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馬英九拋出「震撼彈」,大陸回應「平中見奇」!

近期,台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拋出未來十年或可斟酌洽簽「兩岸和平協議」,一石千浪,國民黨、民進黨為2012年「總統」選戰見招拆招,激烈纏鬥。而馬英九隨後的「和平協議公投說」 更是將島內紛爭激化到最高點,甚至一些藍營人士也公開質疑,大陸和港澳也有涉台學者透過媒體表示擔心和不安。  中國大陸官方如何回應這一敏感議題?島內島外,包括國際媒體都在看北京,測試大陸高層的對台政策和政治智慧。  直到10月26日,國台辦首次正式表態。發言人楊毅在記者會上稱: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符合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政治協商是一個不斷創造條件,將來水到渠成的事情,不應該允許任何政治勢力藉機進行政治炒作,撈取政治利益。  初看起來,平淡無奇,基本內容都是過去闡述過的立場和態度。但細細品味,國台辦的表態非常巧妙、相當用心,新意深意誠意盡在其中。  人們注意到,楊毅並沒有直接回應,而是通過新華社記者提問的口徑,把「和平協議」與「公投」巧妙地拆分成兩個問題分開談。記者先問如何評論馬英九商簽兩岸和平協議,再問民進黨及其候選人蔡英文提出的公投法修正草案(要求兩岸政治協商事事須經「公投」)遭否決。這樣,國台辦正面肯定馬英九的和平協議,而把「公投」的矛頭指向蔡英文和民進黨,對馬的「和平協議公投說」不做直接評論,巧妙地將馬英九與「公投」脫鉤,也區隔了藍綠、馬蔡,涇渭分明。儘管外界對馬政府質疑多多,大陸也有輿論認為馬的表現不夠好,尤其是此番和平協議忽上忽下,「冰火兩重天」,但大陸官方始終堅持不直接批評國民黨和馬英九,馬執政以來一直如此,不引發國共兩黨的公開爭議,表現出相當隱忍和剋制,這是政治理性的表現,也是有利於兩岸和平大局的正確選擇。  同時,通過默契的「答記者問」,大陸方面又非常藝術地把「該說的話」明確無誤地作了宣示:凡是涉及兩岸關係的重大問題,都應該考慮兩岸同胞的願望。政治協商不應該允許任何政治勢力藉機進行政治炒作。這是對民進黨近來種種「隱獨」言論的警告,同時也把話說給馬政府聽的。涉及兩岸關係的重大問題,不是台灣單方面可以決定的,大陸13億同胞同樣有話語權。也不允許任何一方把涉及兩岸利益的和平協議當作「選舉語言」,隨意消費,撈取政治利益。  媒體注意到,國台辦表態的措辭中,隻字不提「公投」一詞,而以大陸慣用的「政治協商」,沒有跟著台灣調子走,也避開台灣選舉。這是大陸的一個重要原則——不沾選舉,不介入台灣選舉。  更為重要的是,楊毅的表態還傳遞了一個明晰訊息:大陸高層對和平協議「不急」,而是主張「逐步創造條件,增進互信,水到渠成」。這不是說大陸刻意矜持,或者故作深奧,而是一貫的理性思維。就在馬英九釋出和平協議「公投」的當日,國台辦主任王毅對參加天津兩岸兩會協商的台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表示,兩岸之間存在的各種問題最終都需要解決,但應區分輕重緩急,注意循序漸進。實踐證明,先易後難、先經後政是切實可行的思路。大陸「不急」態度可以解讀出深刻意涵。因為在民進黨及台獨勢力眼中,大陸對和平協議一定是迫切期待。而大陸的淡定理性,既可以避免給民進黨留口實抓把柄,也是為國民黨「親中」解套,同時也告訴國民黨兩岸政治互信尚未達到,尚需更多努力。  馬英九的「公投說」應該說對兩岸關係是一個「震撼彈」,但大陸官方冷靜、理性、低調,顯然已經化解了其威脅力。實際上,國台辦把和平協議和公投分開談的「表態藝術」,已經表明了大陸對這個熱門議題的態度,也表明了大陸對藍綠、馬英九和英文蔡的態度。這其中顯示出大陸高層足夠的政治智慧和發自民族大義的考量,也有基於台灣政治及選舉生態和兩岸現實狀況的客觀判斷。兩岸和平來之不易,需要兩岸當局高度智慧及勇氣來呵護。
推薦閱讀:

馬英九「沖喜」
馬英九登太平島現場曝光 返台後對美開炮(圖)(3)
馬英九這八年
馬英九去南海 民進黨譴責個什麼勁?
當馬英九遭遇女星/組圖

TAG:大陸 | 馬英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