降、休克時,醫者用食、中兩指端置於拇指面,以增強拇指的指力,用拇指端按於唇溝的中上處頂推,行強刺激。以每分鐘20-40次,每次連續~1秒為佳,可使患者很快蘇醒。另外,如對象不是暈厥、昏迷或心跳驟停的病人,在用力時要輕柔緩慢,不能過猛,應由輕漸重,由淺入深。同時,不能使被掐部位產生青紫現象,更不能掐破皮膚。掐後應輕揉局部,以緩解疼痛。臨床上,醫生常同揉法一起運用,組成掐揉複合手法。對輕度昏迷病人,輕、淺刺激人中穴即可使其蘇醒;但對較嚴重的病人,則必須向人中穴深刺,並加重刺激。為了加強醒腦、醒目、清心等效果,還可配合指掐或針刺承漿穴、睛明穴、四白穴、魚腰穴、合谷穴、湧泉穴等。當然,危重病人應儘快送往醫院救治,以免耽誤最佳搶救時機。對於人中穴的急救作用,不僅是中醫學的共識,也得到了西醫的科學解釋:首先,刺激人中穴可以升高血壓。在危急情況下,升高血壓可以保證機體各個重要臟器的血液供應,維持生命活力,而節律性、連續弱性或強性刺激人中穴,都能使動脈血壓升高。其次,刺激人中穴位,可影響人的呼吸活動,如連續弱性刺激人中穴,可以使呼吸持續性興奮;連續強刺激人中穴,可以引起吸氣持續性抑制;適當地給予節律性刺激,則有利於節律性呼吸活動的運行。運用人中穴救治昏厥急症,是簡單易掌握的應急性急救措施,在缺醫少葯的情況下,實為救命之法寶,我在這裡建議大家一定要掌握這個穴位的使用方法,說不定哪天就能用上。幫你趕走頸椎之苦的奇妙之穴——大杼穴

大杼穴位於人體的背部,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寸處。一般來說,大杼穴相對於我前面所講的穴位,重要性有所不如。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有很多人或長期處於空調環境里,或久坐辦公室工作,或長期使用電腦,或長時間熬夜,頸肩部很容易疼痛、僵硬,導致頸椎病的發生。在這種情況下,大杼穴就變得非常有用了。有些頸椎病前期的患者,頸肩部雖然還沒有出現明顯的疼痛僵直,但會感到脖子不舒服、發脹、發酸,這時觸及大杼穴也會有較明顯的壓痛。這是因為,不當的姿勢、過度的緊張使頸肩部的督脈、足太陽膀胱經脈氣受阻,大杼穴就容易氣血不通。同時,姿勢不良對脊柱骨質產生壓力,時間久了,產生骨質增生,也就是「骨病」,也會加重大杼穴氣血淤阻的狀況。所以說,保持大杼穴氣血暢通,頸肩部經脈氣血的流通就有了保證,頸椎病的癥狀也就能得到改善。在開始感覺到頸部酸痛、肩部不適的時候,經常按摩、揉擦大杼穴,沿著大杼穴上下拍打,每天抽時間做2~3次,每次10分鐘,可以促進氣血的暢通,避免在大杼穴形成氣血的瘀阻。按摩大杼穴時會覺得酸痛感比較明顯,但按摩之後會覺得舒服。此外,每天用梅花針敲打大杼穴一帶3~5次,每次5分鐘,也會收到較好的效果。疼痛持續出現時,還可以在梅花針輕度敲打後在穴位處拔火罐5~10分鐘。在這一階段應該避免過度緊張,避免長時間的坐姿和長時間的眼睛疲勞,這樣的自我保健可以使頸椎病免於繼續發展,趨向好轉。如果頸椎病已經形成,出現明顯的頸肩背部疼痛時,此時,僅靠按摩或用梅花針刺激大杼穴就不夠了,還需要配合風池、肩井、外關等穴位,用按摩、梅花針敲打以及拔火罐的方法進行自我保健。平時要放鬆身心,睡眠充足,避免長時間疲勞等,這樣,對治療頸椎病還是會有一定程度的療效,同時也能夠控制頸背部的疼痛,保證生活質量。但如果頸肩背部疼痛加重,甚至手臂麻木、疼痛、酸軟無力,或出現頭暈的癥狀,這時就應該到醫院就診,按照療程進行規律的針灸、砭石治療。需要注意的是,急性的頸肩疼痛,伴有頸肩肌肉的腫脹的,則不可強力刺激大杼穴,以免加重肌肉的腫脹,使疼痛更嚴重。只可以用梅花針輕刺激穴位一帶,促進穴位微循環好轉。幫助你追求性福的神奇穴位——關元穴

有一中年患者患性功能障礙,妻子為此鬧著和他離婚,他心裡十分難受,四處求醫,卻都沒有多麼大效果,結果我讓他艾灸關元穴,每天1次,每次15~30分鐘,一月後該患者就病痊癒了。現如今,他們夫妻生活美滿,聽他說,他妻子最近還懷了孕。有很多讀者或許不相信這個穴位的神奇,認為我只是偶然為之,其實,關元穴可以製造「性福」是有著絕對的中醫根據的。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處,過去也叫玄關。它就像人身體的一個閥門,將人體元氣關在體內不泄漏,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是人身上元陰、元陽的交關之處,也是元氣的關隘,所以叫「關元」,是我們固氣保健的要穴。通過對這個穴進行艾灸,能使人的元氣源源不絕,所以,關元既是長壽穴,又是「性福」穴。我們用這個穴的時候,可以用艾條灸,也可以用手按壓,這兩種方法都可以使你在享受「性福」的同時健康長壽。我們的先祖們在養生中特別看重這個穴位,認為這就是練長生不老丹的最佳位置,將之稱為丹田。這像種莊稼需要田地一樣,這個位置就是種「丹」的田地。