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曹操基因釋疑

追蹤曹操基因釋疑本文來源於果殼網 2012年04月12日 18:33 我要評論(0) 列印| 字型大小:

能否找到明確的曹操家族DNA特徵,從而分析曹操的身世,對曹操及漢魏歷史的研究都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新《三國》陳建斌扮演的曹操

  【王傳超/文】

1. 為什麼做這個項目?

  2009 年末,河南省安陽市宣布發現了曹操墓,出土了一男兩女三具屍骨,考古人員推測男屍可能是曹操。消息一發表,立即在國內輿論界掀起軒然大波,質疑者甚眾,引起對曹操墓真偽的爭議。當時由於沒有可以作為標準的曹操家族DNA特徵來作為骨骸驗證的對照,遺傳學無法就骨骸的身份作出判斷。能否找到明確的曹操家族DNA特徵,從而分析曹操的身世,對曹操及漢魏歷史的研究都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同時,復旦大學正在積極推進歷史人類學學科的發展,期望使用遺傳學工具來準確定位歷史上的民族和家族,解決單純的歷史學方法所無法解決的問題。曹姓作為一個重要的姓氏,同時又具有不大不小的適當規模,被選擇為第一個深入研究的姓氏。2010 年1月26日,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歷史學系聯合啟動復旦大學文科科研推進計劃項目-曹操後代的歷史人類學調查,利用姓氏和Y 染色體相關性原理,調查分析曹氏Y 染色體,進而給曹操身世血統的研究提供科學的證據,也開始了人類基因調查從民族分析向家族分析的轉變,從史前時期向歷史時期的邁進。

  2. 中間遇到哪些波折?

  我們剛剛發布新聞說我們準備鑒定曹操遺骨真假的時候,很多網友、很多專家都出來問。甚至我們還沒有鑒定,他們就出來「闢謠」。有考古專家表示:「考古不必要以DNA為佐證」,骨骼現在也是重要文物,為了鑒定他身份在上面鑽個洞取DNA本身就是一個破壞文物的事情,好像完全沒必要。如果為了鑒定他身份,完全可以從墓的形制等等鑒定。所以考古學不需要用這些新的技術新的方法作無謂的事情。但是大多數網友不買賬,表示「DNA是最權威可信的證據,如果確認這個墓是曹操的話,為什麼不作(鑒定)呢?」所以要解決遺骨的身份問題,只能通過DNA的手段,沒有什麼其他手段可以來做。當然,證明了這個骨頭不是曹操的,也不能確認這個墓不是曹操的。比如這個墓裡面隨便躺一個人,或許是盜墓賊。反過來,如果證明了這個骨頭是曹操的,那麼這個墓是曹操的,就基本上沒有問題了。當然這個墓裡面現在躺的人太多了,有了三個人了,他/她們分別是誰,都是需要DNA解決的問題了。

  實際上通過我們的DNA宣傳,現在有部分考古學專家有了針對性的回應,他承認DNA鑒定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但稱DNA鑒定曹操有兩大難題。一個是只有在專業的實驗室裡面測試之後才能有科學的、客觀的答案,才能知道這骨骼能不能作DNA鑒定。當然我們從照片上看到,這個骨骼保存得很好,沒有受酸性物質的污染,沒有被什麼金屬銹跡浸染過,而且一直保存在比較陰冷的環境下,所以做古DNA的鑒定條件還是相當成熟的。另外一點,必須要找到確定的曹操後裔,成功地提取遺傳數據作為參考。這兩點好像都是給我們的工作做鋪墊用的。實際上這兩大難題在其他學校可能是難題,但是在復旦絕不是難題,因為我們有國際一流的專業古DNA實驗室,這解決了第一個難題。第二個,如何找曹操的後代,魏晉南北朝史的優秀歷史學家韓昇教授已經用歷史學方法找到了。我們課題組對上海圖書館收藏的118 件曹氏族譜進行了全面查閱和篩選,將家譜所載世系同歷史記載相比較,挑選出比較可靠的家譜,其中包含自稱是曹操後裔的家譜。把曹氏取樣的面鋪得廣一些,多取一些樣本,能夠更加全面地反映出自古以來多支曹氏家族的基因狀況,獲得整體的把握。家譜調查反映出,與曹參或者曹操有關係的曹氏,大量分布於長江流域,與史料所見五胡十六國以後曹操家族遷居於江南的情況是吻合的。據此,我們大致確定了幾處最接近曹操後裔的居住地,一是位於安徽、山東、河南、江蘇四省的交界處,以安徽亳州為中心,這裡是曹操政權的發源地,也是安陽漢墓被發現的地區;二是江東地區,包括安徽涇縣、繁昌、歙縣、績溪、浙江的金華、東陽、紹興、餘姚、蕭山和江西贛州等地;三是湖南等省沿江地區,如湖南興化、郴州、益陽、長沙等地。曹操後裔在哪裡,我們都抽一遍血就都可以驗證了。

  3. 技術手段和理論依據有哪些?

