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細雨下的一把油紙傘,美醉了江南

「撐著油紙傘,

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

白牆黑瓦青石板,細雨小巷撐著油紙傘的姑娘,戴望舒的一首《雨巷》描繪出多少人夢中江南的美好。

油紙傘,這一有著千年歷史的傳統歷史工藝品,兼具美觀與實用價值。其古樸經典和雅緻天成的形象,在現代社會中更具美感。

作為漢族傳統的日用雨傘,其使用歷史已有1000多年。相傳當年許仙與白娘子在西湖以紅傘為媒,演繹了一場千年等一回的動人傳說,而油紙傘也由此成了對愛情忠貞不渝的信物。

傳統油紙傘一般以手工削制的竹條做傘架,以塗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紙做傘面。其製作過程非常繁瑣,全部依賴手工完成。民間有諺語:工序七十二道半,搬進搬出不肖算。意思是搬進來搬出去的環節不用算在內,做一把傘粗算起來也要七十二個工序。製作的繁瑣程度,可見一斑。

一般將制傘的工序大致分為三步:第一步削傘架,第二步裱傘面;第三步繪花。傘骨一般精選上等竹木,從選材-鋸竹-刨青-劈條-削骨-鋸槽-鑽孔—鋸葫蘆-串葫蘆-蒸煮-暴晒-裝柄-裝鍵-繞傘圈-裱傘-糊傘邊-繪畫-收卷-穿飾線-上桐油-套把-結頂。手工製作完成一把傘,工序達八十餘道。

因其悠久的歷史、古典懷舊的樣式及美好寓意,油紙傘也深受各類人們的熱愛:傘骨為竹,竹報平安,寓意節節高升。傘形為圓,寓意美滿、團圓、平安。

在現在尼龍鋼架傘的時代,油紙傘作為中國後傳統手藝時代的「小眾產品」,理應該得到我們的更多關注。畢竟,青石雨巷,尼龍傘下,不是我們想要的江南。

推薦閱讀:

江南大俠甘鳳池獨門搏擊秘術(下)
【轉載】(原創)三月,夢回江南
煙雨江南(散文)
烏鎮,尋你在水韻江南
《你的詩篇,消瘦了我在江南的時光》

TAG: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