一說「丹」,朋友們一定會覺得挺神秘的,如果我們將「丹」理解成「元氣」,理解成一種「能量」就容易明白了。那麼關元穴就相當於是儲存能量的能量庫。傳說,南宋有個江洋大盜王超,得一高人指點,在每年夏秋之交,用艾條施灸關元穴千炷,久而久之,其人冬不怕冷夏不怕熱,幾日不吃飯也不覺得餓,臍下總像有團火一樣。王超被捕獲後,因罪行重大被判處死刑,結果,行刑後剖開他的腹脘之處,發現有一非肉非骨之物,若堅石,這個東西就是用艾火灸出來的。王超被處死是罪有應得的,但在古代大醫的眼裡,關元穴這味人體大葯卻真的很神奇!因為它至少有兩個作用,一是讓人健康長壽;二是能讓人保持旺盛的性能力。艾灸關元穴對培補元氣功效卓越,當你元氣充盈時,相當於激活了你的自愈程序,元氣就會主動尋找你的病灶,出現元氣在體內通竄而攻伐病灶的現象。這時有些癥狀好像有病情加重的感覺,你不用害怕,這其實就是養生家所說的氣攻病灶現象,是人體的自愈系統在發生作用,只要堅持數日,不久健康又會回到你身邊。所以艾灸關元穴還能治療某些難症、惡症,如胃潰瘍、潰瘍性結腸、胃癌、肝癌和其他惡性腫瘤等。病是邪氣,元氣是正氣。邪不壓正這個成語就是說:只要正氣充盈,病邪之氣就會很快逃之夭夭。對關元穴施灸最好的時機在每年秋夏之交,7月底到9月中,隔日灸1次,每次15~30分鐘,每月10次。冬春除特殊原因盡量不要去灸它。此外,睡前將雙手搓熱,用手掌的勞宮對準關元,意守此處,慢慢入睡,也是很好的保健方法。勞宮穴是心包經上的大穴,屬火,關元穴是小腸經的大穴,也屬火,少府是心經的大穴,也屬火,用心包經與心經的火來溫補任脈之陰,可以收到陰陽相濟之功。不必求醫問葯,足下自有健康聚積元氣的人體「長江」——太溪穴補給生命的泉眼——湧泉穴既可驅寒又能增加耐性的貼心穴位——申脈穴讓你精神煥發的奇妙穴位——大敦穴幫助你從不幸中迅速恢復的神奇穴位——丘墟穴媲美湧泉、足三里的養生大穴——太沖穴人體健脾要穴——太白穴具有小柴胡湯功效的藥用大穴——足臨泣穴對付肝病的大義士——行間穴聚積元氣的人體「長江」——太溪穴太溪穴是足診三脈「決生死,處百病」三大獨特要穴之一。它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取穴時,可採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勢。早些年,我曾有幸拜訪當代名醫張士傑老先生,張老是前北京鼓樓醫院針灸科主任,他最擅長使用的就是太溪穴,被譽為「張太溪」。在臨床當中,張老發現人體的穴位太多太密,疾病也複雜多變。如果逐一取穴的話,難免顧此失彼,取不到好的療效。在長期的摸索當中,他發現,利用太溪一個穴,或者配合另外的一兩個穴,一樣可以取得很好的療效。所以,在他的治病過程中,大多數都取太溪穴。因此,人們依照以往的習慣給了他「張太溪」這樣一個稱呼。在北京協和醫院,某資深新聞人士,肺癌晚期,高位截癱,食水不進,排泄不通,生命垂危。在多方治療無效的情況下,請張士傑為其針灸治療。張士傑針刺太溪穴,一針紮下去,病人尿液即從導尿管中流出,針出即止,在場專家教授無不驚嘆不已。經針灸治療5次後,病人飲食正常,身上插管皆除。事實上,在我的行醫生涯中,也用太溪穴治過不少急症頑症。大概是在三四年前,我曾經治療過這樣以為女患者,她是白領一族,年齡不到30歲,患上了腰疼症,而且病情比較嚴重。當時我並沒有給她開藥,只是在她兩側的腎俞穴上也就是腰痛的位置為她各拔了一個真空罐,之後按揉她的太溪穴10分鐘。完成之後,她的腰痛明顯減輕,我讓她回家後按此方法自己繼續治療,告訴她,只要堅持20來天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這裡之所以按摩太溪穴,目的是為了調節腰的同時,把氣血引導腎經上去,補到根源、補到穴位上去,這樣才能有持久的效果。如果只是拔罐,雖也可為這位女患者減輕腰痛,但卻無法根除。果然,這位女患者按照我的方法,堅持了半個多月,腰疼症就徹底好了。那麼,說到這裡,有的讀者或許會好奇:「太溪穴」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穴位?為什麼有如此之功效呢?太溪是腎經的原穴,也就是說腎經的原氣大會於此,是人體當中元氣旺盛而又尊貴無比的地方,古代醫家稱其為「回陽九穴之一」。我們都知道腎是人體的先天之本,中醫說腎陰和腎陽是生長發育的根本,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皆根植於腎,腎一旦出現問題,人體就會百病從牛。而作為腎經的原穴,太溪的作用自然是非常巨大的。此外,太溪穴不但是腎經的大補穴,還是全身的大補穴。大家都知道足三里穴是強身大穴,但如果與太溪穴相比,足三里偏重於補後天,太溪穴偏重於補先天。所以,要補先天之本,我建議大家從太溪穴開始。補給生命的泉眼——湧泉穴湧泉穴位於足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處,屈趾時的凹陷處便是。