  現代社會中,幾乎每人都有自己的姓氏。一個人的姓氏不僅僅是簡單的符號,還有著豐富的文化、歷史、宗族背景。以血緣為脈絡的姓氏記錄著各家族甚至於各民族的源流,常被用於尋根溯源、族群識別、婚姻關係等相關研究。數千年來大部分姓氏都從父傳遞,而人類基因組中的Y染色體更嚴格地遵循父系遺傳,因此姓氏與Y染色體有很好的平行對應關係。隨著Y染色體上眾多遺傳標記的發現,用Y染色體結合姓氏分析人類學問題的方法,在分子人類學領域發揮出了重要作用。

  與姓氏不同,人類的Y染色體直接代表著父系遺傳,永遠是父子相傳的,不會受到任何社會文化和自然因素的影響。人體內有23對染色體,其中22對常染色體中,每一對染色體都有一條來自父系,一條來自母系,兩條染色體在傳代過程中對應的部分會發生交換,從而造成混血的效應,就是遺傳學上說的重組。另一對性染色體包括X染色體和Y染色體。在女性體內,X染色體也是成對的,分別來自父母雙方,所以也不能避免混血的影響。而在男性體內,卻只有一條來自母親的X染色體和一條來自父親的Y染色體,也就是說男性的Y染色體只能來源於父親,所以人體性染色體的遺傳方式決定了Y染色體遵從嚴格的父系遺傳。

  Y染色體與X染色體之間是否會發生重組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了解Y染色體的結構。人類Y染色體DNA大約包含六千萬個鹼基對,其中染色體兩端的5%為擬常染色體區域(pseudoautosomal region),在傳代過程中與X染色體相應區段會發生重組,而主幹部分的95%為非重組區域(NRY, non-recombinating portion of Y chromosome),不與任何染色體發生重組。所以,Y染色體主幹部分的此特性,保證了子代能完整地繼承父代的Y染色體主幹而不受混血影響,保證了Y染色體主幹的嚴格父系遺傳。

  所以,以現代的分子生物學技術為基礎,研究Y染色體主幹的類型分布,是直接追溯群體或者家族的父系起源的最佳方法,是驗證祖先與後代的父系關聯的關鍵手段。例如,在曹操的後人中分析Y染色體特徵,我們就可以了解曹操本人的Y染色體特徵。實際上,在一段有較可信歷史記錄的時期內,整個家族的姓氏與父系遺傳的關聯是可以保證的,所以家族的姓氏往往與固定的Y染色體類型共同傳遞,緊密關聯。

  在一代一代的父子相承的傳遞過程中,Y染色體也在慢慢地積累著變化。正是因為遺傳突變的積累,使得人類父系遺傳體系中,距離越遠的個體的Y染色體差異也越大。Y染色體上的突變形成的個體差異主要有兩大類,有一種叫做短串聯重複,縮寫叫STR,如果大家看過分子生物學的有關書籍,經常會看到。在基因組裡面一個固定的區段,由幾個鹼基組成一個單位,不斷地重複,重複數在人和人之間是不同的。打個比方,就像一輛火車,它有不同的車皮數,每節車皮都是一樣的。這輛火車可以裝10節車皮,也可以裝12節車皮,每個人對應的區段上裝的數量都不一樣,這就構成了重複數的差異。另外一種叫單核苷酸多態,SNP,這個更流行。我們研究曹操的基因,關鍵就是要找到相應的SNP。SNP是固定的點上面的一種鹼基類型的差異,從一種類型變到另外一種類型,這個點的旁邊的其他序列都是一樣的,但就這一個點上會發生變化,比如人類基因組中這個點原始型是A,有些人突然變成了G,這種變化會造成特定點上的性質的徹底改變。打個比方,這就像兩輛卡車。一輛卡車裝的是可口可樂,一輛卡車裝的是七喜,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類型。只要看一個點,就知道這兩輛車完全不同。

