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觀點—小兒脾胃 (私自轉書麟的貼)

中醫認為脾為小兒之本,很多疾病源於脾胃,如腹瀉、便秘、咳嗽、濕疹、感冒、微量元素缺乏、營養不良等等,因此養胃健脾成為父母們的重要任務。下面是我收集的一些資料供參考(盡量不斷添加):腹瀉:原因:引起腹瀉的原因很多。進食不潔的食物或飲食不當可能會腹瀉,精神過度緊張、焦慮抑鬱、情緒起伏不定,亦會導致腸道功能紊亂,產生腹痛和腹瀉癥狀。另一方面,若受了涼,特別是小腹受涼,亦會導致腹瀉。腹瀉的另一個原因,是身體對某類食物過敏,以致影響消化吸收,例如許多寶寶因缺乏乳糖酵素,無法消化乳類製品的乳糖,便會腹瀉。一、細菌感染性腹瀉: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每天數次至十餘次,大便多有泡沫、黏液並呈黃綠色,還伴有發熱、腹脹和嘔吐。如果是細菌性痢疾,大便次數頻繁,但量不多,呈黏液膿血便,臭味較重,嚴重者可有高熱、抽搐等。重症腹瀉的患兒,還可出現尿少、口渴、精神萎靡等脫水癥狀。1、 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多在夏季發病,起病比較緩慢,開始輕,逐漸加重。出現嘔吐、低熱及脫水癥狀,大便有腥臭味,可有較多粘粹,亦可有便血情況。 2、 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腹瀉多由於長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導致的菌群失調所致。主要特點為不同程度的發燒、腹瀉和嘔吐,大便開始呈黃綠色,3-4天後變成有腥臭味的暗綠色水樣便。次數極多,每天可達10-20次,小兒脫水情況嚴重。 3、 黴菌引起的腹瀉多並發於其他感染或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的病兒。大便每天3-4次,為黃色稀水便,有的像豆腐渣狀,有的呈綠色,泡沫多,帶有粘液。治療方法:不要將兩種或三種抗生素一起使用,更不要頻繁地更換用藥。大腸桿菌感染可選用復方新諾明、痢特靈、氨基苄青黴素等;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可以選用青黴素或紅霉素;黴菌感染應選用制黴菌素或克霉唑。 二、病毒感染性腹瀉:輕者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繼之腹瀉,一天內大便3—6次,不超過10次,大便黃綠色,水分較多,或呈蛋花湯樣,沒有失水表現,精神尚好,偶爾有噁心、嘔吐,糞便顯微鏡檢查僅有少許白細胞和脂肪滴。一般5天左右可以痊癒。較重的腹瀉,每天可達10次以上,大便呈水樣,量多,故不久可以引起失水癥狀,如皮膚彈性減低、口乾、眼眶及前囟凹陷、哭時無淚或少淚、精神委糜、面色蒼白等,同時有酸中毒的表現,如口唇櫻紅、呼吸深快、嗜睡等。如得到及時治療,一般在1周左右可以痊癒。治療方法:目前尚無特效的西藥治療。中醫中藥治療小兒秋季腹瀉有豐富的經驗。若大便清稀,色淡不臭,常用霍香10克,蘇葉10克,半夏10克,陳皮5克,茯苓10克;若為發熱,舌質紅,咽紅,小便短赤者可用葛根10克,黃岑10克,黃連3克,澤瀉10克,廣木香3克。中草藥鐵莧菜、地錦草、律草也有較好效果。三、非感染性腹瀉:多由餵養不當致使胃腸功能紊亂,如過早、過多地添加大量澱粉或脂肪類食物。