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也正面臨幸福追求的轉型

5月15日上午,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學系終身教授,清華大學的心理學系教授彭凱平做客第40期文匯講堂,與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陸銘一起為現場300多名聽眾做了一次「幸福科學」的普及。  「幸福科學」的研究表明,人均GDP過3000美元是一條「心理分界線」——  非常高興來到文匯講堂和大家探討積極心理學和幸福科學的研究。去年清華大學在北京組織了中國首屆國際積極心理學和幸福科學大會,引起網友廣泛關注。有網友說,中國社會太複雜,我寧做幸福的豬,不做痛苦的人;而2000多年前先哲蘇格拉底曾說,我寧願做一個痛苦的蘇格拉底,也不願做一個幸福的豬。我們發現人們對幸福的理解千差萬別,還存在一些認識誤區:如幸福就是一種理想,不可能得到;幸福是忽悠;幸福就是滿足,餓了有飯吃,累了有床躺著;幸福是比別人好一點;幸福是看破紅塵,出世無為;幸福是政府給的,等等。  為什麼這些幸福觀可能是錯的呢?這取決於幸福是不是一門嚴謹的科學。  20世紀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假設人性本惡,使很多人文社會學科重點關注自私、鬥爭、負面情緒等。  幸福是有科學依據的,但為何幸福科學在20世紀末才被作為積極心理學的主體而獨立問世呢?這跟人類在上世紀的認識偏差有關。上世紀有關人的行為和心理的學科陷入了一個誤區,社會達爾文主義根據早期的達爾文進化理論提出人有自私基因的假設,於是有了「叢林原則」。在這種理論指導下,經濟學有理性人假設,提倡個人利益最大化,主張市場競爭;社會科學領域只強調「適者生存」式的鬥爭。人的行為確實跟適應環境有關,但是否全部行為都是進化選擇的結果呢?比如說雄性孔雀開屏特別漂亮,但它在自然逃生中是不利的——這裡,性選擇傾向依據的是「美」者生存的邏輯,文化因素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在生物科學領域,受到人的基本本能只是鬥爭和逃亡的假設影響,我們對人類負面情緒的研究特別透徹,如應激情況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的反應:孤獨、無助、危險、悲觀、抑鬱、緊張等。哈佛大學講師Shahar統計發現,研究憤怒、焦慮、抑鬱和研究幸福、生活滿意度的心理學論文數量之比是21:1。由於這種偏差,心理學被認為只關注負面的要素,與心理治療有關。心理學當然能治病,但這不是心理學的主業,心理學研究的是人的本性,人的幸福,人生活積極的各個方面。現在的幸福科學所屬的積極心理學提倡重新解讀人類的進化。因為早期進化觀點忽略了人積極、善良的一面。  重新解讀進化論發現,直立人的骨盆變窄、大腦皮質比重大、裸露皮膚多,表明人需要保護、愛、觸摸、溝通。  大約在6000萬年以前,人類從猴子到大猩猩的進化過程中,形態學上產生了翻天覆地的劇烈變化,我挑三個主要特點來解釋——進化決定了人類本性是善良、友愛、相互支持的。  第一,人類直立後骨盆變得特別狹短,所以人類的嬰兒比其他動物的嬰兒更脆弱,更需要保護和關懷。很多動物世界裡不需要丈夫這個角色,但人類不同,由於人類嬰兒生育期、成長期比其他動物都要長,決定了人類必須要關照自己的後代,就是進化選擇了人類的品德,人類必須具有愛的天性,否則很難生存。  第二,我們有一個巨大的腦,大腦皮質相對於身體特質的比例居動物之首,因此人類是唯一具有靈性的動物,這個靈性就是對他人的理解,對他人的關心。1歲的小孩有靈性,能夠猜出媽媽在想什麼,其他動物沒這個心理能力。所以只有人類才能進行心靈的溝通和對話。  第三,人類裸露的皮膚特別多,毛很少,所以人類觸摸的感覺是動物裡面最發達的,人類需要撫摸,需要關愛,需要接觸。雖然中國文化強調舉案齊眉,相敬如賓。其實應該鼓勵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它和我們幸福感有很大的關係。這些例子都說明人類具有善良的天性,獲取幸福感的生物基礎。  對神經系統和大腦中樞的研究發現:愛的激素、迷走神經、前額葉皮層活動左右著或反應著人的幸福感。  