  要確立父系遺傳體系,最重要的前提是祖先的突變可以穩定的保留在後代的Y染色體上。SNP突變因為突變速率極低,可以做到在後代中永久地保留,後代只能在祖先的突變基礎上積累新的突變,而不會丟失祖先的突變特徵。通過比較人類與黑猩猩的Y染色體差異,以及大家系中的Y染色體的差異程度,Y染色體上的SNP突變的速率被計算了出來。每出生一個男子,一個染色體位置上發生SNP突變的概率為大約三千萬分之一。實際上由於Y常染色質區的保守性,以及人類歷史上大量男子都沒有男性後代保留至今的事實,實際的群體中突變率應該低幾個數量級。而我們通常研究的是Y染色體非重組區大約三千萬個鹼基對的常染色質區,按照每個鹼基對三千萬分之一的突變率,這個區段內每個男子平均都會有一個新的突變。這個新的突變隨機地出現在Y常染區的任意一個點上,如果這個突變了的點上再發生一次突變,那麼這個突變就在後代中丟失了,我們就無法通過後代確定祖先的Y染色體突變譜。但是同一個點上先後發生兩次突變的概率,按照概率計算方法就是三千萬分之一的平方,也就是九百萬億分之一,相對於人類自古以來的人口,這個概率就近似於零。所以我們可以說,絕大多數情況下,祖先的Y染色體上出現的SNP突變特徵在後代中能夠找到,而後代只能在祖先Y染色體突變譜的基礎上增加新的突變。

  由多個SNP突變構成的一種突變譜被稱為一種單倍型。祖先型與所有後代型合稱為一個單倍群。一個家族的所有Y染色體理論上都屬於一個單倍群,因為其中所有的男性都應該來自同一個祖先。當然,單倍群的概念可大可小。大而言之,全世界的Y染色體都屬於一種單倍群,都來自二十多萬年前的一個東非晚期智人男子。進而,全世界又可以分為20種主幹單倍群,編號從A到T。

  A型大致分布在東北非和西南非。B型出現在中非部分和東非部分,可能是黑人的擴張造成的。E型分布的地方就比較多,在西非洲和東南非很多,這是大部分黑人的主要類型,在歐洲和東非也有一部分的分布,甚至分布到亞洲的一些地方,分布到北亞的一些地方。前面幾種類型在中國人裡面一般是找不到的,D型在中國比較多,在中國的西藏,北方的一些地方,很多類型就出現在了日本,所以D型也是很傳奇的一個類型,它是在中國地區最古老的一個類型,在東亞地區也很古老,在人群裡面很少出現。C型也是出現在遠東地區,在澳洲非常多,在北亞也非常多,它是被另外一種類型擠壓以後出現兩頭多中間少的分布方式,然後一部分出現在北美的納丁尼人,F型是一個上游型,它包括了F下面的所有類型,它的分布是這樣的,整個歐亞大陸和美洲大陸基本上都是F型。其中G型出現在高加索山區和小亞細亞,然後以此為中心向四周擴散。H型出現在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地區,它是雅利安人擴張造成的結果,但也可能是荼拉維達人留下的,也可能是更早的人留下的。I型出現在歐洲的大部分地區,但是分布也不多,應該是歐洲、印歐的一種土著型。J型出現在亞非語系、阿拉伯世界和歐洲的很多地方,是白種人的類型,猶太人裡面大部分都是J型。K型也是一個大的類型,包括下面很多類型,它是一個上游型,它的分布在亞洲很常見,但是把下面類型去除掉之後的純K型是非常非常罕見的。T型是一個比較少見的型,也是分布在阿拉伯世界。然後L型分布在以巴基斯坦為中心的一圈地區,S和M就只分布在新幾內亞土著人之間,食人群體里。N型很有意思,它的起源是在中國,但是居然分布到了整個北壓地區的很多民族中間,並且在烏拉爾民族的群體裡面佔到了絕大多數,在芬蘭、亞沙尼亞這些國家裡面,佔到了絕大多數,所以這些歐洲人居然都是從中國出去的,這部分歐洲人在歐洲號稱自己是黃種人,但是我們怎麼看都不像,至少比新疆人白多了,但他們還是號稱自己是黃種人,所以這是一種民族心理上的錯覺,我們看的時候會更多地關注一些差異,他們在歐洲覺得自己跟周圍的白種人差別太大,因為他們關注這些差異,並且在大腦裡面把這些差異給放大了。然後O型對於我們來說是最重要的,因為它是東亞人最主要的類型,在東亞人裡面,幾乎佔到了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在中國人裡面甚至更多,O型是黃種人的關鍵型,但是剛才說的跑到歐洲去的N型跟O型是兄弟型,非常接近的。O型下面分很多類型,分O1、O2、O3這三大種。O1出現在中國東南的百越民族的後代中間,包括侗傣語系與南島語系的這些民族,台灣高山族裡面有些民族像阿美族佔到百分之百。O2型非常有意思,一部分叫做O2a,下面分兩部分,一個分支出現在東南亞,從苗族開始往西南地方絕大部分都是O2a,另外一個分支出現在日本和朝鮮,從朝鮮往東北的地方大部分都是這個類型。O3是一個大頭,在中國大部分民族裡面都有O3,而且O3大部分都是占多數,在漢族人裡面更是多數,佔到了大概百分之六十,O3下面有很多很多分支,這些分支能夠讓我們辨認漢族人裡面到底有多少差異。然後Q型,Q型是出現在北亞的葉尼塞語系,進入到楚科奇-堪察加語系,然後進入到美洲印第安人,越往南Q型越多,美洲南方很多民族百分百都是Q型,因為他們一路走一路丟類型,到最後只剩下一種類型,所以遷徙得越到後面,類型就越少,因為不可能所有的人都能夠成功遷徙,它的源頭很可能就是在北亞葉尼塞語系這個地方,古代有兩大批,現在被俄國人殺的只剩下一個民族,我們一直懷疑匈奴人就是葉尼塞語系的人,跟現在大部分人群都不一樣。最後一個類型是R型,R型跟Q型、P型都是同源的姐妹型,但是它大部分分布在歐洲,所以是一個往東跑,一個往西跑,在歐洲的話也佔到很大一部分,但是我們一直懷疑它是從亞洲跑過去的,所以白種人可能是從亞洲起源的。