這類患兒往往有腹脹、腹痛,痛則欲瀉,瀉後痛減;大便氣味酸臭,同時伴有嘔吐,不思飲食,夜卧不安。如果是由長期濫用抗生素引起的繼發性腹瀉,大便則呈豆腐渣樣。有時患兒患感冒、肺炎、中耳炎後,也常會伴有腹瀉。1、寒瀉 因為過食生冷,感受風寒引起癥狀:症見腹瀉清稀,含有泡沫,臭氣不大,腸鳴腹疼,或兼見惡寒發熱,舌苔白膩。主要是由於肚腹受寒,寒凝氣滯,氣機不暢所發。治療上當以疏風散寒,理氣止瀉為法。用藥可以選服藿香正氣膠囊,每次2粒,一日2次。外用「小兒敷臍止瀉散」貼臍,一日換一次。2、熱瀉 病兒腸胃積熱,外受暑濕引起腹瀉急促而量多,大便稀黏、酸臭,小便黃。可選用「葛根芩連微丸」每次1g,每日服3次。3、水瀉 病兒貪食生冷食物,引起水瀉不止,每天大便次數多,腸鳴腹脹,大便如稀水或不成形,泄後腸鳴腹脹減輕。病兒病情很容易加重,發生脫水。一般應到醫院請醫生治療。4、傷食瀉 主要由於過食或添加輔食不當引起腹脹腹痛,便前哭鬧,大便酸臭,或見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或如臭雞蛋味,肚腹脹氣,口臭氣促,食欲不振,夜卧不安,舌苔厚膩,或微黃。治療應以消食化積為法,常用的中成藥有保和丸、至保錠。傷食瀉當積滯被消導後,腹瀉自然會止。5、脾虛瀉:寶寶大多是腹瀉治療不及時或餵養不當,腹瀉遷延不愈而造成。大便稀溏,可見不消化食物,色淡不臭,多在吃下食物後就泄,時輕時重,面色萎黃,體重不增加或增加緩慢,精神不振,嚴重者有便後脫肛,手腳發涼等癥狀。可用啟脾丸、醒脾養兒顆粒。6、寒濕、脾虛:大便稀薄或蛋花湯樣,或有泡沫,或夾有不消化食物,呈黃色或黃綠色,無粘液及膿血;大便常規檢查無紅、白細胞及膿細胞,或偶有數個白細胞;無發熱、腹痛及嘔吐,無脫水及酸中毒;接受過抗生素及其它治療,療效不佳;中醫辨證為寒濕瀉或脾虛瀉。7、濕熱泄:症見瀉下水分較多如水注,糞色深黃而臭.或見少許粘液,時有腹痛,食欲不振,噁心、疲勞不愛動,有時可出現發熱,口渴,小便黃少,舌苔黃膩。本證是因濕熱之邪,蘊結脾胃,下走大腸而發。治法應為清熱利濕,常用的中成藥有加味香連丸。8、脾腎陽虛瀉:癥狀有久瀉不止,糞質清稀或為不消化食物,有的脫肛,小嬰兒可見睡時露睛,舌淡苔白。治法以補脾溫腎為主。中成藥可選用附子理中丸。治療方法:根據體質病症不同,辯證施治,不可隨意用藥,用錯藥物反而加重病情。很多家長按西醫方法注重添加鈣劑和其他各種微量元素,長期添加不見有效,反傷脾胃,造成惡性循環,小兒脾胃多虛弱,應以健脾強胃為主要目標,其意義遠大於添加各類微量元素和其他營養,脾胃強健,營養從各種食品中吸收足以。脾虛易感「脾虛易感症」通俗地說,就是小兒食欲不振,經常感冒,甚至一個月要反覆感冒幾次。在中醫的古典醫籍和現代教科書中均無此病名,但近年來臨床上卻很常見。據北京中醫醫院兒科統計,在冬春季節占門診的80%以上。提起小兒易感,許多家長都深有體會。這種孩子經常生病,反覆患呼吸道感染,家長為之經常跑醫院,耽誤工作。孩子也很痛苦,身體瘦弱,往往伴有營養不良,貧血,佝僂病等症。一般來講凡是2歲以上的兒童每年上呼吸道感染7次以上,下呼吸道感染3次以上;3—5歲小兒每年上呼吸道感染6次以上,下呼吸道感染2次以上;6~12歲小兒每年上呼吸道感染5次以上,下呼吸道感染1次以上,即可稱為易感兒,又叫復感兒。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炎、咽炎、扁桃體炎。