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睡眠訓練的寶寶,真的睡得比較好?

  你臉上的黑眼圈越來越重,從孩子出生至今,已經好一段時間,每晚跟著寶寶的睡眠,這樣也不好,那樣也不對。有一派說法說,寶寶哭不要馬上抱;另一派則說,寶寶哭是需要安撫,有人說寶寶滿月就能睡過夜,但為什麼我們家的就是不行?到底該怎麼做才好呢?

  半夜一直哭鬧的寶寶,實在讓寶媽很苦惱.....以下我們來看看近期美國兒科學會期刊的報導,再思考一下是否要訓練孩子的夜間睡眠習慣吧。

  讓寶寶受睡眠訓練,他睡得好,爸媽的壓力比較小?

  近期一份發表於美國兒科學會期刊的研究,讓一些苦惱孩子夜間睡不好的寶媽們,有了新的想法。這份研究的目的是比對睡眠質量差的嬰兒,再受過睡眠訓練後,是否真的更好睡了,為此,他們找了43個家庭,他們的共同點是家中都擁有一個在6個月至16個月之間,睡眠狀況不佳的寶寶。團隊將他們被分成三組團體,以不同的方式入睡與度過夜間睡眠時間。此研究進行時間為一年,期間還會監測媽媽以及寶寶的壓力狀態,以及寶寶的行為表現。

  第一組:延遲安撫時間

  這個試驗組的父母在寶寶要睡覺時,會在一分鐘內安靜的把他放到房間,如果這時寶寶哭了,爸媽會給他拍拍或一些安慰,但不會把他抱起來或點亮燈。在晚上睡覺期間,寶寶若哭泣,父母會不斷延長回去安慰他的時間,第一次可能兩分鐘就出現,第二次延長到六分鐘。

  第二組:每天晚睡一點點

  這組家長讓寶寶去睡覺的時間,每天都會比前一天晚15分鐘,直到他的寶寶可以一上床就快速睡著,採用此種方式的目的就是讓寶寶夠累,可以不需太多技巧讓他上床就睡。

  第三組:沒有任何變化

  這一組的寶寶入睡方式沒有任何變化,家長在寶寶擁有睡眠問題時,可以諮詢研究團隊,但他們不需嘗試任何讓寶寶更好入睡的特殊方式,如此才能與第一組與第二組的寶寶最對照。

  實驗結果:

  採用延遲安慰時間的第一組,其寶寶在入睡與睡眠品質上有最大的進步,比起沒有任何試驗的第三組,他們再次入睡的時間快上了13分鐘,且晚上起床的頻率也降到一半。另一個延後睡覺組別的第二組寶寶,雖然比起第三組寶寶入睡快上10分鐘,但是晚上起床的頻率則是相同的。

  至於媽媽們的壓力狀態,沒有什麼改變的第三組媽媽,壓力也沒有特別增減,第二組延後嬰兒入睡時間的媽媽,壓力則有明顯降低,第一組媽媽的壓力則介於之間。在寶寶的壓力部分,看似最辛苦的第一組寶寶,其實睡眠壓力有大為減少,第二組略有減少,第三組僅只減少一些些,有趣的是,不管是哪一組,幼兒的行為與家長的關係,基本上都沒有太大影響。只是,此報告發表後,並沒有告訴家長,哪個方式才是最合適所有小孩,畢竟每個小孩個性狀況不同,況且他們不是你家孩子的爸媽,至於你,才是真正了解該做哪個選擇的人。

推薦閱讀:

當我把自己從她的哭聲中解救出來[睡眠訓練]

TAG:睡眠 | 寶寶 | 比較 | 訓練 | 睡眠訓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