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春:2018年中國經濟總體來講會更好
中國網1月6日訊(記者王琳)2018國家發展與城市治理青島高端論壇暨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青島分院成立儀式於6日在青島舉行。中共青島市市委副書記、市長孟凡利,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等知名學者出席論壇,並圍繞本次論壇的主題「國家發展與城市治理」參與討論。
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就2018經濟形勢發表主旨演講,發言如下:
每年分析宏觀經濟的團隊都在展望來年的經濟,都會提出自己的看法,今年與往年最大的不同是所有團隊一致出現樂觀情緒。回顧過去幾年裡面,2013年金融方面一些問題,工業領域價格持續下滑的問題;2014年問題開始顯現,地方投融資平台難以為繼,東北經濟出現塌陷;2015年股災,同時還出現局部一些地方的金融塌陷問題;2016年大家也心事重重,但今年不一樣,各個宏觀經濟研究團隊都認為2018會更好。
今年大家普遍認為增速到了一個新平台趨緩,趨穩主題。經濟會更好是核心,大家給出很多共識性的答案。
國際形勢一片大好,幾大經濟板塊,七大經濟主體,經濟同步上揚,會導致我國的外貿需求會持續上揚。外貿的這一種持續上揚,為中國經濟會注入很重要一種活力和推動力。
國內房地產市場也還不錯,消費還會依然強勁,2017年1月至11月份,消費增速依然保持兩位數。網購消費速度依然保持在30%左右。因此大家突然中國人是在全世界消費能力最強大一個國家,並且呈現出日新月異的一種發展狀況。所以2018年,收入有保證,供給側結構型改革,如果加強高端供給和高端服務這樣的短板,我們消費的釋放會更上一層樓。
看中國的經濟怎麼樣,不能只看東北而是要看一看深圳,深圳的高新區是新動能的這一種展現,新動能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個很重要的支撐力。新時代新現象,新經濟所展現出來新面貌,讓大家感覺到祖國會更好,新動能,新產業,新技術推動動能的轉化,因此大家預測2018年中國經濟形勢會更好。
然後,學者的使命不是要形成共識,而是在共識中間尋找到風險,在樂觀中間看到風險。對2018年的經濟的預測也存在分歧,比如:OECD對中國經濟增長率的預測為6.4%;最近舉辦的世界全球學者討論中國經濟,有學者預測2018年世界經濟最大風險有兩個,第一個歐美的金融泡沫;第二個中國能不能夠真正的進行深度改革,能不能夠真正的在結構性改革中間重塑中國的動力。因此他們認為世界經濟整體現象並不是像大家所展現的,不是一片樂觀景象。因此也有很多學者預測中國經濟增長率在2018年會有所下降,這就是不一樣的聲音。
很多團隊預測中國經濟增速會提高來源於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來源於對中國高新技術的信心,的確中國高新技術園區遍布深圳、成都、武漢等,而且創新企業也在遍地開花,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是任何一場創新,特別是真正的創新失敗率是非常高的,成功率不到10%。因此,重要的是我們要反思如果評估任何一個無論是市場主導型的創新,還是政府主導型的創新的失敗性。
中國國家級的高新技術區有156個,中國人具有創新特質,我們已經發展到真正的高技術,高水平,我們是人力資本大國,但是沒有邁入真正的強國行列裡面,因為創新的人與組織在中國依然非常稀缺。
在政策的角度來說,新一輪的創新會帶來一批新的企業、產業、技術,成功的在各類平台上面孵化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但是相當一部分的投資也會出現呆壞賬問題,而且問題更突出,由於槓桿的猛增,目前地方政府做很多產業引導基金,做很多招商引資的平台,地方政府的這種隱形化,槓桿化,導致新一輪地方政府的債務擴張,實際比上一輪投融資平台所帶來問題有可能還要凝聚。
如何處理這一問題?中國目前政策上持續性,已經到了一個很重要的臨界點。特別是財政問題必須要轉向,要從高速度轉向高質量。如果從實實在在的角度講,就是要從過去高赤字率轉向一個適度的赤字率。一個可持續債務率和一個可持續金融穩定性。因此,我們會看到過去依靠這種穩增長政策所支撐的一系列的假像,都會逐步逐步的顯露出來。現在是考驗我們實際上的政策轉變,和政策的可持續是很重要節點。
我們必須要從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地方政府的債務約束下的行為模式來解讀財政政策的走向。要從中國的金融風險,整個的風控發展趨向來解讀貨幣政策的這一種變化。2018年第一個利率水平有一個持續上揚的過程,政府的扶持力度要逐步放緩。因此我們也會看到,我們在認識中國這一種的結構轉化,認識中國新動能變化過程中間會有一個更深刻的過程。所以當我們談到對於風險和分析認識,依賴於對一些深層次的政府行為的認識,而不是簡單概括與描述。
因此,我們依然會有很多分析,依然有很多不確定性,這一種不確定性來源於政策定位的不確定性、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以及金融風險釋放的路徑的不確定性。
學者預測預計2018年中國的經濟形勢會更好。實際上來源於我們對於新政治周期的期盼,來源於我們對於關鍵性,基礎性改革的期盼。黨的十九大報告,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改革作為最核心的要點,這是我們值得期盼的,但是深度和廣度怎麼推行,是要真正來深入研究的一個話題,所以這一個不確定性也是我們要高度關注的。
在這些不確定性的基礎上,再來認識中國經濟會發現,中國經濟發現總體來講會更好,但是艱難會很多。最大的一個艱難還是在於政府體制改革,在於政府債務率約束下的種政企關係、銀政關係、銀企關係的重塑。
推薦閱讀:
※EIA庫存周報:美國上周原油庫存降幅超預期
※西報:世界經濟增長四分之一都要歸功於中國
※IMF最新數據:中國經濟增速重回全球第一
※娶了富家女我反而陷入經濟危機
※【薩沙講史堂第四百三十三期】民國槍支最泛濫的地區是哪裡?竟是經濟最發達的廣東(歷史系列第165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