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兒子的注意了:千萬別把兒子養成巨嬰媽寶男

還是上次說的米粒媽那個閨蜜Lily,她有次相親回來跟我們吐槽,最近見了一個人,就是百分百的「媽寶男」。這位仁兄今年已經34歲了,但到現在也沒有結交一段很長很深的戀愛關係。之前的女朋友最長交往幾個月就分手了,用他的話說就是「我媽不喜歡」或者「她跟我媽有點合不來」。Lily他見了幾次之後,該男就說,要不我們不見面了吧,問為什麼,他居然說「其實也沒什麼,主要我覺得你這個性格將來我媽受不了」。

而且他倆聊天的時候,經常說到什麼「家母曾經認為」,「家母覺得」,還文縐縐的。初識還讓人感覺這個人對母親很尊敬,是個知書達理的好男人。但見過幾次後就發現,他最常說的就是「家母」,一切以母親的喜好、觀點為中心,甚至明確表態將來要和母親住在一起,希望將來的妻子能夠伺候婆婆,相夫教子。

「幸好他主動提了不再見面。他是我單位的領導介紹的,不然我還抹不開面子,得找借口趕緊甩掉這個媽寶男。」Lily說。

米粒媽最近正在讀武志紅老師的新書《巨嬰國》,裡面對這種「媽寶男」是如何產生的深刻背景做出了闡釋。讀的我是觸目驚心,深有同感,很多很多的中國家庭就是這樣,要麼就是活到老還是嬰兒的「媽寶男」,要麼小女孩長大後成了媽媽的復刻版,要麼小孩長大後很憤怒要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

「媽寶男」的產生並不是單純由於媽媽太寵溺和控制兒子,背後其實是由不健康的家庭關係造成,一代一代環環相扣。

環節一:很多男人找老婆就是找媽,「新娘、新娘」,不就是找個新的「娘」么?很多父母給兒子找媳婦的目的,就是想「有個人管著他點兒,以後照顧伺候他」。所以一個好妻子的標準就成了:顧家、節儉、懂事、會操持家務、會照顧老公和孩子。

環節二:因為夫妻關係的基礎就不是互相滋養平等相處的愛情,加上男人和自己母親的緊密關係一直延續到小家庭里,婚後母親和妻子一直在明裡暗裡爭奪丈夫,造成婆媳關係緊張。而男人又一般採取逃避戰略,不管不問,所以男人婚後和妻子關係漸漸冷漠,妻子缺乏精神寄託,心裡空洞越來越大。

環節三:孩子的到來,及時填補了妻子內心的空洞,尤其如果是兒子,更是讓感情空缺的媽媽視之為精神寄託,將全部身心投入在孩子身上。丈夫則更加覺得被妻子冷落,於是整天不回家,寄情於遊戲、煙酒、打牌,甚至出軌、在外找小三。

環節四:在媽媽密不透風的愛和關注下成長起來的男孩,一方面對媽媽覺得愧疚,凡事以討好媽媽為準,長大成了「媽寶男」;另一方面也對這種讓人窒息的愛感到厭煩、憤怒,所以一部分人成了厭女症,把對媽媽的憎恨轉嫁到其他女性身上,對媽媽以外的女性感到厭惡。有不少非先天基因的gay就是這麼形成的。

這整個就是一個死循環,歸根結底,就是很多中國家庭的根基不是夫妻關係,而是親子關係。

家庭中排第一的關係必須是夫妻關係,才能讓整個家庭健康成長。很多中國家長在孩子面前羞於表現夫妻恩愛,相反,孩子看到父母相愛,才會感到安全、溫暖,給他在情感方面樹立好的榜樣,將來有健康的婚戀關係。

很多家裡都是以孩子為中心,以親子關係,尤其是母子關係為紐帶。嘴上一直說著為了孩子不能離婚,但卻吵吵鬧鬧幾十年給孩子造成了心理陰影;有很多夫妻關係冷漠,但彼此都覺得沒什麼大不了,只要把孩子培養好就行,結果孩子不堪重壓,喘息不得,萬一(很可能)長大之後沒實現媽媽的願望,媽媽又失望透頂,感覺一輩子都白過了。前幾天有一篇刷屏朋友圈的文章,是講《粉紅豬小妹》這個動畫片展示了一種溫情的家庭關係,中國家庭應該多向它們學習,文章確實很好,但是看到這裡:

1、孩子永遠是孩子,丈夫也是孩子2、當你的丈夫引起你的不滿時,請讀一遍第一條。

真是不知道該哭還是笑了。合著這家裡就妻子一個人是大人,包容你們一堆孩子?話雖難聽,但細想想,現實確實就是這樣。廖一梅在《悲觀主義的花朵》里也說過:男人只會慢慢的衰老,卻永遠不會長大。

有人說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只有在生了孩子之後才真正的成熟了,成為女人。那可能是因為男人沒生過孩子,所以一輩子也成熟不了吧。

很多女人在家中總愛扮演全能的角色,尤其在生了孩子之後,那種創造了一個生命的成就感給了她無所不能的感覺。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換得了燈泡、修得了馬桶,奶得了娃,哄得了老公。一旦覺得自己很全能,就開始想控制一切:控制孩子,控制老公,控制家裡的一切事物。美劇《絕望主婦》中的Bree,就是這樣一個完美主義者,外人看起來她光鮮亮麗,優雅得體,無所不能,但她的兒女、老公都恨她。

