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家族

太陽系家族(回望2012)

藍色大理石般的地球(2012.1.30)

  看上面這張藍色大理石般的地球合成圖,它是迄今最清晰的地球圖像之一,所用照片是由美國索米國家極地軌道夥伴衛星上搭載的可見光及紅外測量儀拍攝的,展示了我們星球家園中諸多驚人的細節。索米衛星於去年10月份升空,直到上周(1月底)才用衛星氣象學之父弗納·索米的名字命名。這幅地球圖片是利用本月初來自四顆軌道衛星的數據合成的,在其更高解析度版本中還能看到北美及西半球的更多細節。在此之前,也有一些藍色大理石地球圖片公諸於世,個別解析度甚至比這還高。

2012年金星凌日(2012.6.7)

  自1608年望遠鏡發明以來,每隔百年成對出現的金星凌日僅出現過8次,下一次就要等到2117年12月份了。有眾多現代望遠鏡和照相機都對準了本周的金星凌日,以捕捉在太陽前面出現的罕見行星影廓。這張拍攝於美國喬治亞州的高清圖片,採用了 H-α窄波濾鏡,使渾圓的行星輪廓顯示在帶有暗絲、黑子和日珥的斑駁太陽表面上。這次金星凌日共持續了6小時40分鐘。歷史上,天文學家曾利用不同地點的凌日時間,採用三角法來測量金星的距離,而現代天文學家正在積極尋找從其他恆星前面凌越的系外行星。

波羅的海上空的金星凌日(2012.6.13)

  多年等待與不辭萬里,都是為了這美麗的一刻,但即便是有完整計劃,仍然還需要一點好運才行。上周三,當太陽在波羅的海升起的時候,攝影師延斯·哈克曼早已在德國北部的費馬恩島做好準備,等待迎接太陽上即將出現的罕見小黑點「金星」。沒有想到的是,雲層與薄霧使太陽顯示出多層次的紅色,而更加幸運的禮物則是太陽頂端閃現的罕見綠色光芒。當然,該圖只是上周所拍攝的金星凌日精美照片中的一張,下一次就要等到105年之後了。

太陽邊上的金星(2012.6.9)

  「日出號」飛船拍攝的這張絕佳照片,記下了地球姊妹星「金星」於2012年6月6日剛剛切入太陽邊緣的情景。歷史上,人們曾利用金星凌日的切入時間,採用三角法來測量金星距離和稱作「天文單位」的地日距離。然而,如上圖這般在太空中拍攝的影像,重點則在於展示紛擾的太陽表面及扭曲磁場所拋出日珥襯托下的金星。圖中,引人注目的還有環繞金星輪廓的那一圈細環,它們是金星大氣所折射的陽光。

火星洞(2012.7.18)

  

讓我們去火星吧,那兒發現了可能適合生命存在的山洞,也許就是天堂呢

  什麼力量創造了火星上這個奇異的洞?該洞口偶然發現於幾張塵埃密布的火星斜坡照片中,它們是正在火星軌道上運轉的「 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搭載的尖端設備所拍攝的帕蒙尼斯火山照。圖中,洞口的右半部分已被照亮,顯然它通向一個地下洞穴。對該圖及後續一些圖片的分析表明,這個洞口寬約35米,同時,洞內影子的傾角表明,下面的洞穴深約20米。這個洞的周圍為什麼還有一個圓形的隕石坑,它是否只是底部更大洞穴的一部分?這一點目前還在推測中。這樣的洞穴非常有意思,因為相對於嚴酷的火山表面,它們受到了更多保護,使它們更適宜火山生命的生存,這樣的地點也因此成為未來太空船、機器人、甚至人類親往進行星際探測的首選目的地。

火星上的車輪(2012.8.7)

  美國太平洋時間2012年8月5日晚10點32分(北京時間8月6日下午2點32分),美國宇航局「好奇號」火星車成功登陸火星,來自火星科學實驗室的這張圖片顯示了火星車輪子已穩穩降落在火星表面。圖片右下方是從避障相機的魚眼廣角鏡看到的景像,那是直徑有50公分的火星車左後輪,恰好在右下角的是相機防塵蓋上的部分彈簧鉸鏈,而左上方則是火星車的動力裝置放射性同位素熱發電機(RTG)。掠過火星岩石表面看到的是太陽,右側的遠山是蓋爾環形山邊緣,它距離這輛微型汽車般的火星車當前位置約20公里。下一周,當火星車桅杆上安裝的高清相機開始工作後,將向地球傳回幅面更大的彩色圖片。

