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佛教建築概說:天王殿

通常進了山門就是天王殿,天王殿因有四大天王在其中而得名。

說起來,天王殿是佛寺中唯一不以主尊命名的殿,這似乎暗示了天王殿原本的身份。遼宋之前的佛寺基本沒有天王殿的設置,現今有的多為後世所建。在遼宋之前,佛寺規模繁盛,一寺之內,分為若干「院」以方便管理,「寺院」一詞正是因此而來。宋代著名的東京大相國寺據說鼎盛時有六十四院。山門乃寺院總門,寺院核心部分的佛殿為各院共用。作為核心的院落,佛祖寶殿需要有級別較高的門殿,就是後世天王殿的前身。在中國傳統建築文化中,單體建築的等級是和它前面的門緊密相關的。北京的智化寺始建於明正統年間,其主殿智化殿前有智化門,此智化門即一般寺院之天王殿。(PS:我們看北京的平面圖就知道,天安門是皇城之門,午門是宮城之門,太和門才是太和殿之門。並非太和殿前門殿多,它們之間是開啟某一級別區域的環套關係。)後世寺院雖然有的只有中路一組建築,但也保留了山門與佛殿之間的門殿之制,就是天王殿。當然,如果小型寺廟,只有山門而無天王殿;或者山寺地狹,佛殿之前只有天王殿,山門在稍遠之處,也都是情理之中。

洛陽白馬寺天王殿

山西平遙雙林寺天王殿 (因為雙林寺沒有山門,只有堡門,所以本應放在山門的金剛力士放在了天王殿前檐之下,是山門和天王殿二而一的範例)

天王殿的建築功能屬於門殿。所謂「門殿」,簡單說來,就是殿的造型,門的功能。天王殿的建築等級,無論是從規模、屋頂造型、斗拱等等各方面,都應該在山門和佛殿之間,不應該過低或過高。

天王殿正面本尊,一般為彌勒化身的布袋和尚坐像(北京廣濟寺則奉天冠彌勒菩薩坐像),左右是四大天王。彌勒背後設手執寶杵現天將軍身的韋馱天像。

洛陽白馬寺天王殿彌勒像 元代夾紵乾漆佛像

山西平遙雙林寺天王殿 天冠彌勒

布袋和尚為五代僧,名契此(—916)。體軀肥滿,言語無恆,常以杖負布袋入市行乞,而現喜悅之相,人呼為布袋和尚。後梁貞明二年(916),寂於浙江奉化岳林寺東廊磐石上。臨終遺偈,自稱為彌勒化身。據《中國佛教》(中國佛教協會編)說:「後人遂多塑之于山門。」這一處如果不是筆誤的話,也說明了天王殿和山門二而一,一而二的關係。

由於布袋和尚為五代時期人物,猜想五代之前坐此尊位的佛菩薩是什麼樣子是一個有趣的題目。作為門殿,當中空置也不是不可能,而彌勒背後的韋馱天,也有單獨設殿(河北正定隆興寺)、或設亭(薊縣獨樂寺)供養的例子。在湖北黃梅的蘆花庵,天王殿中正位是女相的觀音菩薩,猜想可能和蘆花庵是比丘尼道場有關係,本人認為這個安排非常好,因為比起坦胸露腹的胖大笑和尚,慈悲含笑的觀音顯然更適合在這裡作為迎接大眾的第一位主尊佛菩薩。

