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節健康知識:癌前病變CIN與VIN診斷與治療
呵護女性健康 維養女性魅力
子宮頸病變診斷與治療
宮頸癌前病變至發展成宮頸癌是一個較為長時間的過程,大約是10年。因此,宮頸癌是一種可預防,可治癒的疾病。關鍵的是進行篩查,防患於未然,及時發現早期宮頸癌,及時恰當的處理,治癒幾達100%。與篩查同樣重要的是對人群的健康教育,注意性衛生不但可以減少宮頸癌的風險,而且可以減少其他性傳播疾病(STD)的風險。
(一).概念和範疇
1.宮頸病變是一個尚未限定的,比較泛化的概念。系指在宮頸區域發生的各種病變,包括炎症、損傷、腫瘤(以及癌前病變)、畸形和子宮內膜異位症等。
2.在這裡我們可以將宮頸病變限定在宮頸上皮內瘤變(CIN),即包括宮頸非典型增生和宮頸原位癌,反應了宮頸癌發生的連續發展的過程。也是宮頸癌防治的重要階段。鑒於HPV感染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亦主張將HPV感染和亞臨床濕疣(SPI)考慮其中。
3.宮頸病變的檢查和確定,包括臨床物理學檢查(診視、觸診)、細胞學(傳統的宮頸抹片及鏡檢、CCT、TCT)、陰道鏡檢,活體組織採取和病理組織學診斷,以及必要的實驗室PCR DNA檢測分析等。
宮頸病變的診斷名稱有個演變的過程,現多主張:
nTBS(The Bethesda system)宮頸細胞學分類逐漸取代巴氏5級分類,TBS的主要報告結果是,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未明確診斷意義的不典型鱗狀細胞(ASCUS)和未明確診斷意義的不典型腺細胞(AGCUS)等。
n陰道鏡檢的描述和名稱亦顯紛繁不一,1992年Coppleson提出的命名和分類多被採用。近年,Reid又提出新的評分標準(RCI),是將最具特徵的陰道鏡圖象,即邊界、顏色、血管和碘試驗四項,給予0-2的評分,並將總分與CIN級別相對照。這種分析使診斷數據化,便於評估病變的程度,選擇合適的處理方式和範圍。RCI尚未在國內推廣。
n宮頸上皮內病變(CIN)逐漸取代非典型增生等,它更能表達惡變連續過程和現代治療考慮。一般認為CIN I、CIN II相當於非典型增生輕度和中度;CIN III包括了重度非典型性增生和原位癌。
n人乳頭瘤病毒感染(HPVI)與CIN和宮頸癌有密切的關係,或因果關係。與HPVI有關的SPI具有潛在惡變能力,應視為CIN相關的早期病變。HPVI可分「低危」和「高危」兩大組:低危組主要是HPV-6、HPV-11型,與性病濕疣有關,較少惡變;高危組主要是HPV-16、HPV-18,與CIN關係密切。
4.宮頸病變的治療有藥物、冷凍、電凝、激光、電切和手術等多種手段,系根據細胞學、組織病理學結果,病人的年齡、婚育狀況以及隨診條件綜合考慮,並實施個體化處理。治療的規範化是必要的。
(二).宮頸病變的重要性
¤CIN是發生在癌前的病變,它的外表可以是正常的,但細胞學或組織學有了異常增殖的改變,也介乎於「病理醫師眼下的病和病人的病」之間的,既具有上皮細胞的異型性,又保持一定的分化能力。在某種意義上有雙向發展的可能性。
¤依其非典型增生的程度,CIN分為CIN I、CIN II和CIN III。有時它們的差別可能非常微小,然而CIN總體有15%可發展為子宮頸癌。我們很難預測每一例CIN的結果,它們都有進一步惡變發展的危險性,如CIN I、CIN II和CIN III發展為癌的危險分別為15%,30%和45%,甚至CIN I或CIN II可以直接發展為浸潤癌,而不經過CIN III(包括CIS)階段。雖仍有一定幸運者不經治療自然消退或逆轉,但這對每個案例而言是難以估價和不應心存僥倖的。無論如何,CIN發展為原位癌為正常的20倍,發展為侵潤癌為正常的7倍,這就是要對CIN予以重視和正確處理的理由。
