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叢專題丨西嶋慎一、和中簡堂等日本學者論小林斗盦
西嶋慎一、和中簡堂等日本學者論小林斗盦
追憶小林斗盦先生
文/西嶋慎一
西泠印社名譽社員
書道文化研究家
初次到小林先生府上拜訪,是1962年的秋天。其時,我正擔任《書跡名品叢刊》編輯,第100集為趙之謙的《氾勝之書》,拜訪先生正是為了這一集的取材攝影。
小林先生當時46歲,作為年輕篆刻家中的佼佼者聞名已久,同時他也是一位著名的古印研究者,曾經編輯過《定本書道全集·印譜篇》,1956年由河出書房刊行。此書由小林先生與太田孝太郎共同編著,太田先生負責古代部分,近代部分由小林先生承擔。《定本書道全集·印譜篇》的刊行,使我們終於能夠鳥瞰中國印章的歷史,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當時我剛剛開始從事書法出版工作,對於小林先生很是仰慕。
小林先生的府邸位於川越市一番街,地處市中心。房子的二層屋頂低矮,懸掛著趙之謙的《氾勝之書》共八屏。作品字體類似北魏始平公造像,但楷書排列緊密,又是八幅連續排列,即使在這麼一間稍顯低矮、光線不足的房間,也足以給觀者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小林斗盦篆刻之軌跡·印章的世界與中國書畫藏品展」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
小林先生作為書法藏家早已廣為人知。1953年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書道名品展」,展出了小林先生的藏品數件,除了楷書《氾勝之書》,還有趙之謙隸書張衡《靈憲》四屏、鄧石如文語軸、吳讓之篆書四屏、何紹基七言古詩四屏、伊秉綬書晉人軼事。其中,趙之謙《氾勝之書》、鄧石如文語軸與伊秉綬書晉人軼事,後來均在《書跡名品叢刊》中出版刊行。
當天在小林先生府上,除了趙之謙的作品,我還觀覽了幾件書畫,其中印象較深的是文點的水墨山水和任伯年的馬圖。文點的作品畫幅不大,但墨氣十足。任伯年在識語中稱效仿金農。小林先生說,這兩件作品均為林朗庵舊藏,並指出鑒藏印的位置。先生還說,林氏的眼力令人敬佩,鈐上林氏鑒藏印的作品十分可靠。
▲日月齊光
西川寧先生也說過林氏的鑒賞水平非常了得。小林先生經過河井荃廬的介紹與林朗庵相識,敬仰河井的小林先生,自然對林氏也十分敬慕。因此小林先生所藏中國書畫,與河井荃廬、林朗庵均有關係,當然也與西川寧的眼力有關。可以說,小林先生的藏品,不僅是他個人的成果,也是超越他個人的時代積累的結果,其水準可見一斑。
在我編集《荃廬先生印存》時,也對鑒藏深有感觸。藝術家的作品雖說屬於個人的勞動成果,但終究也是藝術家所處環境的產物。河井荃廬曾面見吳昌碩,並受其影響,由此也導致了他藝術上的轉變。在學習了趙之謙、吳讓之、鄧石如的藝術之後,河井荃廬的藝術視野隨之擴充。小林先生與河井荃廬相識,他的篆刻世界也隨之得以擴展。全面收錄河井先生篆刻藝術的《荃廬先生印存》,由小林先生和西川寧共同擔任編輯工作,由此對小林先生的篆刻藝術也產生了莫大的影響。