好奇號在火星 - 蓋爾環形山樑(2012.8.15)

  如果你站在火星上會看到什麼呢?上面這張經數碼著色的圖片,已調校到大體相當於這片火星地貌出現於地球時人們能看到的景象,採用的色彩處理稱為「白平衡」,對行星科學家而言,該技術有助於他們找出與地球上類似的火星岩石和地形。這張高清圖片是好奇號火星車在上周登陸火星後所拍攝的蓋爾環形山遠遠的山樑,在它相應的真彩圖片中,顯示了火星上的真實場景。目前,好奇號仍在進行自檢並不斷接受來自地球的新指令,其後,它將開始其火星征程,對一個奇異的層狀干河床進行探索。

火星上的怪球(2012.9.25)

  火星上為什麼會有這種奇怪小球呢?本月初,當「機遇號」火星車在「奮進」隕石坑邊緣附近對一處名為「柯克伍德」地區執行探索時,偶然穿過了這片奇特小珠珠地貌。上圖是機遇號上的顯微成像儀拍攝的,展示了火星車附近布滿奇怪小珠子的火面,每個小珠間的距離僅約3毫米。起初,人們以為它們與機遇號8年前發現的稱作「藍莓」的小石頭類似,但這些球狀體更加緻密結實,並含有微量鐵元素。目前,雖然研究人員認定它們是自然形成的,但對其形成過程還仍然未知。機遇號是最近才登陸火星的「好奇號」的大哥,它將對這些小球繼續研究,期望能對火星表面形成歷史提供一些最新線索。

火星上的古老河岸(2012.10.2)

  火星上又發現了古代河流的最新證據,在好奇號火星車剛剛經過的地區,奇異的地表特徵與地球上的河岸非常相似。從上圖中可以看出,那塊小小的懸岩很可能是水流從它的下面沖蝕而成的,而且從質地上看應該屬於沉積礫岩,也就是河流乾涸後由眾多小石塊凝結在一起形成的殘留物。懸岩的下面還有無數小卵石,其光滑的表面可能是在曾經的水流中四處翻滾打磨而成,當然,它們也可能是隨著河岸侵蝕而跌落到河床上的。圖中右上部那塊畫圈的較大岩石也可能是水流沖刷而變光滑的。好奇號自登陸至到此之前,已經發現了三處貌似火星乾涸河床的地點,之後它將進一步探索這幾處不同地貌之間的聯繫。

火星上的「胡楊林」(2012.11.25)

  它們看起來像是火星上的樹木,但實際上不是喲。上圖是火星軌道探測器於2008年4月拍攝的火星北極附近區域,在覆蓋著一層薄霜的粉紅色沙丘上,是一叢叢暗褐色的條線。當時,在春日陽光的照射下,淺色的二氧化碳乾冰正逐漸消融,露出了火星沙丘內部的黑沙,當它們位在沙丘頂部時,就會沿沙面傾瀉而下,留下一道道暗沙紋,一眼望去,很像是一叢叢矗立在淺色沙面上的「胡楊林」,但是卻沒有影子。圖中的25公分長度相當於實際距離的1公里,在對部分區域仔細檢視後還發現了揚起的羽狀塵,表明在拍照的瞬間,也有沙子正在滑落。

好奇號在火星發現有機物(2012.12.27)

  火星這片平坦的沙土下藏有什麼秘密?10月底,美國宇航局「好奇號」火星車在探索「蓋爾環形山」的過程中,停留在一處叫作「石巢」的地方,就是上圖中左上角那片布滿石頭的地點,它緊挨著好奇號桅杆的左側。但更有意思的是好奇號車身左邊那片異常平滑的「風積地」,它很可能是火星風挾帶的細沙添埋石巢邊緣而形成的。上圖右上角還露出了夏普山一隅,當然,還有幾乎整部火星車自身,因為在對55張照片進行數碼重構的過程中去掉了它的一條外展機械臂。好奇號已從風積地中鏟取數份沙土樣本,裝入它的「化學與礦物質實驗倉」(CheMin)中,並用「火星樣本分析儀」(SAM)進行深入分析。初步結果表明,沙土中含有少量單碳有機物,但其來源目前尚未明了。雖然這種有機物存在的信號,有可能只是來自地球的污染物造成的,但更令人振奮的是,它也可能來自火星自身,這就註定使它將成為火星未來探索與研究的熱點。