¤宮頸病變的治療有效地扼制其病變,即在CIN--早期侵潤癌--侵潤癌的連續發展過程中,由於治療而予以阻斷。在宮頸病變到癌的自然演變一般所10年左右,這將是重要的不可疏忽的時間。所謂宮頸癌是可以預防、可以治癒的疾病,其關鍵亦在於此期的及時診斷和正確處理。
¤HPV感染及有亞臨床濕疣具有的潛在惡變能力已引起高度重視,特別是HPVI患病的明顯上升趨勢。在西方,HPVI的發生率可達26%,70%的婦女在3年隨診中有HPVI。國人雖未達如此高度,但亦有報告在專科門診可達10%。HPVI的危險因素有年輕女性、多性伴、吸煙、免疫抑制等,20-30歲是重點監視人群。
單純皰疹病毒II型( HSH II)亦是值得重視的感染危險,它使CIN增加兩倍、原位癌增加8倍。
病毒及分型的檢測及治療也是宮頸癌防治的一個方面。特別是HPVE6/E7蛋白有較好的免疫原性,可用於研製HPV疫苗,以期在宮頸癌的治療,防止複發和轉移上開闢新的途徑。
(三)、診斷問題
宮頸病變的診斷或宮頸癌的篩查之目的是發現CIN。
1.首先是宮頸/陰道細胞學的篩查,應該重視宮頸病變的危險因素,即:
n多個性伴或性伴有多個性伴
n早期性行為
n性伴有宮頸癌性伴
n曾經患有或正患有生殖道HPV感染
nHIV感染者
n患有其他STD者
n正在接受免疫抑製劑治療者
n吸煙、毒癮者
n有過宮頸病變、宮頸癌、子宮內膜癌、陰道癌或外陰癌等病史者
n低社會經濟階層
上述應接受細胞學篩查及隨診。
2.細胞學檢查或篩查的結果不是宮頸病變的最後診斷。
宮頸細胞學檢查結果正常,定期隨診,並重複細胞學檢查。
ASCUS和AGCUS在兩年內每4-6個月重複進行一次宮頸細胞學檢查,若發現問題,則應行陰道鏡檢及直接活檢,或宮頸管診刮(ECC)。亦有主張所有細胞學檢查為ASCUS和AGCUS的婦女可直接接受陰道鏡檢查,而LSIL、HSIL則必須進行陰道鏡檢。
3.宮頸活檢、頸管診刮和宮頸錐切都有重要組織學診斷價值,它們的意義和評價亦有所不同:
¤宮頸活檢(CervicalBiopsy)應在陰道鏡下進行,事先做碘試驗,選擇病變最重的部位取材;病變是多象限的,主張做多點活檢。活檢應包括病變及周旁組織,以資判別界限;咬取的組織亦應有一定的深度,包括上皮及足夠間質。標本要標記清楚、分別放置。組織學的診斷反饋和臨床醫師的視觸診和陰道鏡檢印象相對照,對提高醫師的技術水平是有益的。
¤頸管診刮(ECC)用於評估宮頸管內看不到的區域,以明確其有無病變或癌瘤是否累及頸管。ECC在下列情況最有意義:(1)AGCUS;(2)細胞學多次陽性或可疑,而陰道鏡檢陰性或不滿意,或鏡下活檢陰性。頸管診刮應注意掌握深度,一般不超過2-
¤錐切在宮頸病變的診斷中仍居於重要地位。這包括傳統的冷刀( CKC)和近年流行的環形電挖術(LEEP)錐切也是宮頸病變的治療方法。作為診斷的錐切的適應症是:(1)細胞學檢查陽性,陰道鏡檢陰性或不滿意;(2)ECC陽性或不滿意;(3)細胞學、陰道鏡檢和活體組織檢查三者不符合或不能解釋其原因;(4)病變面積較大,超過宮頸1/2者;(5)老年婦女SCG在頸管內或病變延及頸管;(6)懷疑宮頸腺鱗癌;(7)宮頸活檢為微小浸潤癌;(8)懷疑或不能除外浸潤癌。
宮頸活檢不能完全代替錐切,活檢通常採取4-5個點,所謂12個點的連續多張切片亦難蓋全,特別是微小浸潤癌的診斷或除外浸潤癌,則不能以點活檢為依據。
宮頸錐切是個很講究的不可小視的手術。在年齡較大者或陰道鏡觀察不見的病例,錐切呈尖錐狀;而較年輕者或陰道鏡檢不能明確者,以做蘑菇狀為宜。