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支氣管炎、肺炎等。為什麼小兒易感呢?除了有其生長發育不完善,許多臟器功能未臻成熟外。中醫理論認為小兒的生理特點是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臟腑嬌嫩就是指肺脾腎三髒的不足,中醫所講的肺脾腎不是單純指生理解剖上的臟器,它包括了呼吸、消化、免疫、生長發育等多個系統的功能。為什麼脾與小兒易感的關係密切呢?這是因為脾為後天之本,主管小兒的飲食消化吸收,脾虛則出現消瘦厭食,食慾差等癥狀,導致小兒體質弱,對疾病的免疫力差,很容易生病。另外,脾與肺是中醫學上的子母關係,母病及子,子病累母,相互關聯,相互影響。因此,中醫就有補脾土生肺金的治療方法。除了以上的內在因素外,本病與家庭社會因素也有關。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家長又片面強調給小兒高營養的滋補食品,導致小兒飲食不節,營養過剩,使小兒尚未發育成熟的脾胃負擔過重,消化吸收的功能失調,不思飲食,營養不良,抵抗病邪的能力下降。稍感風寒或其它外在因素的影響,即可引起感冒的發作。脾虛易感的小兒通常表現為生長發育較正常兒童差。並會出現自汗盜汗,夜啼,厭食,頭髮稀疏缺少光澤,面色蒼白,或萎黃,大便不凋(或乾燥或不成形),倦怠乏力,手足不溫,或手心熱,經常感冒,咳嗽等癥狀。舌質淡,苔薄或有剝脫苔,脈細無力。化驗檢查可有貧血,免疫球蛋白低下,微量元素缺乏。對於脾虛易感兒,中醫多主張積極治療其本,即健脾補氣固本,以減少或杜絕呼吸道再感染的發生。常用的方法有健脾益氣、扶正固表、益氣養陰。由於脾虛易感兒常表現為一組綜合癥狀,因此治療也要採取綜合的預防和治療措施,最重要的是家長們要學一些科學育兒知識,並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加強營養,合理膳食,葷素搭配,粗細兼吃,糾正患兒的偏食,厭食習慣,以增強體質。2.注意鍛煉身體。如游泳、滑冰、球類、跑步等運動,可酌情安排。3.避免接觸感染。不到人口稠密的公共場所去,室內不要吸煙,保持空氣流通。可用溫鹽水漱口。4. 可採用食療方法,增強脾胃功能。如:山藥胡蘿蔔粥:山藥去皮切片,放胡蘿蔔,與白米同煮,早晚服食;還可以根據情況加蓮子、大棗、薏苡仁、黃芪等。5. 按摩及耳針療法:(1)按摩腹部,揉中脘,補脾土(拇指指末節指腹螺紋面),按揉足三里穴。(2)耳穴選肺、脾、皮質下穴,按摩出現熱脹感而止,每穴60下,10天為一療程。或選上述穴位貼耳豆,保留15~20天。我的經驗:1/ 小兒腹瀉是常有的事情,也沒有特效藥,主要是腸胃尚未健全,尤其6個月內的腹瀉不用太擔心,多數情況用調理的方法而不是藥物治療,少讓寶寶受罪,也避免治療不當造成的遷延性腹瀉,80%的寶寶嚴重腹瀉是錯誤用藥造成的,各位家長求醫時一定要注意為什麼用藥。6個月以後的寶寶患秋季腹瀉的可能性增加,感冒、發熱、腹瀉癥狀同時出現要特別注意。2/ 腹瀉處理先化驗大便,確定是否有病菌或病毒感染,如果醫生提出用消炎藥,切記必須做大便培養後用相應抗生素。這個帖子里很多寶寶都首先被使用消炎藥,以至造成嚴重腹瀉的後果,父母要特別小心。要知道致病菌是永遠存在的,但只要身體健康,益生菌活躍,致病菌就難以在體內起作用,所以首先想到的是讓人體健康而不是盲目殺菌,不能動輒用抗生素。3/ 寶寶腸胃不健,腸內濕氣、腐食聚集,或剖腹產嬰兒,腸道內益生菌失調,稀少,就會便秘、腹瀉、消化不良。