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史札記】劉備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曹公問裴潛曰:「卿昔與劉備共在荊州,卿以備才如何?」潛曰:「使居中     國,能亂人,不能為治;若乘邊守險,足為一方之主。」                        ——《世說新語·識鑒》  劉備小時候,和老母親相依為命,靠販履織席為業,日子過的不是很寬裕。但劉備照樣「喜狗馬、音樂、美衣服」①,活的有滋有味。因為什麼呢?因為他有資本。劉備的資本,除了高貴的血統外,就是朋友。那時候的劉備,結交的朋友都是一些管用的,大致有三類。一類是有才華的名士,比如遼西的公孫瓚,劉備曾經和他一起在本郡的原九江太守盧植那讀書,公孫瓚年長,劉備「以兄事之」,對他非常尊重,兩個人感情挺深。這樣的接觸,對砥礪劉備的學識,無形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再一類是有肝膽的豪俠,比如關羽、張飛,劉備和他們傾心相處,常常「同席而坐,同簋而食」②,以至於有很多血氣方剛的年輕人,感動得爭先恐後地追隨在劉備的左右。第三類是有錢的富商,比如中山的張世平、蘇黃等,他們做的是販賣馬匹的生意,經常往來於劉備的老家,或許有感於劉備的身世、胸襟和抱負,認為很有「投資」的價值吧,在錢財上他們沒少資助劉備,為劉備干大事提供了最有力的經濟支持。  十五歲那年,劉備的母親正經八擺地送劉備去讀書,這個年齡可是夠晚的了。但從小就「不甚樂讀書」③的劉備,並不是不讀書,我的理解他是有重點的讀書,有選擇的讀書,有要領的讀書。劉備的這種態度,與他經世致用的讀書目的有關。劉備認為,讀書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益人意智」。在給劉禪的遺詔中,他特別叮囑劉禪要圍繞這個目的,認真讀好兩本書:一本是《漢書》;一本是《禮記》,要是時間充裕的話,還可以讀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④。從劉備給劉禪開列的簡要書目里,不難看出,劉備強調的是,讀書不在多,貴在精,要結合自己的實際讀書,不要讀死書、死讀書,要把書里的精髓,溶進自己的頭腦和血液里變成智慧,為我所用。你看,「不甚樂讀書」的劉備,其實是很會讀書。  打江山的時候,劉備沒少挨打,叫人攆著屁股打更是常事兒,走為上——逃跑這一招兒,對於劉備來說似乎是家常便飯。也正因為此,他的老婆孩子也沒少跟著遭罪。劉備的老婆孩子,曾於建安元年和建安三年兩次被呂布捉去。之後,又於建安五年被曹操捉去。建安十二年,曹操擊劉備,劉備向江陵退卻,當行到當陽長坂時,眼看曹操就追上來了,劉備於是「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⑤。都說凡事不過三,但為了保住自己的老命,劉備連續四次扔下老婆孩子就逃跑了,由此足以看出,在親情和生命的權衡上,劉備所信奉的「原則」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先保住自己的老命再說。也別說,劉備的這個「原則」還真管用:他的老婆孩子,雖然四次被捉,但每次都安然無恙地回到了他的身邊。他們之所以能回來,仔細一琢磨,還的的確確是因為他這個當老公的還活著、當爹的還在那兒的緣故。然而,理兒是這個理兒,事兒可不是那回事兒,如此這般地和老婆孩子講「原則」,怎麼說也是好說不好聽。  坐了金鑾殿以後,劉備給人的感覺還是一個不錯的皇帝,不過,再好的皇帝,也是專制的領袖。劉備的專制,突出表現在往往聽不進不同的意見,進而無辜地殺人。建安十九年,劉備佔領了益州,定蜀後,想進一步攻取漢中,爭奪荊州。在徵求意見時,劉璋原來手下的從事張裕提出了反對意見,他建議劉備:「不可爭漢中,軍必不利。」並私下說了一些牢騷話。劉備不但沒有採納他的建議,還非常生氣。那麼,劉備為什麼要堅持攻取漢中,爭奪荊州呢?因為荊州地處華中長江中游,相當於今天的湖北、湖南地區,是南進北上或東下西征的樞紐,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而對於劉備來說,不佔領荊州則意味著仍然沒有立足之地。顯然,在這個戰略性問題上,劉備是鐵了心的,他容不得別人的反對。所以,到了建安二十四年奪取荊州後,劉備馬上以「爭奪漢中的建議不正確」的罪名把張裕殺掉了。用這樣的理由殺人顯然站不住腳。對此,諸葛亮提出了質疑,劉備解釋道:「芳蘭生門,不得不除。」⑥你看,這是理由嗎?分明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建安十九年劉備攻益州,節節勝利,於是置酒作樂以示慶賀。劉備對龐統說:「今日之會,可謂樂矣。」作為副軍師的龐統,或許感到高興得有點太早吧,不免給劉備潑了一點冷水,答道:「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沒想到,被人譽為「喜怒不形於色」⑦的劉備一聽,火兒噌地就起來了,大怒道:「武王伐紂,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當,宜速起出!」 把龐統罵的訕不搭地離開了酒席。過了一會兒,劉備很後悔剛才的失態,於是把龐統請了回來⑧。章武元年,劉備做了皇帝後,劉巴為尚書令。這個劉巴原來是劉表的屬下,後來歸附的劉備,為人清高也很耿直。有一次,張飛和劉巴套近乎,劉巴卻瞧不起地說到:「大丈夫處世,當交四海英雄,如何與兵子共語乎?」把張飛氣的不行。劉備聽到這件事後,又大怒道:「孤欲定天下,而子初專亂之。其欲還北,假道於此,豈欲成孤事邪?」⑨你看,張飛受了委屈,居然把劉備氣成那樣,竟然懷疑劉巴有了二心,聽了諸葛亮的解釋後,才壓住了火兒。這就很叫人產生懷疑:喜怒不形於色的人,怎麼會說發火就發火呢?肯定不會。看來,劉備非但不是一個「喜怒不形於色」的人,恰恰相反,他也感情用事,他也好發脾氣,只不過有別於一般常人的是,他很善於反省,並能及時地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勇於悔過,罷了。           注釋:              ①《三國志》卷三十二《先主傳》              ②《三國志》卷三十二《先主傳》引《魏書》              ③引同①              ④《三國志》卷三十二《先主傳》引《諸葛亮集》



推薦閱讀:

【轉】讀史書感悟
讀史摘抄(三五)
《閑樂生讀史記之——情義話春秋》
【讀史明智】共產黨打敗國民黨的真正原因
讀史|唐代政治改革者王叔文的千古沉冤

TAG:劉備 | 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