2005年蘇黎士大學費爾教授和團隊在做信任遊戲時對參與者做了大腦活動掃描,發現腦部分泌出的Ocytocin(國內譯為催產素)能抑制腦部兩個區域的活動。第一是杏仁核區域:處理恐懼和危險的部位。催產素高,會降低防衛心和恐懼感。第二是紋狀體區域:腦部憑著過去回饋而指引未來行為的地帶。催產素多,可讓人忘掉過去的痛苦,更相信他人。Ocytocin在中國翻譯成催產素,其實它是一個神經激素,在婦女生育時可促進產道的收縮,但還有更多其他的心理影響,男性同樣擁有。在西方被翻譯成愛的激素。對有抑鬱症和孤獨症的人,催產素對他們會有很大的幫助,這說明人的幸福感、信任感確實有生物基礎。據悉已有商業公司發明了含有催產素的香水,使丈夫變得溫情以調節夫妻矛盾。  科學家繼而發現迷走神經與社會行為、幸福感特別相關。人類最長的神經系統——迷走神經支配呼吸、消化系統的絕大部分器官以及心臟的感覺、運動以及腺體的分泌,也決定了親社會的行為。看一張香車美女圖,美國人的第一反應就是「WOW!」一聲大叫,此時激發了迷走神經,開闊了肺部活動,所以,人遇到激動、興奮事件時,心胸是比較開闊的;後來又發現,人的迷走神經的活動要經過咽喉、頸部,所以通常按摩頸部讓你有幸福感。我們對自然之美和精神世界的創造美同樣會有這種反應,激發迷走神經能激發人的幸福感。  大腦的不同區域對幸福的反應不一樣。讓人類看兩張圖,一張幸福快樂,一張悲傷痛苦,同時進行核磁共振掃描。看幸福圖時,人類大腦反應區域集中在大腦前額葉皮質左邊,就是左耳朵前方,而看不幸福圖時基本是集中在大腦前額葉右邊的皮層。因此,人類積極的情感對應大腦前額葉左邊的皮層活動,消極情感對應同一個區域但在大腦右半部分的活動。這些最新科學發現說明,幸福有科學證據,可以做科學研究。  幸福感有助於促進健康和長壽,提升創造力、恢復「9·11」等心靈重創,這些結論來自科學數據。  幸福與健康關係很密切,歐洲心理學家做過一系列的研究,發現快樂的修女一般比不快樂的修女多活7.5歲;與之相比,吸煙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是2到3年,所以不幸福對人的傷害遠遠超過吸煙對我們的傷害;科學也證明了糖尿病與焦慮水平相關,樂觀主義者能夠減少25%的得癌概率。  積極心理學的創始人Seligman曾有實驗,測試幸福能否救人一命?他給抑鬱症患者提供三種療法,一種是藥物療法,二是藥物和常規治療的結合,三是幸福心理學的治療方法,讓人天天想一想他應該向誰感恩,想想自己的優勢,結果接近吃藥的效果,甚至比藥物治療更好。  人的幸福感與我們的工作也有關係,心理學家Diener的研究發現,快樂的大學生比不快樂的大學生容易找到工作,調查顯示,在美國很快樂的大學生比一般的大學生一年多賺2.5萬美元。所以幸福快樂也是真金白銀,追求幸福也就是追求財富。  哈佛心理學家發現突破性重大創造一般都是在發生幸福事件後。發現了人類遺傳DNA雙模型理論的兩位英國科學家,就是在酒吧裡面快樂喝酒,突然覺得螺旋動起來了,由此靈感閃現。說明快樂的心情是創造力的必要條件。  「9·11」恐怖事件對美國人傷害非常大,加大伯克利分校BarbaraFredrickson教授對『9·11』受害者進行了跟蹤分析,災難發生前幸福指數高的人很快就恢復過來,但幸福指數低的人則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恢復健康。說明特別不快樂的人得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的比例要高很多。非常幸福的人,其實也經歷同樣的痛苦和傷害,但是他們的幸福感幫助他們很快恢復。  回到一個基本的結論,幸福不是虛幻和忽悠,幸福可以用科學的方法探索。  人均GDP到達3000美元後,幸福與財富沒有正相關。2008年後的中國進入現代化行列,和其他發達國家一樣面臨幸福追求的轉型。  幸福與財富有多大關係?Diener等人的研究表明,個體的幸福感與財富相關度不大,特別是達到人均GDP3000美元之後。中國在2008舉辦奧運會時,人均GDP基本達到3000美元,所以奧運會被視為中國現代化的成年禮。美國是1962年越過3000美元的心理分界線,英國是1968年,法國是1972年。我們目前所面臨的幸福感的迷失和這些國家當年的遭遇是一樣的。