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兩個女兒都上哈佛,華裔「虎媽」用的才不是中式教育!

摘要

這是陳航說留美的第132篇原創

【中西父母之差】中國父母,西方父母,二者差異到底何在?

【虎媽訓練法】近乎殘虐的教育訓練法連家裡小狗都不肯放過

【虎媽的矛盾】是父母和家庭的臉面重要,還是孩子的高興重要?

【美式精英教育】美國人相信,世界主要是精英創造的。

好久沒有因為讀書做噩夢了,睡覺前翻太太的電子書,看到「虎媽戰歌」。翻了幾章,讓我做了個噩夢。

夢回中國,參加一個考研究生入學的聯考,和高中同學們一起,由高中班主任帶領,她每天給我們鼓勵,打氣,集體複習,對圈子的答案,A-Boy-C-Dog。我在下面說,應該是 A boy sees mad dogs.

考試成績出來,我發現有一門課整個忘記考了。然後我的成績是349.5分,而最差的學校,即使是委培班的分數線,也要399分。

我很害怕,然後想,讀不了研究生,沒有學上,咋辦呢?還好,有一個公司要運行,然後我就醒了。

接著一口氣讀完虎媽戰歌剩下的章節,這本曾經風靡美國的暢銷書,還曾被時代雜誌專題報道。

在書的後記里,作者Amy蔡教授對一些讀者問題做了回復。Amy說很多美國人說這是馴獸師的懺悔錄。在我看來,這更加是一個渴望出人頭地的耶魯媽媽教育孩子的心路歷程。

耶魯超級學霸媽媽對「中西方父母」的區分

在開篇名義,Amy就講了,自己是二代移民,不會說中文,老公是猶太裔,兩人又都是耶魯教授,所以對這兩個孩子實行的是 American-Chinese-Jewish 美國華裔猶太人的精英教育,這和普通美國家庭西方教育不同,也和在中國大城市的中產教育不同。Amy在耶魯的資源,背景,教育的能力,是其他家長所不具備的。

然後,就一路勢如破竹,講自己的精英教育觀,反正對於美國人來說,凡是反人性的嚴厲教育,都可以推到中國式教育上面。而中國的讀者,並不認為這是中國的教育,就連中譯本的題目,也定為「我在美國做媽媽:耶魯法學院教授的育兒經」。所以,中國的家長,普遍認為Amy的教育方式,並非中國方式,而是耶魯方式。

書的一開始,就把父母分成兩種,中國父母,西方父母。

「中國父母」的特點是,孩子不能得A以外的任何分數,孩子不能參加課外活動,如果有,那隻能是鋼琴或者小提琴,孩子不能參加學校的戲劇表演,不能playdate(玩耍約會,因為美國居住距離遠,所以孩子去玩要約會,要家長送,所以叫playdate),不能sleepover(在同學家過夜),學習程度至少要比同班同學學習進度快兩個年級。

這幾條一擺出來,讓我覺得她的孩子不是生活在美國的家庭,而是叢林中原教旨家庭,而Amy,卻把這些都歸結於是因為採用的是「中國式樣教育」。這是本書一開始,不了解中國教育的西方家長而震驚的地方。他們以為,原來中國教育就是這樣的。其實,真實的中國教育,遠非如此。

而「西方父母」的特點,則是基本相反,比如讓孩子全面發展,讓孩子選擇,極端就是孩子如果每天彈一分鐘鋼琴,就能有獎勵。

提到sleepover,也讓我想到了我自己的女兒。2018年的除夕和元旦兩個晚上,我女兒給自己安排了連著兩個Sleepeover。除夕那天,我帶著孩子和她的同學父母在一個購物中心會面,她的同學把睡袋,枕頭放到我的車後箱。然後她們兩人一起去墨西哥餐館吃飯,一起看電影。電影完了我接他們兩個一起回家。晚上她們玩遊戲,看除夕的直播,玩桌游,然後兩人在地下室睡覺,一直到早上3點多。

元旦晚上,我送女兒去她的高中同學家,連共另外一個高中同學,三人一起做一個「study sleepover」,我想也就是我女兒能發明這樣的詞。然後她們三人上午以前去女兒學校的科學奧林匹克競賽集訓一天,從10點到下午四點。

