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比道德更重要
一、「吃人」是邪惡的么?
不一定,在過去未必是。原始社會的很多原始部落,都有吃人的習慣,有的是吃敵人,有的部落甚至是吃自己死去的先人,顯然為了求得生存,在當時的環境下就是「合理」的。
現在也不一定,現代社會也有吃人現象。1972年,烏拉圭空軍一架代號571的大飛機,在帶著45名乘客飛往智利的途中,墜落在海拔4200米的安第斯雪山。最終16名乘客靠吃人肉掙扎求生72天獲救,最嚴酷的荒野求生。這種情況下吃人是邪惡的么?很難判斷。當然在正常情況下像電影《沉默羔羊》中食人肉者肯定是不可接受的。
二、愛會帶來和平么?
站在宇宙中心呼喚愛,大聲讚美和平,斥責戰爭,可能對實現和平並沒有太大的幫助。人類的歷史上,戰爭幾乎從未間斷。要想真正制止戰爭,需要用「邏輯」的方法分析戰爭的動因、目的、產生的機制,才有可能在現實中找到有助於制止戰爭的因素,而不是僅僅做一個廉價的道德主義者,沉浸在自我陶醉中,這不但制止不了戰爭的,甚至有可能帶來相反的結果。
根據丘吉爾的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描述,二戰前歐洲各國民眾中普遍蔓延的和平主義觀點,充滿厭戰情緒,不敢面對現實,選擇性地對事實視而不見,一廂情願地期待和平,反對對軍備的投入,恰恰造成了對德國納粹的縱容,對「人性之惡」,對即將到來的危險視若惘然。正是這種態度給納粹德國提供了機遇,對第二次世界大戰造成的災難負有一定責任。
蘭徳公司2016年7月26日撰寫的報告《與中國開戰,想不敢想之事》,充分、全面分析了與中國開戰所遇到的各種可能性、後果與應對之策。這倒反而讓人覺得,恰恰這種情況下中美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會被控制在最小的因素。正是邏輯、冷靜與理性的態度,而不是一廂情願的道德幻想,有助於減少最壞情況發生的幾率。現實中,和平不是道德的結果,而是利益的制衡。
三、殺人者需要判處死刑么?
2011年7月挪威恐怖襲擊事件造成77人死亡的兇手布雷維克只被當地法院判處21年監禁。似乎有些難以理解,死刑是必須的么?很難判斷。現實中布雷維克無需對77條人命付出生命的代價,只要這個國家的多數人接受這種狀況。世界上已有95個國家廢除了死刑,也許這是一種趨勢。但這仍然需要社會基礎(經濟條件)作為支持,至少一千年前很少有人會這麼想。
四、邏輯是現代文化的核心方法
2000多年前,西方文化從古希臘時期亞里士多德所寫的《工具論》中就確立了「邏輯」的思維方式,這一點影響深遠並至關重要。為什麼500年前西方文化與同時期世界其它文化(伊斯蘭文化、東亞文化等)相比並不佔據優勢,卻率先從農業文明轉向現代工商文明?我想西方文化的傳統發揮了一些作用,歷史上古希臘時期發達的擴張型商業經濟和注重「邏輯」的思維方式很可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與之相對,「邏輯」的方法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所缺乏的。今天的中國仍然是一個外表高樓林立,而內在仍是鄉土社會。農業文明的思維方式更看重情感的紐帶。當對一件事情判斷時,傳統文化更擅長善惡判斷、道德判斷、情感判斷,但不擅長邏輯判斷。而「邏輯」才是現代文化的核心方法。
五、道德是一個經濟問題
很多年以前我第一次在巴黎盧浮宮看展覽,不小心踩到了旁邊一位漂亮女士的腳,還未反應過來,她卻對我嫣然一笑,輕聲道歉,好像是她打擾了我,搞得我精神恍惚。後來這種情況經常碰到,我才明白,現代社會,這種對個體和私人權利的充分尊重是商業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需要,歷史上的歐洲就並非如此。二戰後西方國家進入歷史上的黃金時期,國民普遍具有更高的道德水準,這是由這個社會的經濟模式和經濟發展水平決定的。中國也逐漸向這個方向轉變,現在越來越多中國人的公共意識和尊重私人權利的意識已經大為提高,並不斷改善。信有一天我們也會同他們一樣。
道德,在歷史上是一個變數,而非恆量。發展不同階段的社會,對道德的理解和需求是不同的。即便在今天,一旦社會背景發生改變,道德的標準也會隨之改變(比如美劇《行屍走肉》中的情節)。以生存為目的,以及人性對利益的訴求才是不變的因素。
現代社會,作為一種思維方法,邏輯比道德更重要,當代藝術也是如此。
李颯
2018年6月11日
推薦閱讀:
※電視背景牆有多重要?看到了才驚嘆,歐式、中式與現代風爭相鬥妍
※一家人,什麼最重要。
※解冤釋結之重要 張裕宗
※中國紅十字會在救災中扮演重要角色
※Q&A | 在實戰中,馬鐙真的有那麼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