上述CKC的適應症也同樣適用於LEEP。與CKC相比,LEEP亦有其優點,即可以在門診進行,不用麻醉或僅用局部浸潤麻醉,操作時間短、損傷小、出血少,技術簡便、費用低等。
但在微小浸潤癌、原位癌和妊娠婦女不宜用LEEP。
4.在宮頸病變的檢查中,應將HPV感染作為檢查內容。濕疣的主要細胞學特徵為:(1)核周空穴細胞;(2)角化不良細胞;(3)濕疣外底層細胞。有條件的地方應進行HPV DNA檢測和分型。
(四).治療問題
宮頸病變的程度不同,病人的情況有別,而治療手段卻有多種。所以,宮頸病變的治療應注意以下兩點:
其一,根據CIN級別明確診療原則,使治療規範化。
其二,對病人的年齡、婚育狀況、病變程度、範圍、級別,以及隨診、技術條件等綜合考慮,做到治療個體化。
1.在CIN I的患者中,65%的病變可以自行消退;20%的病變持續存在,保持不變;只有15%的病變進展,也只是我們目前不能預測出這15%的患者。因此,我們將對CIN I者給予物理治療。實際上,如果病人願意,也有條件,是允許她們進行定期檢查、嚴密監測的。
2.CIN II應進行物理治療,如冷凍、電凝、激光等,它們各有其優缺點,但有效性無顯著差異。它們的共同缺憾是都不能保留組織標本。LEEP也可以用於CIN II的治療,效果同前,但能夠保留組織標本做病理檢查,不會漏掉一小部分未發現的宮頸原位癌和微小浸潤癌。
3.CIN III有45%(有報告65%)發展為CIS或合併存在,CIN III本身即包括重度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故應行錐切,並可除外浸潤癌。年齡較大者亦可直接行全子宮切除術。LEEP只適用於重度非典型增生,而不宜用於原位癌。LEEP治療CIS後複發率是29%,而CKC後複發率僅為6%。
4.任何級別的CIN,任何手段的治療後,均應進行細胞學隨診,經術後3-6個月的第一次複查,確定日後的隨診計劃。
5.孕期的CIN,75%可在產後半年消退,故更主張保守觀察。
6.SPI可用藥物治療。但若是HPV 16、18型,或合併CIN,或病變範圍較大,或無隨診條件,應行物理治療或LEEP。
外陰病變診斷與治療
外陰表皮內瘤變(VIN)是一組外陰病變,是外陰癌的前期病變。病灶表現為表皮增生,可出現皮膚增厚斑塊、乳頭或小的贅疣,表面可呈灰白色、黑色素沉著或暗紅色,腫瘤表面乾燥、脫屑,邊界不清楚。瘤灶常可多發,並可相互融合。年輕患者的VIN常自然消退,但60歲以上或伴有免疫抑制的年輕患者可能轉變為浸潤癌。
(一)發病原因
1.與HPV(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有關:在VIN淺層細胞,尤其在VIN1和VIN2中,常可見到由HPV感染所致的病變,如胞漿內可形成伴有胞核偏位的核周空暈,細胞膜增厚,雙核及多核等,但這些病毒性的改變不是VIN感染HPV的確診依據。外陰濕疣常與HPV6,11有關,而分子生物學技術證明80%VIN與HPV16有關。Basta等發現在VIN和早期外陰癌的年輕患者(<45歲)中,61.5%的患者伴有感染。
2.與免疫缺陷有關:罹患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長期服用免疫抑製劑(甾體激素和組織移植抑製劑)者VIN發生率明顯增高。
3.與外陰營養不良有關:外陰上皮內瘤樣病變在硬化性萎縮性苔蘚較增生性營養不良多見。