Amy說她唯一允許她家大女兒Sophia的一次sleepover party,女兒的感受很不好,主要是因為女生之間互相拉幫結派,還有一個女生分享和男生的初期的朦朧愛情。所以以後媽媽就禁止了sleepover。

這位Sophia都交的都是啥朋友呀,我女兒經常sleepover,很少有這樣不好的經歷,而且她很少去超過兩人的sleepover,看來交友,社交,sleepover也是需要經驗的。這麼看來我就是書中寫的,允許孩子交友玩耍的西式父母。

虎媽近乎殘虐的教育訓練法連小狗都不放過

言歸正傳,虎媽戰歌的作者Amy和先生猶太人Jeb,都是耶魯大學的教授,而且也都是哈佛的法學博士,在這之前,Amy是哈佛本科,Jeb 是普林斯頓本科。Jeb不僅學術成功,而且還更是多部暢銷小說的作者。Amy的爸爸是加大伯克利的教授,姐妹三人,Amy 是老大,她的二妹有三個哈佛學位,工作是斯坦福的教授和一個研究室的主任,三妹生來有殘疾,得到了兩個殘奧會的金牌。

虎媽用在西方人看來近乎殘虐的方式來訓練她的孩子們,她的基本觀點有三個:

1. 孩子小的時候,並不了解他們的選擇的對今後發展的優劣。讓孩子自己做選擇,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害了孩子,這是西方家長尊崇快樂教育的主要問題。

2. 孩子是家族的延續,他們有家族的繼承,不止為自己,也為父母和家族,儘力爭取榮譽。在Amy婆婆得癌症期間,她不顧老公的反對,把婆婆接到家裡照顧,渡過她最後的一段時光。

3. 她最重要踐行的觀點是,要不顧一切的鞭策 (中文是褒義詞,英文push 是貶義,可以理解成為鞭打)孩子努力,刻苦,並達到目標。因為她女兒不願意練習鋼琴,她曾經把讓女兒在冰天雪地單衣站到屋外。她的二女兒在練習一個小提琴曲目中,就是沒法掌握一個技巧,她讓孩子練習了整整一天,而且加以威逼利誘,人身攻擊和詛咒。孩子含淚練習,最後終於學會了這個技巧。

她不僅這樣訓練孩子,而且就連她家的狗,她也希望能得獎得第一,也買書,查網,教這條狗學本事,讓她能參加比賽拿獎。不過她的狗貌似的確基因的確不太好,學不會,最後她只得放棄了。把小狗就當作一條小狗來對待。她自己沒有說,是否應該把小孩就當作小孩來養,作者沒有說。但是在她對教育孩子中遇到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寫了一章家裡的小狗改變了家庭的時候,可以看得出來,她對孩子的教育觀點也在發生改變。

Amy的書里,充滿了衝突和鬥爭,以及自信的自嘲。這更是一個媽媽教育孩子的心路歷程。在這個過程中,媽媽花費了巨大的努力,可以說是鬥智斗勇,拚死老命,訓練孩子,而孩子從小只能被動地接受媽媽的安排。

Amy自己的兩個孩子,性格大不相同。不過老大和老二都互相交流如何能對付媽媽。老大比較隨和,從小彈鋼琴,一直得到國際大獎第一名。但是也因為不願意練琴,小時假在鋼琴的琴鍵基準C上咬了一個牙印。老二生性叛逆獨立,不惜和媽媽在公共場合大鬧,來爭取自己的選擇,不拉小提琴,而改打網球。

而媽媽自己,也經常受到了全家人的孤立。在很多時候,她自己也會對自己產生懷疑。但是強大的望女成鳳的心態,一直是她的內心動力。而且身為耶魯大學的教授,她也深信自己孩子的能力,以及自己的能力。

虎媽的矛盾:孩子的喜好和父母的臉面哪個更重要?

書中的幾個主要矛盾,最突出的是,是父母和家庭的臉面重要,還是孩子的高興重要?