  那麼這麼多Y染色體類型的話,曹姓有哪一些?曹操到底是屬於哪個型的?

  4. 曹操的Y染色體類型

  我們用Y染色體上的100個單核苷酸位點(SNP)對全國各地曹姓79個家族的280個男性以及其他姓氏的446個男性進行分型。我們所選取的100個SNP位點涵蓋了最新Y染色體譜系樹上的O、N、C、D、Q、R、J等東亞地區可見的所有單倍群。如果同一家族的個體間Y染色體單倍型不同,該家族則是由一些不同來源的單純家族組成的複合家族,因此實際上我們總共研究了111個曹姓單純家族。我們也在家族成員知情同意後將大部分家譜資料影印保存。根據家譜資料,15個曹姓家族宣稱是曹操後代,他們中共有6種Y染色體單倍型,其中僅有一種單倍型是曹操的,而其它5種可能是由於收養、從母姓、非親生等原因而引入的。我們需要通過分析不同單倍型在家族間的分布來確認哪個才最可能是曹操的Y染色體單倍型。

  我們把這些曹姓家族分成三類:宣稱是曹操後代的、未宣稱是曹操後代(或宣稱是其他祖源)的、其他姓氏的普通對照人群。首先,我們兩兩比較了每種單倍型在這三類家族間的頻率差異,在未宣稱為曹操後代的家系與普通對照人群間並未發現任何單倍型有顯著差異,這表明曹姓與其他姓氏一樣也是多起源的,所以我們在之後的分析中把未宣稱的家族和普通人群合併在一起作為對照組。非常有趣的是,O2-M268是唯一在宣稱是曹操後代的家族中顯著高頻出現的單倍型(Fisher精確檢驗,P=9.323×10-5),很有可能這就是曹操的Y染色體單倍型。某種單倍型是否是曹操的單倍型不能僅從其在宣稱的家族裡頻率來判斷,還要考慮其在宣稱的家族與對照人群的頻率差異。這裡我們用OR值去估算O2-M268是曹操單倍型的可能性,OR值可判斷兩組變數間關係(帶置信區間)。O2-M268在宣稱為曹操後代的家族和對照人群間的OR值為12.72,所以其為曹操單倍型的可能性為92.71% (=12.72/(12.72+1)×100%)。還有一點需注意,有8個曹姓家族堅決認為不是曹操後代,這8個家族的Y染色體單倍型也都不是O2-M268,這也增大了O2-M268為曹操單倍型的可能性。