很多婆媳矛盾也是因為婆婆和兒媳都想控制,想證明誰才是家裡的女主人,一山不容二虎,所以打起來簡直是必然。當然小家庭的女主人必然應該是做兒媳的,婆婆不應該越俎代庖,繼續想控制兒子以及兒媳、孫輩的一切。而我們發現,家庭中公公則成了家中可有可無的存在,存在感僅次於兒子,家庭中的男性角色往往都是缺失的。不需要承擔什麼家庭義務,自然沒有什麼決定權,萬事聽老婆(媽媽)的就得了。

所以米粒媽特別討厭朋友圈裡泛濫的那種討好女性的假雞湯,什麼「老婆永遠是對的,如果老婆錯了,請參看上一條。」女性看著是高興,但這就是不動腦子,以和稀泥來試圖掩蓋家庭矛盾。家庭事務如果有不同意見,應該夫妻雙方坐下來心平氣和的討論,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案,每個人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對今天我們這一代的媽媽來說,最該做的就是打破這該死的鏈條,避免把兒子培養成「媽寶男」,不再繼續這讓人絕望的死循環。

一、不逞強。

當媽媽的不應該以全能媽媽來要求自己,即便別人(比如七大姑八大姨、小區大媽之類的)會對自己指指點點,也要堅持自己,能做到多少是多少。和另一半商量好家庭分工,做好自己就可以,甚至要懂得適時的示弱,無論在老公面前,還是孩子面前,示弱會讓老公和孩子體恤你的不容易,讓自己也喘口氣,不至於那麼累。雖然瓶蓋能擰開的、咱假裝擰不開有點兒矯情,但該讓老公和孩子自己做的就讓他們自己來做。二、不控制。在家庭中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界限,就算是你以為什麼都還不懂的孩子,TA其實也有自己的自主意識。米粒媽主張在3歲以前,孩子想做什麼都盡量滿足TA,特別危險會危害自身的、以及在公共場合干擾到他人的除外。媽媽不應該老是對孩子說「No! Stop!」,而是幫助孩子在自由和限制中找到平衡。

孩子從小覺得自己的自主意識是被尊重的,TA長大就不會總是擰巴,反而自尊、自愛、自信。很多媽媽老是想控制孩子,即使孩子已經很大了,也整天嘮嘮叨叨,認為自己都是為TA好,孩子不聽自己的就得毀了自己。恰恰相反,只要孩子不是傻子,沒人會做危害自身的事。

三、鼓勵孩子獨立、勇敢、自主。

從小就讓孩子作為家庭一份子參與家庭事務,包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自己的選擇自己決定。比如孩子想報什麼興趣班,讓孩子自己決定,如何安排周末活動,也讓孩子來拿主意,怎麼裝飾孩子自己的房間,讓TA自己設計配色和布置。

中國的男孩一方面因為爸爸角色的缺失,一方面又在強大的母愛之下,很容易長成膽小怕事、沒有擔當的男孩,所以更要從小鼓勵孩子勇敢表達自己,多參加對抗性的體育活動,讓孩子平時不惹事兒,但遇事不怕事兒。

四、經營好夫妻關係,讓丈夫多參與家庭生活。

很多媽媽有了孩子之後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無形中也冷落了丈夫。依然要記得,家庭中夫妻關係是第一位的,丈夫要在孩子面前多表達對妻子的愛,作為妻子也應該多經營和丈夫之間的關係。只有生活在正常的愛情中,才不會把全部感情傾注於孩子,造成畸形的親子關係。

同時對於老是逃避家庭生活的丈夫,要多鼓勵他參與家庭事務,就算他粗手粗腳做不好,也要放手讓他帶帶孩子,大不了就沒那麼乾淨沒那麼仔細嘛,咱就睜一眼閉一眼隨他們去吧。

五、有自己獨立的精神生活。

作為女人有自己獨立的精神生活很重要(不管男人女人都得有自己獨立的精神空間),這樣不至於你把全部精神放在孩子和老公身上,沒有了自我。有許多媽媽在孩子上大學離家後像失了魂一樣,當丈夫因為忙碌不在家時就無所事事、開始疑神疑鬼,甚至將來如果老公先你走一步(女性壽命普遍比男性長,這個很有可能),你也不至於失去支柱無所寄託。

讀書、畫畫、跳舞、樂器、旅行……至少培養自己的一個興趣愛好,擁有自己的小世界,即使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也不會孤單寂寞,用豐富的精神生活來滋養自己。和別人聊天時不再只有孩子長孩子短,整天就在雞毛蒜皮的家務事中糾纏不清,多聊點兒新鮮話題,會讓別人覺得你是個有趣的、值得交往的人,這樣自然朋友多,有了自己的圈子,自然不會寂寞。

生了兒子的媽媽們,別讓你對孩子的愛變成他的負擔,愛他就應該滋養他的心靈,讓他成為一個人格健康、獨立自信的人。中國人傳統的以愛之名的枷鎖,到我們這代應該結束了,下一代能不能有健康的家庭生活就靠咱們改變啦!

生了女兒的媽媽們其實也同樣適用,別忘了媽媽就是孩子的榜樣,孩子就是我們的鏡子。

PS. 其實米粒媽在要求米粒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也會經常反省自己,這個是不是米粒自己想做的呢?我是不是又無意間扮演了一個控制者的角色呢?畢竟人不是神,有時很難克制自己。我也是在每天的反省和實踐中摸索一條適合我和孩子相處的方法,吾日三省吾身嘛~~親愛的們共勉哦,也歡迎你們分享自己家庭中的小故事。

  • 推薦閱讀:

    獨家:Dragonereum:塊龍華麗登場
    各種豆類的營養成分
    愛車養成記之解密工廠是如何造車的
    只要養成這4個習慣,你也會悄悄變帥

    TAG:巨嬰 | 養成 | 兒子 | 媽寶 | 媽寶男 | 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