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唐崇懷:從巴拿巴的生命看另一類的勇氣

在當今快餐文化的大背景下,人們都在被一種壓力驅使著證明自己的價值,而作為一個基督徒如何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活出好的見證,而不被外界環境所左右。唐崇懷牧師以《聖經》中巴拿巴為例,解析使徒行傳中關於他的感人肺腑、令人難忘的見證,從巴拿巴的生命看另一類的勇氣。

巴拿巴的人生不像保羅、彼得那樣轟轟烈烈、萬世難忘,但從使徒行傳的記載中他的生命仍有好多感人肺腑、令人難忘的見證。路加對他生平事迹的描述甚為輕淡:默默出現,忽重忽輕,總是給人一個配角的形象,到最後一次提到他時,還似乎給人有點負面的印象:他竟然只為著馬可與保羅意見相左而分了手。他帶著馬可往老家居比路去了、默默的走出教會歷史的舞台、消失了。從此聖經也再沒有提到他、真是叫人感慨可惜,還有人為此大做文章詆毀他的處事為人,真叫人莫明。

雖然,聖經的敘述重點是神如何藉著保羅讓教會大大發展到現今的盛況。然而,我們若能用些時間查考教會的外史,我們會發現,保羅以外截然還有好多大有作為的福音的勇士、教會不可或缺為神的國度成就了福音大業的人,巴拿巴當然是其中一位。其實,這些熱所做的事雖沒記在聖經里,但他們卻會是永遠在神的心中;因為若有人愛上帝,這人是上帝所知道的(林前八3)。

聖經為何沒有他們事迹的記錄,因為如使徒約翰所說:「這些事若都記下來,我想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約廿一25)。無庸置疑,巴拿巴和馬可的事迹,可以從令日居比路教會的見證,看得一清二楚,是路人皆知。到頭來,我們所看到的巴拿巴的生命,誠然可說是一種另類的生命;只要我們能虛心考察,我們不難看到這位聖徒的另類質素品德,也可學到另類的功課。本文就是本著這個立場,從有關巴拿巴的經文,來看看巴拿巴的另類勇氣,希望藉此和同工同道們共勉。

首先讓我們從「勇氣」這個字眼來分析思考。一般看來膽量和勇氣沒有什麼不同。但從字義看,勇氣和膽量本就有不同:「勇」在於生命和精神的內含,而「膽」卻是行為上「敢」的表現,是勇的外在行為。正是為此,一般些人把勇和敢相提並論,稱之為勇敢,無意中將勇氣和膽量混淆了。其實膽量只是一時之氣魄,事情過後膽量常會令人心驚,也會因為不夠慎思而令人悔憾。

據說,美國紐約雙星高樓九一一未毀前,矗立河邊,傲視全城。當時有兩位行鋼索高手相約在雙星塔最高處比賽行走鋼索技能。是日適逢寒風吹襲,危險至極。其中一人見了疾風,拒絕比賽。另一人竟然一無所懼,提起鋼棍冒險走了過去、得逞獲奬。隔日新聞報道,嘉許稱謂那位無畏無懼,在疾下風走了過去的人真有驚人膽量,接著稱謂那位臨陣因風退縮的人真有勇氣、更有膽識智慧,勇於臨陣放棄。這事給我們看到勇氣與膽量之別、敢勇之異。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巴拿巴的信仰勇氣。

勇於信靠、接受真理

使徒行傳第四章提到巴拿巴初信的經歷,這段經文中我們看到巴拿巴信心的勇氣表現。

1.接受真理、跟從真道巴拿巴是第一批基督徒中的一位。他雖從未見過耶穌卻因耶穌門徒的見證而信靠主。就當時的情境來說,作主的門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他們中有些人因倒真有與主接觸的救恩首層經歷:親眼見過耶穌,親耳聽過祂的教導,親手摸過祂的身體。但對巴拿巴這一群的基督復活後的首批信徒來說,他們是只因聽了使徒們的見證,就信了主;他們是耶穌所說那一群沒有看見就信了、更為有福的人(約廿19);他正是這樣因聽道而信了道。這種信心的勇氣真是可嘉許的。聽而信就成了日後信徒的特徵。宗教圈裡的人,一般人常都會以自身親眼的經歷自豪、自誇,但能只因聽而信,才是基督教的特色。基督徒不是信人、跟人,而是信道、隨道。這種信心的勇氣也成了基督徒的基本特色:信仰不是為人,也不在於人,乃是在於所信的道。信服真道此後也成了教會宣道和傳道的必然途徑和要訣反應。以後巴拿巴的植堂模式也是這樣的以教導為主(參徒十一26),讓人因聽而信,在真刀山、在真道上得著建造。

