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鄭板橋家書中的家訓

url:http://epaper.xiancn.com/xawb/html/2016-05/08/content_425081.htm,id:0

□朱秀坤

「三絕詩書畫,一官歸去來」,作為一代廉吏,鄭板橋宦海沉浮十二載,案無留牘,關心民生。作為書畫大家,他領異標新,刪繁就簡,無論「六分半書」,還是墨竹蘭石,無論詩詞楹聯,還是文章印石,都讓人品咂再三而愛不釋手。作為一名家長,他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呢?

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鄭板橋44歲中進士,離開家門;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50歲擔任范縣縣令,直至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61歲還鄉,其間無論遊學、應試、訪友、當官、詩酒唱和,都不忘對家鄉的思念。在雨後、窗前,午夜夢回,飲一壺似酒鄉愁,他寫下了大量的家書,受方是板橋的堂弟鄭墨,因他無同胞兄弟,與鄭墨感情深厚,家中事務均由鄭墨照應。這些家書,雖也有少量涉及談詩論畫、讀書心得、文藝主張的雜感,但更多的則「絕不談天說地,而日用家常,頗有言近旨遠之處」,後精選十六篇付梓成《鄭板橋家書》。翻開來,其中不少是教育家人、子女的家訓,譬如兄弟要與人為善、孩子要平等友愛、家人要遵紀守法……殷殷之情,溢於言表。其良苦用心,品讀之後,受用無窮。對於黨員幹部,去傲氣、親平民、勤政廉政,必有裨益。即便對普通百姓的「齊家」,亦有學習借鑒之處。無怪乎有人評價:(板橋)十六通家書,皆世間不可磨滅之文字。

不留把柄與人為善

若事事預留把柄,使入其羅網,無能逃脫,其窮愈速,其禍即來,其子孫即有不可問之事、不可測之憂。試看世間會打算的,何曾算計得別人一點,直是算盡自家耳!

——《雍正十年杭州韜光庵中寄舍弟墨》

許多年前,板橋還是秀才時,曾翻檢出以前家奴的賣身契,馬上就燒掉了,並不出示給那些人,讓他們難堪。他認為人與人是平等的,主僕相安就留下,若不能友好相處則可離開,不必簽訂契約,日後去勒索為難人家。板橋一直主張人人平等,「人本同根」,「天道循環」,富貴或貧窮都是可以改變的,「一旦奮發有為,精勤不倦,有及身而富貴者矣,有及其子孫而富貴矣,王侯將相豈有種乎!」如果因為自己現時的強勢,就去苛責別人,是非常好笑的。因此板橋告誡家人,一定要與人為善,做好事莫留痕迹,不求回報,算計別人就是算計自己。

心存仁厚推己及人

吾輩存心,須刻刻去澆存厚。雖有惡風水,必變為善地,此理斷可信也。

——《焦山雙峰閣寄舍弟墨》

板橋的父親生前看中一塊墓地,但其中有座無主孤墳須刨去,其父忠厚善良,不願干掘人祖墳之事,只得暫時放棄。而板橋想法卻不同,他認為別人買去了,可能會挖去那座孤墳。不如自己來買,留下孤墳為伴,且刻下石碑告訴後世子孫,要好好保護。清明上墳祭祀時,對這座孤墳一併祭奠。在封建士大夫眼中,風水寶地向來非同尋常,是不容他人沾光的。在這個問題上,板橋卻能推己及人,告訴家人要「去澆存厚」,以「仁」傳家。只要懷揣一顆仁德之心,惡風水也能變成好風水,邪惡也能變得美好。此種思想放在今天同樣值得推崇。

得志不傲周濟鄉親

設我至今不第,又何處叫屈來?豈得以此驕倨朋友!敦宗族,睦親姻,念故交,大數既得;其餘鄰里鄉黨,相周相恤,汝自為之,務在金盡而止。

——《范縣署中寄舍弟墨》

這封信寫於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此時板橋在范縣任職已有兩年。范縣政通人和,民安盜息。且板橋老年得子,正是人生最得意之時。但板橋沒有妄自尊大,他想到了家鄉族人,想到了鄰里鄉親,想到了舊時朋友,「可憐我東門人,取魚撈蝦,撐船結網;破屋中吃秕糠,啜麥粥,搴取荇葉蘊頭蔣角煮之,旁貼蕎麥鍋餅,便是美食,幼兒女爭吵。每一念及,真含淚欲落也。」悲憫之情油然而生,因此讓堂弟鄭墨帶上自己的俸銀,挨家比戶,逐一散給,尤其對「無父無母孤兒」「宜訪求而慰問之」「務在金盡而止」。板橋做官而不忘本,得志而不狂妄,關懷故友,同情弱者,慰問鄉親,一片真情令人感喟。

體恤他人暖老溫貧

天寒冰凍時,窮親戚朋友到門,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醬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溫貧之具。

——《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四書》

板橋平生最重農夫,認為「天地間第一等人,只有農夫」「使天下無農夫,舉世皆餓死矣。」他不僅告誡家人對農夫要「體貌」(以禮相待)、憐憫、周全、寬讓,還要求家人學習農活,自耕自種,自采自收。板橋認為,訪貧問苦不在魚肉葷腥,一碗炒米茶最是體貼實在。對家人,板橋也要求節儉度日,咽碎米餅、煮糊塗粥就夠了。作為儒者,板橋的仁愛觀念再一次表露無遺;而作為一名封建官吏,板橋「農夫第一」的思想是難能可貴的。

嚴於律己不同流俗

他自做他家事,我自做我家事,世道盛則一德遵王,風俗偷則不同為惡,亦板橋之家法也。

——《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四書》

板橋為官多年,清正廉潔,有口皆碑。當時不少封建官吏瘋狂地侵吞他人土地,擴建改造房屋。對此,板橋在家書中說,「天下無田無業的人太多了,我怎能貪得無厭,去佔有別人的土地?」當有人問他「世上連阡越陌,數百頃有餘者,子將奈何?」板橋回答,「我雖無力改變現狀,也改變不了他人,但我始終要求自己和家人,不同流合污,不一起作惡,這也是我們家的家法。」擲地有聲的語言,令貪贓枉法之人慚愧!

平等互愛做人第一

家人兒女,總是天地間一般人,當一般愛惜,不可使吾兒凌虐他。凡魚饗果品,宜均分散給,大家歡嬉跳躍……夫讀書中舉,中進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個好人。

——《濰縣署中與舍弟墨第二書》

板橋52歲才有了兒子,當然非常疼愛,但他並不嬌寵溺愛。教育家人對待孩子應與下人的子女一樣,大家一樣是人,有什麼好特殊的呢?他要求兒子與小朋友同玩耍、共吃食,大家開開心心平等相處。他說,「如果我的兒子在吃好東西,下人的孩子卻在一邊饞得流口水,其父母見了有多傷心……」因此他告誡家人,當官事小,做人第一。在封建時代,讀書當官、仕途經濟是一脈相承的,板橋能將做人置於當官之上,實屬開明。即使今天,不少家庭更多注重的是孩子的學業,而疏於教育孩子怎樣做人。只怕是因小而失大。

來源: 西安晚報


推薦閱讀:

大家書架 | 西門媚:文學何處是個頭
您有一封神秘家書,請簽收!打開有驚喜,惠及全家!
近代文人的家書都是怎樣寫的?
龍年家書(12.1.20)
台北故宮珍藏宋代四大家書法精品

TAG:家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