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出兵伐蜀為何蜀漢短短兩個月就滅亡了?
曹魏的策略一直是西守東攻。從赤壁之戰公元208年到公元262年五十年間,曹魏決定伐蜀兩次,一次半路而回,一次大敗而回。公元208年後曹操征孫權馬超張魯,幾乎忽略了蜀漢。交手也只有兩次,而且是蜀漢發動的。公元217年劉備征漢中,公元218年曹操跟劉備在漢中大戰。公元219年關羽圍襄樊。曹魏都沒主動打過蜀漢。公元220至公元262年,曹魏也一直把東吳作為主要對手。曹丕自公元222至公元225年間三征東吳。
在諸葛亮率軍北駐漢中,就有人想伐蜀。但大多人反對:南鄭甚為天獄,蜀道難以上青天。(同樣蜀漢北伐也是非常困難)不如發展經濟軍事,十年後魏國益強。蜀漢東吳聯盟有問題再討伐。而且進攻的花費是守的五倍。
公元230年曹真司馬懿伐蜀,走子午谷。下雨一個月才走一半,於是退軍。公元244年曹爽伐蜀,讓王平擋住。費禕率主力支援,曹爽只能跑路。(曹爽伐蜀,也是很多人反對。本人才能和任用的都是比較親近的人)
曹魏在雍涼兩州只留下防守的力量,每次諸葛亮北伐。都要從洛陽調援軍。諸葛亮死後,司馬孚經營西線。(司馬懿弟弟,才能名氣不比他哥差。魏明帝評價兩兄弟才能並駕齊驅)這時姜維北伐,曹魏不用從洛陽調援軍。除了曹魏增強軍力,還有就是姜維北伐人馬是比諸葛亮北伐少。很多人受三國演議影響,東吳沒有什麼存在感。三國演議講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東吳的人口軍隊兩倍於蜀漢,跟曹魏交戰北伐的次數不比蜀漢少,規模比蜀漢更大。只因為伐蜀太過困難,一直以來沒有把滅蜀放在頭位。因為伐蜀代價太大太艱難。舉個例子:公元258年諸葛誕於壽春集結十萬人反司馬,準備了一年糧草。東吳派了十萬去支援。司馬師調集二十六萬人圍壽春近十個月。而公元263年伐蜀漢十八萬人兩個月,魏軍就面臨斷糧。(三國志鄧艾傳姜維傳都有講到:鄧艾傳:糧運將匱,頻於危殆。姜維傳:姜維維不答書(鍾會寫勸降書),列營守險。鍾會不能克,糧運縣遠,將議還歸。司馬昭改先滅吳為滅蜀原因1要滅東吳首先要滅掉東吳水軍才能越過長江。不然曹魏陸騎再強大也滅不了東吳。曹魏滅蜀漢就能據蜀順江而下。(西晉就是在蜀地訓練一支水軍順江而下)北方人不習水難以打造強大水軍。2東吳地廣大,軍力兩倍於蜀漢。3鄧艾講:孫權雖然死了,但東吳豪強皆有自己的私人武裝足以自保。
蜀漢兩個月亡滅原因有:
1在公元208至公元262年,整整五十年間。曹魏只有公元230年伐蜀半路而回,公元244年伐蜀大敗而回。蜀漢一直感覺不到曹魏的威脅。姜維收到鍾會治兵關中的消息,上書阿斗,阿斗根本不信。而在曹魏馬昭決定伐蜀,幾乎沒有人贊成,只有鍾會贊成。五十年來只讓人打過一次半。就是從公元244年曹爽伐蜀至公元262年,近二十年蜀漢未碰到過外敵入侵,還會居安思危嗎?連曹魏大部分人都不贊成伐蜀,更何況蜀漢?據三國志:蜀本謂敵不便至,未做城守調度。
2曹魏司馬昭決定伐蜀後,在荊楊豫徐青(荊州北部楊州淮南)大肆造船假意準備伐東吳。這也騙到了東吳也騙到蜀漢上下,但姜維不信。蜀漢更加沒有防備。而且之前的魏國伐蜀,都在漢中打敗魏軍。沒想到能深入。