4.與性行為和煙草應用的改變:吸煙常常與VIN Ⅲ級的危險性增加有關,同樣還發現性伴侶數量的增加與VIN Ⅲ級的發生有關。流行病學研究發現,HPV感染為性傳播疾病,在年輕的VIN患者中常有HPV感染,並與性生活史(包括性伴侶數目,第1次性生活年齡)有關。
5.與宮頸病變關係:另有研究發現,由於有相同的危險因素,VIN與宮頸病變相聯繫,大約15%的VIN患者存在宮頸病變。
6.與外陰癌的關係:外陰上皮內瘤樣病變I級與外陰癌的關係尚未肯定。但一些流行病學資料提示,這種聯繫是存在的。
(二)發病機制
外陰上皮內瘤樣病變(VIN)根據細胞的成熟度、核的異形性、細胞排列結構以及有絲分裂活性,VIN可分為1級(輕度不典型性)、2級(中度不典型性)、3級(重度不典型性或原位癌)。
1.輕度不典型增生:上皮過度增生和異型細胞的改變,局限於上皮的下1/3。
2.中度不典型增生:上皮層上述變化於上皮的下2/3。
3.重度不典型增生:上皮層的變化超過2/3。原位癌的不典型增生累及整個上皮層,但未穿透基底膜。
臨床表現
1.20%~48%的患者無癥狀。
2.約60%外陰上皮內瘤樣病變最常見癥狀為外陰瘙癢不適和燒灼感。以大小陰唇較常見,陰蒂次之,尿道口及其周圍較少見。
3.約17%的病人主訴發現外陰結節。
檢查可發現有90%的患者外陰局部皮膚出現丘疹或斑點,顏色可為灰色、紅色、褐色、棕色或白色,可為單個或多個,融合或分散。這些病變可發生於外陰的任何部位,最常見的部位是右側大、小陰唇的底部8點處。對高出皮膚表面的白色的不規則病變應高度懷疑VIN。醫生必須在每年一次的常規檢查中仔細地檢查會陰,包括外陰和直腸、肛門。單發性VIN主要位於舟狀窩和小陰唇附近黏膜,偶見於會陰體後部或陰蒂周圍,絕少發生於有毛髮生長部位和陰蒂腺體,而多發性VIN則可侵犯陰蒂包皮、小陰唇、舟狀窩和會陰體。約1/3病例有大陰唇和會陰體後部的浸潤,當會陰體後部浸潤時則常常累及肛門和臀內側溝。肛管黏膜也常受累,即不典型增生病變可向上發展而延伸至肛管鱗柱交界處。陰蒂腺體極少受累,而尿道浸潤則為罕見。
陰道鏡和肛門鏡:陰道鏡檢查可提高檢測鄰近組織病變的敏感性。一些研究發現在VIN原發病灶周圍約有80%存在VIN病變,主要發生於年輕患者;而在>40歲以上的婦女,在原發灶周圍約35%存在VIN病變。此外非常重要的是對一些高危的尤其是年輕婦女應徹底檢查整個外陰。
並發疾病
約50%的VIN患者伴有其他部位的上皮內瘤樣變,多伴有宮頸上皮內瘤樣變(CIN),30%外陰上皮內瘤樣病變患者同時合併有宮頸瘤變,4%合併陰道瘤變,3%同時合併有宮頸和陰道瘤變,這些在免疫抑制及肛門生殖道綜合征患者中表現更為明顯。
治療措施
外陰上皮內瘤樣病變治療的首要原則是正確的診斷,即經系統地查體、陰道鏡檢查和1%甲苯胺藍的使用有助於提高病檢的準確性並排除浸潤癌。第二個原則是精確地確定VIN病變範圍。因為VIN具有較高多源性發病傾向,故其病變範圍常難以確定,尤見於非著色性VIN病變。因此,治療前應對整個外陰部進行認真檢查。一經發現VIN病變,則應同時檢查陰道,宮頸和會陰體後部。許多確實有效的方法被應用於VIN治療,包括手術切除、電切和激光療法等。第三個原則是醫師必須明確VIN為癌前病變,一經診斷則治療不應無限期的延誤,儘管某些情況下仍可進行隨訪觀察。
1.藥物治療:5%氟尿嘧啶軟膏塗於外陰病灶,1次/d。治療效果不一,可從無效到70%完全消退,但一般認為失敗率可達50%。近來有報道5%咪喹莫特軟膏塗於外陰部,還可局部應用干擾素、維A酸等。藥物治療的優點在於其是對因治療,有效保持了外陰結構的完整性及其功能。
2.手術治療:對藥物治療失敗、病灶較廣泛或複發的外陰表皮內腫瘤,可考慮手術切除。術式包括:病灶局部切除、局部廣泛切除、單純外陰切除和外陰皮膚剝除加薄層植皮術。手術的成功率在於病灶邊緣距手術切口緣應有足夠的距離。一般要求切除正常皮膚在