湧泉穴是人體的「長壽穴」之一。俗話說:「若要人安樂,湧泉常溫暖。」據統計,推搓湧泉穴療法可以防治哮喘、腰腿酸軟無力、失眠多夢、神經衰弱、頭暈、頭痛、高血壓、耳聾、耳鳴、大便秘結等50餘種疾病。所以,湧泉穴與人體生命息息相關。湧泉,顧名思義就是水如湧泉。據現代人體科學研究表明,人體穴位的分布結構獨特,功用玄妙。人體肩上有一「肩井」穴,與足底湧泉穴形成一條直線,二穴是有「井」有「水」的上下呼應關係,從「井」上可俯視到「泉水」。有水則能生氣,湧泉如山環水抱中的水抱之源,給人體形成一個強大的氣場,維持著人體的生命活動。經常按摩湧泉穴,有增精益髓、補腎壯陽、強筋壯骨之功。我國中醫認為:腎是主管生長發育和生殖的重要臟器,腎精充足就能發育正常,耳聰目明,頭腦清醒,思維敏捷,頭髮烏亮,性功能強盛。反之,若腎虛精少,則記憶減退,腰膝酸軟,行走艱難,性能力低下,未老先衰。湧泉穴養生法由來已久,至宋代已廣為盛行。在《蘇東坡文集》中就有這樣的記載:閩廣地區很多人染有瘴氣(瘧疾),有個武將卻多年安然無恙,面色紅潤,腰腿輕快,後來人們發現,他每日五更起坐,兩足相對,熱摩湧泉穴無數次,以汗出為度。之後,很多人仿效此法,不僅很少得病,而且有多年痼疾的人也不治而愈。湧泉穴養生治病的方法很多,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幾種最常見的方法:按摩湧泉法按摩湧泉法是防病保健的常用方法,古今醫家歷來都非常重視。主要方法如:(1)擦湧泉穴:我國清代第一部外治專著《急救廣生集》說:「擦足,每晚上床時,用珠算握趾,一手擦足心,如多至千數,少至百數,覺足心熱,將足趾微微轉動,二足更番摩擦。蓋湧泉穴在兩足心內,摩熱睡下,最能固精融血,康健延壽,益人之功甚多。」(2)按湧泉法:用拇指的指腹垂直按壓足心湧泉穴,按下片刻後再提起,一按一放,反覆進行,以能耐受為度。(3)揉湧泉法:用拇指或食指或中指指端放於足心湧泉穴處,來回按揉,每足心揉100次為宜。常用此法能疏通心腎,調整內臟功能;可預防感冒,降低血壓,治眩暈、失眠;又可使中老年人步履輕捷、足脛強健,並可促進睡眠,使大小便通暢。火烘湧泉法用中藥川烏(或草烏)100g,樟腦10g,共研為細末,用醋調製成彈子大小,置於足心,足下放微火烘烤,溫度以能耐受為度,用衣被圍住身體,使汗出如涎,即生效。此法可治足、膝等關節風濕疼痛。《串雅外編》亦載:「腳氣腫痛,樟腦二兩,烏頭一兩,為末,醋和丸彈子大,每置於足心踏之,下以微火烘之,衣被圍蓋,汗出如涎為效。」灸湧泉穴法宋代《扁鵲心書》指出:「湧泉二穴,在足心宛中,治長年腳氣腫痛,或腳心連脛骨痛,或下肢腿腫,沉重少力。」用艾條或艾柱灸湧泉穴20~30分鐘,每晚臨睡前灸一次即可。灸足心法可以治療多種病症,尤其對虛寒證效果更好,但陰虛火旺證不宜用此法。足心塗藥法將藥物研末後,用適當的液體將葯末調成稠汁狀(或直接選用油脂類藥物),將藥膏塗於湧泉穴。此法既可發揮藥物作用,也可通過塗擦對足心起刺激作用,因而應用時宜反覆塗擦。足心塗藥法在古代較為常用,如《千金方》即載:用「五物甘草生摩膏方」塗摩小兒的手足心,可防病保健。湧泉貼膏法在《清太醫院配方》一書中,載有「延年湧泉膏」之防病保健方:藥用杜仲、牛膝、熟地、附子、續斷、甘草各60克,生地、小茴香、菟絲子、天麻子各15克,雄黃、木香、丁香、乳香、沒藥各6克,麝香克。用香油1500克,將所列杜仲至木香等前12種葯熬枯去渣,入鉛丹收膏,再加入丁香、乳香、沒藥、麝香等攪拌成膏,製成膏貼。據載:此膏可治先天不足,後天虧損,骨痿身瘦,陽氣虛弱;以至腠理不密,易受風寒,諸多疾病皆可治。若常貼湧泉穴,兼貼腎俞、關元穴,不但終身永無寒濕、腳氣、癱瘓之症,而且能防病保健,延年益壽,用處是非常大的。意守湧泉法此法為氣功鍛煉的一種方法。意守時,可採取站立位,也可採取卧位,將全身放鬆,去除雜念,雙目微閉,舌抵上齶,將意念放於足心湧泉穴處,時間可由短到長,每次可意守30分鐘左右,也可根據個人不同情況將時間縮短或延長。每天1~3次。意守足心法一般不會出偏差,對體弱多病或上熱下寒者最為適宜。本法多與按摩足心法配合應用,有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之功。既可驅寒又能增加耐性的貼心穴位——申脈穴申脈穴位於人體的足外側部位,腳外踝地方下端1厘米凹處。取定穴位時,可採用仰卧或正坐的姿勢。俗話說:「人老腿先衰」,這實際上講得就是陽氣不能通達人體末端的表現,申脈穴通暢則可以有效地延緩這一過程,有回陽保命之功。荀子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這看似平常的一個穴位,如果我們能夠時常用心來呵護它,一定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回報。申脈穴可治療怯寒症寒冷的部位因人而異,大致分為兩類。其一是與其他部位比較,溫度較低。