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識破自殺前的蛛絲馬跡

北京回龍觀醫院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徐東

9月10日是世界預防自殺日,今年的主題是「伸出援手,挽救生命」。

自殺這個話題總會讓人覺得沉重。人們往往認為,自殺是遠離身邊的事情。其實,自殺行為總在發生中。當你翻閱報紙或打開電腦、手機進行瀏覽,總會不經意間發現,幾乎每天都有自殺案例的報道,有時甚至是連續報道的熱點。一所縣級醫院的急診科,每月都得搶救十幾例自殺者。國內因服毒、服農藥、割腕等自殺行為到醫院救治的,每年不低於500萬人。減少這些令人痛苦的數據,留意自殺前的一些蛛絲馬跡非常重要。

認識誤區阻礙覺察自殺線索

近日,山東高密一24歲的女子高某在自家廚房身亡,被警方認定為自殺的事件,引發關注。

高某的丈夫外出打工,她獨自帶著2歲的女兒在家。7月8日事發時,廚房裡還有正在和的面,電飯鍋也是開著的,孩子的奶粉還沒沖,親友們不能接受自殺的事實,提出重新鑒定和複議。5名法醫專家對屍體進行複檢認為:高某頸部有外傷,傷口邊緣有皮瓣,因血管破裂、失血性休剋死亡。高某頸前部有表皮傷,身體其他部位沒有損傷。現場血跡僅為高某一人,未發現他人DNA。公安機關調查和高某遺留文字表明,其與家庭成員關係緊張,曾有過輕生念頭和言行。8月20日,高密市公安局認定高某系自殺身亡,做出了維持不予立案的複議決定。

藉助銳器自損,帶來的後果相當嚴重,甚至很慘烈。大多案例在致命傷周邊有其他的傷口,存在所謂的「試探傷」現象,這也許反映死者在最終致命性損傷前的猶豫與試探的心理過程,屬於自殺的特徵性損傷,也是法醫認定死亡方式為自殺的重要證據之一。

高某的自殺,讓很多人對年輕生命的突然凋謝不勝唏噓。高某與家庭成員關係緊張,曾有過輕生念頭和言行,如果人們留意、重視這些線索,也許就為阻止悲劇發生提供了稍許的可能。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自殺行為的認識往往存在不少誤區,這源於人們把自殺現象看得神秘、恐怖,而長期封閉自殺話題的討論,導致人們難以收到正確的知識。

對自殺現象的認識誤區,有可能阻礙有自殺風險的人獲得求助,阻礙自殺者自我暴露,同時很難提升人們對暴露出的自殺線索的敏感性,不利於減緩自殺現象發生。有關自殺的認識誤區很多,主要有如下幾種:

誤區1、與想自殺的人討論自殺會誘導其自殺。其實,討論自殺能幫助他們理清頭緒,找到控制能力。

誤區2、說要自殺的人不會自殺。事實上,大多數自殺者都曾流露自殺念頭或向別人提起過。

誤區3、自殺是不合理的、愚蠢的。其實,大多自殺者都有其充足的理由,不應盲目指責自殺者。

誤區4、自殺有遺傳性。自殺沒有明確遺傳性,充其量是習得的或境遇性的。

誤區5、想自殺的人開始慷慨或分享財產是他們重新生活的開始。這種情況恰恰很可能是自殺者在做自殺前的準備,要給予高度關注。

誤區6、兒童不會自殺。殘酷的現實告訴人們,因為模仿或不良信息引誘,兒童也會自殺。

誤區7、自殺干預無效。許多研究表明,心理服務或其他方法能夠有效減少自殺行為發生和自殺者的精神痛苦。

誤區8、自殺與政治、體制等有關。一些人熱衷把自殺現象與政治、不同體制聯繫在一起,其實,任何國家、任何制度下都有自殺出現,因為影響自殺的原因多種多樣。

留意言語行為的預警信號

自傷、自殺是危機的一種極端表現。研究與實踐證明,絕大多數有自殺行為者都會表現出一定的線索或信息。遺憾的是,即使是最親近的人也往往忽略這些信息。

遭受了喪女之痛的李大媽哭泣著說:「真想不到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她是挺好的孩子,3個月前和男友分手後情緒有些低,睡眠不好,好發脾氣,什麼都不感興趣。我們總盼著她快好起來,根本想不到她會走如此絕路啊!」親朋好友中有人情緒低、抱怨生活沒什麼意思,這意味著什麼?我們一般不是那麼警覺,大多像李大媽那樣沒往深處想,但悲劇不經意中可能就發生了。