3.激光治療:療效較好,尤其適用於累及小陰唇的病灶。二氧化碳激光治療約有1/3的局部複發率。因激光雖然較好地氣化組織,但卻不能獲取供病理診斷的組織標本以排除浸潤癌。據此,在施以激光治療前應由有經驗的醫師或技師複查VIN病灶以免誤治。激光的優點是組織損傷小,並可施行多部位治療。但目前激光療法常被濫用。
4.光化學療法(PDT):即將10%ALA凝膠塗於VIN表面,2~4h後予635nm波長、80~125J/cm2的激光來進行治療,研究表明PDT治療後局部不留瘢痕而且癒合時間短,能保持外陰外觀等優點,但在HPV陽性、HLA-I缺失及CD4(輔助性T細胞)、CD68(巨噬細胞)增多的患者中,PDT療效降低。
5.其他:環狀電挖術(LEEP)及超聲吸切術(CUSA)等不僅能切除病灶,且能很好地止血並保留標本。
6.期待療法:外陰上皮內瘤樣病變治療時必須將其自然消退的可能性列入治療計劃。因此,在全面地完成系統檢查後,對35歲不伴有非整倍體VIN患者,臨床和組織活檢排除浸潤癌者可施行觀察隨訪即期待療法,尤以近期妊娠和近期接受治療量甾體激素治療者。至於觀察隨訪多長時間為宜則無定論,有些學者推薦觀察6個月~2年。Jones等報道即使在VIN2/3年輕患者中,VIN也有自愈傾向。
子宮頸癌
宮頸癌是婦女常見的惡性腫瘤,在我國宮頸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宮頸上皮內瘤樣變(CIN)是宮頸癌的癌前病變,這是一組病變包括CIN1級,即宮頸輕度非典型增生;CIN2級,即宮頸中度非典型增生;CIN3級,即宮頸重度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的病變。為提高宮頸癌的診治水平及治療效果,提出下列診治規範。
診斷
一、詢問病史 按住院病歷詢問並記錄各項內容,尤其要詢問有無CIN的病史,如有,是否治療過;治療方法及效果如何;有無患性傳播性疾病;有無多個性伴侶;性生活開始的年齡,孕產次和時間。 二、臨床表現 1.早期無癥狀:無論是CIN還是早期宮頸癌患者,一般無明顯癥狀。 2.陰道出血:常為接觸性出血,多見於性生活或婦科檢查以後。出血量可多可少。早期出血量一般較少,晚期病灶較大時,可表現為出血量多,甚至大出血。年輕患者也有表現為經期延長、周期縮短,經量增多等。絕經後婦女表現為絕經後出血等。 3.白帶增多:白帶呈白色或血性,稀薄似水樣,也有為粘液、米泔樣,有腥臭。晚期可繼發感染,白帶呈膿性伴惡臭。 4.晚期繼發性癥狀:晚期患者根椐病灶範圍、累及的臟器而出現一系列癥狀,如癌灶侵犯盆腔結締組織、骨盆壁,壓迫輸尿管、直腸、坐骨神經等而出現骨盆疼痛、尿頻、尿急、血尿、肛門墜脹、大便秘結、里急後重、便血、下肢水腫和疼痛等。嚴重者癌灶壓迫輸尿管,導致輸尿管梗阻、積水,最後導致尿毒症等。 5.後期衰竭:疾病後期患者出現消瘦、貧血、發熱和全身衰竭等。 三、婦科檢查 婦科檢查必須由兩位婦科醫師進行雙合診及三合診檢查。 1.宮頸:光滑或呈糜爛狀。可見癌灶呈菜花狀、結節狀、潰瘍或空洞形成,宮頸管型癌症(宮頸腺癌),宮頸可呈桶狀,但宮頸表面可光滑或輕度糜爛,未見明顯癌灶。菜花狀癌組織質脆,觸之易出血。表面覆蓋有灰色壞死組織。 2.宮體:一般大小正常,若癌灶侵犯子宮,宮體可能增大、固定。 3.宮旁組織:癌腫浸潤主韌帶、宮骶韌帶,可使其增厚,呈結節狀、質硬、不規則,形成團塊直達盆壁、固定。 4.陰道和穹窿部:癌灶侵犯陰道及陰道穹窿部,檢查時肉眼可見癌灶組織增厚、質硬,缺乏彈性等。 四、輔助檢查 1.陰道細胞學檢查:凡已婚婦女,初次婦科檢查或防癌普查時,必須進行陰道脫落細胞檢查。用「小腳板」刮取子宮頸外口鱗柱狀上皮交界處1周,取材塗片,立即固定於95%乙醇內15分鐘,取出後採用巴氏染色法染色。 細胞學診斷結果表示方法,目前仍可繼續採用巴氏5級分類法。見表。