首先服用益生菌,媽咪愛、金雙岐、合生元都可以,尤其後兩者效果更好。益生菌除了腸胃出問題時服用,以後也應當定期適量服用,保證腸道菌群穩定。4/ 3個月以前僅喝胡蘿蔔水。3個月以後的寶寶,用食療的方法可以健脾胃、止腹瀉、防脫水。主要以大米為基礎,一般情況放胡蘿蔔、山藥。有濕疹、濕熱瀉下等濕氣不化的現象放薏米,消化不良可以放山楂干,久病、虛弱的寶寶可以放黃芪,這些東西煮粥,當水喝,加輔食後可以吃裡面的東西。應該長期用各種配方增減進行食療有益身體健康,不要總考慮吃藥。5/ 6個月以後的寶寶腹瀉比較穩定的情況下,再考慮吃中藥,醒脾養兒顆粒(健興)是不錯的選擇,可以健脾、養血、安神,對於脾虛、貧血、夜啼、哭鬧的寶寶效果不錯,身體虛弱的寶寶可以吃參苓白朮散。6/ 很多母乳餵養的寶寶腹瀉因為母乳不耐受而腹瀉,沒有特好的辦法,但對身體影響不大,只要精神好、身體發育正常就可以,比亂治療安全多了。中醫有母子同喝土茯苓湯的藥方,但有減奶的危險,所以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喝。母乳餵養的母嬰補充葉酸也可以防治腹瀉。調理腸胃的幾件寶:大米:大米用來做食療基礎,性溫和,可以和胃氣、補脾虛、和五臟。薏米:薏米仁可以健脾胃,性味甘、微寒,可以利水滲濕,祛風濕,清熱排膿,健脾止瀉,對濕氣不化的癥狀(濕熱腹瀉、濕疹等)有效。性微寒,故不宜久食。胡蘿蔔:營養豐富,性味甘辛,微溫,無毒,入肺、脾經,小兒常喝可以潤肺止咳,健脾止瀉。山藥:有健脾、除濕、益肺固腎,益精補氣之功效。溫和滋補。白鬍椒:辛、大熱、無毒。能助火,散寒、健胃、溫中。外用,買白鬍椒粒自己碾碎最好。逢小兒著涼馬上貼,可以防止因寒引起的感冒、腹瀉,對應風寒腹瀉、感冒、消化不良、痢疾等症。葉酸:葉酸幫助身體神經系統發育,臨床上對腹瀉治療也有療效。益生菌:人體內的腸道菌群,可以幫助消化和殺死有害菌,防止傷食、細菌等影響導致的腹瀉,但剖腹產的寶寶和生病、使用抗生素的寶寶都造成菌群失調,而且嬰兒體內益生菌的生存環境尚不健全,所以要經常補充益生菌,市面上主要的益生菌有媽咪愛、金雙岐、合生元、培菲康等,注意的是金雙岐、培菲康保存需要冷藏。腹瀉用藥的注意事項:抗生素:多數嬰兒腹瀉不是細菌感染,即使白血球高,也不代表細菌感染,所以一定要做細菌培養後才用相應的抗生素,不能上來就用或用廣譜抗生素,不得已使用後一定要補充益生菌;思密達:陶土一樣的東西,能迅速固腸止瀉,保護腸道粘膜,但對嬌嫩的腸胃來說是個不小的負擔,而且很多情況是吃的時候止瀉,一旦停葯,繼續腹瀉,還可能出現噁心、便秘、消化不良等情況。所以只是在嚴重腹瀉,細菌、病毒感染,便血絲等情況下用。中藥:腹瀉時不要隨便使用中成藥,一方面不對症使用中藥會造成病情加重(現在很多醫生並不知道中藥如何對症用),一方面過小的孩子服用中藥,反而造成腸胃和其他器官的負擔,並不一定能見效。建議6個月以後再根據情況服用中藥。另外,小兒身體在發育中,各種情況都可能引致大便情況變化,所以家長不要追求十全十美或快速治療,反而有可能造成更嚴重後果。關於貧血:患缺鐵性貧血的小兒會出現 易倦怠、乏力、煩躁不安,厭食,腹脹、腹瀉、營養不良和易感冒.對小兒的生長發育很不利,如果化驗檢查血色素低於11g/分升,就屬於貧血,應積極治療糾正貧血。中醫認為,小兒脾胃運化功能較弱,多食則傷胃,過飢則傷脾,水谷精微無從運化 氣血津液不能化生,而形成貧血。另外,如果能進食充足,但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很弱,也會出現貧血。