土星環的影子(2012.7.3)

  在土星軌道上的人造太空船再次獲得了令人驚奇的新圖像,它當然是卡西尼號太空船,這一次它同時拍到了明亮的土衛、纖細的土星環、奇特的密布烏雲以及彎彎的土星環影子。圖中的泰坦是土星最大的一顆衛星,在稀薄大氣的籠罩下顯出均勻的黃褐色。由於卡西尼號在拍照時恰位於土星環側面平視位置,使土星環看似呈一條線,但從投射在土星大氣頂層的黑色陰影上還是能看到土星環的諸多細節。由於土星環顆粒與泰坦共軌,使它看上去像是串過了這顆前景衛星。在土星的上半部還展示出雲層的許多細部特徵,那些長條狀亮帶上的斑塊,是高層大氣中的噴流。最近,對泰坦繞土星軌道的精確測量結果表明,在泰坦深處可能存在廣闊的水體海洋。

夜間的土星(2012.12.22)

  這幅在土星影子中拍攝的精彩照片呈現出許多罕見景象,它是由卡西尼探測器在2012年12月17日圍繞土星運轉第174圈的時候拍攝的,當時它處在土星黑夜面中,位於土星環下方19度、距離土星約80萬公里的地方,從這個視角看過去,太陽則幾乎位於土星正後方。該圖是由60張紅外、紅色及紫色濾波照片合成後,再經色彩增強生成的假彩圖片。強烈的逆光使遠離這個氣態巨星的土星環顯得十分明亮,而其自身只呈現出暗淡的輪廓,圖片中央的怪異暗影則是土星自己投射在雲層頂端的影子。在卡西尼2006年拍攝的另一張類似圖片中,地球還遠遠地顯示為一個淡藍色的小點,而在上圖中,位於土星環左下方的小點則是冰質土衛二「恩克拉多斯」(距離土星環較近的一個)和土衛三「泰西斯」。

土星環的陰面(2012.12.31)

  土星環的陰面看上去什麼樣子呢?在地球上,我們能看到的土星環一直都是被太陽照亮的同一面,有人把它叫作「陽面」。上圖是由土星軌道探測器「卡西尼號」在2012年8月份拍攝的,從方位上看,當時太陽在相機的後方但偏於土星環盤面的另一端,如此的最佳角度才得到了這張太陽系最美行星環的最美圖片。有趣的是,這張土星環看起來很像一張照片的負片,以中間的暗帶為例,它實際上是明亮的B環。從不同的角度記錄下土星環的亮度差異,能幫助人們推算出土星環的厚度及環內顆粒的密度。上圖左上方是土衛三「特提斯」,雖然很難找到,但它的質量比整個土星環都要大很多。

土星「燈籠」(2012.5.31)

  以明亮的行星環和眾多衛星著稱的氣態巨星土星,在這張卡西尼太空船拍攝的假彩影像中,看起來卻異乎尋常的奇怪。實際上,由可見光與紅外測繪光譜儀(VIMS)數據合成的著名土星環幾乎都看不到,成了側向橫貫圖片中央的一條線。圖中最顯明的對比是沿明暗界線(晝夜交界線)兩側的情況,右側白晝區的藍綠色調來自土星雲層頂端反射回的陽光,左側黑夜區陽光照射不到,所發出的燈籠光是土星內部溫暖的紅外輻射在土星低空大氣層上投射出的影子,同時,籠罩在土星高層大氣之外的廣闊的土星環影子也發出紅外光芒(小子註:圖中土星右上側的紅色區域)。

土星的六個「月亮」(2012.4.14)

  土星有多少顆衛星啊?迄今已發現了62顆,其中最小的一顆直徑不到一公里。上面這幅土星家族的高清圖片拍攝於3月9日,圖中能看到它最大的六顆衛星。從左下角開始第一顆是土衛六「泰坦」,直徑有5150公里,比我們的月球大,甚至比水星還稍大點;泰坦向右上依次排開是土衛一「米瑪斯」、土衛三「特提斯」、土星本身、土衛二「恩克拉多斯」、土衛四「狄俄涅」,最右邊則是土衛五「瑞亞」。人類發現的土星第一顆天然衛星就是泰坦,由荷蘭天文學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於1655年發現,而最新的一顆則是卡西尼影像科學小組於2009年發現的,臨時編號 S/2009 S1。今夜,土星將運行到地球天空中的「沖」位,是用望遠鏡觀測土星環及土星月亮的最佳時機。