  另外,我們也估算了反概率,即假定所有的曹操家譜都是偽造的,那麼出現6個家族都是相同的O2-M268單倍型的巧合概率。由於這些家族在確信的歷史中都沒有聯絡,所以他們如果來源不同而基因類型相同就只能是由巧合造成的。我們知道,兩個事件同時發生的巧合概率是兩個事件單獨發生的概率的乘積。那麼我們可以這樣估計曹操家譜相關家族的基因巧合概率:出現兩個家族基因相同的事件計為一次巧合事件,概率就是O2-M268在全國漢族人中的頻率約5%;出現第三個相同基因的家族則是兩次巧合事件,概率為5%乘以5%;那麼6個分布在不同地域的曹姓家族同時是O2-M268的概率是(5%)5=3.125×10-7,大約為千萬分之三。也就是幾乎不可能。

  單倍型O3-002611是在其他曹姓家族中出現頻率最高,也是唯一在宣稱是曹參直系後裔的5個曹姓家族中都唯一出現的單倍型。我們繼續使用推斷曹操Y染色體單倍型的方法,對不同曹姓家族進行分類去推定曹參最可能的單倍型:5個自稱是曹參後裔的O3-002611家族作為宣稱組,79個未宣稱的O3-002611家族和458個其他單倍型的家族作為對照組。經分析,O3-002611就是曹參最可能的單倍型(Fisher精確檢驗,P=1.968×10-4),可能性近於100%(OR值很高)。綜合考慮我們的分析結果,我們認為魏武帝曹操不太可能是曹參的後裔,遺傳學證據並不支持曹操自稱的士族出身。

  5. 曹操DNA結果對於人類學這個學科的發展有什麼意義?

  傳統上主張將人類學分類為文化人類學和體質(生物)人類學兩個大的方面,凡是研究人類社會屬性的稱為文化人類學或稱社會人類學,凡是研究人類自然屬性的稱為體質人類學或稱人類生物學。國內人類生物學的發展形勢並不樂觀。大部分高校和社科類研究所都設有文化人類學相關學科專業,唯獨復旦生命學院在金力老師等的倡議下才設立了人類生物學專業並申請了博士點。在文化人類學的大環境下,復旦的人類生物學專業猶如一顆寶貴的種子努力探尋、爭取著自己的發展空間。自02年,復旦成立現代人類學研究中心至今,我們已經在中國人的起源和蒙古人種的形成、膚紋膚色、語言特徵的起源和演化等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進展。成績是輝煌的,憂患卻依然存在,拿一個簡單的數據來說明:04年復旦開始設立人類生物學碩士和博士點,每年招收1-2名學生,但培養的學生里至今仍從事人類生物學教學和科研的僅李輝老師一人。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文化人類學大環境下,大家大多割裂並漠視人類的社會學特徵與人類的生物學特徵及其對人類社會學特徵的影響的關係。

  中國的人類學要平衡發展起來,主要在於抓住人類的社會學特徵與生物學特徵的關係,或者說是文化與基因的關係,用分子人類學的手段去回答社會人類學難以闡述的問題。所以我們著眼於中華民族的姓氏文化,利用姓氏與Y染色體較好的平行傳遞關係去理清中華姓氏精細的Y染色體遺傳結構,較成功的例子是與歷史系合作通過調查現代曹姓人群來反推曹操的Y染色體類型為O2—M268,曹操的Y 染色體類型與其自稱的先祖曹參的並不一致,此次曹姓家族Y 染色體調查是將遺傳學用於古代史研究的一個成功範例,且提供了兩個重要的契機,一是促成了歷史學和分子生物學的深層次合作研究,建立了國內第一個以分子生物學為主要研究工具的歷史人類學新學科;二是加快了人類基因調查從以民族向以家族為對象的轉變。利用姓氏譜牒材料來確立深度家系(deep-rooting pedigree),這對於分析Y染色體進化也有重要意義,比如我們可以深家系的Y染色體測序來精確估算Y染色體的突變率,來為人群起源分化提供更準確的分子鐘。我們希望此次曹操的Y染色體項目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分子人類學,推動這個新興學科的發展。

大量號稱曹操的後人在長江流域

曹操死後,其子曹丕建立曹魏政權。然而,曹氏父子打下的江山,很快落入旁人之手。公元265年,司馬炎篡權,建立西晉。對於曹操的後人來說,那無疑是一段黑暗的時光。傳說,他們遭到了司馬氏的驅逐。很多族人被迫隱姓埋名,踏上逃亡之路。千年的歲月磨礪,那些散布四方的曹操後裔究竟身在何處?