所以,中醫對於小兒缺鐵性貧血主張用健脾益氣養血的方法來治療。中成藥可選用醒脾養兒、小兒健脾丸、啟脾九、健脾消食丸等治療。除了藥物治療外,也可採用食療的方法.因為中醫所用的許多具有補益功效的藥物,本身就是食物,即所謂的「葯食同源」。可以用薏苡仁、山藥、大棗、花生、蓮子、黑芝麻、赤小豆、龍眼肉、蜂蜜等製成營養食譜,用糯米或大米,薏米,大棗,蓮子、山藥,煮爛粥服食。可以輔助治療小兒缺鐵性貧血。人們日常生活中在給小兒增加輔食時,應注意增加含鐵量高且易吸收的食物 例如動物的肝臟、瘦肉、魚肉、雞蛋黃等等。另外再加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橘子、橙子西紅柿、獼猴桃等可以促進鐵的吸收利用。還要提倡用鐵制炊具如鐵鍋、鐵鏟來烹調食物 可以增加鐵的吸收。另外,幼兒時期許多疾病,如消化不良、長期腹瀉、腸道寄生蟲病、結核病等,都會引起貧血的發生。因此,及時地治療這些疾患,也是預防小兒貧血的積極措施。回答節選:暴飲暴食會傷脾,脾胃傷後消化功能減弱就造成腐食不化,嚴重的就會疳積,對小兒來說是大問題,不要忽視。進食要有規律,寧可餓到不要撐到。積食的情況有很多原因,有虛、實、熱、寒之分,只要對症用藥就可以。一般的可以用消積丸、山楂丸、疳積散等,如果伴隨便秘、身熱、口乾、舌苔厚等熱狀,可以先吃兩次王氏保赤丸,再吃養胃健脾的食物或葯,同時適當補充益生菌。這些治療之後再補充微量元素,之前不要隨便吃藥。寶寶發燒原因可能是傷食,之後吃藥複雜造成腸胃功能紊亂,他的情況最好開始先吃王氏保赤丸消食去積,如萬不得已要用抗生素和退燒藥,應當同時吃思密達保護腸胃。白色泡沫和水樣大便應該是虛寒。媽咪愛和丁桂兒童臍貼可以用,臍貼可以用白鬍椒3粒碾碎代替或將白鬍椒加入臍貼中起暖胃助消化作用。媽咪愛是為了重新建立腸道菌群,也可以用金雙岐或合生元代替,後兩者藥效更明顯。晚上哭鬧應該是脾胃難受,用前面介紹的食療逐漸調理好,用大米、小米、胡蘿蔔、山藥煮水喝。可以放一片姜或西洋參。看看他嘴唇是否很乾,要防止脫水,可以少放些鹽,或買現成的補液鹽。現在不能吃太多食物或葯,定時餵養,如果母乳至少間隔2.5小時,奶粉間隔4小時一次,輔食只能吃米粉或食療粥中的東西。等腹瀉情況稍好後,可以吃醒脾養兒顆粒,可以養胃安神,晚上就不會哭了。問:他也不是那種很容易感冒的,但是面色偏黃,沒有什麼血色,也不怕冷,食慾還可以,不愛長出氣。關於夜間遺尿請指教一些食療方法,感激不盡!答: 他可能稍微有點脾氣虛,但還算不上病,可以用大米、山藥、芡實煮粥補脾氣。他目前問題不大,不用補藥。還有晚上大人定點把尿。問:小兒腹瀉答:1/ 先化驗,要排除細菌或病毒感染,現在是秋季腹瀉發病的時候,要注意。2/ 喝山藥、胡蘿蔔、粳米湯,吃合生元或媽咪愛等益生菌。3/ 如果他精神好,不用吃藥。米粉可以繼續吃,蛋黃停一下或減少到1/4個。4/ 注意保暖,可以兩顆白鬍椒碾碎貼在肚臍上。問:我兒子今年7歲了,一直都是食慾不好。偶爾幾天吃的比較多了,就喊肚子疼。而且舌苔也有點白厚。不過身體還可以,很少感冒。是不是也需要吃幾個療程的醒脾養兒顆粒?用補充鋅嗎?謝謝,祝新年快樂答: 他的情況主要是積食,先吃益生菌和消積葯,如金雙岐、同仁堂大山楂丸等。之後再吃醒脾養兒顆粒就可以,鋅在很多食物雞蛋、乾果、香蕉等等里都有,他這麼大的小孩,只要腸胃好了能吸收,每天食物中攝入的鋅含量足夠。如果吃了以上的葯,還有汗多、食欲不振、頭髮稀黃、手指倒刺等現象,再用藥補鋅。醒脾養兒顆粒是苗葯,用於健脾養血利水,有很強的開胃止瀉效果,感冒發燒的時候不能吃。