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花錢養生法——走出健康來!

一、行走是人類最好的補藥

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指出,行走是人類最好的補藥。

俗話說:"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世界上最好的健身運動就是走步,科學走步不僅能起到健身的效果,還能使人精神煥發,防止早衰。

醫學專家研究表明:長期徒步行走上班的人,心血管疾病、神經衰弱、血栓性疾病和慢性運動系統疾病的發病率都明顯低於喜歡乘車的人。每天走路30分鐘,可以減少20%罹患乳癌、30%得心臟病、50%罹患糖尿病的機會,而且幫助你活得健康、活得長壽。

走步健身前周密、細緻、科學的準備,是保證走步健身效果和身體健康的前提,更是人身安全的保證。

走路是全身運動,一身受益。走路使腿腳的血脈流暢,新陳代謝增強,心、肝、肺、腎、胃、大腸能得到充分的滋養,能增強心肺功能特別是對骨骼和筋骨的強壯十分有益。

目前已有許多研究證實,規律的健走可有效鍛煉身體各部位:

  頭腦。它可以促使腦部釋放內啡肽,使心情愉悅。  肺部。增加肺活量,降低嗜煙者對抽煙的渴望。  背部。能加強背肌力量,並且對背部傷害較小。  腿腳。健走相當於對骨骼進行力量訓練,能明顯增強腿腳骨骼和肌肉力量。

  

二、關於行走健身的相關論述

 美國出版的《走路!不要跑步》一書的作者史塔曼博士指出,「行走健身要求邁大步,速度較快,雙臂擺動,抬頭挺胸。」

  史塔曼博士說,「之所以推薦大家行走而不是慢跑,是因為行走比慢跑更安全。」對於很少運動以及30歲以上的人來說,貿然跑步鍛煉,膝關節、肌腱等部位很容易受傷;心、腎、肝等臟器或新陳代謝系統有問題的人會出現明顯的血氧供應不足的狀況。最初提倡慢跑運動的詹姆士·費克斯,就是因為身患腦動脈血管硬化,卻勉強慢跑健身而猝死的。去年台北市一位41歲的警察為減肥而選擇慢跑,結果一時血氧需求量激增,身體不適應,竟引發腦出血而亡。  

德國體育運動學專家克勞思·柏斯也指出,普通人每跨一步,腳底所受的衝擊大約是體重的1—2倍,僅為慢跑的1/3左右,衝擊不大,健身效果卻很好。

它比慢跑安全 ,而且各個部位都能練到

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最新報道,一周步行3小時以上,可以降低35%—40%的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美國《自然》雜誌的最新報道稱,60歲以上的人,一周3天,每次步行45分鐘以上,可以預防老年痴呆。一周步行7小時以上,可以降低20%的乳腺癌罹患率,對2型糖尿病有50%的療效。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步行是最安全、最佳的運動和減肥方式。衛生部健康教育首席專家胡大一教授說,快步行走是最簡便、最經濟的有氧代謝運動。著名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教授指出,最好的運動是步行。新的研究發現,經常走路確實可以防止智力衰退和老年痴呆症,對保持大腦的敏銳也有好處。每天至少走路2小時可以推遲老年痴呆症的發生達6~8年的時間,對保持心臟健康也有好處。

美國研究人員對225位退休男性進行了長達8年的跟蹤,發現那些每天走路少於1/4英里的老人與每天走路超過2英里的老人相比,患老年痴呆症的風險增加了80%。每天走路超過1/4英里,但少於2英里的老人與走路最多的老人相比,患老年痴呆症的風險略高一點。另外一項對16466位婦女進行的研究發現,那些每周走路2~11小時的婦女與很少活動的婦女相比,前者在進行學習與記憶等大腦功能的測試中成績更好;那些每周至少走路90分鐘的婦女與每周走路少於40分鐘的婦女比較,前者在大腦功能測試中分數更高。在動物實驗中也發現,鍛煉可以降低大腦中澱粉樣蛋白的水平,這種黏性蛋白質阻塞在大腦中就會患老年痴呆症。同時研究還發現,鍛煉能夠提高促進神經細胞產生的荷爾蒙的水平和增加大腦的流量。

