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並詩 陶淵明

《桃花源記》並詩

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為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  黃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  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  桑竹垂餘蔭,菽稷隨時藝。  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荒路暖交通,雞犬互鳴吠。  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制。  童孺縱行歌,斑白歡游詣。  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  雖無紀曆志,四時自成歲。  治然有餘樂,於何勞智慧?  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  借問遊方士,焉測塵囂外?  願言躡清風,高舉尋吾契。

譯文:

晉朝太元年間,武陵郡有一位以捕魚為生的人。一天他劃著小船沿溪前行,忘記走了多遠。忽然遇見一片桃花林,溪水兩岸百步之內,除桃樹外沒有其它雜樹。芳草鮮艷美好,落下的桃花瓣飄飄洒洒。漁人十分驚異眼前的景色。他繼續往前划行,想走到桃花林的盡頭。桃花林的盡頭也正是這條溪水發源的地方,這裡有一座山。山間有個小洞口,隱隱約約透出一點光亮。漁人離船上岸,進入山洞。山洞起初很狹窄,僅容一個人通過;再往前走幾十步。便一下於開闊明亮起來。只見土地平坦廣闊,房屋排列整齊,這裡有肥沃的田地,清澈美麗的池塘,還有桑樹、竹子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還能聽到村落間雞鳴狗叫的聲音。那裡來來往往耕種田地的人們,不論男女,衣著打扮同山外的人沒有什麼區別;不論是老人還是兒童,都顯得那麼愉快而自得自樂。他們看到漁人,十分驚訝。問他從何處來,漁人都作了回答。山裡人邀請漁人到家裡,為他擺酒。殺雞。做飯款待他。村裡聽說來了這樣一位客人,都跑來打聽外界的消息。據山裡人自己講,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朝的暴政,帶領妻兒。鄉親來到這與外界隔絕的地方,從那以後就再也沒有出去過,於是同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問如今外界是何朝何代,他們競不知有過漢朝,就更不用說魏朝和晉朝了。漁人把自己所知道的外界之事一一他講給他們聽,大家聽後都感慨嘆惜。其他人也分別把他邀至家中,都拿出酒食款待他。住了幾天,漁人向大家告辭。山裡人囑告漁人說:「這裡的情況可沒有必要對外面的人講啊。」

漁人從山洞出來,找到自己的船,便沿著原路往回行,一路上處處做了標記。來到武陵郡城下,前去拜見太守,述說自己此行的所見所聞。太守馬上派人隨漁人到桃花源去,尋找先前所做的標記,結果迷失方向,再也找不到原路。

南陽有位劉子駭,是個高雅之人;聽說此事後,高興地要計劃前往尋找桃花源。尚未成行,不久因病去世。以後就再也沒有人去尋找桃花源了。      秦王暴政亂綱紀,賢士紛紛遠躲避。  四皓隱居在商山,有人隱匿來此地。  往昔蹤跡消失盡,來此路途已荒廢。  相喚共同致農耕,天黑還家自休息。  桑竹茂盛遮濃蔭,莊稼種植按節氣。  春蠶結繭取長絲,秋日豐收不納稅。  荒草遮途阻交通,村中雞犬互鳴吠。  祭祀仍遵古禮法,衣裳沒有新款式。  兒童歡跳縱情歌,老者欣然自遊憩。  草木花開知春到,草衰木凋知寒至。  雖無年曆記時日,四季推移自成歲。  歡快安逸樂無窮,哪還需要動知慧?  奇蹤隱蔽五百歲,一朝開放神奇界。  浮薄淳樸不同源,轉眼深藏無處覓。  請問世間凡夫子,可知塵外此奇蹟?  我願踏乘輕雲去,高飛尋找我知己。


推薦閱讀:

夢幻《桃花源記》
八年級語文上《桃花源記》複習題及參考答案
《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中的「漁人」是誰

TAG:陶淵明 | 桃花源 | 桃花源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