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一湯,一穴位,輕輕鬆鬆祛濕氣
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濕邪若不去除,吃再多的補品也無濟於事。筆者了解到,很多人患上脂肪肝、哮喘、高血壓等疾病,其實都與濕邪入體有關。那麼,如何檢測自己體內是否有濕呢?又該如何祛濕呢?
濕邪也分內濕和外濕,外濕與氣候變化和居住環境有關。 「比如冬天有人去南方避寒,反而感覺不舒服,是因南方氣候太過『濕熱』;而在南方過冬,被子蓋在身上怎樣都不暖,把人凍得夠嗆,這就是『濕寒』。」濕寒和濕熱,都屬 「外濕」範疇,易引發關節痛、風濕和類風濕等疾病。
而內濕主要指的是人體內臟腑功能出現異常,尤其是脾胃不和。大家都知道脾胃是運化水濕的「大總管」。我們平時喝的水滿足人體需要,滋潤到全身,就像澆花一樣。但當脾胃失調,水分排不出去停留在體內,就容易形成濕氣。
自測體內是否有濕氣,以下是體內濕氣重的表現:
1、頭髮愛出油;
2、面部油亮;
3、睡覺留口水 (濕氣飽和自行流出);
4、大便黏膩,馬桶總沖不幹凈,且多便;
5、耳內濕(耳禪濕);
6、總覺得身體沉重,渾身不清爽,腿像灌了鉛;
7、每天早上睡不醒,感覺身體被包裹著,像穿著一件潮濕的襯衫一樣,或者是平時不愛活動,不管做啥都提不起勁頭,還經常出現頭暈、四肢酸痛、食欲不振。
如何祛濕?
一、食療祛濕
薏米赤小豆粥
做法:薏米和赤小豆分別洗凈後放入水中浸泡1小時,待泡發後倒入鍋中,加入足量的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慢煮,直到薏米、赤小豆煮爛開花。
點評:薏仁性微寒,利水消腫、健脾祛濕、清熱解毒,赤小豆疏風清熱、化濕補脾,還有潤膚養顏功效。此粥適合濕重偏熱的人也就是小便短少、偏黃,舌苔泛黃的人。由於薏仁微寒,脾胃虛寒的人最好加入茯苓、白朮。
補充說明:1、赤小豆、薏米仁很難煮爛,最好用熱水浸泡一小時後再煮,否則營養很難出來,但很多人往往都是直接煮。2、不能加大米煮。因為大米長在水裡,含有濕氣,濕性黏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赤小豆和薏米都是祛濕的,本身不含濕,所以它們怎麼熬都不稠,湯很清。中醫恰恰是利用了它這種清的性質,來把人體的濕給除掉,一旦加進去大米,就等於加進去了濕氣,所以整個粥就稠了。雖然味道可能更好了,但對於養生來說並非好事,就因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赤小豆、薏米就都白費了,功效全無。
冬瓜薏米排骨湯
做法:冬瓜去皮取籽洗凈切塊,薏米洗凈泡發,排骨洗凈焯水後沖洗備用。排骨、薏米放入鍋中,加適量水,大火燒開轉小火慢燉。排骨快燉爛時讓入冬瓜繼續小火慢燉,直至熟爛,調味即可。可加入冬瓜皮同煮,食用前把冬瓜皮撈出,也可加党參、乾薑健脾養胃。
點評:冬瓜性寒,全身是寶。冬瓜皮消腫利尿、清熱解暑;冬瓜瓤和肉清熱、利尿、解渴;冬瓜籽清肺化痰。此湯清香爽口,清熱解暑,利濕化滯,通利小便,同樣適合濕重偏熱的人。
二,穴位祛濕
承山穴,在小腿肚子下方正中,這裡,肌肉分成「人」字形,承山穴就在人字中間。
承山穴是去除人體濕氣的最好穴位,其效果跟薏米紅豆粥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是為什麼呢?承山在足太陽膀胱經上,膀胱經主人體一身之陽氣。承山穴一方面是全身承受壓力最多筋、骨、肉的集結之處,另一方面又是人體陽氣最盛的經脈的樞紐,所以,它能通過振奮太陽膀胱經的陽氣,排出人體濕氣。
大多數人,只要輕輕一按他的承山穴,都會有明顯的酸脹痛感,這都是因為體內有濕的緣故;而按揉承山一段時間後,我們會感覺身上微微發熱,這就是膀胱經上的陽氣在起作用了,身上的濕邪,正隨著微微升高的體溫向外散逸。游泳的時候,人的小腿肚子會抽筋,這是因為人在水裡感受了寒濕之邪,這時,也只要趕緊揉一揉承山,抽筋的癥狀就會緩解或者消失。
按壓承山穴,是有講究的。開頭只能輕輕地按、輕輕地揉,以感覺到酸脹微痛為宜,慢慢地可以加重手法,千萬不要把別人或自己按得劇痛難忍。
小結:祛濕最根本的是扶陽。當人體陽氣充足時,濕邪就不會造成影響。因此,要防止濕邪侵襲人體,就要避免身體的陽氣受損,包括少吹空調、多運動、勤出汗、不貪食生冷瓜果等。
推薦閱讀:
※選對澱粉,輕鬆控糖
※糖尿病最怕這四種瓜, 糖友多吃一點,控糖很輕鬆!
※輕鬆搞定各種咖啡,下次去咖啡店不會亂點了!
※Excel 2007 公式和函數基礎(基本概念)——用Excel 2007 輕鬆製作考試系...
※輕輕鬆鬆搞定唐篩、無創和羊膜腔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