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愛——「情人節」細數30年中國婚戀觀變遷
「情人節」將至,「創意」與「愛意」兼具的情人節商品和活動紛紛亮相,為商家贏得商機的同時,也為情侶們營造甜蜜溫暖的節日氣氛。圖為上海一家花店推出的情人節花朵盆栽。新華社記者 劉 穎攝
2月13日,以「前世回眸,緣定今生」為主題的「情人節尋找有緣人萬人相親會」在瀋陽一商場舉行。眾多單身男女及家長前來尋覓姻緣,遊戲、表演等活潑的活動方式拉近了徵婚者之間的距離。張文魁攝(新華社發)「2·14」情人節又到,在鮮花、巧克力價格再度上漲的甜蜜氛圍中,愛情喧囂過市。愛是什麼?不同受訪者向記者講述的自己戀愛經歷,呈現了一部30年來中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下年輕人婚戀觀的變遷史。80年代:從「介紹對象」開始的自由戀愛「在我們那個年代,愛情還是猶抱琵琶半遮面。」53歲的長沙市民王光仁告訴記者。衝破10年禁錮的改革開放之初,愛情對當時的年輕人來說既嚮往又害怕。在當時,「介紹對象」是愛情萌芽的最普遍方式。「到了適婚年齡,不少單位里的熱心人就會撮合般配的年輕男女。」王光仁說,「選擇對象不會過多考慮經濟條件,而主要是看出身、階級成分,對地主、富農、工商業出身的年輕人還是有一點偏見,軍人、司機是當時非常好的擇偶對象。」也有在生活中暗生情愫的,比如在當時「愛好文學」就是很值得男女青年為之動心的素質之一。私下遞上一封濃情蜜意熱情盎然的情書、互訴衷腸的書信交流,就是最「羅曼蒂克」的事情。20世紀80年代的情侶們也不敢公然成雙成對出現。「在街上或者公園約會,因為怕熟人看見,總是一前一後地走。」王光仁說。手錶、自行車、縫紉機,是當時結婚最普遍的「三大件」。
搜索更多情人節感情 的新聞
情人節:帶著爸媽一起過(圖)
網友預估情人節開銷增4成 紛紛支招不讓"節"成"劫"
情人節:瀋陽「愛情銀行」儲蓄甜蜜
情人節向明星學送禮 不一定貴但一定有創意
情人節電影喚起中國「80後」青春記憶
這就是愛——「情人節」細數30年中國婚戀觀變遷
推薦閱讀:
※近百年的歷史變遷
※起底中日韓明星片酬87年變遷:是什麼助推了國內的「天價片酬」?
※女兒國的變遷
※由誰繼承皇位?淺談清帝即位的變遷
※西方圖片上中國形象變遷[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