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精心雕琢」,還是「率性而為」-中國基礎教育-中國教育人博客

是「精心雕琢」,還是「率性而為」 (2010-05-26 09:06)

  • 標籤: -  分類: 教研視角
  • 案例一:教師講《傅雷家書兩則》時,先安排幾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幾篇孩子寫給父母的信,學生讀得「聲情並茂」,可是略顯「矯情」,看得出,這是事先準備的。朗讀完畢,教師輕輕點擊滑鼠,李春波那首膾炙人口的歌曲《一封家書》便響徹整個教室,伴隨著靈動、精彩的畫面,學生似乎陶醉其中。接著,教師又用多媒體放映了傅雷、傅聰的生活照,至此,才算進入正課,用時約二十分鐘。上課過程中,教師又顯示了自己在多媒體製作方面的實力,放映古戰場的畫面,播放《真心英雄》,把信的內容製作成一個由「四邊形」、「箭頭」、「三角形」等構成的框架提綱。製作很精良,畫面很美觀。

    案例二:上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時,教師把課文分成五大板塊進行教學,分別是:朗讀板塊、初讀感悟、琢磨詞意、品味思想、拓展板塊。教學時,教師就像在教數理化那樣,很有邏輯性地按板塊順序介紹課文。為了能夠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的,教師也不再顧及學生了,當有學生在某個板塊中還有問題質疑時,教師把手一擺,就進入到下一個板塊的內容中。課堂上秩序井然,各就各位,都有明確的分工。這個板塊需要解決什麼問題,有什麼教學步驟,都是事先安排好的,而課堂上,即使有學生提出像「風流人物僅指作者嗎」這樣有價值的問題,教師也毫不理睬,依然講著自己的課。一句話,一切都按計划進行,即使出現意外,也是阻擋不了前進的腳步。

    上述兩個教學案例都是在教師的精心設計下進行著。案例一教師在課前是下足了功夫,花了很多時間去製作這些多媒體課件,還要「指導」學生寫好、讀好書信,這可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案例二教師的課堂教學條理性強,很有邏輯性,一個板塊一個板塊,循序漸進,有條不紊,從中我們也不難看出兩位教師在備課時,在「如何教」這方面也是絞盡腦汁。

    這樣的課堂教學我們暫且把它叫做「精心雕琢」吧。勿庸置疑,「精心雕琢」的語文課堂,處於主體和主導地位都應該是教師,課是教師精心設計的,而學生只需步入教師預設好的「路上」,在教師的牽引下一步步走下去,最後便會皆大歡喜。教師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也能如期地掌握了本課所學知識。但是,值得商榷的是,教師「精心雕琢」的課堂,其結果便是禁錮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長此下去,有可能使其思維模式走入格式化。

    「精心雕琢」的課堂,只要把握得當,成功概率是比較高的,但課堂上也許「出彩」的地方就少之又少了。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知識和技能」這一維度應該能有效落實,可是「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一維度或許稍欠火候,畢竟課堂都是設計好的「精雕細刻式」教學,學生的心靈熏陶、思想感染等方面還是未能盡人意,或者未能使學生恣意地悅目、娛情、撼心,也不利於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李鎮西老師應邀外地講學時,臨時被要求上的一堂語文課。「這可把我難住了,因為我毫無準備,連教材都沒有帶。」可是最後他從筆記本電腦中選了朱自清的這篇散文《冬天》,聽課師生反映非常好。

    課堂中,李老師也沒有什麼精彩的導入,教學過程中也沒有什麼「絕活」,可是卻能使學生陶醉其中,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李老師的態度和藹可親,說話親切,跟學生站在同一個位置上,很隨意。因為是「臨時上陣」的,所以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師生之間很率性、真誠、平等的對話。

    課很樸素,沒有華麗的裝扮;課很隨意,沒有精心的設計;課很單調,只有彼此之間的對話,可是,就是這樣的課堂,卻能夠震撼著學生的心靈深處。整節課中,學生都是課堂的主人,他們「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他們在用稍顯稚嫩,但又極具個性化的語言在解讀文本,雖然,他們的解讀並不一定深刻、準確,但絕對精彩,因為這是發自他們內心肺腑。課堂上,李老師需要做什麼呢?他只需要用心去點燃學生的感情,讓情感之火在學生心中燃起就可以了。

