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代巧斷拆字集錦--龐鈺龍

古代巧斷拆字集錦宋代謝石得東華親傳,相字聞名天下,一日有一秀才拿一木棍,放地下,祈求預測。先生曰:土上放一木,為王字,雖驚不難出言,讓秀才再寫一字,秀才又定一問字。先生大驚,拜曰:汝乃王乎。秀才曰:非也,爾何出此言?先生曰:土上加一為王字。問字左看為君,右看為君,怎能哄人。帝感其人有智,請入皇帝輔政。一日帝書一春字,讓先生預測。先生曰:秦頭太重,壓日無光。時秦檜在旁聽而不悅,後趕其出宮,重責四十。先生悔而行故,途遇一女子相字,靈應非常。先生怪曰:吾相字聞名天下,已有如吾者乎。遂寫一謝字求拆,女子曰:謝字乃寸言之中藏身,爾不過一江湖術士也。石驚之,再寫一石字求拆,女子曰:石逢皮為破,爾乃破軍被責之人。先生甚服,又曰:吾易會相字,願給君相一字如何?女子曰:請便。先生讓其寫字,女子曰:不書寫不會拆嗎?先生曰:行矣。撥動靈機,思之曰:人後一山,爾莫非仙乎?女子笑,飄入丸霄。

龐鈺龍注評:謝石的「相字」術果然厲害,縱使你皇帝化妝成秀才,也難逃他那雙法眼的透視。「土」上加「一」為「王」(一木棍可視為「一」,地上可視為「土」),「問(問之繁體)」字拆開為二「君」(「門」視為左右相對的兩個「尹」,「尹」加「口」即成「君」,故「問」有「左看像君、右看像君」之說),所以吃驚之餘的謝石當即給皇帝下拜,若是「有眼不識泰山」,那可就有愧東華祖師親傳了。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深得皇帝欣賞的謝石被請入宮,卻因測字得罪當朝寵臣秦檜,被重打四十大板逐出宮外,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都是「測字」惹得惑。難怪,「春」字上部可以解釋為「泰頭」或「三人」嗎?為何偏說是「秦頭」?不錯,「春」為「秦頭」與「日」之組合,既然「日」代表「大明」王朝,為何不說我「秦檜」為當朝皇帝的左膀右臂,而非說「壓日無光」呢?我秦檜的心機豈能容他人看穿?看來,深諳「相字」術的謝石對「相心」術(揣摩人心思的學問,即如今西方流行的心理學)的研究沒有到家,擬或特別缺乏政治家的頭腦與嗅覺,才落得個「說實話不落好」的結果。難怪,被「女子」稱為憑三寸不爛之舌混飯吃的「江湖術士」(「謝」可拆為「言、身、寸」),儘管他也能憑「亻」(單立人)與「山」組成「仙」字而判斷那「女子」非仙人莫屬,畢竟他無法改變自己「破敗」的遭遇(「石」字寫在獸「皮」上即為「破」,也暗示謝石在靠近邊疆(國家之表皮)都市的命運與「破」脫不了干係。唐代 袁守城先生在喪安擺卦,一日有一人寫一亥字求占,先生曰:有人請爾吃飯,後果應。次日其人又寫亥字求占,先生曰:今日西時,有人請爾喝酒,後也應。次日又來寫亥字求占,先生曰:明白打兆。後果應。時袁天罡年幼,問其叔父,亥字三次求拆,為何斷法不一?先生曰:卦當一理斷,不可一數求。亥者為豬,豬第一次叫,主人認為其餓,給其食,所以斷之有吃兆。豬二次再叫,主人認為其渴,給其水,所以斷其有飲酒兆。豬第三次叫,其已吃了喝了,主人必打,所以斷有打兆。

龐註:「亥」在十二地支中對應生肖為「豬」,因為是同一人連續三次用該字求測,可對應為同一隻豬連續三次叫喚,聯想平日豬叫時主人之反應,便可得出:第一次有人請吃飯(主人給食吃),第二次有人請喝酒(主人給水喝),第三次被人打(惹怒主人遭打)。其實,這個故事與「三個嘎子圓夢」有些類似,不同的是後者第二次是「有人給衣穿」,因為豬第一次鬧騰是餓了、第二次便是冷了,所以要給它擱上幾抱柴禾取暖,對應人事便是添衣取暖。相比之下,「三個嘎子圓夢」的說法更符合情理,因為一般餵豬是吃喝一同進行,很少有吃完乾的再單獨給稀的喝。明代崇禎皇帝寫一有字求占,相字者曰:大明江山已去一半。帝問何也?先生曰:有字左加日字,右加一捺,不是大明二字嗎?後李自成兵亂,崇禎帝上煤山自纜。

龐註:「有」的上部為「大」字缺少右邊,「有」之下部為「明」字缺少左邊,故有「大明江山已去一半」之說。其實,這個故事還有「續集」:崇禎皇帝當然不願相信相字者的「斷語」,於是趕忙改「有」為「友」,相字先生隨口說「不好,有人造反」(「友」為「反」字出頭);崇禎皇帝仍不死心,又改「友」為「酉」,相字先生「更不好,尊者無首尾」(「酉」為「尊」字掐頭去尾)……宋代邵子遇人外游,有小孩在地上寫字,一人指一德字求拆。先生曰:爾占行人耳?其曰:正是。邵子曰:二人同歸,一心要回,十四日至。其曰:何也?邵子曰:德字傍為二人矣,右為十四一心,所以此斷,後果應驗。

龐註:「德」之左邊為「雙立人」,右邊上部可拆為「十四」,下部可拆為「一心」。為何開頭即說「占行人」,因為「德」與「行」前頭一樣。唐代熙宗改年號為「廣明」時,相字者曰:後有一黃頭小郎從崖下而出,左腳踏日,右腳踏月,天下大亂矣,後果出黃巢。

龐註:「廣(廣之繁體)」可拆為「崖」頭(上半部)與「黃」字,「明」可拆為「日、月」,故「廣明」有「黃頭小郎從崖下而出」;因「廣明」二字在古代為豎排,「廣」之「黃」剛好在「明」之上,故有「左腳踏日,右腳踏月」之說。宋欽宗改元靖康,一位測字學者拆解「靖」字說:「靖字當立十二個月」。果然,只過一年宋欽宗即北遷。

龐註:靖康元年秋,金兵再次合圍汴京,宋欽宗親往金營投降,北宋滅亡。次年四月,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國俘虜北上,後死於五國城(今黑龍江境內)。唐代一人失子,甚是想念,不知死活,夜夢用刀殺梨,次日求占。相字者曰:殺梨為分離之兆,死之久矣。途遇袁天罡道人求占吉凶,道人曰:殺梨見子。後果其子歸家。

龐註:「殺梨」,即可解為「分梨」,寓意骨肉「分離」;也可解為「見核(籽)」,寓意見到孩子。一個凶斷,一個吉論,孰是孰非?事實驗證後者正確,為何?分者,散也。憂愁宜散不宜合,喜慶宜合不宜散,猶如「六爻預測」中的「憂訟之事宜沖不宜合,喜慶之事宜合不宜沖」一樣的道理。此例中已有「不知死活」之憂慮在先,故以「分」作吉論。
推薦閱讀:

古代男人如何養「小三」
古代山水畫賞析
中國古代天文成就
古代致富秘術,知道的人不多
古代文論輯要

TAG: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