1974年5月21日,我與小林先生一起赴西川先生家拜訪,這是《荃廬先生印存》第一冊的編輯會議。下午3點到西川先生家,離去已是晚上9點,還是小林先生為了趕上回川越的末班電車,不得已才離去。自此以後,我們每個月都會造訪西川先生家一至兩次,討論編輯事宜,每次都是晚9點結束,如此大約持續了一年半。
《荃廬先生印存》共錄印800枚,西川寧在跋文中記述了編輯原則:「將一位藝術家的作品進行編年,是理解作品風格變化的必要條件,因此這本印譜也按照編年順序來呈現。」然而,作品的編年並非易事。河井荃廬年輕時代的作品,印箋保存在其弟河井章石處,製作年代的確認相對容易,但後半生的作品較為零散,只能以幾件年代確定的作品為標準,再對其他作品進行比對和排列。每次在西川先生家的探討,幾乎都是為了確定作品年代。當時西川、小林兩位先生為此煞費苦心,所費周折無以言表。每件作品都要詳細分析字法、章法、刀法,推斷製作時間。兩位先生滿懷對河井荃廬的仰慕,在編輯上花費了無以計數的耐心和苦心,我作為親歷者是可以證實的。
小林先生年輕時代就才華出眾,堪稱篆刻界的翹楚,他的成果也完全配得上外界對他的讚賞。編輯《荃廬先生印存》一年半的小林先生,對於治印的態度也變得更加成熟而嚴謹。
1975年秋季展覽上,小林先生展出了「日月齊光」朱文印,這枚印章參考了漢代封泥樣式,強調邊框,中央沉降。印箋上書「荃廬先生印存,乙卯秋日行將發刊,即刻此四字,已志贊仰,受業小林庸浩」。識語下鈐有白文印「寶書龕洒掃弟子」,「寶書龕」為河井荃廬的堂號,這方印是為了紀念《荃廬先生印存》的完成、追悼亡師荃廬先生而作。此作品的布局與刻法,是小林先生多年積累的結果,也代表了他當時治印的最高水準。這方印凝聚了他在編輯印存的過程中,對河井荃廬作品細緻的觀察以及完成整個編輯工作的信心。這種強烈的內在精神性,也成為此後小林先生篆刻藝術的特徵。
第二年展覽中展出的「大象無形」朱文印,與「日月齊光」有著相似之處,既蘊含了高超的技術,又浸潤了前所未有的心境與內在力量。這兩方印章,標誌著小林先生的篆刻藝術翻開了新的篇章,也彰顯了他已成為河井荃廬篆刻藝術的優秀繼承人。那一年,「大象無形」印章榮獲文部大臣賞。
上述這兩方印都是先生研究封泥的成果,當我看到「日月齊光」印之時,不由聯想起河井荃廬的朱文印「敬圓之印」。這是園城寺長吏直林敬圓的印章之一,印章為雙面印,另一面為「長等法主」白文印。
「敬圓之印」在河井荃廬的印章之中屬於極少數技巧鮮明的印章,借用了漢代銅印邊緣高起的味道。「日月齊光」印中央部分加以擊刀,技法鮮明,與「敬圓之印」邊緣處理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或許正是受到「敬圓之印」的啟發。但總體來說,河井荃廬的作品給人以解衣磅礴的寬厚之趣,小林先生的「日月齊光」則似乎直接反映了作者的精神世界,有一種緊張之感。河井寬綽的篆刻風格與小林篆刻的緊張感形成一種落差,也是師徒之間不同的特色所在。
小林先生對於太田孝太郎的仰慕始於古印研究。對於古印,小林先生多年來一直關注。園田湖城多年搜集的650枚古印,為製作印譜曾被借到東京,為能將這些古印公開展示,小林先生進行了不懈的努力。