虎媽Amy的教育有非常強的競爭性。不僅讓兩個女兒從小學鋼琴,小提琴,每天練習90分鐘以上,周末加倍,即使是全家出去度假,媽媽也要帶著孩子去酒店或者餐館找鋼琴練習,不管爺爺奶奶是否想帶孩子去博物館。

媽媽特別沉浸於說孩子是」演奏會音樂家「,孩子都更正她,說自己只不過就是在本地的音樂會,和本地樂隊獨奏過一次而已。而虎媽則說,即便是獨奏過一次,也是演奏音樂家。而孩子在卡耐基音樂廳演奏會後,媽媽更是請來了所有的親友,同學,在旁邊的五星級豪華酒店安排了會後的慶祝會。孩子在小的時候,實際上,對她們的玩具,她們能自由支配的時間更感興趣。媽媽能聽到,兩個女兒坐在一起玩的時候,經常討論如何對付媽媽。

書中談了孩子的成長,卻沒有隻言片語提到孩子的朋友。孩子的周圍,就是父母,家人,學校的老師,私人教師,更好的專業老師。唯一提到的兩個孩子的玩伴,可能就是家裡的一條狗,可能稱得上是孩子的玩伴。

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學,師之惰。這在典型的中國家庭和傳統文化中,這是可以接受的,甚至被推崇的。但是在西方社會,家長和老師在大多數情況下,會更重視孩子的興趣和感受,而不認為是自己懶惰和有過失。和中國的家長望子成龍不同,對於美國家長來說,孩子是否出人頭地,層級躍遷,也不是大多數美國家長的目標。

能做到虎媽的嚴格督促很不容易,能讓孩子取得如此驕人的成就不容易,能把這個經歷有趣得寫下來很不容易,能夠真實面對自己,剖析自己的教育歷程更加不容易,Amy做到了,她也因此成為了2011年度時代雜誌選出的100位影響世界的人。但是這個影響到底是什麼呢?我更認為這是精英教育和平民教育的衝突,而不是中國式教育和西方教育的衝突。

與中式教育無關,虎媽所沉迷的是精英教育

美國人相信,世界主要是精英創造的。虎媽Amy本人是精英,她老公,父母,公婆,姐妹,都是精英,她整本書的內容就是,兩個精英女兒的養成史,主題就是自我炫精英。這個過程中,功利心太重,競爭性太強,代價太大。其中很多涉及她自己教育方法,自己個性的東西,尤其是不好的一套,都一股腦扔給中國式教育或者是中國傳統,這其實是鑽了美國人不了解中國文化的空子。

虎媽的兩個女兒,被西方的公眾和媒體認為會成為沒朋友,機器人,神經病,有自殺傾向 (「friendless, robotic, mentally ill, and suicidal.」 )的少年,是在美國受到媽媽最大傷害的「中國孩子」。而結果上,這兩個女兒自己都分別接受採訪,說她們和父母的關係非常緊密,而且兩個女兒都分別被哈佛大學的本科錄取,而且據哈佛雜誌報道,兩人還都很高興。

我個人認為,Amy兩個女兒能去哈佛的主要因素,是因為家長的確培養了孩子不怕困難的品性,而因為家庭和父親的調和,又沒有讓孩子成為書呆;另外,父母都是耶魯大學教授的基因和家學,孩子們在耶魯所在的紐黑文大學城長大,有豐富的教育資源,以及父母都是哈佛校友的背景(哈佛校友子女的錄取機會增加30%左右)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這兩個孩子通過同樣教育,也是鋼琴小提琴超群,但是來自河南洛陽,是沒有哈佛校友背景的普通人家孩子,是不可能雙雙被哈佛錄取的。所以,要照搬耶魯虎媽教育方法的中國家長,請一定要謹慎。

不管如何,虎媽戰歌,是一本值得華裔家長閱讀和深思的書。

(Pictures Credited to Google)

人工智慧時代,如何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 長文詳解21世紀孩子最該掌握的能力有哪些

教育改變命運 - 從韓寒魯迅等學渣成才談起

比哈佛還難申請,文理學院贏在哪些方面?(下)


推薦閱讀:

華裔「虎媽媽」答讀者問
華裔移民的故事:從暗處來到聚光燈下
從《排華法案》到新移民數量第一 華裔移民經歷了什麼?
好萊塢最早的華裔影星
印尼伊斯蘭教士擬打擊華裔及中資

TAG:教育 | 女兒 | 華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