這是因為該部位的血管收縮,血液的流動太細所致。另一種是皮膚的溫度與其他部位的皮膚溫度幾乎相同的人,但總會有一冷就認為凍得不得了的感覺。特別是年輕的女性朋友,即使是血液流動的非常順暢,但有錯覺的人還是不少。這種人不能光做怯寒症的治療,必需要將冬季認為是活動性的快樂季節。因為喜歡運動的人都不會患怯寒症。還有一些人自覺有怯寒症便不想活動,做什麼都提不起勁。這麼一來,怯寒症就只會越來越惡化。一般所言的怯寒症,因人而異,有種種的型態。有腰部發冷型,有腳發冷型,也有肩及手腕發冷型等,以不同部位的怯寒症最多。但是因體質虛弱而消瘦及全身機能低下的人,全身都會冷,其痛苦很難忍受。有些人會抖個不停,有些甚至會局部發痛,以致無法動彈等。申脈穴主要是針對肩膀及手腕寒冷,對於別的部位患怯寒症,則要區別對待之。全身寒冷——按摩「氣海」穴。腳部寒冷——按摩「梁丘」穴。腰部寒冷——按摩「腰之陽關」穴。以上穴位,堅持按摩,療效非常之好。申脈穴可增加耐性有許多人在做事情時,總會說:「我沒這份耐性……」,然後就此半途而廢,這實在是令人遺憾的行為。比如,從商業角度來說,好不容易來了生意夥伴,在新合同將定未定之緊要關頭,如果沒有耐性,那麼就會搞砸了,這時的耐性,就會成為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苦口婆心的「耐性」並不僅限於商業上。再比如,如果被女性拒絕一兩次就死心,女性會認為「哼!就這麼一點耐性。」而作罷。工作的道理也是如此,只要有耐性,工作當然會順利,對自己的工作保持進取心,這似乎有點不可思議,但只要能把握住這一點,則能引起連鎖反應,一順百順,做什麼事都得心應手。按摩「申脈」穴對做任何事情都會感到厭煩、沒有耐性的人很有效。它能使這類型的人增加穩定感,集中精力做事,更具有耐性。「申脈」穴按摩時,要儘可能地多做深呼吸,最終可使容易厭倦的性格發生變化。讓你精神煥發的奇妙穴位——大敦穴大敦穴位於大拇趾(靠第二趾一側)甲根邊緣約寸處。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大敦穴的主治疾病為: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除此之外,自古以來此穴亦被視為鎮靜及恢復神智的要穴。幾年前,我有一位親戚準備去日本參加一個行業會議,在辦好出國手續後,卻突然患上了三叉神經痛,不想吃,不能睡,臉部疼痛難忍,精神不能集中。焦急中,他向我求救,我告知他一個穴位療法,這個療法就是按摩大敦穴,其法是:每天睡覺前用熱水泡腳,之後用手揉搓該穴位20~30分鐘。左臉痛揉搓右腳趾,右臉痛搓揉左腳趾,兩邊痛揉搓兩個腳趾。結果他一試立馬見效,如期出國成行。除了治療疾病,大敦穴最主要的功用還是養生保健。很多現代人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狀況,整天工作繁忙,身體疲倦,但是躺在床上卻無法入睡,早上醒來神不清、氣不爽,身體倦怠,一點精神也沒有,這種癥狀在30~40歲的中年人中非常普遍。人到中年仍舊難以睡醒,這和年輕人前夜遲睡,因睡眠不足而遲醒的原因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你認為這只是一般的遲醒,那就大錯特錯,它會對你的身體和精神產生非常強的危害。那麼,如果有這種毛病,該怎麼應對呢?指壓大敦穴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它能治療昏睡,使你神清氣爽。指壓時強壓7~8秒鐘,再慢慢吐氣,每日就寢前重複10次左右,第二天起床時效果明顯。指壓大敦穴有速效性。因此遲醒的早上,也不妨在床上加以指壓。除此之外,大敦穴還可以起到多種治療及養生保健作用,總結起來主要具有以下幾大功效。(1)治療疝氣有特效。《玉龍歌》中說「七般疝氣取大敦」;《勝玉歌》中也說「灸罷大敦除疝氣」……。(2)肝藏血,大敦穴能治療出血症,且主要是下焦出血,如崩漏、月經過多等。大敦穴旁邊有個隱白穴,也是止血要穴,兩者通常是配合按摩,效果更好。火氣較旺,多按摩大敦,身體比較虛寒,多按摩隱白穴。(3)大敦為木經木穴,疏肝理氣的作用最強,善治氣鬱不舒引起的婦科諸症,如閉經、痛經、崩漏、更年期綜合征。同時也是治療男子陽痿、尿頻、尿失禁的要穴。(4)經常按摩大敦穴,有通便之效。(5)「病在臟者取之井」,若患有慢性肝炎病,大敦穴更是不可缺少的治療和保健要穴。幫助你從不幸中迅速恢復的神奇穴位——丘墟穴丘墟穴位於足外踝的前下方,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取穴時,可採用仰卧的姿勢。丘墟穴主治疾病為:可以使頭腦清晰、能使自己情緒穩定,能承受不幸等心理壓力。此穴為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主要穴位。