級別 |
細胞學檢查 |
Ⅰ級 |
未見非典型或異常細胞 |
Ⅱ級 |
發現非典型但無惡性特徵細胞 |
Ⅲ級 |
發現可疑惡性細胞:性質不明, |
|
細胞可疑;可疑惡性 |
Ⅳ級 |
發現不典型癌細胞,高度可疑癌 |
|
細胞待證實 |
Ⅴ級 |
發現癌細胞,形態典型 |
宮頸癌的陰道細胞學分級表
2.碘試驗:當宮頸細胞塗片異常或臨床為可疑癌而又無陰道鏡時,藉助碘試驗可發現異常部位。目前,常用的碘溶液是lugol溶液或2%碘液。細胞不著色者,為碘試驗陽性。 3.陰道鏡檢查:陰道鏡可將病變放大6~40倍,在強光源下用雙目鏡直接觀察子宮頸上皮及血管的細微形態變化,主要用於檢查子宮頸癌及癌前病變。陰道鏡檢查時主要觀察血管形態、毛細血管間距、上皮表面、病變界限等,在異常部位進行定位活檢即可明顯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4.宮頸活組織檢查和宮頸管內膜刮取術:這是確診宮頸癌及癌前病變最可靠和不可缺少的方法,一般選擇宮頸外口鱗柱狀上皮交界處的3、6、9、12點處取4點活檢,或在碘試驗、陰道鏡檢查下觀察到的可疑部位,取活組織進行病理檢查。所取組織要包括上皮組織和間質組織。若宮頸刮片為Ⅱ級或Ⅲ級以上塗片,宮頸活檢陰性時,應用小刮匙搔刮宮頸管,刮出物送病理檢查。 5.宮頸錐切術:當宮頸刮片多次檢查為陽性,而宮頸活檢為陰性或活檢為原位癌,但臨床不能排除浸潤癌時,可行宮頸錐切術,以明確診斷。 6. 其他檢查:根椐患者具體情況,要確定宮頸癌患者的臨床分期時,有時還須進行如下輔助檢查,即胸部X線檢查、靜脈腎盂造影、腎圖、膀胱鏡及直腸鏡等。
外陰癌
外陰癌,約佔女性全身惡性腫瘤的1%,占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的3%~5%。其包括來自表皮的鱗狀細胞癌、基底細胞癌、派傑病、汗腺癌、惡性黑色素瘤和來自特殊腺體的前庭大腺癌、尿道旁腺癌。這些類型中,以鱗狀細胞癌最常見,占外陰惡性腫瘤的80%~90%。現將外陰癌的診治規範提出如下。
診斷
一、詢問病史 按住院病歷記錄各項內容,應特別注意外陰瘙癢、糜爛、皮膚色素變化、腫物出現和增大的時間。 二、癥狀 外陰癌常伴有外陰瘙癢和出現各種不同形態的腫物,如結節狀、菜花狀、潰瘍狀。惡性黑色素瘤,可出現色素沉著的腫物。腫物合併感染或較晚期癌可出現疼痛、滲液和出血。 三、身體檢查 1. 全身檢查:應注意有無消瘦和貧血、淺表淋巴結有無腫大,尤其是腹股溝和鎖骨上的淋巴結。 2. 婦科檢查:除行婦科常規三合診檢查外,應詳細檢查外陰皮膚的色素變化和原發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態(包括糜爛、結節、菜花、浸潤等類型)以及與鄰近器官的關係。應特別注意尿道口、陰道、肛管有無受侵犯及侵犯的深度。 3. 輔助檢查:(1)病理檢查:外陰病灶有明顯腫物者應行活體組織病理檢查。為保證病理診斷的準確性,活檢時應取新鮮的病灶組織。凡臨床擬為惡性黑色素瘤者,應在做好手術準備的情況下取活檢。盡量行腫物切除活檢,並行快速冰凍切片病理檢查,一旦確診為該病,應立即手術治療。外陰病灶呈淺表糜爛者,可通過塗甲苯胺藍、熒光診斷儀或放大鏡和顯微鏡觀察,於陽性病灶處行活檢,以提高病理檢查的準確率。(2)細胞學檢查:外陰病灶呈淺表糜爛者,可行病灶處塗片細胞學檢查。(3)影像學檢查:有條件者應行B超或CT、MRI等檢查,以了解盆腹腔、腹膜後淋巴結和較晚期的病灶與周圍器官、組織的情況。以便在治療時作出準確分期,為制定治療方案提供依據。(4)膀胱、直腸鏡檢查:對一些較晚期的外陰癌,行膀胱鏡和直腸鏡檢查,以了解膀胱、直腸的情況是必要的。
