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焦灼,孩子的脆弱 | 找到父母與孩子間教育的平衡點


兒子學了一年多圍棋,終於要參加定級賽了,這是他人生第一次參加真正意義的比賽,我有點小激動。可是太監激動皇上不激動,兒子根本沒拿它當回事兒,進了賽場,嘻嘻哈哈落子如飛,不到十分鐘就被對手殺得落花流水,鎩羽而出。

我甚惱火,又怕他有壓力,不敢批評,囑咐了幾句,他接著去比第二局了(這一天要比七局)。這次他稍微認真了點,但還是輸了,慢吞吞走出來,臉色不好看。我更不敢多說,安慰了一下,送他進去比第三局。

兒子綳著臉在賽場迎接新一輪挑戰,我和一群家長在外面觀望。不想這次有故事了:裡面有個小朋友下到一半忽然哭了起來,嚎啕大哭那種,裁判一問,原來他那盤下得不好,要輸了。而他媽媽說了,這盤必須得贏,否則饒不了他。孩子哭得上氣不接下氣,但還不敢認輸,手哆嗦得都拿不穩棋了,還崩潰地下著。偏偏他的對手是個成年人,那人也要崩潰了,全場都看著他把個小孩弄得嚎啕大哭,但為此認輸他又不甘心,只好萬分尷尬地一邊繼續追殺一邊安慰小對手,沒事兒啊不就一盤棋嘛……

進去參與勸解的老師出來,繪聲繪色講一遍,家長們都笑成了一團,老師點評:把孩子逼成這樣,你還能指望他會喜歡圍棋、會成才嗎?再好的苗子也給逼折了。家長們也都跟著批判:是啊,幹嘛給孩子這麼大壓力。

兒子就在這指指點點的批判聲里完成了三連敗,滿臉懊喪地出來了。說實話我很失望,但依然調整情緒安慰他:輸了也沒關係,認真對待就好。

這話是違心的。我當然是希望他贏。一局棋不重要,但這種比賽能反映很多問題,他的智力水平、應對能力、比賽心態……我希望孩子優秀,希望他成才,希望他有廣闊美好的未來——心情其實跟那個把孩子逼崩潰的媽媽完全一樣,我只是沒有像她那樣去逼兒子。

但不逼就對嗎?那天回去後我一直想這個問題。

人天性都是散漫的,一個孩子,如果你不逼他,不強迫他做些不喜歡的事,他可能連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也掌握不了。比如天底下沒幾個孩子是天生愛寫字算數的,你若不強迫他學,他勢必會長成文盲。

可是如果非要逼,逼到什麼程度算正好?這是個大難題。我跟身邊的許多媽媽討論過,大家都有一樣的困惑。孩子喜歡畫畫,喜歡鋼琴,好,送去學,可是學了幾節課他就沒興趣了。就此放棄?可惜。逼他繼續學?他就煩了,急了,再逼,就崩潰了。

他們太容易崩潰了。別說那個在賽場上大哭的孩子,看看我兒子,連輸三場之後,我什麼都沒說呢,他就已經難以承受了。我們一貫太順著、寵著、捧著他們了,這造就了孩子的驕傲和脆弱,他們無法承受挫折和打擊,壓力稍大就要崩潰。

可是同時,我們又深知社會競爭的殘酷,越來越深的功利心和不安全感使我們焦灼,並對孩子抱有越來越高的期望,於是不得不在某一方面給他們壓力,對他們提出嚴苛要求,以促使其成長成才。

我們的焦灼和他們的脆弱,總會在某一時刻發生激烈碰撞。

如果要簡單地量化對比一下的話,我們這代人小時候,父母的要求和期望沒這麼高,大概有五分,而我們的承受力也尚可,也算五分,所以基本能達成平衡。而現在,我們的期望達到了七分,孩子們的承受力卻下降到了三分,於是情況開始複雜,當我們把全部的七分期望壓過去,就塑造了那個在賽場上崩潰大哭的孩子。可若我們按照他們的承受力只用三分力,結果就會像我兒子那樣,盤盤都輸,學了半天一無所獲。

已經很難找到那樣一個平衡點——既讓他們達到我們的期望,又保證他們扛得住。

我想這怪不得孩子,他們天生都是空白的,我們怎麼養,他們怎麼長。問題一定還是出在大人身上,我們這些養育者,一方面把孩子關在籠子里,百般呵護千般寵愛,一方面又希望他們具備在野外追殺捕食的強大能力,這本身就是極大的矛盾。

我們的焦灼,他們的脆弱,都要滅掉一些才好。

推薦閱讀:

養孩子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孩子能力不強,會造成馬虎
如何解決孩子粗心的老問題?教你四條方法!
我的心受傷了,一直沒好
期末孩子厭學情緒多發 心理諮詢師:沒有「特效藥」

TAG:教育 | 孩子 | 父母 | 父母與孩子 | 脆弱 | 平衡 | 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