可使人頭腦清晰擔任領導之職者,會議次數劇增,時常開會到深夜。而且如果遇到重要事情時,也可能會連續數日進行深夜會議。在這種情形下,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都應該要有清醒的頭腦。如何才能有清醒的頭腦和敏捷的思維呢?這就必須除去腳脖子的淤血。因為,人的腦部運動和腳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果腦部功能遲鈍,工作效率降低,那多是因腳部淤血而引起的。換句話說,是由於腳部活動不足而產生血液循環停滯。由於腳部運動,腳部肌肉通過筋紡錘,將刺激送抵腦幹部的網樣體,使新皮質的腦細胞活潑,因此便能除去腦內淤血,促進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例如右腳與靜脈有關,它使由胸部上行的血液順暢,左腳和動脈有關,它使由頭部到腳尖等全身血液順暢,如果腳冷或因運動不足而使腳部肌肉硬化,則會頭暈眼花。我們考慮問題時也會在不知不覺中犯下錯誤,所以為了使頭腦清醒,必須按摩腳部。治療腳部淤血最有效的穴位就是丘墟穴,此外,腳踝正後方的崑崙穴也有此功效。先將肌肉放鬆,邊按摩邊做深呼吸,多做幾次,堅持一會,就會出現效果。可增強承受不幸的能力人類具有自然的治癒力。因此,內臟疾病只要意志堅定,即使不用藥物也有可能自然痊癒。但是相反,如果精神不安,或患神經性內臟疾病,也可能釀成生死攸關的重病。這裡所說的精神,對於人類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由於精神上的打擊,一個人往往會做出非常不理智的事情,而身體也會產生嚴重的病變。只要是人,時常會被精神所左右。如果想在一生中,避免精神性問題那又將如何做呢?抵抗精神上的打擊是人類進步的特徵,那些「被領導斥責」、「單位倒閉」、「被親友背叛」、「被愛人拋棄」、「被竊」等等打擊,對當事人來說,都是不小的煩惱。如果持續性憂鬱無助,會導致失眠,每天心焦氣躁,工作不順手,形成神經衰弱,甚至導致自殺身亡。遭遇精神性打擊必須立刻治療。如果不冷靜探明其原因以及今後應付的方法,則無法從打擊中解脫。這時候,可以採用穴道按摩法來使精神安定,培養冷靜的判斷力,恢復動力。任何人在一生中都會遭到不幸,但是能夠改變不幸遭遇的,只有他本人。因此當你遭到精神性打擊時,請務必一試穴道按摩法。按摩丘墟穴對促進腦部清醒很有效。按摩只要有始有終,就能收到消除頭腦的疲勞、回復精神力的效果。媲美湧泉、足三里的養生大穴——太沖穴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趾跖骨連接部位前方凹陷處。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映手,即是此穴。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太沖穴的主治病症為:肝臟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生殖系統疾病。此穴位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太沖穴堪稱人體最重要的穴位之一,是可以與足三里穴、湧泉穴媲美的養生大穴。太沖是肝經的原穴,「原」有發源、源頭之意。太沖穴是肝經的一個總開關,總開關打開了,肝經的氣血就會很旺盛。多按摩太沖穴,可以促進肝臟心臟供血,對情緒壓抑有疏泄作用。太沖穴是一個雙向調節穴可補可瀉「肝主筋,易生內風」,中風後遺症的患者都是手腳痙攣,就是筋都抽到一起來,這就證明肝已經受傷了;「肝開竅於目」,眼睛的問題主要由肝來決定,肝血供應不足,眼睛就乾澀,視物不清。肝太旺,眼睛就脹痛發紅;「肝藏魂」,「魂不守舍」者,就是魂不能踏踏實實的在肝臟這個屋子裡待著,非要跑出來。有人整天精神渙散,思想不能夠集中,就像丟了魂一樣,其實就是肝氣虛弱造成的。有人夜裡總是多夢,夜裡兩三點鐘醒來就再難以入睡,這都是肝臟鬱結的濁氣在作怪。以上這些問題,太沖穴都可以解決。上火,太沖能祛熱;身體虛寒,太沖可以增溫;月經不調,太沖可以調理;陽痿、遺精,太沖可以改善。太沖穴是人體的消氣穴我們知道,足三里穴是人體養生保健大穴,而這個保健大穴發揮作用的基礎是什麼呢?就是首先得把身體裡面的髒東西、體內的濁氣排出去,才能把好的東西補進來,如果直接補一些好的東西,結果可想而知,是補不進去的。那又是什麼把體內的髒東西排除體外的呢,就是太沖穴!因為肝就是人體的排毒工廠。要想把體內的毒素排乾淨,要想清潔血液,首先就得要把排毒工廠建設好,而太沖穴是肝的原穴,太沖穴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有的人經常頭暈,有氣無力,心有餘而力不足,到醫院一看是心臟供血不足,但是做心電圖又沒有什麼事,搞得自己一頭霧水!