其實能叫人信靠真神,持守信仰乃是因為這人對道的認識和執著。當神的道栽種在人心靈里時,這人就得著了重生(彼前一23)巴拿巴聽了神的道,他即刻為這道放棄他的生活積鑽和事業,步上了這條又難又艱的道路。信仰的勇氣讓人放下一切,接受真理、跟從真道。

勇於舍取,完全信靠

聖經說他本是利未人,生在居比路,名叫約瑟,又有田產。很明顯的,他起初的宗教生活表現與當時的猶太人一般,是一位世俗化了的利未人。那時猶太教的傳統信仰不再有任何特殊的宗教生活意義。利未人的身份再也比不上有土地田產更為重要。但是當聖經說他信了主,看見眾人變賣田產,凡物公用,他也把田產賣了,毫無保留的放在使徒的腳前。這種舉止顯明是種難以思議的明智的舍取訣擇。他主動的放下世上的產業,放棄家園,選上了這條跟隨主的路;以教會為家,與信徒共同建立新的家園,何等大的勇氣。他放下了應當放下的,拿起他應當拿起的,背起十架跟隨主,表明了他信心的真實。

信心的要求本來就是要人放下,進一步,信心要求人拿起十架,跟隨主。人除非能看到那日後極重無比的榮耀,不可能會有這種不介意的氣慨(林後四16)。巴拿巴能做到這點,最主要是他在信心中看到那位可依靠的主,勇於把自己交付於祂。舊約的路得選擇追隨拿俄米時,豈不也是因為她認定耶和華是真神,她不肯像嫂嫂回到她的神那裡去,相反的,乃是歡喜來投靠耶和華的翅膀陰下(得二12)。保羅豈不也是為此以跟隨耶穌為至寶,放下一切為要得著基督(腓三8)。巴拿巴不像亞拿尼亞撒非喇患得患失為自己留下了些許,不能相信神是完全可靠, 而受了擊打致死的重刑。

信而不靠便是自欺。對一些小信的人,我們應當像那癲癇孩子的父親,能趕緊坦誠的呼求主說,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幫助(可九24)。我們絕對不可如亞拿尼亞,因小信而有所保留。讓我們學習巴拿巴,因信可靠,更也因此完全獻一切,上勇於完全的交付。

勇於信任,薦用新人

古人有話說:國有三病,有才不識其一,識而不用其二,用而不信其三。這正是國家,組織,教會的通病。使徒行傳九章,詳述掃羅歸主事迹,神也真在這事上行了神跡,掃羅歸信基督的事,在大馬色頗有見證,他亦因此大受患難和逼迫,他們把他送回了耶路撒冷。聖經說他想與信徒結交,他們卻都怕他,不信他是門徒,唯有巴拿巴接待他,領他去見使徒,替他作證(徒九26,27)。在此我們看到了巴拿巴人際關係的幾件事:

識人的慧眼

對人的悔改和劇變有所質疑本是人的常情,但在屬靈的事上,神所賜於人的慧眼給人能慎思而明辨智慧,解除了人的疑懼,讓我們能信任人。

其實,在組織中不隨意用人本是件好事,保羅那個時代,一般人都得以薦書為據彼此交往(林後三1-3)。在此掃羅的悔改見證太過突然,他離開耶路撒冷時,還是口吐威嚇兇殺的一隻雄獅,轉眼之間回來時竟是一隻馴良溫柔愛主的羊羔,沒有薦書叫人難以接納。聖經說「惟有」巴拿巴接待他,這是信心的識定,加上好行為的接待, 是巴拿巴有勇氣獨排眾識的舉止。