土衛四「狄俄涅」的近距離掠影(2012.5.21)

  在土衛四旁邊經過的是什麼?去年底,當卡西尼探測器以最近的距離掠過土衛四的時候,拍下了這張廣闊的照片,其中包括土衛四、土星環、以及另外兩個小型衛星土衛十一「厄庇墨透斯」和土衛十六「普羅米修斯」。圖中展示了直徑1100公里的土衛四雪白且布滿隕石坑的表面、土星環的纖細和土衛十一相對暗黑的顏色。卡西尼在拍攝該圖時,距離這顆大型冰質衛星約10萬公里。在卡西尼探測土星及土衛的未來計劃中還包括:明天它將飛越土衛六「泰坦」,並在6月之中拍攝從土星背後經過的遙遠地球。

土衛四「狄俄涅」的淡妝照(2012.11.5)

  為什麼土衛四「狄俄涅」其中的一個半球比另一半球的隕石坑要多呢?人們最初認為,是由於狄俄涅與我們的月亮類似,她總是以一面朝向土星,而另一面永遠背對著土星,這種潮汐鎖定同時也意味著,狄俄涅在軌道上運行時總是以一面迎前,而另一面拖後,因此狄俄涅的迎前面也必將遭受更多的隕石撞擊。但奇怪的是,狄俄涅現今的迎前面實際卻比拖後面的隕石坑要少。有一種解釋認為,可能是某次強烈的撞擊使狄俄涅發生了旋轉,而遭受較多撞擊的那一面在新的潮汐鎖定之前已經改變了方向。上面這幅高清圖片是由一位很專註的天文愛好者在美國宇航局的卡西尼太空船於2010年4月掠過土衛四時拍攝的,其後通過精心合成突顯了狄俄涅微弱的色彩。

土衛六與土衛四(2012.1.5)

  軌道在土星環面上的土星衛星,永遠能在最佳位置上觀看這顆大而美的氣態行星。當然,在卡西尼探測器飛越土星環面時,也有幸分享了它們的最佳視角。在上面這幅去年5月拍攝的卡西尼快照中,土星環呈薄片狀橫穿中央,畫面中還突顯了土星最大的衛星土衛六「泰坦」和第三大衛星土衛四「 狄俄涅」。細而亮的土星環仍然在土星雲層表面投下了彎彎的影子,就在圖片的下部。灰白色的狄俄涅直徑約為1100公里,軌道離土星A環的可見外緣超過30萬公里。圖中的狄俄涅是透過泰坦大氣層所看到的,泰坦的直徑為5150公里,拍照時距離卡西尼號230萬公里,而狄俄涅則在320萬公里之外。

泰坦南極上空的渦旋(2012.7.24)

  土衛六「泰坦」的南極上空發生了什麼?看上去一團霧狀渦旋正在那裡形成,但卻無人知效其成因,就是上面這幅自然色彩圖像中那團顏色較淺的地方,它最初發現於卡西尼探測器在上月掠過這顆有奇特大氣籠罩的土衛時拍下的照片。由於卡西尼號最近剛從土星環及其衛星盤面上加速駛出,所以它只能看到泰坦南方的渦旋。目前,研究人員正努力搜集這團神秘物的形成線索,其中包括泰坦大氣看似中央下沉而邊緣升起的特徵。然而,泰坦南方正慢慢進入冬季,即便這團迷霧能夠倖存下來,也會隱沒在未來幾年的漫漫長夜中。

彩色的土星月亮「土衛八」(2012.1.13)

  土星的「月亮」土衛八「伊阿珀托斯」上發生了什麼?這個奇異世界上有大片地區都像煤一樣黑,而其它地方卻又冰雪一樣明亮。那些黑色物質的組成成份還無從得知,但紅外光譜圖顯示,那兒可能含有某種形式的黑色碳。土衛八上還有一條奇特的赤道脊,使它看上去像一枚胡桃。為了進一步了解這顆看起來像噴過色的衛星,NASA令正在繞土星軌道運轉的卡西尼探測器於2007年突降到土衛八2000公里的高度上。上圖是在距離土衛八75000公里處拍攝的,卡西尼的軌道特性使它總能拍到土衛八背向其前進方向的那一面。圖中的南半球上,能看到一個巨大的隕擊坑,橫跨長達450公里,似乎還覆蓋在一個大小相近但更加古老的隕石坑上;向東看,那些黑色物質越來越多,就連隕石坑和高原都是黑色的。近距離觀測結果顯示,黑色表層多數覆蓋在土衛八的赤道區,其厚度不超過1米。最流行的一種假說認為,黑色物質是臟冰在氣候溫暖時融化後所留下的污跡,其最初的來源可能是土衛八從其他衛星那裡吸積過來的流星碎片。對卡西尼飛掠土衛八時所拍攝的包括這張在內的所有圖片,科學家們正在進行深入研究以期找到更多線索。

