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老人李和生-練習內功的方法
轉載▼
分類: 太極拳 |
在北京龍潭湖公園「龍字碑林」附近,每天都能看到一位面容清瘦、精神矍鑠的老人在教授太極拳。老人的動作輕柔、拳姿優美,頗有一種清風淡定、氣定神閑的優雅,讓人感受到太極拳那古樸、淳厚的神韻。練完拳架,老人還要和學生們推推手。別看老人才一米六五左右的身材,清瘦儒雅,可是,《太極拳論》中所描述的「四兩撥千斤,耄耋能御眾」的玄妙景象,在老人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個老人名叫李和生,老人教授的太極拳是楊健侯老前輩傳授的楊式太極拳老六路。丁亥年正月十五,春雪初落京華,大地銀裝素裹。雪花飄飛中,在北京龍潭湖附近老人的家裡,記者採訪了李和生老人。文武兼修出真功李和生老人出生於1926年,今年整整81歲。老人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現在的北京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系,退休前是北京積水潭醫院生化科主管醫師,北京市醫療質量檢驗委員,全國知名的醫藥化學檢驗專家。退休後,老人曾擔任北京市炎黃傳統醫學研究所所長、北京市先黃傳統醫學研究所所長。一個醫務工作者卻痴迷於太極拳,幾十年孜孜不倦地追求太極拳的真諦,到了晚年,仍然以傳播太極拳為己任。他曾是北京吳式太極拳研究會名譽副會長、北京市現代管理學院東方武術館館長。多年來,他奔波於國內外,足跡遍布日本、新加坡、斯洛維尼亞、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向人們傳授太極拳技藝。他還著書立說,出版了《內功解密——楊式太極拳老六路》《小功法治百病寶典》《小功法自療常見病》等太極拳和運動養生方面的專著。「我一生別無所好,唯獨愛好太極拳。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我一生就想探求它的真諦。」老人說。說起這一生和武術結緣,老人感慨萬端:「我這一生經歷了三個老師的傳授,還向許多拳友和武術界的老前輩請教過,終於對太極拳的內功有了些體會。」老人的啟蒙老師是形意拳名家唐鳳亭。1946年,弱冠之年的李和生為了強身健體,開始學習武術。他拜北京大興縣武術社社長唐鳳亭為師,學習形意拳。唐鳳亭是當時河北著名的「李氏三傑」的弟子。跟唐老師學習七年,打下了堅實的武術基礎,1953年李和生又跟北京吳式太極拳傳人王培生先生學習。從此,他深深地迷戀上了這個輕柔緩慢、綿里藏針的內家功夫。1976年,他結識了北京楊式太極拳傳人朱懷元,開始跟朱老師學習楊式太極拳老六路。朱懷元先生是汪永泉老師的早期弟子。汪永泉拜師楊式太極拳一代宗師楊澄甫,同時又得到楊健侯前輩傳授的楊式太極拳老六路,是享譽京城的太極拳名家。在朱懷元的指導下,李和生開始步入太極拳內功修鍊的殿堂。「那時,我對太極拳真是太痴迷了,不僅跟朱老師學,還跟高占奎師叔學,還接觸了許多太極拳名家,比如楊禹庭、吳圖南、馬岳梁、汪永泉等等,在他們身上,我體會到了太極拳內功的玄妙。」說起太極拳內功,老人的眼睛放出了光芒,接著,滔滔不絕地講起了他對太極拳內功的追求,以及對太極拳內功的認識。上下求索六十載「太極拳為什麼能夠四兩撥千斤?王宗岳在《太極拳論》中說『耄耋能御眾』到底是真是假?這是我從一開始接觸太極拳就在探索的問題。」老人說起他當年向北京吳式太極拳名家楊禹庭老師求教的事情。「那時,楊老師有九十多歲了。他對我說:『你按一下我試試看。』我一按他,就感覺到一股吸力吸引著我,我的雙腳不自覺地就起來了。這就是太極拳內功。」可是內功是什麼呢?它是如何練出來的?愛思考的李和生總是在考慮這個問題。他發現,練習太極拳的人雖然很多,可是真正有內功的人卻很少;有內功的老師也大多不會把自己的內功傳授給別人。「像楊禹庭老師,說起太極拳內功的鍛煉方法,就說了兩個字『放鬆』。可是這只是個鍛煉的原則,具體如何做呢?卻沒有講。」1976年,李和生認識了朱懷元老師和汪永泉先生。當時,他已經練習形意拳和太極拳30年,有了一定的功力,可是對武術的內功還沒有體會。和朱懷元老師學拳後他開始對武術的內功有了體會。「有內功的人,出手動作小,非常輕陝,一下子就把你的腰給控制住了,把你的神經給控制住了,使你抵抗不了。這就是太極拳四兩撥千斤、耄耋能御眾的原因。」李和生說起了和朱懷元老師學拳的經歷,「朱老師讓我用意念支配動作,操練太極拳的單式,還傳授了一些練習腰胯的方法。高占奎老師傳授了我一個口訣:尾間指胯肘,勁源自上手。」通過這些練習,李和生體會出內功就是陰和陽的高度協調——外部動作都屬於陽,是看得見的;內部動作是看不見的,屬於陰。以內帶外,內外相合,陰陽相濟,長期訓練,就能練出內功。