這幾年,中國發展面臨很多社會問題,不能簡單地說是改革開放造成,這是我們現代化過程中必須付出的代價,對此我們要有正確的分析,一定要走改革、開放、創新的新路,不能回到封閉、動蕩、鬥爭的老路。我特別欣賞唐德剛先生的一句話,中國現代化的歷程,就如長江萬里行,現在的發展階段如同在長江三峽驚濤駭浪當中,走出去就是一馬平川,勢不可擋,奔向大海。因此,我們一定要對社會發展有一個科學的認識:財富到達一定程度後,幸福感的增加跟收入增加是無正相關的,此時,我們應該追求怎樣的幸福感呢?這是處於轉型期的中國亟需建立自己的幸福科學研究的動力。美國在1962年至1968年期間,越戰開始,總統被暗殺,整個社會也面臨價值觀分崩離析,性解放、吸毒泛濫,等等,但是幾年後,社會慢慢回歸了理性發展的道路。  幸福感的社會對比並非都有意義,幸福科學提倡自己和自己比,自由意志的程度決定了幸福感。  幸福感有很多的社會對比,心理學實驗說明社會對比產生的效果往往是不可靠的。在一些全球幸福排行榜中,中國人得分可以排在126位,也可以排在第1位,這完全受到外在參照的影響和指標設計的影響。幸福科學講自己跟自己比,這就是我們很簡單的發現。  那麼,什麼決定幸福?我們能不能幸福?我認為回答不了,因為從腦形成商數看,人是最智慧的,為7.4,而豬是0.27,比所有的動物都要笨,它沒有靈性。人類能夠掌控的社會關係是150個,人有心靈,有移情,有共享,有指引,有演示,有撒謊。人有自由意志,即主觀判斷,個人偏好和選擇,有理性的控制能力。我們發現心理感受到的自由意志的程度決定了人們幸福感的程度。從心理學研究來看,越是努力獲得的成功,越讓人感到幸福;越是需要思考的事物所帶來的成功更讓人幸福;越是經過自我控制而得到的滿足越讓人幸福。心理學家的追蹤實驗發現,越是能夠忍耐自己衝動的孩子成年以後更容易考大學,更容易結婚,更容易得博士學位,而那些忍不住馬上滿足自己慾望的孩子更容易退學、更容易離婚,更容易受挫折。說明越是能夠控制自己行為,越容易得大幸福。這就是心理學談的自由意志決定了人的主觀幸福感。  個人幸福感50%來自基因,40%由自己決定,積極心理學教你14種簡單的創造幸福感的方法。  個人如何創造幸福?心理學家Lyubomirsky著有《如何創造幸福》一書。她認為,幸福的50%是基因決定,10%受環境制約,40%由自己管理。她推薦了14種方法。  第一感恩之心。想想生活中需要感謝的人,並公開表達出來。  第二發掘自己的優點。Seligman研究發現,任何人都會擁有優點,以下六組優勢具有跨文化的普適性。即智慧和知識,勇氣和決心,溫情和愛護,公正和公平,節制和謙遜,精神和超越,每人都可以至少找到其中一點,把優點發揮到極致以應對短處,幫助克服生活中的不愉快。  第三與人為善。如每周花一天做五件對人友好的事,並記在日記上。  第四是體育活動。科學研究發現,體育運動停下來後會產生很多多巴胺,它和性愛以後分泌的多巴胺有同樣效果。而上網時間長的人抑鬱感、壓抑感很強烈。  娛樂可以讓人放鬆,遊戲可以讓人快樂,幽默讓人幸福;傾訴,包括描寫、表達有助提高免疫功能。  禪思能讓人增加幸福感,因為你注意氣息呼吸的調節,注意自己身心狀態的變化,想像地面在變化,想像救治受難的愛人。  崇敬之心。因為迷走神經放開了。中國人最擅長欣賞自然之美,藝術之美也使我們產生極度的幸福感。還有政治之美,它是一種智慧的對撞,一種選擇的行動。崇敬之心可以降低我們的壓抑感,可以升華和超越,超越過程中你會把自己放在大自然的力量之下,有天人合一的感受,這些都是幸福基本的來源。  用心體驗生活中間很多美好的事情,我們就會創造幸福。  我最後用南宋梅花尼的詩《梅花》來結束。「盡日尋春不見春,茫鞋踏遍嶺頭雲。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指頭已十分。」幸福就是在尋找,不是等待;幸福在於努力;幸福其實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是我們同樣可以得到幸福。 所以讓我們一起來尋找幸福,創造幸福,欣賞幸福。

推薦閱讀:

平淡,人生的最高追求
健康 ── 靠自己去追求
壞男人教你追女生攻略:7招提升你的追求成功率,你懂幾個?
教育的價值與追求

TAG:中國 | 幸福 | 追求 | 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