這種情況其實就是肝功能衰弱,肝經對心臟的供血不足導致的。肝屬木,心屬火。而木生火,所以木不足,火自然不足!那需要怎麼辦?這是就需要補肝,肝又不受補,一補就上火,說明肝需要調理,調理好了,就是補了,那應該怎麼補呢?答案很簡單,不生氣就行了!中醫講「百病從氣生」,可氣從哪兒生呢?氣從肝生。氣大傷肝,百病從心生,要想去掉心病,就得去掉肝火,就得增強肝臟的解毒功能。但是現實生活中,誰能保證不生氣呢?既然避免不了生氣,那就得找個辦法消氣,氣一出來,就找個通道排出去,這時就應該找自身的消氣大穴——太沖穴。按摩太沖穴,氣就消失於無形之中了!治療疾病首先要知道病源是什麼?既然百病從氣生,那麼要治百病,首先就得消氣,氣消了,什麼頭痛、胃痛……也就慢慢地消了。太沖穴可延緩肌肉老化肌肉老化程度因人而異,同樣年齡,老化程度也不盡相同。例如時常運動者和身體勞動者肌肉老化較慢,坐辦公室人員身體運動量少,所以肌肉老化較快。肌肉老化對人體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肌肉老化不但會影響血液循環,而且也會影響體內各個器官。肌肉的老化表面上不太明顯,但細看之下,能發現皮膚失去光澤,肌肉鬆弛,皺紋產生。正常的肌肉是接受神經命令收縮,這種收縮所用的能源是由血液負責輸送的,而老化肌肉的能量不足,血液循環也不好。換句話說,肌肉的老化會影各方面能力。精神安定,身體無異常的情況下,如果感覺沒有力氣,無法得到滿足感,這大多由於肌肉老化所致。按摩「太沖」,則可以有效防止肌肉老化。連續按摩太沖穴,左右重複多次。天天做,對延緩、防止肌肉老化具有良好的效果。人體健脾要穴——太白穴太白穴位於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取定穴位時,可採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勢。太白穴主治疾病:胃痛、腹脹、吐瀉、痢疾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太陰脾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太白」為古代星宿之名,傳說此星有平定戰亂、利國安邦之能。此穴是人體健脾要穴,能治各種原因引起的脾虛如先天脾虛、肝旺脾虛、心脾兩虛、脾肺氣虛、病後脾虛等,並有雙向調節作用,如揉此穴腹瀉可止,便秘可通。另外點揉太白穴還可調控血糖指數,高者可降,低者可升。太白穴就是通過脾來補肺的這麼一個穴,健脾的功能相當于山葯薏米粥。這裡我為大家介紹一種十分有效的穴位外敷方法,即把人蔘切成片,醫用紗布摺疊成一厘米見方的一小塊,然後置一小片人蔘於紗布之上,貼於太白穴處,再用醫用膠布固定。記住,兩側太白穴上都要貼。每次貼上後,要持續12小時才取下。隔天貼一次就可以。有些朋友們平時總是愛發脾氣,有些女性朋友會出現月經不調,這些都是與肝系統有關的癥狀,平時都可以用三七切成片或打成粉,外貼於兩側太白穴,方法同上,也可以同時用人蔘和三七,一起外貼穴位,補脾又益肝。有些朋友如果對醫用的膠布過敏,那就採用按摩好了。不過,按摩時要注意力道,以穴位處微微感到脹痛為度,不必用太大力氣,每天堅持按揉3~5分鐘,不用吃任何葯也能補脾。具有小柴胡湯功效的藥用大穴——足臨泣穴足臨泣穴位於人體足背外側,第4、5跖骨底結合的前方,小趾伸肌腱外側的凹陷處。取穴時,可以採用仰卧的姿勢。足臨泣穴主治疾病為:頭痛、腰痛、高血壓、眼疾、怕冷症、腹氣上逆、腸結石、下痢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在漢代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一書中,有一味非常神奇的方劑,叫小柴胡湯。這個方子可以解表散熱、疏肝和胃,有治療胸脅苦滿、食欲不振、心煩喜嘔、口苦咽干目眩之功。其實我們的身體中也有一味類似於小柴胡湯功效的大葯,就是足臨泣穴。歷朝歷代,足臨泣穴往往被醫家所忽略,而道家非常重視這個穴位。足,指穴在足部。臨,居高臨下的意思。泣,就是淚。該穴名意指膽經的水濕風氣從上向下在此化雨冷降。氣血的運行變化如淚滴從上滴落一般,故而得名臨泣。道家認為少陽膽經之氣是人的原始祖氣,主升發。陽氣升發不足,人體的氣血就不能正常地供應全身,從而引發很多疾病。足臨泣穴是膽經上的主穴之一,連通帶脈和膽經,也是一個調一穴而梳理兩經脈的妙穴。我在前文已經講過帶脈的重要性,它沿人體肚臍一圈,像是人體正中系了一條玉帶,能約束縱行之脈,增強經脈之間氣血運行的聯繫,是關乎人體健康非常重要的一條保健經脈。足臨泣穴不僅有治病的效果,還有診斷疾病的功能。平時點按足臨泣穴,如果感覺疼痛,就要注意一下膽囊是否有息肉或者炎症。最常見的是清晨起床後口苦咽干,這是典型的膽經出了問題,體內有熱,可以在臨睡前點按此穴,瀉肝膽之氣以降逆。如果有氣喘的人,這個穴位還有定喘的功效。此外,在臨床上使用小柴胡顆粒配合點按足臨泣穴,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醫療效果。 葛氏捏筋拍打:72個脈位詳細圖解捏筋是用指、掌、肘進行捏、揉、點、壓等手法的治療方法,它的治療部位一般是經脈的主要幹線或交叉彙集之處。它有時是一點,有時是一片,有時是一條,而且以找到明顯感覺為準,其感覺也多有按經絡傳導的現象,所以將捏筋的部位稱作「脈位」。全身的脈位很多,現將比較常用的72個脈位介紹如下:

一、顱頂脈【位置】前後髮際連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中央交叉點。【主治病症】頭痛、頭暈、高血壓病、失眠、記憶力減退、耳鳴等症。二、天庭脈【位置】兩眉之間向上五分處。【主治病症】同顱頂脈。三、人中脈【位置】鼻柱溝的中上段。【主治病症】昏迷、暈厥、癲狂、中風不語、面神經麻痹、腰扭傷等。四、地閣脈【位置】下頜中央略下方。【主治病症】頭痛、頭暈、牙痛、齦腫、面神經麻痹、口喁流涎、中風不語等。五、頸後上脈【位置】胸鎖乳突肌上端,顳顬後髮際中。【主治病症】頸椎病、頭痛、頭暈、落枕、上肢麻木、肩背疼痛、三叉神經痛等。六、頸後中脈【位置】第五頸椎旁開1寸5分,頸後大筋中央。【主治病症】頸椎病、落枕、肌性斜頸、肩背痛、上肢麻木等。七、頸後下脈【位置】第七頸椎旁開2寸。【主治病症】同頸後中脈。八、頸間脈【位置】頸椎四五棘突之間。【主治病症】頸項疼痛、活動不利、手指麻木、頸椎錯縫、頭痛、頭暈等。九、眉頭脈【位置】眉頭眶上切跡處。【主治病症】目眩、視力減退、近視、遠視、散光、眉棱骨痛、頭暈目脹、面癱等。十、眉上脈【位置】眉弓中央略上方。【主治病症】同眉頭脈。十一、鼻側脈【位置】鼻翼兩旁5分處。【主治病症】頭痛、鼻塞、流涕、鼻衄、感冒、面癱、三叉神經痛等。十二、太陽脈【位置】眉梢外側兩橫指處。【主治病症】頭痛、頭暈、偏頭痛、耳聾、耳鳴、神經衰弱、目脹、目痛等。十三、顴下脈【位置】顴骨中央下方。【主治病症】牙痛、鼻塞、流涕、鼻衄、牙齦腫脹、面神經麻痹等。十四、下頜脈【位置】下頜角前上方。【主治病症】牙痛、下頜關節炎、面神經麻痹、中風牙關緊閉等。十五、耳下脈【位置】耳垂下,下頜骨後緣。【主治病症】同下頜脈。十六、耳後脈【位置】耳後完骨前下方。【主治病症】耳鳴、耳聾、牙痛、下頜關節紊亂症、面神經麻痹、中風不語。十七、耳前脈【位置】耳屏前方。【主治病症】同耳後脈。十八、人迎脈【位置】平夾於結喉兩側有動脈搏動處。【主治病症】急慢性咽炎、喉炎、聲音嘶啞、失音、咳嗽、氣喘等。十九、前膀腎脈【位置】鎖骨上方,胸鎖乳突肌後下方,有動脈搏動處。【主治病症】肩胛前臂疼痛、上肢麻木、頸椎病、胸痛、小兒麻痹症、中風、癱瘓、痿症等。二十、後膀腎脈【位置】背部第三、四胸椎棘突旁開2寸。【主治病症】同前膀。腎脈。二十一、歡跳脈【位置】胸前壁外上角,腋橫紋頭內1寸。【主治病症】咳嗽、氣喘、胸脅脹滿、胸痛、岔氣、肩臂疼痛等。二十二、劍突脈【位置】胸骨劍突略下方。【主治病症】胸痛、胃脘痛、脘腹脹滿、噁心嘔吐、反酸呃逆、納獃等。二十三、乳側脈【位置】乳頭水平線旁開四橫指。【主治病症】乳房脹痛、乳腺增生、乳房腫塊、肋間神經痛等。二十四、肩胛暗脈【位置】肩胛部,腋紋頭向內四指略上方。【主治病症】肩關節周圍炎、肩關節外傷後遺症、肩臂麻木、活動受限、落枕、岡上肌腱炎等。二十五、平心脈【位置】肩胛內緣中央。【主治病症】心慌、心悸、心律失常、心肌炎、冠心病、失眠等。二十六、肩胛角脈【位置】肩胛角外下緣。【主治病症】胸痛、肩背痛、菱形肌勞損、肩周炎等。二十七、脊柱暗脈【位置】第七、八胸椎之間。【主治病症】咳嗽、氣喘、肩背痛、菱形肌損傷、胃脘痛、糖尿病、膽囊炎等。二十八、止胃痛四點脈【位置】脊柱暗脈兩旁上下找壓痛點,取等距離構成正方形的四個角處。【主治病症】胃脘疼痛、噁心嘔吐、膈肌痙攣、膽道蛔蟲、背肌筋膜炎等。二十九、前腎脈【位置】脅下十一肋端。【主治病症】肋間神經痛、岔氣、呃逆、癱瘓、腰扭傷、尿頻等。三十、後腎脈【位置】脅下十二肋端。【主治病症】同前腎脈。三十一、腰眼脈【位置】腰二、三椎旁開2寸。【主治病症】腰扭傷、慢性腰肌勞損、L3橫突綜合征、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骨折後遺症、癱瘓等。三十二、骶側下脈【位置】骶骨第二對骶後孔上,當骶中線與髂後上棘連線的中央。【主治病症】腰骶部疼痛、骶髂關節炎、下肢麻痹、大便秘結、小便失禁、月經不調、痛經、帶下病等。三十三、骶側上脈【位置】腰骶關節兩旁,第五腰椎橫突外側。【主治病症】同骶側下脈。三十四、尾腎脈【位置】第一、二腰椎棘突之間。【主治病症】腰椎間盤突出症、慢性腰肌勞損、腎虛腰痛、小便失禁、腎虛瀉泄、月經不調、痛經等。三十五、尾中脈【位置】第四、五腰椎之間,兩髂嵴的水平線上。【主治病症】同尾腎脈。三十六、尾根脈【位置】尾骨尖略前方。