臨床分期
外陰癌的臨床分期標準,目前有兩種。一是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的分期法;另一是國際抗癌協會(UICC) 的TNM分期法。前者簡易,臨床易於掌握;後者準確,但較繁瑣,兩者各有其優缺點。
治療
一、上皮內腫瘤 上皮內腫瘤1級(VIN1):(1)藥物治療:5% 5-氟尿嘧啶(5-FU)軟膏,外陰病灶塗抹,每天1次。(2)激光治療:外陰病灶經此方法治療後,能保留外陰的外觀,療效亦較好。 VIN2~3級:採用手術治療,術式包括外陰皮膚切除和單純外陰切除。 二、外陰浸潤癌 (一)手術治療 由於年輕患者和早期病例日益增多,和近10年來對本癌瘤的生物學行為——淋巴結轉移規律相關危險因素的深入了解,目前,國際上對早期外陰癌的手術方式已不是單純採用臨床沿用達半世紀的傳統的Taussig"s和Way"s術式,而趨向於個體化,尤其是早期病例。但結合目前我國的情況,對早期癌淋巴管受累、浸潤深度的病理檢查存在一定的困難,故對其治療僅作原則處理。
如何預防外陰癌
一 日常預防
1、加強體育錘鍊,加強體質,多在陽光下運動,多出汗可將體內酸性物質隨汗液排出體外,避免變成酸性體質。2、生活要規律,生活習慣不規律的人容易患癌症。應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限酒。從而保持弱鹼性體質,使各種癌症疾病遠離自己。 3、有良好的心態應對壓力,勞逸聯合,不要過度疲憊。 4、若活組織病理檢查結果為不典型增生病變者,是為癌前病變,則應行外陰單純切除術,將切下的組織全部送病理檢查,仔細尋找有無癌變的地方;若證實為癌變,則手術應擴大,甚至行外陰廣泛根治術,術後還需嚴密隨訪,留意複發。 5、留意外陰部衛生,避免分泌物的長期刺激。若發現外陰有結節、潰瘍和白色病變等,應及時就醫 6、出現外陰瘙癢時應積極治療,如果外陰瘙癢長期無法治癒一定要儘早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篩查外陰癌問題。二 飲食預防
預防陰道癌飲食【陰道癌飲食的宜與忌在陰道癌的治療當中也有著很中很重要的意義】常吃鹼性食物以防止酸性廢物的累積,因為酸化的體液環境,是正常細胞癌變的肥沃土壤,調整體液酸鹼平衡,是預防的有效途徑。
1、預防陰道癌宜多吃具有抗外陰腫瘤和白斑作用的食物,如芝麻、杏仁、小麥、大麥、土瓜、烏骨雞、烏賊、烏梢蛇、豬胰、菊花、烏梅、桃子、荔枝、馬齒莧、雞血、鰻魚、鮑魚、蟹、鱟、沙丁魚、文蛤、玳瑁。
2、疼痛宜吃鱟、赤、龍蝦、淡菜、海參、虎魚、甜菜、綠豆、蘿蔔、雞血。
3、預防陰道癌宜吃莧菜、白菜、芥菜、芋艿、海帶、紫菜、雞血、蛇肉、穿山甲。
4、增強體質、預防陰道癌轉移宜吃銀耳、黑木耳、香菇、猴頭菇、雞肫、海參、薏米、核桃、蟹、石龍子、針魚。
5、不要太多地吃咸而辣的食品,不吃過熱、過冷、過期及變質的食品,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年老體弱或有某種疾病遺傳癌基因者酌情吃少許防癌食品和含鹼量高的鹼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力狀態。
我們為大家推薦2個經典預防陰道癌食療方
