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文化之"道"如何弘揚

文化中國-中國網 cul.china.com.cn  時間: 2011-12-23 11:03  責任編輯: 任子鵬文化是民族之魂,是社會共構的精神支柱。中國文化之「道」是什麼?這種「道統」能否一以貫之以及如何繼承與弘揚,在現代性和世俗性的當今社會幾乎被遺忘或懸置。在今天強調文化建設、文化繁榮的新機遇之際,反思中國文化及其精神資源,制定中國的文化戰略,以應對國內外複雜的政治局勢和社會嬗變,就顯得既特別及時又非常重要。首先,應從我國當前的文化戰略來深入思考宗教的現實意義。文化軟實力的構建不能缺少宗教文化的內容。宗教文化所具有的社會及信仰感染力和影響力,是其他層面的文化所難以取代的。宗教總是以多元的方式存在於社會歷史中,文化戰略關涉宗教的基本思路即防止或消減宗教紛爭,促成宗教和諧。一個國家的宗教和諧直接影響其社會安全、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面對「文化興國」的發展趨勢,應從促成宗教和諧的角度來探究社會和諧、文化和諧問題,將宗教和諧的問題與文化戰略考量密切結合起來。其次,應該從中國社會和宗教的整體性和一統性的傳統及發展慣性來審視。中國社會是一個超穩態的「大一統」社會,這種理念古今相連、依然鮮活。中國傳統所強調的「大一統」文化之所以有旺盛的生命力,就在於其「海納百川」、「多元通和」的圓融、共構精神,此即今天所倡導的「和諧文化」。這種「大一統」的持守,既希望求同存異,也允許和而不同。多元共在方為和諧。與之相呼應、相協調的,則是中國宗教的包容性和互通性。中國傳統宗教的主體儒、佛、道交織存在、相互滲透,而中國民間宗教及民間信仰的存在與發展更是交融性的,大多體現並涵括這三大宗教的思想精神和文化內容,甚至還有更多的擴展。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從中華文化傳統區域之外傳入的宗教,也都必須面對並適應這種大一統和包容、共融的格局,由此形成其中國特色。中國社會「合」則能長治久安,「分」則會被肢解,進入多事之秋。要在當今的多元處境中保持這種「合」,維繫社會之「穩」,面臨巨大挑戰。而中國今天構建「和諧」社會之理念的提出,就是要爭取並保持中華文化之「合」、中國社會之「穩」,這是大方向、總目標,一切思想努力和實際工作都應圍繞並服從這一方向和目標。同樣,對我國宗教的認知理解和政策舉措,也不能偏離這一方向和目標。如何更好地爭取、團結宗教界,使之成為社會維穩和文化發展的重要力量,這已不是簡單的章句之爭、學理之考,而是涉及中國社會能否繼續前進、中華民族及其文化之存亡發展的生死攸關的大事。目前,國際環境複雜,利益集團之間的爭奪、衝突在加劇。相對而言,中國各方面局勢暫時佔有「風景這邊獨好」的優勢,由此也使外部的壓力增大,潛在的反華聯盟悄然出現。在一個開放的社會中,中國不可能不受外界的影響,因此,我國的社會公共領域已出現了複雜的變化。是激化矛盾還是化解衝突,正考驗著我們的執政能力和智慧。在全球經濟低迷,美國和歐洲發展受挫的處境中,自然會有人希望以壓倒中國、搞垮中國來恢復他們自己的傳統實力和引領地位。西方敵視中國的戰略家們一是想爭取中國的宗教界,二是想影響中國的年輕人。據最新統計,中國的宗教信仰者已接近4億人,而其社會影響和輻射則更為廣遠。要通過以「心」貼近、用「情」感染來爭取這一群體。基於「心」之根本來爭取和團結宗教,今天仍面臨許多困難,仍有許多問題尚需澄清,仍需要理論上的探險精神,我們必須直面挑戰,找到中國未來社會最佳的發展之途。應對國際上複雜、嚴峻的形勢,我們首先必須自我強身,內部形成凝聚力。因此,以和諧為立意來看待宗教,就應通過對話、溝通的方法。誠然,宗教中也有不和諧的因素,存在諸多的問題,但我們處理這些問題卻不是為了擴大矛盾、增加紛爭、激化衝突,把宗教推向對立面,而應盡量化解矛盾、消除紛爭、平息衝突、理順關係,使宗教成為我們社會構建和思想文化的內在組成部分,即讓宗教作為我們自己的力量、我們的文化軟實力來發揮作用。從世界現代化進程來看,美國、歐洲各國、日本等都經歷了從中古、近代到現代社會的轉型,它們都沒有拋棄和否定其文化傳統中的宗教,而是將之有機結合進今天的社會結構之中,成為其文化傳承和社會的重要精神支撐,為普通民眾提供了心理保障的底線,為其對外擴展準備了必要的軟實力。中國在制定自己的文化戰略時,應研究和借鑒這些經驗。(作者:卓新平 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文章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報
推薦閱讀:

一花一世界 一葉一菩提1
人有三個世界
死後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主體工程貫通!快上車,我們兜風去!

TAG:中國 | 文化 | 世界 | 中國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