明智的信任

聖經說巴拿巴接待掃羅、領他去見使徒,為他述說主所行的神跡大事。巴拿巴的接待是一種信心的勇氣,不是一味的義氣行為,是他明智信心的循規行為。箴言經說明不可輕易為人作保,巴拿巴在此的作保行為甚為嚴謹,他並不為保羅辯護,自作主張地直接把掃羅介紹給教會,而是先領掃羅去見使徒。他對自己的身份有所自識,謙虛循軌,沒有越份越位。讓使徒們做最終決定和差派。本來,對人的信任不能盲目自逞,當能權宜尊重在上的人,才是明智,不然就必會有自成一派,拉攏結黨紛爭之嫌。巴拿巴真是明智。

愛心的成全

接待人除了要有心,又要別具異情,還得有愛心、謙和、接納和成全人的心態。約翰曾說:愛里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懼怕的人在愛里未完全(約壹四18)巴拿巴能信任掃羅、接受掃羅,誠然說明了他在愛里看見了不能看見的主在掃羅身上的作為,在愛里得著了完全,他也更進而地成全了掃羅。

勇於突破、多做主工

使徒行傳第二次提到巴拿巴時是在十一章。當時安提阿教會有好多外邦人領受了神的道,信了主,耶路撒冷教會為這些事有了爭端。這時安提阿教會遇到了另一種的難題和挑戰,看到神賜恩給外邦人叫他們悔改得生命,主與他們同在。講希利尼話的猶太人和希利尼人歸主的人很多,彼得就派巴拿巴去探望他們。

耶路撒冷教會為何差派巴拿巴,不得而知,但從他作為居比路的利未人和在他接待掃羅的事上,我們可以推測教會看到他一顆開闊的心和寬大的胸襟,就選派了他。接下來,我們從他在安提阿的事奉中再次看到了他的勇氣,他能突破傳統,能不拘泥,能創新,和他不辭勞苦的品德質素。

突破傳統

傳統有兩種:一種是叫人死的遺傳,如保羅所說轄制人、叫人死的字句和習俗(參林後三9-10)。猶太人常為這遺傳自鼓自誇,鑽牛角尖,墨守成規,封步自守,拒人於外。另一種是活的遺傳,統稱傳統,給人活路,充實人生。前者應當突破,後者應當持守。

巴拿巴到了安提阿,他首先看到了神所賜的恩就歡喜。 他不以考察監督自居,而是能突破一般老式的消極見解和憂患。這種態度可以讓人看到了正面的事,陽光的溫馨。消極的人常只先看到負面的事,對劇變的神跡作為只能給予質疑評判,憂患拒絕。巴拿巴一來竟然馬上看到神所賜恩就歡喜。

對猶太人來說,有資格蒙恩的人當然只是選民猶太人。對他們來說:外邦人蒙恩不但是不可,更是可煩可惡。先知約拿豈不是因為外邦人悔改蒙恩反而向神發怒了嗎?(拿四1-4)其實,神揀選外邦人,賜福予與他們本是就是神給猶太人救恩的緣由。 神的目的乃是讓萬族因選民得福(創十二1-3)。猶太人竟是愚蠢小氣的想將神據為己有。

在此巴拿巴卻是很有勇氣的顯出了他的正確心態,確定外邦人所得的是神的恩,肯定了用希利尼話傳道和傳福音給希利尼人本都是神的原意,更是神的榮耀作為!

不辭勞苦、勇於教導

巴拿巴不但肯定了安提阿教會的事奉,更樂意的參與安提阿教會的事工。 按理來說,耶路撒冷教會只讓他去安提阿探望實情,但巴拿巴竟在此似乎擅自決定留了下來,作了安提阿教會的牧長。他又不辭勞苦的去找了一位助手掃羅,他們二人一同在安提阿一年的時間,堅定教會,教導許多信徒(徒十一:24-26)聖經特說巴拿巴是個好人,被聖靈充滿,大有信心,於是多人歸順了主,這真是特好的見證。其實,好人的定義見人見智,但路加在此特別註明巴拿巴有聖靈的充滿,大有信心,使人歸順了主。 這說明了路加把巴拿巴這人與人、與神的關係推廣到信仰的關係和事工目的以及宣教的關係。巴拿巴真正勇於參與聖工的人,有屬靈的生命,依靠聖靈,大有信心,對真理有所感悟和領受;不為自己而是為神的國度,領人歸順恩主。這是巴拿巴勞苦的過程和果子,是耶穌所說「常存果子」(約十五17)的明證。

