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皖南一到》:歙縣是我的老家所在
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1939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中文系,畢業後任中學國文教員、歷史博物館職員。1949年後在北京市文聯、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工作,曾任《北京文藝》《說說唱唱》《民間文學》編輯。1962年底調至北京京劇團(院)任編劇。曾任北京市戲劇家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顧問等。1940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說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說選》《晚飯花集》《萊萸集》《寂寞與溫暖》,散文集《蒲橋集》,文論集《晚翠文談》,戲劇劇本《沙家浜》(主要編者之一)《范進中舉》等。曾獲得過全國優秀小說獎等多種獎項。有《汪曾祺全集》(8卷)行世。
1989年秋,汪曾祺、林斤瀾先生來徽州一游。回京後汪先生作《皖南一到》,翌年見刊於《花城》。文中記錄了徽州之行所到所感,還有汪先生對導遊講解的辨識心得(西遞綉樓),亦不乏仍有被導遊詞誤導之處(宏村承志堂抽大煙的「吞雲軒」和搓麻將的「排山閣」),生動地刻畫了上世紀80年代末的黃山市旅遊文化生態。
皖 南 一 到
草 木
合肥菊花很好,花大,棵矮,葉肥厚而顏色深。招待所廊前所放的菊花都可稱為名種。金寨路邊有賣菊花的攤子,獅子頭、綠菊、金背大紅,每盆均索價三元。這樣的價錢在北京是買不到的(我想還可以還價)。大概合肥的土質、氣候對菊花很相宜。
合肥多冬青樹,甚高大,紫灰色的小果子累累結滿一樹。出合肥,公路兩側多植冬青。以冬青為公路的林蔭樹,我在別的省還沒有見過。自屯溪至黟縣,路邊盡植烏桕,通紅的葉子。沿路有茶山、竹山。屯溪附近小山上有油茶,正紛紛地開著白花。問之本地人,雲是近年所推廣。有幾個縣大面積種植了油菜。大概安徽人是吃菜籽油的,能吃得慣茶油么?
屯 溪
80年代屯溪全景
到屯溪,住華山賓館的三江樓。
80年代屯溪華山賓館
三江者:自鎮海橋以西為橫江;橋東為與橫江成直角、南北向者率河。率河,直河也。又東,則為新安江。走到陽台上,三江在望。接待站的同志囑為賓館寫字,即為書「三江一望」隸書大橫幅。三江水皆清淺,兩岸早晚都有婦女捶衣,棰聲清越。
80年代屯溪航拍
到屯溪,主要目的是看看一條老街。據說這本是一條明代的街,因遭匪掠,街盡毀於火,現在的老街是清代重建的,但規模還是老樣子。街不寬,有一段兩邊店鋪的風火牆尖幾欲相接,但因禁車輛通行,故很安靜。店鋪中有放迪斯科音樂的,音量不大,不吵人。小小一條街有幾家賣文房四寶、古玩瓷器的,使這條街有頗濃的文化氣息。雜貨店中賣桂圓、荔枝,黃山小胡桃尤其多。有一家醬園,醬油、醋都放在敞蓋的缸里。有一家相當大的藥店,放葯的抽屜的位置很高,看樣子是一家老藥店了,葯香直飄到街上。這雖是重建的街,但黑瓦白牆,猶存舊制,漫步街頭,可以感受到一些歷史氣氛,比花了重貲新造的什麼「宋街」之類的假古董要有意思。
80年代屯溪老街
歙 縣
80年代歙縣全景
歙縣譙樓的門洞是方的,兩邊各豎十二根巨大的木柱,柱皆向外傾側,塗紅漆,上建樓,甚寬廣。這樣的建築別處未見過,——一般的鐘樓鼓樓都是發券的拱形門洞。本地即稱這座建築為「二十四根柱子」。
80年代歙縣陽和門(東譙樓)
「許國石坊」在正街中心,本地人叫做「八角牌坊」。牌基為長方形,實為兩座同樣的牌坊而左右連接,形制很特別,據說這樣的石坊中國只有兩座,為全國重點文物。石坊有橫額兩道。上面一道大書「大學士」,下面一道寫的是「少保兼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許國」,皆陰刻塗黑漆。字極端正,或云為董其昌書。許國事迹待考。石坊柱子是方形的,四面都刻了獅子,頗生動,兩側的獅子是倒立的。倒立的石獅我還是頭一回見到。石坊為「黟縣青」所斫治。黟縣青石多大材,硬度宜於雕鑿,而又堅緻不易風化,是造牌坊的好材料。皖南多石牌坊,牌坊大都是「黟縣青」。