小林先生對於各個機構和個人的古印藏品都進行過觀摩、攝影和尺寸記錄。其中包括太田孝太郎所藏1045枚,書道博物館藏1244枚,藤井有鄰館藏3200餘枚,大谷大學藏756枚,園田氏所藏641枚,寧樂美術館藏1200餘枚,大西氏所藏853枚。戰前流入日本的古印共約8000枚,小林先生幾乎都親自觀覽過,其成果被簡要編寫於《中國璽印類編》一書。
小林先生的篆刻藝術,植根於這些古印研究的基礎上,可以說凝聚了一個時代篆刻界的精華。
我與小林先生一起到寧樂美術館對中村准作的漢代銅印進行過取材,在京都受到松谷石韻的接待。松谷也收藏印譜和中國書畫,小林先生寄贈給東京國立博物館的中國印譜共423件,其中就有幾件出自松谷的舊藏。
大阪的北村春步、京都的園田湖城、盛岡的太田孝太郎,是那個時代印譜收藏的大家,小林先生努力搜集他們的藏品。其中從太田、園田處購得的印譜是品質最好的。近代日本篆刻界印譜藏家的精品,是經過小林先生的搜集,最終寄贈給了東京國立博物館,這一點不應被忘記。
小林先生作為篆刻家、印譜與中國書畫收藏家,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堪稱一位不可多得的大家。
小林斗盦篆刻之軌跡·印章的世界與中國書畫藏品展
文/和中簡堂
西泠印社名譽社員
日本美術展覽會會員
全日本篆刻聯盟理事長
在小林斗盦先生誕辰100周年之際,「小林斗盦篆刻之軌跡·印章的世界與中國書畫藏品展」於東京國立博物館開幕。此次展覽分為六個部分及結尾部分:
第一部分為「與古典之對峙」,意圖展現斗盦先生秉承實事求是的理念,繼承古典、學習前人。
第二部分為「風格之軌跡」,展示了先生從少年至晚年作品風格的變遷,其中包括小篆作品和梅花圖等。
第三部分為「篆刻收藏」,展示了先生珍藏的玉印、古銅印、中日名人刻印、印譜等。其中包括一方小巧玲瓏的玉印,先生的齋號「懷玉印室」正是來自於此。先生對鄧石如、吳熙載、趙之謙、吳昌碩等大家之作品有獨到的見解,並從中得到滋養,他的作品也顯示出成長和升華的軌跡。
第四部分為「創作之風景」,展示了先生平日里的文玩、印稿、校字等與作品的關係,也有一部分先生的草稿一同被展示出來。
第五部分為「中國書畫收藏」,展示了先生珍藏的名品,包括與篆刻相關的清朝金石家的作品。
第六部分為「翰墨之緣」,展示了先生與中日文化界及其他機構等各個領域的交流。
結尾部分為「篆刻之前景」,展示了青山杉雨先生喜愛的刻印「胸中丘壑」。印章雖不大,但卻是巧妙利用空間的典範,暗示著篆刻的重要作用。
小林斗盦先生的一生,對於治印向來貫徹著嚴謹的態度。他的完美主義,對於古典的獨到分析,理性的作品風格,從展覽作品中都能一一窺見。
這次的展覽圖錄中,附帶先生寄贈的印譜收藏目錄,對於篆刻研究也是不可或缺的資料。
近兩個月的展期,參觀者多達43000人,展覽最終圓滿落幕。通過這次展覽,若能加深人們對篆刻的理解,使更多的人對篆刻產生興趣,實為最大之幸事。
▲崔子玉座右銘
▲仿金冬心墨梅圖
燕處超然——小林斗盦先生和他的篆刻
文/綿引滔天
日本美術展覽會會員
全日本篆刻聯盟事務局長
斗盦先生離世已10年,其間承蒙各位的鼎力支持,先生的遺作展曾在中國的杭州、廣州、香港、福州、台北以及海外舉辦,這次終於能夠在日本國內辦展。為了回顧先生的篆刻藝術歷程,展覽準備工作花費了4年,旨在以這次展覽為契機,使一般愛好者也能理解篆刻這個方寸世界中的趣味與奧妙。若是要全面展現斗盦先生的成果,恐怕還要今後另尋時機。