前文曾述,巴拿巴是因聽道而歸信基督,為此他把道、道的傳揚和教會的教導看為教會事工的首要;他不計勞苦,帶領掃羅好好的教導安提阿的教會,讓他們成全完備。路加特別註明信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開始,意義深長,肯定了巴拿巴的工作,更說明了真理教導事工的重要,也見證了教會成長裝備的過程和榮耀。

靜候神的帶領、勇於創新

因為巴拿巴和保羅在安提阿教會事奉的成果,安提阿教會不但得得著了道的教導,也得著了成全,他們也隨著有了福音使命的自覺和委身。

徒十三章提述了教會歷史宣教和差遣事工的起源。無庸置疑,巴拿巴就是發起人。這段經文首先提述了幾位先知和教師,其中以巴拿巴為首,以掃羅為尾。巴拿巴何時成了先知,不得而知。在初期教會,先知是領導者及教會導向的別稱。巴拿巴起初只是一位默默無聞的信徒,歡喜參與主工,有勸慰的恩賜,默默在接待掃羅的事上成了神事工的中介,神的用人,最後竟成了耶路撒冷教會的特使被派到安提阿。他的熱誠和勞苦得著了安提阿教會的肯定,尊他為教會的先知和教師,這個過程未必意味著他在教會地位的節節上升,無可置疑的,他在教會的參與日日加深,完全的委身。

徒十三章1-5節兩次論述他們事奉主禁食禱告;這是神僕人美好的見證。勇敢做工不該是盲目冒失的,創新的事工應能勇於自約自製,等候神的帶領和聖靈的引導和差遣。巴拿巴的禁食和禱告正說明了他創意前的謹慎。

其實,任何屬靈事工的開始總需要許多的敢量,資本和勞力的投入;做事前的籌劃、預算,人事的安排,事前的禁食、禱告和順服的等候勇氣。巴拿巴在此給了我們大好的榜樣。

當他們察悟神悅納了這個意念,聖靈回應了,發言說:為我分派巴拿巴和保羅去作我召他們作的工。教會在此就再禁食禱告,才按手在他們頭上打發他們出去(徒十三2-3),他們就這樣的去了。這是神的悅納,更有神的安排,神的教會歷史也就這樣的展開了新的一頁,宣教的巨輪啟動了,事也就怎樣的成了。這一切不能不歸功於巴拿巴生命中的勇氣和勞苦。

四、勇於緘默,持住使命

1. 緘默中的委身徒十五章講述耶路撒冷教會為猶大外邦人事工的爭論召開了一個會議,這會議在基督教的發展歷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加拉太書二章讓我們看到當時緊張的情境,受過割禮的猶太信徒和未受割禮的外邦信徒為了稱義的事起了劇烈的爭論。會議中的主要發言人好多,彼得起來作了最後的教導,這時當眾人都默默無聲時,巴拿巴和保羅述說了神借他們在外邦人所行的神跡奇事,讓眾人都住了聲。

在此我們看到在固執的爭論中能讓人住聲的不是高聲疾嚎,而是活的見證。巴拿巴在耶路撒冷會議中的表現讓人看出他的勇氣,他能因默默參加會議,能委身而不爭辯,只將神的作為好好述說,讓人在緘默的沈思,體悟神的大能受感而應順。最後,雅各的簡潔結論,平順的得著了眾人的認同,為日後外邦事工的推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讓外邦人可能完全脫離猶太人守法的拘泥,自由的發展福音事工。

2.稟然受命, 鞠躬盡瘁巴拿巴在會議中除了述說見證,沒有參與辯論,但會議有了結論後,他竟是稟然的站了出來,勇於受命。其實,緘默並不等於沒有意見, 沒有作為;他的緘默並不是他的懦弱,而是他的端莊和沉著。會議後,首領們做了決定,揀選派遣了稱為巴撒巴的猶大和西拉交託巴拿巴和保羅去安提阿和基利家安慰教會勸勉弟兄。他們順命的去了,教會也因此得了堅固,發展聖工。(徒十一20-25)。這時的巴拿巴不再是靜候的馴獅,而是僕僕風塵的行軍將領。他受了命,即刻前行,繼續作完教會所託付他的工作。使徒們對他們二人工作的評論竟是:這二人是為我主耶穌基督的名,不顧性命的! (徒 十五26)