80年代歙縣許國石坊
歙縣是我的老家所在。在合肥,我曾戲稱我是「尋根」來了。小時候聽祖父說:我們本是徽州人,從他起往上數,第七代才遷居至高郵。祖父為修家譜,曾到過歙縣。這家譜我曾見過,一開頭是汪華的像。汪華大概是割據一方的豪俠,後來降了唐,受李淵封為越國公。「越國公」在隋唐之際是很高的爵位,隋煬帝時的司空楊素就被封為越國公。他在當地被稱為「汪王」,甚至稱之為「汪王大帝」。據說汪家的老祠堂很大,叫做「汪王廟」。一說汪華降的是南唐,非李唐。我問徽州人,汪家老祠堂還在么?答云:早沒有了,早年還能拾到一些殘磚斷瓦。汪家是歙縣第一大姓,我在徽州碰到好幾位姓汪的。我站在歙縣的大街上,想:這是我的老家,竟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情。慎終追遠,是中國人抹不掉的一種心態。而且,也似無可厚非。
80年代歙縣斗山街
黟 縣
80年代黟縣全景
到黟縣,為看古民居。
先到西遞。西遞之名甚怪。據說鎮中流水縈繞,先向東流,又折而向西,水可一直流到每一家的堂前、灶前;又說這原是通往西路的驛站,故名。似乎這都有點想當然爾。
80年代西遞胡文光刺史坊
傳說西遞始建於南宋。徽州商業是南宋以臨安為行在所之後發達起來的。徽商在外面發了財,回鄉蓋房,聚居成鎮,有這種可能。現在看起來,里巷曲折四通,一律鋪了黟縣青石;人家住宅分布得很有秩序,不是雜亂無章,隨便亂蓋,是一個古鎮的樣子,也可以說有一點南宋遺規,但房屋都是後來翻蓋過的了。在兩家看到他們家祖先的「影」,男的都是補服頂戴,頂子是水晶的,官不大,大概是捐的官(女的則是鳳冠霞帔,據一個講解員說,洪承疇的母親死後,順治帝特許以明代服飾成殮,相沿成風,人家祖先影像都是男的穿清代服裝,女的穿明代服裝。此說或有據,我回憶我家從前的影像,都是如此)。看看人家掛的字畫,題款年代多為咸、同之際。有一個紳董議事的廳堂,廊下掛了一副木製的對聯:「之九萬里而南;以八千歲為春」,字是鄭板橋寫的。那麼這所廳堂的建築年代最早也不會超過乾隆。
因為是商人的家(有一家的朱紅對聯上寫道:「做官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很樸實地說出了商人哲學),沒有深宅大院。門小,進門是一個天井,天井石條上照例有幾盆花。上水石積苔甚厚。有一家有一叢天竺,結實才如胡椒大,而顏色鮮紅髮亮,與別處常見的如梧桐子大者不同,或別是一種。正面為前堂、後堂,是待客起坐處,兩側是卧室。房屋不高大,謹謹慎慎,人口不多,住起來大概相當舒服。門窗雕鏤得很精緻,或有塗金漆者。我沒有看到流水直到堂前灶前,倒看到一家「四水歸堂」。堂中方磚下是空的,落雨,水由天井流至堂下。有一塊石牌可以揭起,取水甚便。
80年代西遞綉樓
有一家在兩巷相交處有一轉角樓,樓在圍牆內,依勢而起,逶逶迤迤,不方不正。屯溪人說這是小姐拋綵球的綉樓。這當然是無稽之談。拋球擇婿是戲文里的事,於史無征,而且即在戲裡,也只有王寶釧拋過綵球,余無聞焉(據說廣西壯族有拋綵球風俗,不知如何會傳到山西梆子里——「彩樓配」最初大概是山西梆子)。明清以後,黟縣何能有此風俗?拋球的彩樓是臨時搭起的,怎麼會有一個永久性的建築?這家有多少小姐?每個小姐都用拋球的辦法擇婿么?再說這座樓下是兩條相交的巷子,並非通衢廣場,也容不下許多王孫公子挨挨擠擠地搶綵球。這座樓上有一白底黑字的橫匾,文日:「桃花源里人家」,證明這是主人靜處閑眺的地方,與小姐無涉。樓下圍牆開一小門,黑色的大理石橫額上刻了一行小篆,塗金,筆劃細秀:「作退一步想」,是這家的後門,而已。因為這座樓形制特別,小巧玲瓏,望之有趣,因此生出小姐拋綵球的附會,也無足怪。
80年代宏村南湖
下午到宏村,參觀一家舊宅。
宏村承志堂