經過七八年的修鍊,有一天,李和生突然感到意念能夠支配動作了,只要意念一動,勁力馬上就能夠到手上。朱老師說:「對了,就這樣練下去。」這時,李和生已經退休了。退休後的李和生仍閑不住,每天到龍潭湖公園向人們傳授太極拳,還常常出國訪問,向國外的太極拳愛好者傳授太極拳內功的修鍊方法。他在香港還專門成立了一個楊式太極拳老六路研究會。通過近六十年的修鍊太極拳內功,李和生總結出了一套練習內功的方法。「練習內功沒有傳說中的那麼神秘。有的老師是保守,不肯傳授。有的人則是沒有內功,自己沒有體會,卻編出許多練法,有的多達數十種,真是誤己誤人。我總結出來的內功修鍊方法只有三個步驟。按照這個方法訓練,三年一小成,五年一大成。」這三個步驟是:第一步是「以身變手」,要求練習太極拳時「忘掉手,意想腰上手」;第二步是「以氣變手」,要求練太極拳時「忘掉手,丹田氣運手」;第三步是「以意變手」,要求練習太極拳時「忘掉手,意念(尾間)指胯肘,勁源自上手」。「這三步功法,每個步驟練習一年,三年就能達到初步的內外相合、意氣相合。長期修鍊,不僅鍛煉了腰腎,本固氣足,精神飽滿,獲得健體強身的功效,而且還能在體內產生一種能量。這種物質我現在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暫時稱它為能量流。在推手時,意念一動,這種能量流就自然而然地灌注到手上,產生巨大的力量。」說到這裡,老人不由得站起來,向我們展示了太極拳內功的奧妙。老人的手很輕快,內勁促發,勢不可當,老人的徒弟被彈得跳了起來。「人有兩個系統,一個是外在的運動系統,這是第一系統;其次是內在的神經系統,這是第二系統。太極拳是內家拳,內家拳重點開發的應該是人的第二系統——就是訓練意識、神經系統。」老人說出了練習太極拳的奧秘之處。益壽延年不老春對當前群眾練習太極拳的狀況,李和生老人充滿擔憂:「現在的許多人都不知道練習太極拳要練內功,也不知道如何練內功。許多人練一輩子拳,也沒有摸到內功的門徑。比如,推手時總是頂牛,憑著蠻力氣把對方拱出去。沒有內功,就是體操,不僅練不出太極拳四兩撥千斤的功夫,健身效果也大打折扣。」李和生介紹道:練拳就是練腰,腰和腎密切相連,練腰就是強腎,強腎就能固本。一般的運動鍛煉,都是加強心肺功能,對腎的訓練卻很難做到。中醫認為腎是先天之本。心得靠腎水滋潤,肺也得靠腎——肺主呼吸,腎主納氣。所以,練習太極拳,在學好架子後,就要學會用腰打拳。這時,四肢的動作很小,都是腰在帶著動。這樣能夠對腎起到保健按摩作用。「我按照這樣的方法訓練學生,發現效果很好。我有個學生,左半身偏癱,我讓他用腰打拳,幾個月就恢復了健康。還有一個學生,老胃病,胃出血,按這種方法練拳後,現在幾年都不犯胃病了。我還到外地教學,大連、瀋陽、鞍山等地的許多慢性病人都通過這種練習方法恢復了健康。這種練習方法使腰的運動量加大了,腎臟得到了按摩,功能增強,五臟六腑都得到了鍛煉。」「詳推用意終何用?益壽延年不老春。」李和生老人認為,太極拳的最終目的就是讓人們健康長壽。通過幾十年的練功,他體會到太極拳的健身作用非常大。他自己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年過八旬,卻不見半點老態,每天步履輕捷地奔波在練功場上,還能和年輕人推手較技。「我受益於太極拳,現在,在我的有生之年,我也想毫無保留地把太極拳傳播出去,造福人類。我是從事醫學工作的,對中國傳統醫學比較了解。太極拳是古代人創造的,不是誰的個人財產。太極拳和傳統醫學相結合,更能夠造福人類。」老人向我述說著他的願望。在氣功熱的那些年裡,老人為了引導人們掌握正確的養生練功方法,破除玄學、迷信,倡導科學練功,出版了《小功法治百病寶典》《小功法自療常見病》,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反響。現在,為了向太極拳愛好者闡述內功的奧秘,老人去年又出版了《內功解密——楊式太極拳老六路》,這本書凝聚了老人一生的心血,一面世,就引得國內外許多太極拳愛好者前來求教。「我現在就是想多傳授一些人,別讓咱們的太極拳內功失傳!」老人最後說。告別老人的時候,綿軟的春雪仍在紛紛揚揚地飄灑著。雪花落在半空中就開始融化,滋潤得大地閃閃發亮。龍潭湖畔的垂柳已經泛出鵝黃,在春雪中搖曳著;高大的白楊在濕潤的雨雪中綻爆出鼓鼓的芽孢,枯黃的草坪也開始返青……春回大地,氣象萬千。我忽然想到了那著名的詩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李和生老人和千千萬萬練習傳統武術的老拳師們,不正是這春天的雨雪,無私地滋潤著中華武術的百花同,創造了奼紫嫣紅的春天!
推薦閱讀:
※左右腦協調練習–手指操練習「韓
※針灸手法練習次第
※【鋼琴課程】車爾尼299練習指導
※必修三第二單元理解性默寫練習
※全面細膩的步法練習,讓你輕鬆掌握基本運動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