趙大爺一年前患了肺癌,情況還算穩定,最近病情有些不好,孩子安排老人去住院。住院前,老人總提醒孩子們要多關心他們的母親,說自己沒準哪天就不行了,還就家庭財產和孩子們不斷商量。孩子們有些異樣的感覺,又覺得似乎很正常,每次總是安撫老人一番。沒想到,老人住院期間墜樓身亡。家屬才明白,原來老人早已有了打算,悔之晚矣。

大多數內心矛盾的自殺者,都會流露出一些自殺線索,線索有時不太明確,就需要周圍的人尤其是親近的人特別注意。這些線索可能是言語的、行為的或者處於某種狀態。言語線索包括口頭的,如直接說「不想活了」,或通過文字間接表達「對我來講,不再活著沒那麼可怕」、「生活沒意思」等等;行為線索通常為購買毒物、安排後事等;各種生活事件諸如配偶死亡、離異、情感創傷、疾病、抑鬱、破產、刑罰等都可作為狀態線索,這些當事人很易出現危險。

有死亡願望的人是非常矛盾、茫然的,他們往往會留下某些特徵,比如冷漠、退縮、恐慌、不願接觸人、焦慮或生活習慣改變等。他們的情緒不穩,易於激動,容易表現出憤怒、攻擊、敵意、悲傷、失望等。在這種情況下,有自殺念頭甚至出現傷害行為都有可能。

發現自殺初期的一些預警信號後,要特別當心以下幾點,這些可作為進一步評價其自殺可能的風險因素:1、有無自殺既往史。2、自殺暴露環境如何,家人、鄰里有無發生過自殺。3、有無自殺計劃。4、有無經歷重大生活事件情況。5、是否患有精神障礙或存在酒精依賴問題。6、有無嚴重的絕望或無助感。一般來講,心理困擾或遭遇情景事件的人,上述風險因素越多、程度越重,自殺或再次自殺的可能性就越大。

干預自殺別讓生命過早凋謝

防範自殺要做兩方面工作,一是盡量減少人群中自殺現象的發生;二是做好自殺未遂者心理服務,避免重複自殺。這需要社會、家庭、個體共同努力。

1、創造一個能引導人們坦誠暴露心理問題包括自殺想法的健康心理環境。對於那些遭遇生活事件、情緒低落、生活無望者,要理性評估他們的自殺風險。如,可以根據當時情景,詢問他們在如此糟糕的狀態下有沒有想過自殺,這種念頭最近是否經常出現,「有無具體打算、計劃」等,而不是用「你要堅強」、「你不會自殺的」、「過一陣會好的」等簡單話語應付他們。

2、不要責備嘗試自殺者。面對發生的自殺現象要冷靜,盡量了解自殺的有關因素或潛在風險,分析後續可能再次自殺的風險與應對措施,引導曾經的自殺者把想法、理由說出來,幫助他們理清頭緒。

3、提高自身的抗干擾力。我們平時要注意提升自己應對外界干擾的能力,維持心理平衡。

4、學會求助。有心理壓力難以排解時,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如使用熱線電話、網路諮詢、心理救助及社會組織的幫助。

5、消除病恥感,積極求醫。發生自殺行為的人要主動尋求心理幫助,接納專業人員評估與服務。家庭成員要關心照顧好自我傷害者,引導他們接受專業服務。有精神疾病或有自殺想法,要積極就醫,消除病恥感。

6、學會應對急性心理創傷。創傷的發生往往是突然的、無法抵抗的,應對技巧包括宣洩壓力、暴露想法、尋求幫助等,最重要的就是在急性心理創傷期少做決定,保證安全、平穩渡過難關。

一般來講,除明顯衝動、即刻自殺外,大多自殺行為基本有一個反覆出現自殺想法、實施自殺的過程。實施自殺過程中,有的自殺致死,有的經搶救保留了生命,即自殺未遂。因此,自殺是一個過程,在出現自殺想法、嘗試自殺或自殺未遂階段,無疑給人們干預自殺提供了機會與可能。盡量減少自殺的前提,就是要善於發現自殺前的蛛絲馬跡。


推薦閱讀:

美女作家自殺:真正毀掉她的不只是性侵
影星上官雲珠:曾為毛澤東舞伴 文革遭迫害後自殺
晨起五習慣堪比自殺!
產婦欲剖腹產被家屬拒絕自殺事件 | 我們來扒開迷霧
民國影星阮玲玉的美艷照片,自殺遺言人言可畏!(魯迅為其撰文)

TAG:自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