3. 端莊自重、守住本位看了使徒行傳對巴拿巴最後的記錄,多少會叫人傷感。兩位舉足輕重的偉大人物,最後還是分了手,孰是孰非,姑且不談,但從路加的記錄中最少我們可以看見幾件事:a.他們不是因為私人恩怨而爭吵。巴拿巴想帶馬可,保羅因馬可以前的劣跡不想帶他。二人也因此有了爭論。這是事工人事安排見解的不同,並非是信仰立場的分歧。b.路加的記錄中並沒有對巴拿巴的行為有何譴責,說明這記錄並不帶有評論,我們也不可隨意猜測論斷。c.路加特別述說巴拿巴和馬可的去向,誠然是為日後居比路教會發展的歷史盛景作了很好的伏筆,不在話下。

由以上三點我們大致可以為巴拿巴的作為做下列幾個定論:他拿得起放得下巴拿巴和保羅同工的前期,二人像有點師徒的關係,無可置疑的是巴拿巴推薦保羅,又為保羅作保,給保羅機會,帶領了保羅。到了中期,保羅的主要配角身分慢慢突出,在路司得宣教時,眾人以他為希米耳(伺仆)以巴拿巴為丟斯(主神),這時可說保羅才開始得著人的肯定,走向自成一家的途徑; 接著保羅從配角轉而成了主角。這一切當然是巴拿巴勞辛的果子,是作為老師的榮耀。以後的發展,我們看到保羅的成長和成熟。在這過程中,巴拿巴從不以長者自居。當他們二人因馬可意見分歧,巴拿巴竟然可以毫無猶疑的為了馬可放下保羅,往居比路去繼續事奉。他真是一位拿得起放得下的人。

給人機會,成全弱者保羅惦記馬可的失敗,對巴拿巴想帶馬可再前往宣道的事有所異議,認定不可再給馬可機會。但這位曾經給保羅機會,成全的保羅的巴拿巴,認清了他的使命,決定自己攜帶著這位有失敗過失的新手馬可,走完、作成神所託付他的那給人機會、成全弱者的使命。

忘記背後、努力向前巴拿巴並不留戀既往的成就,他執著的持住他的使命,忘記背後、努力向前。讓保羅帶著西拉自立爐灶,完成天國偉業,自己卻默默的帶著新手馬可回老家去,建造教會。他似乎是這樣暗淡的走下宣道偉業的舞台。

然而,我們最後所看到的竟是這位軟弱的馬可因巴拿巴的扶住,真正得著了成全:讓年老的彼得有夥伴,能將他的回憶交付了馬可,讓教會今日有馬可福音書;讓曾拒絕過馬可,年老行將就義的保羅深深的想念馬可對他的服侍和在傳道的事上的好處得著慰藉。這些都是因為巴拿巴的謙虛、執著和定見,勇於守住自己的使命,不受時機或情緒的影響去完成神所託付他的使命。

結尾的話

到底巴拿巴是否與保羅分手就走出了神的道路,聖經再也沒有提述他的事迹?當然不是!我們不否認聖經此後再也沒有巴拿巴的名字。但無可置疑的是:聖經決然提到馬可,巴拿巴的果子。巴拿巴的生命明顯的藉著馬可繼續點燃。本來從一方面來看,巴拿巴並沒有甚麼偉大的成就,但從另一方面來說,他真是一位神的好僕人:能安身立命,勇於接受神的安排和託付,即使是配角,也能舍己成人,快快樂樂的活在神的恩典和安排中。這種勇氣遠遠的超過了那些只想完成大事竭力求成求榮,不肯作配角的人。

願神給我們巴拿巴的勇氣,更求神在當今的教會和世代中興起更多的巴拿巴!


推薦閱讀:

愛,殘忍成一道生命的暗傷
相交,原來就是「分享生命」
生命何以陪綁「婆媳之戰」
探尋地球之外的水和外星生命
別讓生命留下遺憾......【天使,別哭?】

TAG:生命 | 勇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