1、陰道癌術後調養食療方:肉300克、鮮河魚1條(500克)、白蘿蔔1個。 羊肉切成大塊,放入滾水中,同切片的蘿蔔煮15分鐘,湯和蘿蔔棄之。羊肉放入鍋內,加水(約為鍋容量的2/3)、蔥、姜、酒,煮至熟透。若湯太少可加適量開水。將魚用豆油煎透後,放入凌晨肉鍋內煮30分鐘。湯中加鹽、香菜、蒜苗、蔥末,即成美味可口的羊魚鮮湯。
2、主治陰道癌慢性出血導致盆血的食療方:鵪鶉蛋20個、洋蔥半隻、胡蘿蔔80克、蘆筍80克、香茄4個、青椒1隻。 蛋煮熟運用殼。蔬菜切成小塊。胡蘿蔔煮至剛熟。碗中依次放入湯料200毫升、砂糖40克、醋45毫升、酒15毫升、番茄醬20克、麻油5毫升、傑粉10克、調成料汁。鍋中放油30毫升,燒熟後投入蛋和蔬菜秒炒,倒入料汁略煮一下即可食用。
陰道癌的飲食要點
1、補充β-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在體內會轉化為維生素A,有助於保護免疫系統免受自由基分子的攻擊,並具有明顯的免疫增強作用。有研究表明,β-胡蘿蔔素攝入量低為陰道癌、宮頸癌危險因素。
2、補充維生素C的攝入。維生素C可以抑制病毒,增強人體免疫,包括對抗體的產生、促進免疫細胞的成熟速度等。另外,維生素C也與陰道癌、宮頸癌發病率有關,有關資料調查表明,維生素C攝入量增加時,子宮頸癌危險降低。
3、補充微量元素鋅和硒。鋅和硒對免疫細胞的產生和功能發揮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科學研究表明,體內鋅和硒的水平過低會引起免疫系統功能低下。現已發現陰道癌與微量元素鋅和硒有關。這些微量元素的不足導致陰道癌、宮頸癌、乳腺癌的發病率明顯增高。在膳食中補充鋅和硒尤其重要。
4、應多吃黃豆與其製品。如豆腐、豆漿、豆乾,蔬菜類的芹菜、花椰菜、毛豆、甜豆等食物。因這些食物可補足植物性雌激素,植物性雌激素內含的異黃酮素、木質素都被科學家認為有抗氧化的作用
如何預防宮頸癌(一)婦科普查不容忽視:
根據研究顯示,宮頸癌最開始的一期狀態,治癒率可以達到80%到90%,二期時是60%到70%,進入三期還能有40%到50%,但發展到四期只有10%了,所以,定期檢查,及時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二)遠離宮頸癌的危險因素,開展潔身自愛教育:
子宮頸癌多發於35歲以後的婦女,高峰期則為45~59歲,目前發病年齡已經大大提前,很多得病的女孩只有20幾歲。
多性伴的女性是子宮頸癌的高危人群。此外,性生活過早、營養不良、長期口服避孕藥、家族遺傳、婦科檢查器械造成的傷害也會增加子宮頸癌發病的風險。
(三)懷孕對宮頸癌來說是最危險的:
對宮頸癌來說最危險的是懷孕,因為宮頸癌早期不會影響懷孕,所以孕婦在懷孕前,一定要做好各種檢查,尤其是塗片,否則,經過孕期的時間,有些疾病會被漏掉,引起嚴重的後果。
(四)提倡計劃生育和晚婚晚育。 (五)普及衛生知識,加強婦女衛生保健。 (六)重視宮頸慢性病的防治,積極治療宮頸癌前病變如宮頸糜爛、宮頸濕疣、宮頸不典型增生等疾病。
健康是一種儲蓄,只有年輕的時候多積累,保持有規律的生活,年紀大了以後才能從中受益。婦科疾病和肝炎、頭痛一樣都是身體上的疾病,如果認為婦科是隱私而逃避檢查,只會讓自己的身體受害。年輕的女孩並不能認為可以高枕無憂,專家們發現,卵巢和子宮的惡性腫瘤發病年齡正在不斷年輕化,所以,婦科體檢對各年齡階段的女性都是必不可少的健康護身符
推薦閱讀:
※皮膚病不能「養」 不當處理可致「病變」
※糖尿病與視網膜病變的關係
※膝關節退行性病變運動療法
※一女子點痣點出癌前病變
※手腳麻木是糖尿病神經病變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