我們是從後門進去的。房子是一個鹽商蓋的。鹽商大概很發了點財,房子很考究。主房兩進。兩進之間是一個大天井,四面「跑馬樓」。樓上無隔斷,不能住人,想是庋藏財物的。樓下北面為大廳。木料都很粗大,塗生桐油。這宅子引起美術界的注意,是因為有極精細的木雕。徽州木雕是在素麵的木枋上開出長方的一塊,內刻人物故事。天井南面的木枋上刻的是「百子鬧元宵」,整整一百個孩子,敲鑼打鼓,獅子龍燈,高蹺旱船,很熱鬧,只是構圖稍平。北面木枋上刻的是「唐肅宗宴客圖」。兩邊的人物都微微向內傾側,形成以肅宗為中心的畫面,設計很聰明。據講解同志說,這幅木雕共七層,層次分明,最後的人物的靴鞋都交代得很清楚(「百子鬧元宵」只三層)。木雕右側是一個侍僕在扇風爐燒茶水。左側有一個大臣坐著,歪著頭,眯著眼,由一個待詔為之掏耳。宴會上掏耳朵,這風俗很奇怪。也許是明清之際或唐肅宗時有此習俗,否則雕刻的細木匠不會無緣無故地刻出來。
承志堂木雕《百子鬧元宵》《唐肅宗宴官圖》
前進是住人的。正中為堂屋,兩側是卧房,分別住著房主人的大小老婆。兩邊的槁扇都雕鏤貼金,刻的是八仙,無特別處。我們還參觀了房主人抽大煙的房子,打牌的房子。這家房主人有一個貼身丫頭,前幾年死了,八十幾歲,她曾在這裡住過,對於這
座房的建造始末,各處作何用途,可以歷述。這位貼身丫頭死時八十多歲,那麼這所房屋也就是八九十年,故能完好如新。房主只能算是個中等鹽商,他的生活也止於娶小、抽大煙、打牌,房子也只能是這樣。不像揚州大鹽商可以蓋得起大花園,養一些名士,附庸風雅。從這所房子看無一處匾額對聯,可見此公無甚文化。但是他的房子里的木雕,特別是「唐肅宗宴客圖」,實在是海內精品。在文化史上,可為此俗人記一小功。
木雕在「文化大革命」中由當地政府議決,用泥糊了,上寫「毛主席萬歲」,乃得倖存。
正屋右側,有一塊三角形的餘地,即於其上建一間不規整的三角形的房屋,兩邊靠牆,一面敞開,形制很特別,亭子不像亭子,大概可稱之為「簃」。中國建築學家引美國同行參觀,即以這間屋子作為中國建築善於因地制宜,利用空間的實例。屋前階下有石砌的養魚池,也是三角形的,現在還有四五條鯉魚在池底游著。這間房子是於什麼用的呢?在這裡下圍棋倒是個好地方。但房主人大概不會下棋,只會坐在階前,看池中魚,命令廚子今天選哪一條宰了吃。
宏村德義堂水院
引導我們參觀的講解員捧了參觀題名冊,請寫幾個字。寫什麼呢?這家房主人姓汪,講解員也姓汪,我也姓汪,於是寫了四個大字「宗傳越國」。
講解員說:「你們等一等,我給你們看一個寶。」他拿來一個布包,打開來,是一隻干制的野人的腳!看起來,這像是人腳,從骨骼看,這「人」是可以直立的,不像是野獸的掌。腳趾甚尖利,腳面密被寸長的棕黑色的粗毛。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東西?據講解員說,他母親交給他時,說到她這兒,這隻腳已經傳了九十二代。奇怪!
講解員一直把我們送出村口。這村子倒是家家牆外有石砌水溝,流水清澈,有人在溝邊洗菜。講解員說村中皆汪姓。村南有一圓門,外姓人只能住在圓門外。村外有南湖,湖上有南湖書院,舊制,凡汪姓子弟可免費在書院中讀書六年。看來當初建村(或鎮)是經過整體規劃的,這些活水流通的水溝是蓋房之前就設計好了的。宏村和西遞,都是研究中國村鎮史的極好材料。
徽 菜
臭鱖魚
徽菜專指徽州菜,不是泛指安徽菜。徽菜有特點,味重油多,臭鱖魚是突出的代表作。據說過去貴池人以魚簍挑鱖魚至徽州賣,路上得走幾天,至徽州,魚已發臭,徽州人烹食之,味極美,遂為名菜。我們在合肥的徽菜館中吃的,鱖魚是新鮮的,但煎熟後澆以臭鹵,味道也非常好,不失為使人難忘的異味。炸斑鳩,極香,骨盡酥,可以連骨嚼咽。毛豆腐是徽州人嗜吃的家常菜。菜館和飯店做的毛豆腐都是用油炸出虎皮,澆以碎肉汁,加工過於精細,反不如我在屯溪老街一豆腐坊中所吃的,在平鍋上煎熟,佐以蔥花辣椒糊,更有風味。屯溪燒餅以霉乾菜肉末為餡,烤出脆皮,為他處所無,徽州人很愛吃,但亦不能仿製,不知有何訣竅。
黃山燒餅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十九日
載一九九〇年第二期《花城》
本文出處:汪曾祺著《汪曾祺散文》
(浙江文藝出版社,2001.6,第118-124頁)
推薦閱讀:
※汪曾祺《受戒》:象一隻白色飛鳥,掠過水麵
※汪曾祺的哪本書最好看?
※汪曾祺《故里三陳》里的陳小手為什麼要當產科醫生?
※汪曾祺所說的「大概是覺得已經淪為食客,就不必「軒」了」是什麼意思?
※讀汪曾祺散文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