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精醋治療手足癬 中藥外洗治療手足癬
中藥防治手足癬 |
手足癬是一種常見真菌性皮膚病。在潮濕炎熱的春夏季節里,足部多汗,或經常穿悶熱不透氣的球鞋、旅遊鞋的人容易發生足癬,出現足跖間皮膚瘙癢、浸漬、水皰、糜爛。有些人喜歡用挖腳癬或開水燙洗的方法對手足癬止癢,極易引起手癬和局部病菌擴散、繼發感染,並發生下肢淋巴管炎、丹毒(俗稱流火)、高熱和菌血症等。如果未及時治療,到了冬天,手足部皮膚出現粗燥、脫屑、皸裂,甚至出血疼痛(俗稱鵝掌瘋),即使使用一些防治皸裂的護膚用品,也僅是緩解表面癥狀,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和煩惱。 應用抗真菌的口服西藥治療手足癬療效可靠,但有可能引起肝功能損害。一些治療手足癬外用藥或浸泡葯,浸泡後會使皮膚粗燥、脫皮,更加重了皮損癥狀,並還會反覆發病。在夏季三伏天用中藥浸泡防治手足癬是中醫的一大特色。
盛夏「三伏」時,人體皮膚溫濕度最大,毛孔開泄,易使藥液透達皮膚深處,使藥物的作用充分發揮。中藥浸泡可治療手足部皮膚瘙癢、浸漬、水皰、糜爛、滲出,還可防治冬季手足部皮膚的粗燥、皸裂和出血,安全有效無副作用。市場上有售的鵝掌瘋浸葯對手足癬治療,療效確切,不妨一試。也可選用中藥土槿皮、苦參、蛇床子等適量,加食用米醋2500毫升,置玻璃瓶、塑料器皿中浸泡7天,然後,每天用該浸出液浸泡患病手足半小時,2周為1個療程。本院自製的「百荊治癬溶液」,在臨床應用治療各種類型的手足癬,在三伏天應用,可防治手足癬引起的冬季皮膚粗燥、脫屑、皸裂。 中醫認為,夏天主要以濕熱為主,手足癬是由濕熱或血虛風燥所致,在中藥浸泡的同時配合內服清熱利濕的中藥、中成藥,可防治水皰、浸漬、糜爛型足癬,或足部多汗。有利於增加和鞏固療效。常用的中藥有黃芩、黃柏、苦參、蛇床子、地膚子、澤瀉、車前子等;中成藥有三妙丸和萆薢滲濕飲等。 對於手足癬的防治應以預防為先,要保持足部皮膚的清潔乾燥,每日換洗鞋襪;避免使用患有足癬病人的鞋襪、腳盆、毛巾等用具,以防足癬傳染。病人應避免用手指搔抓足癬而引起手癬。同時患者應注意個人衛生,避免洗腳的毛巾、腳盆等用具上下混用,以免引起股癬、體癬以及女性的真菌性陰道炎的發生。戴的戒指應經常脫卸,保持指間皮膚乾燥。發生手足癬後,對不同類型的手足癬應選用不同劑型的外用藥對症治療,或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使用,千萬不要盲目使用復方類的外用藥,如復方咪康唑、復方達克寧等,因這類藥物中都含有激素,對治療手足癬治表不治本,很容易加重手足癬發病的程度。 |
作者:曙光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潘祥龍文章來源:上海中醫藥報 |
中藥外洗治療手足癬
手癬是發於手掌部位的癬病,又稱「鵝掌風」、「手氣」。足癬是發於足跖部位的癬病,又稱「腳濕氣」。因癢抓破後發出令人難聞的特殊臭味,故又稱「臭田螺」。手足癬是臨床常見的頑固性皮膚病。其癥狀多為指或跖間發癢,起針頭大小的水皰,有的抓破水皰後糜爛、滲液,有的抓破水泡後出現脫屑、潮紅,久則皮損部位變厚、粗糙、起裂隙,冬季多皸裂,疼痛難忍。抓破後若處理不當繼發感染可並發丹毒。筆者多年來用中藥外洗治之,常收到葯半功倍的佳效。
方葯:苦參30克,蟬蛻20克,苦楝皮30克,酸石榴皮30克(干者佳),白蘚皮20克,地膚子20克,荊芥15克,防風15克,川椒15克,赤芍15克,當歸15克,蛇床子20克,烏梅20克,忍冬藤30克,藿香15克,甘草15克,黃柏15克,米醋1000克。
加減:滲液多者加萆30克;乾燥皸裂加白芨15克、胡麻仁15克;繼發感染加黃連15克、黃柏15克。
用法:將米醋倒入諸葯中拌勻,待12小時後加適量清水浸泡6小時,用急火煎沸後再用慢火煎30分鐘,待溫度適宜後浸泡手、足,涼後可再加熱。每天二次,每次40-60分鐘,6天一療程。最好用藥次數不少於3個療程。
註:此方只能外用,切忌口服。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