不知道你寶寶目前什麼癥狀,如果是虛弱、面黃、唇白,寒嘔,可以吃奶前,先喝20ml 姜水,厭食的情況,可以看中醫診斷他是何種情況,根據實際情況用藥。面黃厭食不僅僅是貧血的問題,最好能看中醫,是否疳積。有很多原因導致這樣的癥狀,血虛、氣虛、脾虛、有蟲都可能,建議辨明原因後用藥才能更有效。先吃醒脾養兒也可以健脾養血。1歲以上每天兩包分兩次吃,14天一個療程。如果氣虛,吃參苓白朮散養氣健脾。疳積主要是小兒脾虛,造成的嚴重消化不良、營養不良、身體羸弱,起因主要是脾虛傷食,時間久了就厭食、營養不良。造成這種情況原因有很多。最好是面看中醫。如果不是氣血虛,可以吃王氏保赤丸,瀉下積食,然後用醒脾養兒調理脾胃。如果身體虛弱、氣血不足,可以吃山楂丸或山楂湯,消化掉積食,然後用參苓白朮散調理脾胃。以上兩種葯,如果沒有可以找類似的小兒用消食葯代替。注意藥性原則,實則瀉後醒脾生津、虛則化後健脾暖胃。兩者有不同,王氏保赤丸性寒,側重於調理脾肺,消食瀉下,和消炎作用,是適應症較全面的配方。保嬰丹性溫,側重風寒感冒、高燒,防驚安神。兩者各有長處,但價格相差甚遠,從理論和經濟上講,王氏保赤丸更好,不必以貴為好。疳積有很多種,現在多數小孩不會疳積那麼嚴重,只是積食,調理得當,很容易化掉的,如果懷疑疳積,一定去醫院看才行。他舌苔是發綠吧?舌苔發綠、五心熱是脾虛濕熱,沒有王氏保赤丸,可以用小兒消食健脾類葯。濕疹是濕熱引起的,正常情況下,有濕疹的寶寶肯定脾胃有問題,但這都屬於正常的成長過程,不用擔心。不要用藥膏擦,有激素還容易感染,一般可以不管它,注意不要熱到就可以,如果想減輕,簡單的方法是用金銀花、黃連或茵陳煮水擦。大一點喝薏米湯,就能好。腹脹是消化不良,正常的,大便正常就不用擔心。這麼小不要吃中藥,可以用白鬍椒貼肚臍、順時針按摩腹部,然後幫他抬腿放屁。咳嗽是乾咳就沒事,是病後傷津造成的,多喝藕、荸薺、蘿蔔水就可以。如果發燒有痰,就要特別注意,可能發展為氣管炎,一定讓醫生看。阿奇黴素是抗生素,醫生可能懷疑支原體感染,但阿奇黴素對某些嬰兒有致聾危險,吃的時候必須十分注意。如果是為了預防,吃雙黃連和益生菌就很安全,建議不用抗生素。愛心醫生:您好!我兒子5歲食慾很好,舌苔厚白還有一塊脫落,平常不時的有幾聲咳嗽,大便現在挺好。一到冬季就愛感冒、咳嗽(肉吃的不多)。請問怎麼才能去舌苔,預防感冒他是積食,脾熱,健脾清熱就好了,可以吃薏米、山楂、山藥粥。脾虛熱,就容易感冒,預防感冒可以在秋天吃玉屏風散。如果拉出來是球狀,可以吃金銀花水,香蕉和大量水果。如果拉出來比較正常,就是長時間不拉,可以吃少量薏米、陳皮、黃芪水。愛新醫生您好:我家寶寶一周十個月了身高97公分,體重32斤。特別愛發燒(幾乎一個月一次)而且每次都燒的特別高伴有寒戰,都要輸液才能過。去醫院看就是嗓子紅或有白點。平時大便偏干,但一天一次,偶爾兩天一次,嘴裡有味。請問您怎麼才能預防呀!離上次發燒又快一個月了,我總是提心弔膽的。對了昨天沒有大便,今天早晨我給他吃了20粒王氏保赤丸。請問他可以吃醒脾養兒顆粒嗎?謝謝!他是內熱,和以前治療不當有關係,用薏米、冬瓜、百合、金銀花等煮水喝。吃益生菌。保赤丸可以吃,不要老吃/王氏保赤丸不要老吃。應急用的。
推薦閱讀:

郭元鵬:「最晚春節」不該讓寒假生活缺了湯圓味兒--觀點--人民網
用中國精神凝心聚力(觀點)
短線觀點:拋售韓元?
窮人的觀點是做最節約的人?

TAG:中醫 | 觀點 | 自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