3蜀漢主力一直是駐在兩個地方。一是漢中,漢中是蜀地門戶。既能北伐也能守衛門戶。二是駐在涪城,涪城是蜀道咽喉所在。姜維羈旅託國,是曹魏投降過來的。黃皓陰謀奪姜維軍權,嚇得姜維沓中避禍。司馬昭決定伐蜀,也有這個原因。曹魏也講:蜀所賴,唯維爾。
4阿斗昏,黃皓亂政。阿斗弟弟因看不過黃皓亂政,說了幾句。阿斗十餘年不見他弟弟。羅憲不拍黃皓馬屁給貶到永安。(公元264年羅憲以兩千人擋住東吳陸抗三萬人半年)姜維上書阿斗派張翼廖化去陰平陽安關防守。阿斗問黃皓,黃皓問巫師。巫師講不會來。於是阿斗當時沒派人去。並壓下姜維上書,群臣不知。曹魏伐蜀兵力兩倍於蜀漢,鄧艾諸葛緒六萬人擋住姜維三萬人,鍾會十二萬人攻漢中。這時候漢中是非常空虛的。當年曹爽十萬伐蜀,身為主帥的王平只得率千餘機動人馬。就是這樣的情況下鍾會十二萬人馬都未攻破漢城樂城(諸葛亮修的)南鄭黃金圍等(蜀漢亡後才開城投降)。陽安關蔣舒出來城投降,傅僉戰死。(父親傅彤隨劉備伐吳戰死。晉武帝曾大嘉讚賞)。在鍾會攻漢中,鄧艾諸葛緒攻姜維。阿斗才派廖化張翼董厥率大約兩萬人去。但已經有點盡並未來得及接收陰平陽安關防守。鍾會聽到陽安關已破,留下數萬圍住漢中諸城,通過陽安關直撲劍閣。姜維張翼廖化董厥會師五萬守劍閣。鍾會兼并諸葛緒三萬人,十五萬人。除去圍漢中諸圍數萬,進攻劍閣十萬以上。鍾會在劍閣一動不動時,鄧艾建議偷渡陰平。南中都督霍弋曾上書阿斗要北上成都勤王,阿斗以備敵既定不許。(父親是霍峻以部曲跟劉備入蜀,以八百人對陣萬人守城一年,並斬殺敵方主帥)
5諸葛瞻非將略之才,選諸葛亮兒子諸葛瞻為帥是極其錯誤的。在鄧艾偷渡陰平,拿下江油。(江油就是江油關,蜀三關:江油關、陽安關、白水關。江油關劉備防曹操南下重點建設的重關。因為當時陰平武都郡在曹操手上。公元229年諸葛亮拿下兩郡)阿斗派諸葛瞻率軍前去。諸葛瞻行軍至涪城就停止不前。部下黃崇建議搶佔涪城至江油之間險要不要讓鄧艾進入平原。(黃崇是鎮北將軍黃權留在蜀地兒子)諸葛瞻不聽,黃崇痛哭流涕。先頭部隊失利,諸葛瞻退守綿竹。涪城是蜀道咽喉諸葛瞻卻棄之。劉備據涪定蜀,諸葛亮蔣琬亦重兵駐涪。在退至綿竹諸葛瞻在城外列陣,鄧艾派兒子鄧忠和部下進攻戰敗。他們講敵人太強,氣得鄧艾要斬兩人。李球(第二任庲降都督李恢侄子,也叫南中都督。南征南中三路軍之一主帥。沒有趙雲魏延什麼事。那時趙雲在江州魏延在漢中)建議諸葛瞻分兵據守溢口,諸葛瞻不聽。李球又建議據城而守不要出城跟鄧艾打。又不聽,結果戰敗。諸葛瞻諸葛尚黃崇李球皆戰死。
6益州本土集團在諸葛亮蔣琬費禕死後已更不支持蜀漢政權,益州集團也看不過阿斗昏而喜歡玩樂,黃皓亂政。而且曹魏的政治制度更吸引人。蜀漢實行漢朝制度,曹魏實行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按士族門第高低評品。比蜀漢的政治制度更有吸引力。益州人甚至公開講曹魏將統一天下,蜀漢將亡。蜀漢亡後司馬昭把蜀漢非益州人官員都調到洛陽去了,實行蜀人治蜀。我們可以做個對比劉備諸葛亮時期起用大批蜀人,而諸葛亮蔣琬費禕死後並未重用起用蜀人。有人講劉備諸葛亮不用蜀人是不對的。