曹操有25個兒子,25個兒子都封王,在多妻制下,又生了大量的孩子。曹丕稱帝,他有9個兒子,又是大批的男孩子出現。

一千多年前的那場宮廷政變,曹魏皇族並沒有遭受滅門之禍。傳說背後的真相是,最後一任魏王——曹操的孫子曹奐被司馬炎封為陳留王,居住在曹操的下葬之地鄴城。五胡十六國,戰火燃燒北方大地,曹魏宗族逐步南遷,居於江東,繁衍生息。一個曾經叱吒風雲的家族,逐漸遠離權力中心。他們的蹤影,在文獻記錄中已無跡可尋。然而,他們的血脈卻在繼續延續。

世風盛行貶曹的年代,多數曹操後裔選擇了沉默。有人甚至改名換姓,不敢認祖。

公元前209年,江蘇沛縣人曹參,跟隨劉邦起兵反秦。劉邦建立漢朝後,封曹參為平陽侯。這位西漢的開國元勛,《三國志·武帝紀》里明確記載,就是曹操的先祖。已經查閱過的曹氏家譜中,有不少家族雖然沒有提到曹操,但都尊稱曹參為祖先。曹氏基因調查組決定將DNA的鏈條往前追溯。也許那些尊稱曹參為先祖的,就隱藏有曹操後裔。

家譜調查顯示,大量號稱曹操的後人分布於長江流域。復旦大學基因調查組,將一一走遍這些地方。他們力圖追尋真正的曹操後代,破解曹操的基因密碼。

有關曹操出身的爭議撲朔迷離

尋找曹氏後裔高度重合的基因類型,也許就能解開曹操基因的密碼。然而,有關曹操出身的一個歷史爭議卻讓取樣過程變得越發莫測。根據史書記載,曹操的祖父曹騰是東漢著名的宦官。他先後侍奉過4位皇帝,位高權重。曹騰曾經抱養了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在他的撫養下長大成人,最後官至太尉。這個抱養來的孩子,就是曹操的父親——曹嵩。曹操,本不是曹騰的親孫子,他也許根本就不姓曹?如果這是事實的真相,那麼基於曹姓的DNA採樣將如何進行下去?

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韓昇說,曹操的父親曹嵩的確是曹騰的養子。曹操的政敵吳國人為了醜化曹操,寫了一本書叫《曹瞞傳》。這個傳裡面說,曹操的父親曹嵩來自夏侯家。

夏侯家的遠祖夏侯嬰,和曹操的遠祖曹參是同鄉。他們都屬於劉邦的開國功臣,歷經西漢東漢,兩家世交情深。至曹魏政權,來自夏侯家的夏侯惇跟隨曹操南征北戰,關係非同一般。這是曹嵩源自夏侯家說法的直接原因。然而,對於這種觀點,史學界卻有另外看法。

從歷史文獻可以看出,曹操這一家,裡面幾代出現的哪一支沒有男孩,香火傳不下去,它一定要去過繼。全部整理以後發現,它的過繼原則是非常嚴格的,完全符合中國人過繼的基本原則——從最親的人那裡過繼,再從稍稍差一點的親屬那裡過繼。史書記載,曹騰有兄弟四個,他排行最小。曹騰這一家兄弟也很多,兄弟關係也很親密,他不可能隨便去抱養一個孩子。曹嵩必定是從曹騰本家過繼過來,所以他們的血脈是一致的。

此外,夏侯家和曹家世代通婚,也成為了曹嵩不可能出自夏侯家的理由。曹操把他的女兒嫁給夏侯家,如果他是抱養,他知道他是夏侯家的,他就不會讓他們配了一個兄妹婚。

  本文獲果殼網(Guokr.com)授權轉載【作者:王傳超 】 (責任編輯:朱鈺)


推薦閱讀:

倭黑猩猩基因組測序完成 與人類親緣關係最近
娛樂圈五大成功奶爸,林志穎只能排第三,第一名基因太強大
我不吃苦我有理,誰愛吃吃去!
基因太好?揭秘娛樂圈低調的學霸家族
我們吃的都是人造雞蛋嗎?

TAG:基因 | 曹操 | 追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