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太極拳前輩的一個不傳之秘(續)

(二)要做到「空肩」,很多動作之胯與手臂的體位運動方嚮應該是相反的,並且手臂與肩的運動是由胯(髖關節)之以被動為主的運動所帶動的。具體概括地說,很多的手臂往前運動,胯是在腰骶部通過腳的作用下同時暗暗往後運動的。這是因為很多往前運動的手臂與這一側的肩胸很可能首當其衝接受到敵人攻擊,而由於胯的體位是往後運動的,手臂與這一側的肩胸部位在接受到敵人攻擊力量時,這一側的胯不僅不會頂抗,而且能夠借敵人之力「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地發生「隨人而動」的被動的向後弧形運動,從而帶動手臂與這一側的肩胸部位也「隨人而動」地向後弧形運動;由於肩胸部位的運動是被胯的運動所帶動的,因而肩胸部位是放鬆的和不發生頂抗的,敵人的攻擊力量就作用不到己方身軀的重心。而敵人就會感到對方的肩胸部位就象是浮在水面上的葫蘆,會「不先不後」、「緩應急隨」地隨其攻擊而動,不僅這攻擊力量不能在對方的肩胸部位落到實處、作用不到對方的身體重心,而且敵人往往會因為攻擊落空而形成背勢,甚至站立失控。比如右手腕相搭的四正推手,雙方搭手瞬間,往往一方左手上滑至另一方的大臂上部或肩胸部位與右手同時前推,另一方往往會被發出;而另一方如果達到了「空肩」,身軀就會發生向後弧形轉動,這一方的攻擊就必然落空。這「空肩」效果發生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另一方右手前伸與對方手腕相搭時,其右胯是暗暗往後轉的,因此在對方突然攻擊時,另一方的身軀能夠借對方攻擊的力量隨之往後往左弧形移動(即身軀右轉),而且這弧形轉動的快慢與幅度全是由對方攻擊的快慢與幅度所決定的,因為這身軀弧形轉動的動力近似全是由對方攻擊的力量所供給的。這就是說這種「空肩」的化解主要不是自主的主動反應,身軀弧形轉動的化解中存在著很大的被動成分。所以,另一方的這種「空肩」化解能夠不假思索地緩應急隨、無過不及。由此可見在這種化解因素中,「空肩」效果的表現在肩胸部位,操縱樞紐是在腰腿,動力提供是在對方。 胯與手運動方向相反與人類很多日常習慣是相反的。因此是必須在練拳中有意識地培養、強化直至形成條件反射而成為無意識之「懂勁」反應的。套路練習中既有很多動作胯與手的體位運動方向是相同的,也有很多動作胯與手的體位運動方嚮應該是相反的,這些胯與手的體位運動方向相反的動作就需要有意識地培養與強化。比如攬雀尾左掤抱球的右手往前運動,右胯就應該是同時暗暗往後轉的;而左手前掤時,左胯也應該是同時暗暗往後轉的。白鶴亮翅的右手往前提起,主要是體現了化解,右胯也應該是同時暗暗往後轉的。肘底看捶打捶時的左手與左胯的運動方向也是相反的。搬攔捶搬拳時、打拳時右拳與右胯的運動方向也是相反的。雲手時的右手往前往左往上運動,右胯則應該同時暗暗往後轉,運動方向也是相反的。左分腳時左腳前踢是往前運動,左胯也是暗暗同時往後運動的等等;必須明白這種相反運動,不是相互配合,而是體內力量傳遞過程中的先後鏈條與前因後果,即胯的運動是力量鏈條之先、是前因,手的運動是力量鏈條之後,是後果,這就象一條彈動的鞭子,胯是在近把手處,手是在近鞭梢處,鞭子近鞭梢處的彈動是由鞭子近把手處的彈動的延續和所引起的。如果不是這樣,「空肩」也難以形成。當然,胯之與手的體位運動方向相反的動作幅度很小,功夫越高,外形變化越是難以通過觀察發覺。 (三)要做到「空肩」,無論是練拳還是推手、散手實踐中,只要存在著有向哪一側化解對方攻擊的可能,哪一側的大臂與肩內側就應該預先尤其含胸而形成圓弧形,化解中這一側的大臂與肩內側所形成的圓弧形要保持基本不變;手臂的動作不能由肩領先和由肩帶動而身軀發生傾斜,要力求避免這一側的肩後部出現發脹的感覺。比如右手相搭的單推手,對方攻擊之瞬間就要保證右大臂與肩內側尤其含胸,這含胸是指由腳上傳的力量引起收腹,再引起鎖骨內側的胸部往內吸,感覺肱骨上端與胸部的連接被拉開而形成圓弧形,不能將肩頭主動往前裹來形成「含胸」,這種肩頭主動往前裹的動作是沒有「空肩」效果的錯誤的「含胸」;含胸化解中右大臂與肩內側所形成的圓弧形要安靜地保持基本不變;也就是在化解至對方落空之前,右大臂肩內側所形成的角度要保持基本不變,這是能夠不假思索、緩應急隨地使得對方「終不得力」、使得對方攻擊的力量作用不到自己身軀的重要條件,也是使得自己身軀的力量順暢傳遞至手臂攻擊對方的重要條件。對於化解對方的攻擊,圓弧形轉身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也是太極拳尤其擅長的特徵性的功夫,而化解方向一側的動態含胸則可以使得不假思索、無過不及地借人之力實現弧形轉身尤其順遂靈活;動態含胸可以使得胸部動態後移甚至達幾公分,這樣的後移就意味著獲得了更多的化解機會和餘地;而由於弧形轉身與動態含胸,會有軀體後背成向後凸弧形的感覺,可以達到手臂直接被腰骶部帶動,這樣,肩部就可以始終處於休息狀態而對手臂的動作不起支配作用,因此,化解方向一側的大臂與肩內側尤其含胸而形成圓弧形無疑是「空肩」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種含胸反應在練拳中是應該認真培養的,套路中很多動作都存在著有向一側化解對方攻擊的可能,這些動作就必須做到這一側的尤其含胸而大臂與肩內側形成圓弧形。比如攬雀尾左掤抱球的右手往前運動、白鶴亮翅的右手往前提起、右手後移的倒攆猴,這些動作右側主要都是化解,右大臂與肩內側就應該尤其含胸而形成圓弧形。單鞭的左手左移、肘底看捶的左手上提、左手後移的倒攆猴,左側也都屬於化解,左側就要尤其含胸而左大臂與肩內側形成圓弧形。搬攔捶搬拳時、打拳時右拳有可能遭到對方的反攻擊,右大臂與肩內側也應該尤其含胸而形成圓弧形。雲手時的右手往前往左運動是化解,右大臂與肩內側也應該尤其含胸而形成圓弧形。左分腳時右手往後分是屬於化解,右大臂與肩內側也應該尤其含胸而形成圓弧形等等。 太極拳的「空肩」與全身各種要領都有整體關聯影響,比如件,身軀的中正自然豎直是「空肩」的重要條件,如果動作中順肩而肩向動作方向傾斜領先,這一肩是不可能「空肩」的。然以上三方面方法對於「空肩」尤其內在而難以從外在姿態觀察中了解,而且也是「空肩」關鍵性的三個重要方法。所以,對於「空肩」的鍛煉,這個三方面是應該尤其注意的。 文章源自:中國國際太極拳網【itjq.net】
推薦閱讀:

太極拳的練形與調氣
武當太極拳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片(視頻)
關於李玉琳的一些介紹
老拳師視頻答疑:有人問太極拳的勁來源於腰,為什麼中指還要領勁?
第812期:破譯太極拳調心的奧秘

TAG:太極拳 | 太極 | 前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