土衛十二「海倫」(2012.5.2)

  雖然顏色很淡,但土衛十二在任何光線下都顯得很神秘。上面這幅迄今最清晰的海倫圖片拍攝於去年6月,是卡西尼土星探測器在距離她約一倍地球直徑遠處掠拍的。除了常見的隕石坑和丘陵,圖中還能看到一些異常平滑和條紋狀分布的地貌。行星天文學家仔細研究了這幅照片,希望能找到這顆30公里大小的飄浮冰山的形成及演化線索。海倫的不尋常之處是她運行在土星另一顆大型衛星土衛四「狄俄涅」的前方,是土衛中僅有的四顆處在拉格朗日點上運行的衛星之一。

光滑的月亮蛋「土衛三十二」(2012.11.6)

  這顆土衛的形狀為什麼像一個光滑的雞蛋呀?當卡西尼太空船於今年5月份首次完成對小小的「土衛三十二」造訪之後,發現它的表面竟沒有明顯的隕石坑。隕石坑通常是由撞擊造成的,在迄今曾拍到過清晰畫面的每一顆衛星、小行星及彗星核上幾乎都有,即使是地球和泰坦也不例外。這個直徑3公里的土衛之所以擁有蛋形光滑表面,很可能是因為它的表面易於變遷,最有可能的是它覆蓋了一層我們看不清的厚厚的小石子。果真如此,我們太陽系中與其類似的天體將包括土衛十三「忒勒斯托」、十七「潘多拉」、十四「卡利普索」以及小行星「絲川」,它們都有部分表面是光滑的。土衛三十二也並非毫無特色,它的部分表面看起來比其它地方要暗。雖然飛掠土衛三十二很困難,但這顆獨特衛星的自然特性與歷史的研究價值將肯定會給以回報。

木星環(2012.6.17)

  木星為什麼會有環呢?木星環由「航海家一號」探測器在1979年發現,但它們的起源一度成謎。1995至2003年,從木星軌道探測器「伽利略號」傳回的數據分析來看,木星環是由流星體撞擊附近的小型衛星形成的。例如,當一顆小流星撞上木衛十四「阿德拉斯蒂爾」時,在鑽入衛星表面後汽化爆炸,就把泥土和塵埃拋到木星軌道中。上圖是伽利略號所看到的由木星造成的日食景象,木星高層大氣中細小的塵埃顆粒和構成木星環的塵埃顆粒,都因反射陽光而現出了蹤跡。

木星與木衛一「愛娥」(2012.11.28)

  格林威治時間12月3日,太陽系最大的一顆行星「木星」到達其「沖位」,屆時,明亮的木星將隨日落而升起,與太陽正好處在地球天空的兩端遙遙相對,同時,這也是今年木星最接近地球的時候。臨近沖位的氣態巨星給地面望遠鏡帶來極佳的觀感,可趁此觀看木星的風暴、條狀大氣和伽利略衛星等。請看上面這組高清圖片,它們拍攝於11月16-17日晚上,地點在義大利多利亞諾瓦的薩丁島。圖中的上方為北,能看到木星著名的「大紅斑」、環繞木星的赤道暗帶及亮區,還有正在凌木的多火山衛星「愛娥」,就是圖中從左至右自木星雲層之上掠過的那個圓圓的黑影。

木衛二「歐羅巴」上的水(2012.5.24)

  木衛二「歐羅巴」有多少成分是水呢?事實上很多!根據伽利略號自1995到2003年間對木星系統的探測數據分析,歐羅巴冰層之下有一個全球性的深水海洋,這個表面下的海洋與其上冰層的總平均厚度約在80到170千米之間,按照100千米的深度來算,如果把歐羅巴上的水聚合成一個球體,它的半徑將達到877千米。上面這幅有趣的示意圖把歐羅巴上的水組成的假想球與歐羅巴自身進行了比較,同時也與地球上的水作了比較。單從體積來看,歐羅巴海洋中的水是地球上的2-3倍,這使她成為在太陽系中尋找地外生命的熱門地點。