    沒有「精心雕琢」,只有「率性而為」。課堂是隨意的,課堂活動並非事先可以預見的,教學進度往往由課堂中學生的一個觀點、一句話、一個詞決定的,而由此衍生出來的精彩生成卻是令人期待的。「率性」是隨意,而並非隨便,隨教師與學生在課堂對話之中碰撞出的「意」,這是師生共享、共用的。也就是說,在課堂流程中,師生與文本的對話是建立在自然的基礎之上的,就像在跟老朋友聊天似的,自在、舒心。「率性而為」的課堂講究的是隨心所欲,就如老子說的「無為而無所不為」。李老師的課堂就是這樣,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在話家常,其實,在這種對話方式中,師生已經在不知不覺、悄無聲息中完成了與文本的對話,學生的心靈也如春雨潤物般受到了感動和啟發。

    筆者大力倡導語文教學要「率性而為」,並非否定「精心雕琢」的意義和價值。我們千萬別以為李老師課前沒有認真備過課,李老師說,「朱自清的《冬天》是我非常喜歡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雖然不是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可我已經給我歷屆學生讀過多次,每讀一次,都有新的感受。」看來,李老師在課前已經對這篇課文有獨特的見解了,難怪他胸有成竹。李老師曾在多篇文章中說過,他備課主要是在文本解讀方面下功夫。

    「率性而為」就好像高山流水,自然、樸素、清水出芙蓉,但又實在、有效。在平時的語文課堂中,筆者也多次實踐過。以下是對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率性而為」談幾點筆者的思考。

    其一, 「率性而為」並非不需要「精心雕琢」,只是要「精心雕琢」的是文本。備課的重點要放在熟悉文本,透徹地理解文本,在文本解讀方面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而並非在絞盡腦汁地設計什麼「板塊式」教學、課堂的教學流程、教學時間等等。教師只有在文本方面有個性化的解讀,才能在課堂中有效地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率性而為」講究一種「雁過無痕」的境界,課堂上師生好像一群大雁,在廣闊的藍天中自由地翱翔,但又不會偏飛行的「軌道」,因為有「領頭大雁」,這除了教師出色的課堂調控能力外,還需要教師嫻熟的駕馭文本能力。這些無不彰顯出課前熟讀、感悟文本的意義。

    其二,「率性而為」需要師生之間真誠、和諧的對話,而其前提條件是教師如何讓學生從「要我說」變為「我要說」。雖然學生的知識水平、社會閱歷等有限,學生在解讀文本時難免會有一些「幼稚」、「可笑」的想法,給出的答案也比文本的正確解讀有一定的距離,可是,我們應該允許學生「出錯」,畢竟是他人的作品,不要說學生,就是教師、專家有時也會出現偏差的。因此,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有效的引導和耐心的指導。良好的氛圍會激發出學生內心的表達欲,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中敢於、善於表達心中的所想所思,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對話才會「率性」。

    其三,率性不等於隨便。率性是一種真性情的體現,教師在課堂上「天馬行空」般帶領學生在文本的花園中散步欣賞,時而點頭、時而稱讚、時而釋疑。但是,這需要把握好一個「度」。 「率性而為」並不倡導師生之間的無休止、無效、無關聯的對話,我們鼓勵學生有什麼說什麼,但並不表示學生說什麼都正確。「率性」不只是單獨一個詞,而還應該跟「有效」結合起來,否則率性就會成為隨便、無效了。教師要善於在與學生的率性對話中,發現有價值的的話題,引導學生回歸文本,回歸語言文字這個層面上來。如放風箏一樣,風箏能夠在藍天中自由飛翔,因為你手中有線,可以掌控它,可是如果把線剪掉,風箏就到處亂撞,最終掉到地上了。因此,教師與學生之間也需要一根線,它能保證教學的有效性。

    語文教學,不求華麗的詞語堆砌,不求招數的五花八門,不求嚴密的邏輯,只需自然、率性、有效。教師在上語文課時很輕鬆,學生在上語文課時很自在,師生之間「率性而為」,都是發自內心、自我的真實表白,以及酣暢淋漓的個性化解讀。這樣的課堂才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作者:林金炎 選自《中國基礎教育》2009年第2期)

    推薦閱讀:

    中國五嶽名山之一:東嶽泰山
    中國有56個民族,那有多少種語言和文字呢?
    中國交響莫斯科搶「風頭」
    蓋洛普民調 2200萬中國人想移民美國 居全球之首
    美向中國猛射兩支毒箭 俄幫華拚死一搏

    TAG:教育 | 中國 | 中國教育 | 博客 | 基礎教育 | 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