北京法海寺壁畫 韋馱 明代

彌勒背後的韋馱天,本名叫做韋琨,和布袋和尚一樣,也出身自漢地。唐代長安西明寺道宣律師曾感應得知:有天人韋琨,是南天王手下八大天將之首,也是四大天王手下三十二天將之首,專門負責護持佛法。並且具體說,韋琨將軍來往於東勝神洲、西牛貨洲和南瞻部洲之間,負責三洲的護法。至於北俱蘆洲,因為「少有佛法」,所以不在韋將軍的職責範圍內。所以,我們看天王殿背面,面對韋將軍的那面檐下,往往匾額曰「三洲感應」就是這個意思。據說這位韋將軍生而聰慧,早離塵欲,修清凈梵行童真之業,所以被塑造成英俊少年的樣子。據道宣律師說,韋將軍童真梵行,不受天欲,「若有事至四王所,王見皆起」,就是說他到自己的上司四大天王那去辦公的時候,四大天王見了他都要起立。後來,韋琨將軍的名字與本來出自佛教的護法神「二十天」中的「韋馱天」搞混了,因此我們也稱呼他為韋馱將軍。韋馱天本為婆羅門教之神,原為戰神,有六頭十二臂,手執弓箭,騎孔雀。此神之崇拜最初流行於南印度,五世紀後傳到北印度,被大乘佛教吸收成為保護神。本來和四大天王同列為「二十天」。

山西平遙雙林寺韋馱像 韋馱像中的精品 不過此像並不在天王殿內 雙林寺天王殿彌勒的背後是渡海觀音

關於韋將軍的讚詞說「『鳳翅兜高金甲新,繁華堆里獨童真」,又說「臂上橫安金寶杵,重輕八萬四千斤。』韋將軍的寶杵執法據說有不同的含義:如果寶杵著地,說明是小廟不接待掛單;如果寶杵不著地,則可以掛單。這是一種民間解釋學,是否可以掛單應去問客堂知客師父,光看韋將軍不一定有用。

佛教護法神「二十天」分別是「一大梵天王、二帝釋尊天、三多聞天王、四持國天王、五增長天王、六廣目天王、七金剛密跡、八摩醯首羅、九散脂大將、十大辯才天、十一大功德天、十二韋馱天神、十三堅牢地神、十四菩提樹神、十五鬼子母神、十六摩利支天、十七日宮天子、十八月宮天子、十九裟竭龍王、二十閻摩羅王」。其中第三到六位就是我們所說的北、東、南、西四位天王了。

四天王為印度十六善神之屬,其名常見於大小乘經論。最知名者為毗沙門天,義為多聞,與持國、增長、廣目共稱四天王(《金光明經》卷二《四天王品》,即以毗沙門居首)。毗沙門天王造像早已見於雲崗、龍門等石窟。唐天寶元年(742)西域五國來侵安西,傳說天王曾現身卻敵,玄宗遂命於各州府城上西北隅均置此天王像。其後又命佛寺別院安置(《僧史略》下)。如唐長安大興善寺之天王閣、江蘇崑山慧聚寺等處之天王堂,即是供毗沙門之別院。

雙林寺四大天王-木雕佛像

四天王的形像,古今略有不同。據唐譯《陀羅尼集經》卷一說: 《四天王像法》:四天王均著種種天衣,嚴飾精妙。東方天王提頭賴吒,左手把刀,右手執矟(即長矛)拄地。西方天王毗嚕博叉,左手執矟,右手把赤索。北方天王毗沙門,左手執矟拄地,右手擎塔。又依《長阿含經》第十二《大會經》及《法華文句》等說:四大天王各領二鬼神,持國天王領乾闥婆與富單那,增長天王領鳩槃茶與薛荔多,廣目天王領龍與毗舍闍,多聞天王領夜叉與羅剎,故四天王像的腳下各踏二鬼神以示威武。到了元代塑像,東方天王持物換了琵琶;明代北方天王持物換了雨傘;清代西方天王持物換了蛇類,遂成今日一般常見的四大天王的形相。元沙羅巴譯《藥師琉璃光王七佛本願功德經念誦儀軌供養法》,以四偈說明四大天王的身色持物及守護國土:「東方持國大天王,其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長大天王,其身青色執寶劍」,「西方廣目大天王,其身紅色執羂索」,「北方多聞大天王,其身綠色執寶叉」。現在四天王的塑像,大體據此記載為之。


推薦閱讀:

解讀丨他是紫禁城中最後的叛逆少年,也是孤獨廢帝
解讀紫砂壺泡茶特點與好處
芊荷蘇博游之·俞豐解讀仇英《桃源仙境圖》
《紅樓夢》非典型性解讀(十一)
解讀一個甲骨文就獎勵十萬元,要不你來試試?

TAG:建築 | 佛教 | 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