劉備諸葛亮用的蜀人有:劉備稱漢中王時蜀人龐羲排位第三(諸葛亮排第五)張裔張翼嶷(劉備提,諸葛亮重用)、黃權(跟劉備東征降魏,劉備講:是我負權,權不負我)、楊洪何祗(楊洪只是李嚴手下,李嚴還在當犍為太守時,諸葛亮提楊洪為蜀郡太守。何祗是楊洪手下,數年後為廣漢太守。三國志講:是以西土咸服諸葛亮能盡時人之器用為也)、杜微周群杜瓊(劉備入蜀任用,有的在劉璋劉備時不出來做官。諸葛亮當政又請他們出來)、譙周、秦宓(諸葛亮當政重用,做到大司農)、王平(偏將,諸葛亮提統五部,當營事。日後鎮守漢中)、楊戲(寫有季漢輔臣贊)句扶(前有王句後有張廖)、馬忠(劉備評價:此為世不乏賢才呀。諸葛亮當政也是相當重用。南中三路軍其中一路就是馬忠。王平在北,鄧芝在東,馬忠在南)費詩伊默李恢(劉備任南中都督,諸葛亮讓他統一軍南征)呂凱(南中皆反據城而守,待諸葛亮大軍南征)蜀中孔子譙周第一次見諸葛亮,因為不注意個人儀錶。很多人見到譙周都笑了。有人跟諸葛亮講處罰那些笑的人。諸葛亮講:算了我都忍不住,何況他人。但是譙周依然非常尊敬諸葛亮。諸葛亮第五次北伐五丈原病逝,譙周在家中聽到消息,馬上前去奔喪。(阿斗下了旨意不許去,所以只有譙周去了)諸葛亮死後阿斗經常游觀,增廣聲樂。譙周上書講:夫憂責在身者,不暇盡樂,先帝之志,堂構未成,誠非盡樂之時。願省減樂官、後宮所增造,但奉脩先帝所施,下為子孫節儉之教。劉備稱王也好稱帝也好,上書勸進支持的蜀人很多。諸葛亮當政,蔣琬費禕當政也依然重用蜀人。(從三國志蜀志蜀人傳中也有講到)他們死後,阿斗黃皓並未起用蜀人。三國志蜀志五十多人的傳中,十個以上在劉備稱帝前就掛了。蜀人有二十人佔了剩餘四十人一半。阿斗也並未起用一個蜀人能有傳的,只用半人黃皓。三國志講:宦人黃皓弄權於內,景耀五年,宮中大樹無故自折,譙周深憂之,無所與言,乃書柱曰:"眾而大,期之會,具而授,若何復?"言曹者眾也,魏者大也,眾而大,天下其當會也。具而授,如何復有立者乎?(看到阿斗享樂,黃皓亂政。益州人已經公開講蜀漢將亡,曹魏將一統一的)劉備定蜀光給諸葛亮、法正、關羽、張飛四人的獎賞:金各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綿千匹。而蜀漢亡時只有金兩千金。
7蜀漢失去民心。諸葛亮治蜀還是非常得人心。襄陽記:亮初亡,所在各求為立廟,朝議以禮秩不聽,百姓遂因時節私祭之於道陌上。三國志講:諸葛瞻瞻工書畫,強識念,蜀人追思亮,咸愛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雖非瞻所建倡,百姓皆傳相告曰:"葛侯之所為也。黃皓亂政後,東吳使者使蜀漢回來對吳主講:入其朝不聞正義之言,經其野民皆有菜色。當曹魏伐蜀,老百姓紛紛逃難。光憑蜀郡五萬戶,每戶出一個壯丁也有五萬。打仗不行,守成都還是行的吧。諸葛亮死後阿斗頻繁大赦天下,特別是最後十年,年年都來一次。要靠這個來收人心,亡也是不遠了。諸葛亮就是反對大赦的。諸葛亮講治世以大德,不是小恩小惠。有位蜀漢官員也強烈反對,也說了和諸葛亮類似的話。並講大赦使那幫罪孽深重的人不用負責。(西漢時就有人看準時機去犯罪)
