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年輕更長壽

日前,英國倫敦大學研究人員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內科學卷》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心理年齡比實際年齡年輕的老年人,通常活得更久。通過平均99個月的跟蹤研究發現,心理年齡年輕的老人死亡率是14.3%,心理年齡和實際年齡差不多的老人死亡率是18.5%,而心理年齡大於實際年齡的老人這一數字是24.6%。

  心理年齡反映出老年人對今後的健康狀況、生理極限和幸福程度的自我評估。生理年齡的增長不可避免,但心理年齡可以依靠自己來調整,做到心理年輕,我送給老人四個字簡、慢、純、足。  

  簡化繁為簡

  過精簡生活

  我們要學習過老年人的生活,最重要的是適應。

  衣食住行等日常起居適合自己就好,比如不做無效社交,應付各種紛雜的人情交際;在飲食上,不追求山珍海味,素淡果蔬,吃得簡單;將家中超過一年不用的物品丟棄、送人、出售或捐贈;用得著的,乾脆一次性買好的,充分使用它,用不著的學會丟棄和贈送。生活就是這樣,越簡單越快樂!

  簡單不是單一,簡單是為了讓老年生活目標明確。比如索性回歸自我,過自己年輕時想過但一直沒有機會嘗試的生活。不再需要在乎他人的眼光與評判,做自己喜歡的事,完成自己年輕時未完成的夢想;不再需要考慮目標是否完美,而是自己認可就是快樂的生活。知道什麼最重要,然後集中精力,專註追求。因此,生活豐富但目標相對直接和容易完成,就是精簡的生活。

  慢節奏變慢

  勿急勿躁

  與老年人接觸中,我發現有的老年人過於忙碌。有的進老年大學報了兩三個班,聚會不斷;也有的整日為兒女、子孫的事忙得團團轉,搞得比上班還緊張。其實,老年人應放慢生活節奏,凡事以健康為中心。因為年齡的增長,身體的自然老化,不得不讓我們慢下來。

  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動作時應放慢速度,在轉身、低頭彎腰、蹲下站起時,動作不要太快,幅度不要太大,吃飯時要細嚼慢咽。凡事不能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不幹超體力負荷的事,在自娛自樂中,有張有弛地生活。

  忽然有一天,你會發現慢下來的好處。路邊的花兒又開了,樹綠了,行人中小寶貝們的笑聲如此動聽,上電梯時會有年輕人按住了告訴你慢點……突然間覺得生活中的這麼多美好在原來的匆忙中都沒有看到過。

  慢,是一種生活態度。因為慢,可以讓我們有理由去享受生活中的細微變化帶來的驚喜;因為慢,可以讓我們安全地著陸老年的生活;因為慢,可以讓我們不因為情緒的波動帶來身體的傷害;因為慢,可以讓我們重拾好奇發現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慢生活」理念是崇尚豁達、從容的胸懷和閑適的心態,保證了健康,就保證了晚年生活的沉香。

  純心無雜念

  純心如初

  人到老年,退出了社會的競爭,也沒了以前的工作壓力,理應心態平和,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晚年生活。但有些人卻沒有很好地去感受,其根本原因就是心中雜念太多。許多老年人往往執著往事,沉迷於往事之中而不能自拔,甚而自暴自棄,與寂寞相伴。

  幾十年的時間讓我們從一張白紙變成了一本書。到了老年,這份「純」不是讓我們還原成白紙,而是把「書」中的糟粕去掉,留下讓後來人可以用的經驗。經驗不一定都是成功的,失敗的亦是經驗。

  比如生活中,釣魚沒釣到,但感覺到了潺潺流水和滿眼綠意;投稿雖沒見報,也不以為失去了什麼,而是一種樂趣,精神享受;勞動種菜雖然勞累,但活動了筋骨;有人看不起我,甚至背後搗鬼,傲氣十足,這是他的為人,也是他的自由,隨他去。如此,用豁達的心情對待外界的困擾,再多參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就沒有時間來空等衰老,而擁有無限的快樂!

  足樂知天命

  學會滿足

  知足常樂,簡單的四個字,是老年人的生活基石。如何做到知足常樂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我們可以和自己比,而不是和他人比。

  中國的老話說得好「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所以我們比什麼,比只會讓我們心生怨念,多了負性的情緒。只有不比,讓我們看自己生活一路過來的變化,會讓自己驚喜地發現,原來自己是最快樂的最幸福的。因為自己的感受只有自己知道,關乎快樂與幸福的因素是我們內心的評判,而非他們眼中的生活。過好自己的生活,做自己開心的事,這就可以讓自己獲得滿足,也因此形成了一個快樂循環。

  有些人恰恰未能「知足」,也常常與別人比。結果,比來比去,不是憤憤不平,就是鬱鬱寡歡。由於心理失去平衡,思想不夠開朗,精神經常處於緊張苦悶之中,自然會引起生理機能失調,損害身體健康。如果你能有一顆容易滿足的心,能夠在平凡的生活中自得其樂,時時生活在滿足中,焉有不益壽延年之理?如此看來,知足不就是「賽過長生藥」嗎?


推薦閱讀:

李清雲256歲-世界最長壽的人照片,看來可能是真的
老人要健康長壽需要注意的十個不貪
國醫大師的長壽粥
長壽秘訣之飲食篇(快收藏)!
胎息是長壽的根本,不易出差,但仍然需要穩妥慢練!該文很值得關注!

TAG:心理 | 年輕 | 長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