三、行走對全身的鍛煉

  

四、行走健身 防治慢性病

1、抵禦糖尿病。

造成中老年人罹患糖尿病的原因多半是因飲食過量、運動不足和壓力。步行運動可把葡萄糖大量消耗掉,降低血糖值。美國《護理健康研究》刊載,一天輕快步行1小時,對第二型糖尿病,有50%的預防效果。英國研究也顯示,快走可以明顯減少患上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如果經常快走,可以顯著提高胰島素敏感性。

研究表明,一星期堅持3天,每天在30分鐘內步行3公里,糖尿病的發病率就可降低25%;每周堅持4天,可降低33%;每周5天,則能降低42%。

2、防止性冷淡。研究者對一群45至55歲之間的女性進行調查後發現,那些經常鍛煉(如快走)的女性,能從性生活中獲得更多的滿足感。以色列科學家阿力克斯·奧辛斯基博士經過18個月的研究指出,「堅持行走,男性就用不著偉哥」。他發現,男人下肢運動神經與掌管性功能的勃起神經密不可分,每天4公里,1周3次的行走鍛煉可以對男性性功能障礙(ED)有67%的療效。

3、節省健身費用。根據美國心臟病協會的調研,在最近6個月里,受調查的1000名志願者中有1/4削減了去健身房鍛煉的費用。事實上,每周快走150分鐘,就能起到減輕壓力和預防心臟病的效果,是最划算的鍛煉。

4、能走出好身材。

步行可促進消化液分泌,餐後步行可加快消化和吸收,幫助代謝系統維持正常工作,從而保持良好的體型。

5、抵禦乳腺癌。《臨床腫瘤學期刊》上發表的一篇研究顯示,已患上乳腺癌的女性如果經常快走鍛煉,生存率要比不愛走的乳腺癌患者高45%。

6、減少中風風險。美國研究發現,經常快走的人比少走路的人患上中風的可能性低40%。

7、防老年痴呆。義大利學者召集了749名記憶力有障礙的病人,記錄他們的體育鍛煉情況。4年後發現,那些愛散步的人比不愛散步的人最終患上老年痴呆症的可能性低27%。

美國《自然》雜誌報道導,60歲以上人士,一周有3天,每次步行45分鐘以上,可以獲得全身血液活絡、腦循環順暢,預防健忘與痴呆。

8、可有效降低高血壓。步入中年以後,血壓多半會上升,但步行可以減少荷爾蒙分泌(因荷爾蒙促使血壓上升),因而減少血壓上升的機會。此外,步行會增加牛膽酸的分泌,而牛膽酸具有降低血壓的作用。

9、預防心臟病 。  對大多數人來說,走路是預防心臟病最簡單和最方便的方法。早在上世紀20年代初,美國心臟學會奠基人、著名心臟病學家懷特博士就提出,步行鍛煉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並首創了以走路作為心臟病和心梗病人康復治療的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不久前,美國一項對1645名65歲以上老人進行的研究發現:與每周步行少於1小時的老人相比,每周步行4小時以上者,其心血管住院費減少69%,死亡率減少73%。

健走的其它好處:

增強心肺功能

長期堅持步行,可以增加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環,預防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以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步行還可減少荷爾蒙分泌,進而降低血壓。堅持步行還能改善現代人運動不足的問題,進而控制血糖,預防糖尿病。

能夠解憂排壓

多用雙腳,能改善體內自律神經的操控狀態,讓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切換更靈活,有助於緩解壓力和解除憂慮,使大腦思維活動變得更加清晰、活躍,提高工作效率。