【主治病症】尾骶處疼痛、脊髓炎、肛周麻木、便秘、腹瀉、陽痿、月經不調等。三十七、肩頭脈【位置】肩頭正中略前方、肩峰略下方。【主治病症】肩臂疼痛、肱二頭肌腱損傷、肩關節抬舉受限。三十八、肩井脈【位置】大椎與肩峰連線的中央。【主治病症】頸項疼痛,肩背疼痛,肩周炎,上肢麻木,中風偏癱等。三十九、肩貞脈【位置】肩後腋橫紋頭上一寸。【主治病症】肩關節周圍炎,三角肌下滑囊炎,中風癱瘓,上肢痹痛等。四十、抬舉脈【位置】鎖骨外下方。【主治病症】同肩貞脈。四十一、血海根脈【位置】腋窩中央,有動脈搏動處。【主治病症】上肢麻木無力,神經痛,半身不遂,指端感覺異常等。四十二、血海脈【位置】上臂內側中上1/3連線處。【主治病症】同血海根脈。四十三、肘中脈【位置】肘橫紋中央動脈處。【主治病症】肱骨內、外髁炎,肘關節外傷疼痛,手臂屈伸不利,手麻及癱瘓等。四十四、肘尺三脈【位置】肱骨內上髁略前方及其上下各一寸處。【主治病症】同肘中脈。四十五、肘橈三脈【位置】肱骨外上髁略前方及其上下各一寸處。【主治病症】同肘中脈四十六、內四指脈【位置】掌橫紋上四橫指,前臂兩骨間。【主治病症】前臂掌側的腕、指關節疼痛,伸屈不利,腕關節扭傷,中風癱瘓,手指麻木等。四十七、外四指脈【位置】手背腕橫紋上四橫指處。【主治病症】同內四指脈,偏於伸肌疼痛、麻木者。四十八、腕側雙脈【位置】尺橈骨莖突下方各一脈。【主治病症】腕關節疼痛,腫脹,腕管綜合征,尺橈下關節分離,中風癱瘓等。四十九、虎口脈【位置】第一、二掌骨之間。【主治病症】牙痛,頭痛,眩暈,噁心,嘔吐,口眼歪斜,上肢疼痛,麻木等。五十、止尿脈【位置】腹股溝上段、髂前上棘下方。【主治病症】小便淋漓,尿頻,尿失禁,下肢疼痛,麻木不仁等。五十一、髂側上脈【位置】髂骨嵴、股骨大轉子連線與髂前、後上棘連線的交叉點上。【主治病症】髂腰肌損傷,骼經束損傷,下肢疼痛、麻木,梨狀肌綜合征,臀上皮神經炎,癱瘓無力等。五十二、髂側下脈【位置】髂側上脈與大轉子連線中央。【主治病症】同髂側上脈。五十三、臀側脈【位置】股骨大轉子與尾骶骨連線的中外1/3上方五分。【主治病症】腰臀肌筋膜炎,腰椎間盤突出症,梨狀肌綜合征,臀上皮神經炎,股神經痛,癱瘓等。五十四、臀下脈【位置】臀下橫紋中央略下方。【主治病症】同臀側脈。五十五、股根脈【位置】腹股溝中段、動脈跳動處。【主治病症】下肢痿軟無力,風濕痹痛,坐骨神經痛等。五十六、股內上脈【位置】大腿內側中上1/3處、股根脈下五橫指。【主治病症】下肢癱瘓、軟無力,大腿內側肌群損傷,膝關節疼痛等。五十七、股內中脈【位置】大腿內側中下1/3處、膝上五橫指處。【主治病症】同股內上脈。五十八、股內下脈【位置】大腿內側,股骨內髁上。【主治病症】同股內上脈。五十九、股前脈【位置】大腿前側中央。【主治病症】股四頭肌損傷、萎縮,股神經痛,髕骨軟化症,創傷性膝關節、下肢癱瘓,風濕痹痛等。六十、股後脈【位置】大腿後側,臀橫紋和胭橫紋連線的中間。【主治病症】腰腿疼痛,坐骨神經痛,下肢癱瘓,痿症,痹症等。六十一、股外上脈【位置】大腿外側中間,大轉子與膝關節連線的中央。【主治病症】股外側皮神經炎,闊筋膜張肌損傷,下肢軟弱無力、疼痛、麻木等。六十二、股外下脈【位置】大腿外側,股骨外髁上。【主治病症】膝關節疼痛、腫脹,小腿外側疼痛、麻木不仁,坐骨神經痛,下肢癱瘓無力等。六十三、髕周八點脈【位置】髕骨的內、外、上、下及內上、外上、內下、外下八個位置。【主治病症】創傷性膝關節炎,半月板損傷,側副韌帶損傷,髕骨軟化症,脂肪墊勞損等。六十四、胭脈【位置】胭窩中央動脈處。【主治病症】腰背疼痛,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膝關節疼痛,髕骨軟化症,臏下墊勞損等。六十五、胭側雙脈【位置】胭窩,幗橫紋兩端、幗脈兩側處。【主治病症】同幗脈。六十六、脛側雙脈【位置】脛骨內髁下緣和腓骨小頭前下方。【主治病症】小腿及膝關節疼痛、麻木,踝關節扭傷、腫脹,下肢癱瘓,足內、外翻畸形等。六十七、腓內脈【位置】脛骨中上1/3內後緣、腓腸肌中央。【主治病症】腓腸肌痙攣,坐骨神經痛,腰背痛,小腿疼痛、麻木等。六十八、風門脈【位置】腓腸肌肌腹中。【主治病症】同腓內脈。六十九、踝前脈【位置】足背與小腿交界處,兩筋間。【主治病症】踝關節扭挫傷疼痛、腫脹,活動受限,足內、外翻畸形,足背麻木等。七十、踝側雙脈【位置】踝前脈兩旁,兩踝骨的前下緣處。【主治病症】同踝前脈。七十一、跟腱雙脈【位置】雙踝骨後緣與跟腱之間。【主治病症】腰腿痛,跟腱炎,足跟痛,下肢癱瘓,踝關節扭傷疼痛,足內、外翻畸形等。七十二、腳脈【位置】第一、二跖骨基底結合部。【主治病症】頭痛,頭暈,目脹,下肢疼痛,腰膝酸軟,陰虛內熱等症。
推薦閱讀:

二十四山三元九運替卦挨星圖解
毛線立體花鉤法圖解合集
易經六十四卦(全圖解)+易傳(十翼)(原文與白話對照版)
手工布藝古法荷包、香包的做法圖解教程
手勢圖解 【2】

TAG: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