地球上所有的水(2012.5.15)

  地球有多少是水做的呢?實際上,很少!雖然海洋覆蓋了地球表面70%的面積,但它相對於地球半徑來說實在是很淺。上面的示意圖就描述了如果把地表及附近的水全部聚合成一個球狀將會是什麼樣子?這個球的半徑才700公里,不到月球半徑的一半,僅比土衛五「雷亞」稍大一點,雷亞與外太陽系許多衛星相似,成分幾乎都是水冰。但是,至於這麼多水是如何來到地球,還有多少水隱藏在地表深處都還是研究課題。

太陽系外層的「鳥神星」(2012.12.26)

  鳥神星是太陽系外層已知最大的天體之一,其名字 Makemake 讀作 MAH-kay MAH-kay,它位於柯伊伯帶,大小約為冥王星的三分之二,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僅比冥王星稍遠一點,看起來也比冥王星暗一些。然而,鳥神星軌道面與黃道面的夾角卻比冥王星大的多。鳥神星是由加州理工學院的邁克·布朗領導的一個團隊於2005年發現的,其後,官方以復活節島上拉帕努伊神話中的人類締造神的名字為它命名。2008年,鳥神星被劃作矮行星,屬於類冥矮行星子類,是該類中繼冥王星與鬩[xì]神星之後的第三個成員。在鳥神星上,是一片略顯紅色的世界,這種顏色表明它的表面很可能覆蓋著成片的甲烷冰,但目前還沒有拍到鳥神星表面的照片,上圖僅是人們對這個遙遠世界想像中的示意圖。在鳥神星最近掩食一顆遙遠恆星時,通過對恆星光度變暗的認真觀測表明,這顆矮行星上應當有少量大氣存在。

海爾-波普彗星(2012.12.23)

  1997年,當海爾-波普彗星達其最大值時,比周圍的任何一顆恆星都更加明亮,即便是在城市中萬家燈火的上空也能看到它,而在遠離城市燈光的地方,它當然呈現出相當壯觀的景象。上圖拍攝於義大利科爾蒂納丹佩佐附近的白雲石山瓦爾帕羅拉隘口。海爾-波普彗星藍色的離子尾,是由太陽風從彗核中吹出的離子構成的;而白色的塵埃尾則是在陽光照射下從彗核中脫離的較大塵埃顆粒構成的,它們在軌道上尾隨彗星而行。觀測結果表明,海爾-波普彗星每隔12小時自轉一圈。另一顆亮度可能超過海爾-波普的彗星,預計將在明年進入太陽系內層。

回望日食中的地球(2012.5.30)

  地球上那個大黑點是什麼?那是月球的影子。這張照片是5月份日環食期間由MTSAT(日本多功能傳送衛星)拍攝的,在經過色彩校正後,漂浮的白雲與蔚藍的大海映襯著那塊黑斑十分搶眼,居住在這片區域的地球人,就會看到太陽被月亮遮住了一部分,同時也比平常的日子少了許多陽光。月影以每小時約2000公里的速度掃過地球,讓許多人得以欣賞近兩個小時的日偏食景象。MTSAT在地球同步軌道上運轉,於地球三倍直徑的高度處拍下這張照片。

日出時刻的月球第谷峰(2013.1.4)

  這張精彩的月球照片中,是第谷環形山主峰及其在當地日出時刻投下的一道長長的影子,它是環月探測器於2011年6月10日在俯瞰角度上拍攝的,在高達每像素1.5米的解析度下,散落在斜坡上的卵石與參差不齊的影子都顯得格外清晰。這片崎嶇不平的山地寬約15公里,是大約1億年前形成著名的輻射狀隕石坑的那次巨大撞擊所引起的抬升作用造成的,其峰頂高出第谷坑底面約2公里。

月木相合(2012.7.20)

  

蓋尼米德」、木星、木衛
推薦閱讀:

早期太陽系可能還有第五個巨行星
外星人在哪?六種理論解釋為何人類還沒發現外星人|外星生命|太陽系|恆星
天干排序、地支六合與太陽系--李守力發現引申
[太陽系九大行星星曆表]星曆表:星曆表
其他的太陽系(圖)

TAG:太陽系 | 家族 | 太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