防治頸椎疾病

步行時如果伴以昂首遠望、抬頭挺胸、雙肩大幅擺動,有助於調整長期伏案的姿勢,防治頸椎疾病。因為頭部重量約佔體重的1/10,由頸椎與覆蓋頸部到背脊的肌肉所支撐,如果駝背或姿勢不良,肩胛肌的負擔過重,肩膀和頸椎就容易僵硬酸痛。

提高睡眠質量

每天堅持走路,可提高夜裡睡眠質量;睡前走路有助於促進睡眠。

預防骨質疏鬆症

  走路能讓骨骼更合理地支撐身體重量,經常步行可增加鈣源的沉積,減少鈣的流失,從而減少骨骼內礦物質的流失,預防、改善骨質疏鬆。此外,據美國《關節炎和風濕病》雜誌報道,與跑步相比,走路不僅對關節的壓力小,而且還能延緩關節功能的衰退。

五、正確的健走方法

  閑庭信步、低頭走路、背著手溜達、把手揣在兜里、兩臂緊貼在身邊……雖然都在走路,但專家指出,這些並不是正確的走路方式,對健康的功效也不大。而在日本,專門有人教大家怎麼走路。從「在哪兒走」、到「怎麼走」、「走多長時間」都有一定的講究。  1、走路的地方最好有樹   步行的最好地點是公園,實在沒時間去,也要找道路兩邊有樹或綠化帶的地方走。專家指出,走路雖然是種低運動量的有氧運動,但最好選擇空氣新鮮的地方,離馬路越遠越好。 健康飲食  2、穿的鞋越輕越好  走路時最好穿寬鬆一些的衣服,襪子也以棉質較厚的為好,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衝作用。尤其鞋子非常重要,越輕越好。  可以選擇慢跑鞋,因為這樣的鞋後跟比較牢固,能使腳踵穩定,不易傾斜。後跟的上方有適當突起的襯舌,能起到保護跟腱的作用。鞋頭最好又高又圓,才不會夾住腳趾,或造成趾甲充血 3、走路時要抬頭挺胸  步行時身體太放鬆,是沒什麼效果的。抬頭、挺胸、目要平視,軀幹自然伸直;收腹,身體重心稍向前移;上肢與下肢配合協調,步伐適中,兩腳落地有節奏感,才是正確的走路姿勢。  此外,美國《預防》雜誌有文章指出,走路時把意念放在腳上,感覺腳跟到腳尖逐一踩踏到地面,能起到轉移注意力、放鬆精神的作用。如果想瘦身,最好走坡路或爬樓梯;如果是走平路,要把注意力放在收縮小腹上,走路時臀部適當地向前扭動,讓腹部肌肉承擔更多的力量 4、每天至少走半個小時  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稱,每天的走路時間加起來最好不要低於半個小時。以中等速度(每分鐘90—120步)來算,走1個多小時,路程在1萬步左右、5—10公里之間比較合適。  此外,晚飯後一小時再去走路比較適宜。「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的觀點並不科學,因為剛進食後,血液主要分配在消化系統,若立即運動,會使消化系統血液流往肢體,不利於食物消化和營養吸收。  5、走路後最好微微出汗  步行運動並不追求大汗淋漓的效果,最好是鍛煉完微微出汗。要想看走路的運動強度夠不夠,可以自己測一下心率,一般來說,走路後心率加年齡=170左右比較合適。

六、完美走姿鍛煉五部曲

   有目的走路和無目的的走路,效果差別很大,如果希望走得健康,一定要將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走路上,時刻留意自己的走姿、擺臂、呼吸,這樣才能既顯得精神、又鍛煉身體。「低頭含胸擠壓肺 ,步子太大傷關節 ,鞋穿不對腳踝累.」美國《預防》雜誌建議,走路時把意念放在腳上,感覺腳跟到腳尖逐一踩踏到地面,能起到轉移注意力、放鬆精神的作用。為此,美國「eHow」網站也給大家介紹了「完美走姿五部曲」。

