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論道:對華增稅 美國想清後果了嗎?
熱衷貿易保護主義的特朗普政府又一次揮起關稅大棒。美國東部時間3月22日中午,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簽署一份針對中國「經濟侵略」的備忘錄,以所謂「301」調查結果為借口,宣布對中國進口產品加征關稅,涉及金額500億美元。
在此之前,美國國內企業界、政界反對聲音此起彼伏。美國「國會山」網站報道稱,一些議員擔心,特朗普政府此舉會導致與中國的貿易戰。不少外媒坦言,特朗普政府的這一舉動有害無益,可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揮動大棒 難傷中國
「請不要對中國徵收高關稅。」3月19日,包括數個大型零售商在內的24家美國公司聯名致信白宮,發出這樣的呼籲。此前一天,45個美國行業協會也向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出類似的「請願信」。
英國路透社稱,這兩封信再次凸顯美國企業界和特朗普政府在對華貿易政策上的立場分歧。遺憾的是,來自國內的反對浪潮沒能成功阻止特朗普政府舉起的貿易保護大棒。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白宮指責中國「竊取」美國知識產權。特朗普已經命令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在15天內公布一份徵收中國商品關稅的名單,可能包含多達1300種商品,涉及金額500億美元。更令人擔憂的是,這已不是美國最近第一次強征關稅。
3月9日,特朗普政府簽署命令,決定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全面徵稅,稅率分別為25%和10%。大棒剛剛落下,來自世界多國的抨擊隨之而起。
德國《世界報》發現,雖然一些觀點認為特朗普政府宣布的這一鐵鋁懲罰性關稅有意針對中國,但恰恰是中國的反應尤為平靜。該報認為,中國不會因此而與美國展開貿易戰,因為一方面美國進口鋼鐵的主要來源不是中國,另一方面中國也不願與美國展開經濟較量,從而影響自身持續高速的經濟增長。
不過,也有一些媒體猜測,針對中國的「大棒」還在後面。路透社稱,美國對中國知識產權政策的調查可能更具破壞性。如今,靴子落地,美國卻未必如意。
「特朗普不能單獨贏得對華貿易戰」,美國彭博社22日評論稱,外貿對中國來說不像過去那樣重要,中國產品比過去更容易找到美國客戶的替代者,國內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長變得更加重要。
俄羅斯《觀點報》也引述中方聲音稱,「出口對中國經濟有一定影響。但經濟『三駕馬車』里,內需對整個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90%。」對此,該報列舉1月份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同比增長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率等數據表明,中國經濟在2018年獲得良好開局。
撿了芝麻 丟了西瓜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句話用來形容近期沉浸於貿易保護之中的美國,再合適不過。
德國《日報》近日刊文稱,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儘管特朗普政府認為此舉能夠讓工廠及就業崗位迴流到美國,但現實極有可能恰恰相反。目前,中國持有1.15萬億美元美國債券。如果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因為懲罰性關稅而減小,那麼特朗普政府最重要的資金來源也會隨之縮水。
美國《福布斯》網站日前也用幾個簡單的例子,證明美國掀起對華貿易爭端是一個「糟糕透頂」的舉動:美國頭號出口是飛機,而去年,頭號買家正是中國。「對華貿易戰,肯定令波音憂心忡忡。」美國種子公司孟山都同樣為此不安,因為57%的美國大豆出口銷往中國。先開槍後瞄準,這樣的貿易爭端顯然對美國無益。
事實上,美國的大棒不只揮向中國,受到的反擊也不只來自中國。
日本共同社報道稱,3月16日,歐盟發布一項草案,將對美國產摩托車和波本威士忌等總額64億歐元的商品徵收最多25%的報復性關稅。
分析認為,歐盟此舉明顯是對美國貿易保護的反擊,更是對美國企圖用「關稅利劍」斬獲更多利益的打擊。美國推出的「美國優先」已經傷害了各國利益,即便作為美國最傳統的盟友,歐盟也已忍無可忍,直接發起反抗。
不僅如此,在彭博社看來,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還有讓美國進一步疏遠亞洲盟友的風險。美聯社則毫不客氣地指出,特朗普政府雖然尚未引發貿易戰,但其挑釁行為加大了爆發全面衝突的風險,而在這場衝突中,美國可能要與盟友以及自己在二戰後幫助打造的整個全球金融體系為敵。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日前撰文稱,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是自憐和好大喜功兩種心態相結合的典型產物,其結果可能是進一步撕裂全球貿易的脆弱結構。
互利共贏 才是正道
面對美國在貿易保護方面的無理取鬧,中國的態度向來明確而堅定。
在3月20日兩會最後一天的記者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記者有關美對華貿易戰的問題做出直面回答。
「中國總理勸告美國理性」,瑞士《現金報》引用李克強在記者會上所說,「打貿易戰對雙方都沒有好處,沒有贏家」,貿易就是要通過協商、談判、對話來解決爭端。去年中美貿易的規模已經達到5800多億美元,能走到這一步是靠市場。
德國財經網在記者會後報道稱,中國總理不同於特朗普的保護主義,承諾中國將繼續支持全球化和自由貿易,外國公司與中國公司將有相同機會。「世界第一大增長市場打開更多的門,對國際企業是一個好消息。」
一直以來,中國的開放姿態都為國際社會所認可與讚賞。
如果中國具有掠奪性,那它是如何成為130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夥伴的——包括中國的多數鄰國及美國?針對美國近段時間頻頻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金融時報》日前刊文拋出這一反問,直言把美中關係視為大國之間的競爭,這是美國繼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打了兩場戰爭後,正犯下的另一個錯判,且其影響要嚴重得多。文章稱,與中國爆發全面貿易戰只會給美國自身招來更多壞處。事實上,中國日益增強的影響力很大程度上正是源於能夠耐心處理與美國的關係。
如今,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中國倡導和奉行的自由貿易原則才最為符合世界發展的潮流。
「我們完全是在走向一個亞歐世紀的道路上。」德國《法蘭克福評論報》引述布魯塞爾布魯蓋爾研究所研究員尼古拉·默斯的話稱。現在,世界各大經濟體無人能夠避開中國市場。
「在21世紀的世界,我們的思維還停留在20世紀。從現在起,長點心吧。」《福布斯》的勸告,美國或許該聽聽了。
推薦閱讀:
※家裡風水萬萬別這麼弄,多少人都躲之不及,後果太可怕!
※女人對舊愛不死心的可怕後果
※准夫妻買房怎樣署名?不同署名方式後果大不同!
※生氣時,最不計後果的三大星座
※日本得罪北京後果:溫家寶不鳥野田「擦肩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