8阿斗根本沒有一戰之心,只想保自己的榮華福貴而已。在鄧艾到廣漢時,就商量是奔東吳還是奔南中。不少人講阿斗是為了百姓,那是狗屁。真為百姓幹嘛不早降。在譙周講了奔吳不行奔南中也不行。譙周並保證曹魏不裂土封疆給你,我親自去洛陽以古禮據理力爭,阿斗才投降。不然憑成都堅城,召南中都督霍弋北上勤王,右大將軍閻宇正從永安率五千以上人馬西還。三國志鍾會傳:進攻劍閣,不克,引退,蜀軍保險拒守姜維傳:列營守險。會不能克,糧運縣遠,將議還歸。有人講阿斗要是昏的話能當四十年皇帝。阿斗是很聰明的。難道吳主孫亮魏主曹芳不聰明嗎?不一樣給權臣趕下台。如果把姜維換成魏國司馬昭吳國孫琳在黃皓要廢他們時,不早把阿斗趕下台。阿斗能當皇帝四十年跟他聰不聰明沒關係。諸葛亮出師表講: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不過是蜀漢士人為報先帝之殊遇。姜維一敵國投降過來的人,為蜀漢奮戰近四十年。為了誰?還不是為了報諸葛亮知遇之恩。蜀漢亡後姜維還想著復國,跟阿斗講隱忍一段時間。阿斗投降消息傳到南中,霍弋講:未知主上安危,若魏以禮待主上,降之不遲。如主上危辱,吾將死戰不降。一年後阿斗去了洛陽,並封為安樂公。魏國並沒有加害阿斗,霍弋才率南中七郡上表投降。(他父親霍峻死時劉備帶眾人去祭拜,並在墓地留宿。諸葛亮當政時讓霍弋跟兒子諸葛喬一起)三國志講:永安羅憲南中霍弋各保一方。蜀憲因不附黃皓給貶。霍弋之前是太子劉璿的屬官,太子也跟阿斗一樣出入無度。霍經常勸諫,估計去南中也跟這有關。魏國伐蜀,他要勤王卻不許。還有人講諸葛亮天天把持朝政根本沒給阿斗機會,諸葛亮當政十二就死了。還有近三十年也關諸葛亮事?諸葛亮是非常重視培養阿斗的,在出師表就看出:1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要多聽別人說)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賞罰分明,賞也好罰也好交給相關部門按規定處理,不要偏私。)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有不清楚明白的問他們,然後再去做)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陳和睦,優劣得所。(軍事上的事多問向寵)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劉備諸葛亮最恨桓靈二帝寵信宦官,阿斗卻寵信黃皓)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多自己想想事情該怎麼做才更好,認為別人好的建議就採納。劉備遺言是: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推薦閱讀:
※北魏政權當自己是曹魏的後人和延續嗎?據說拓跋珪自認是東海王曹霖的後人?
※曹魏那些窩囊皇帝(10)最後一個曹姓皇帝
※魏滅燕之戰
※如何評價曹魏的五子良將?
※感覺三國里,孫權才是最沒有資格稱帝的,為什麼反而是曹魏在這方面被詬病得比較多?
TAG:曹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