▲小林斗盦篆刻之軌跡·印章的世界與中國書畫藏品展
▲小林斗盦篆刻之軌跡·印章的世界與中國書畫藏品展
先生具有出色的稟賦,其篆刻藝術的特點在於技巧與思想中所具備的縝密。精緻的作品中充滿著剛健,大膽的作品中蘊含著理性,這或許是他作為研究者的深厚學識帶來的感性所致。他的藏品也表現出同樣的特點,均是經過反覆推敲的高質量精品。
斗盦先生的這種縝密,正是目前日本篆刻界所缺乏的精神。時下各種展覽展出的作品,數量可謂眾多,但往往傾向於強調個性化的技巧,而總體水平粗糙,缺乏耐人尋味之處。先生若是看到今日之景象,想必也會感嘆吧。雖然無法完全追隨斗盦先生的完美主義,但將其方法論繼續發揚光大,激勵後學,是弟子們肩負的責任。
這次遺作展上,作為書齋風景的一部分,先生的日常用品和餘下的刻印一同陳列在書桌上,其中有一方未在圖錄中展示的「燕處超然」朱文印。這句老子的名言,先生使用金文布局,流暢而雄渾。在印材的背面,試刻著同樣的文字,其他還有兩種不同的書體,大概是為2007年8月的展覽所做的準備,未曾想竟成為絕筆。
先生似乎與「老」無緣,年齡越增長,氣力越充實,可謂老當益壯。正如「燕處超然」之意,先生懷著尊古之志,從不沉溺於新奇流行,滿懷崇高理想,在現代篆刻界是超然的存在。
重溫先師教導
文/岩村節廬
日本美術展覽會準會員
讀賣書法會常任理事
▲西泠印社建社80周年紀念大會現場揮毫
右起:王個簃、沙孟海、小林斗盦、梅舒適、商承祚
《荀子·修身篇》中說「莫要得師」,小林先生就是這樣一位良師。他的教誨,今天依然在弟子中一脈相承。作為老師,先生的教導可謂嚴厲,這也是他作為一名篆刻家對待自己作品的態度。先生對於篆刻,總是抱著一種主動學習的積極心態,而不僅僅是請教。他經常給我們展示清代名人書畫與刻印,教導我們重視接觸實物,這些珍貴的經驗,如今依然是指導我們篆刻創作的方針。
這次參與「小林斗盦篆刻之軌跡·印章的世界與中國書畫藏品展」,目睹先師走過的足跡,使我們有幸再一次感受到他的教誨。
承接古典的現代篆刻
文/權田逸廬
日本美術展覽會會友
讀賣書法會常任理事
初見小林斗盦,是在一次展覽的展廳,那時的我是個18歲的大學新生,而先生已耄耋高齡,且作為書法與篆刻界泰斗備受尊崇。雖然冒昧,我還是拿出了自己的作品請先生指正。此次的不期而遇,使我有幸師從斗盦先生,他獨特的人格魅力與指導方法,引領我逐漸走入了奧妙無窮的篆刻藝術世界。
作為師門中最小的弟子,先生素來對我寬厚仁愛,只是一旦涉及專業領域,他的態度會立刻嚴肅認真起來。他教導我們要將自己的作品看作古典的延伸,對於不依據傳統的臆造或是從字典上生硬地照搬,先生都會嚴厲斥責。
通覽這次「小林斗盦篆刻之軌跡·印章的世界與中國書畫藏品展」,我再次被先師的眾多作品所震撼。先生用自己的作品,展現了承接古典的現代篆刻的困惑。睹物思人,晚輩定會繼承先生之遺志,在藝術的道路上奮勇前進!
責任編輯:吳勤勤、陳 濤
推薦閱讀:
※地球和地圖專題問題(經緯網、時差、光照圖、太陽視運動)
※專題 | 大清為什麼會倒台:權貴內鬥導致保路運動失控
※【2011中秋節祝福簡訊】中秋節祝福語,中秋祝福簡訊專題,中秋節祝福語大全
※中國古代的宰相制度專題總結
※《閱讀與欣賞》(專題四:《詩經》閱讀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