  第一步,站直,感覺身體在不斷長高,頭頂向著天空,而腳在地上穩穩地紮根。也可以想像自己像玩偶一樣,有一條繩子連接你的頭髮,把你往上提拉。這樣可以讓頸椎合理支撐頭部的重量,舒緩頸部肌肉的壓力,而且頸部線條也能更流暢和優美。

  第二步,站直身體,收腹提臀,雙肩抬起,再慢慢放鬆到同一水平線。從側面看看,這時你的耳朵、肩膀、髖關節、膝蓋應該在一條直線上。

  第三步,抬起下巴,眼睛平視前方,脖子一定要「正」。走路過程中脖子跟隨身體自然向前移動,而不要前後左右擺動,尤其不要「探著頭」。

  第四步,輕輕抬腿邁出腳,然後從腳跟到腳尖「滾動」著落下,再抬另一隻腳。

  第五步,如果是走平路,要把注意力放在收縮小腹上,走路時臀部適當地向前扭動,讓腹部肌肉承擔更多的力量;如果想瘦身,最好多走坡路。▲

七、幾種慢性病健走姿式介紹

中國科學院教授楊力指出,運動本身就是改善便秘的天然處方,而走一字步針對性要更強。走一字步的要領是左右腳要輪番踩在兩腳之間中線的位置,左右腳掌著地的同時,分別向左右兩側扭胯,上身保持放鬆。這種走路方式會帶動胯部扭動,有助於增加腰部力量,刺激腸胃蠕動,能有效防治便秘。值得注意的是,在走路時,擺髖扭胯的動作幅度不要太大,盡量保持身體平衡,以免扭傷腳踝。

倒走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當時一些田徑運動員受傷後,通過這種方法進行身體恢復練習。北京體育大學教授武文強指出,正著走會使關節和肌肉受到牽拉,日積月累就有造成肌肉勞損和關節老化的可能。倒走可以鍛煉平時很少用到的腰部和背部肌肉。對久坐的人來說,倒走能夠有效的緩解身體疲勞和腰背酸痛。

注意:倒著走時,一定要找熟悉的路況。不建議老人倒著走,因為相比於年輕人來說,老年人的身體機能和平衡感都相對較弱,如果遇到突發情況,很有可能會出現跌倒等情況。

當我們踮起腳尖走路時,前腳掌內側、足大拇指在起著支撐作用。而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和足太陰脾經經過此處。這樣可以按摩足三陰,通過足少陰腎經溫補腎陽。每天踮起腳走10分鐘左右,中間可以走走停停,達到刺激穴位的目的就可以。

但對於老年人來說,此項運動一定要循序漸進,一開始練習時最好身邊有幫扶物。即使長期堅持,每次也不可過量。而患有重度骨質疏鬆的老人,不建議踮腳走路。

全身胖是種病,肚子胖才要命。女性腰圍超過80厘米,男性超過85厘米,就有可能面臨內臟脂肪超標的危險。因此,現在提倡「要健康,先減腰圍」。可你絕對想不到是,走路時敲帶脈,也能減腰圍。如果你的肚子軟軟的,而且還有「救生圈」,走路時不妨兩隻手敲打左右兩側腰部的帶脈穴,每天堅持半小時,保准腰圍飛速下降。(帶脈穴:以肚臍為中心劃一橫線,以腋下為起點劃一條豎線,兩條線的交點就是帶脈穴。)

長時間或長距離的走路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專家倡議日行萬步,「走」出健康來。步行是人類最基本的、唯一能終身堅持的鍛煉方式,並且是一種最安全的運動方式。而一邊步行一邊擊掌,有利於上肢肌肉的收縮與運動。上下肢互相配合,更能增加糖與脂肪的消耗。

學螃蟹橫行,要讓身體重心隨時伴著腳步移動,注意保持節奏感。這種走法有益於鍛煉腰肌和臀部肌群的肌力,加強髖、踝關節的靈活性,提高人體的平衡能力。

八、健走的注意事項

快速走路是很消耗體力的,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準備活動其實很簡單,就是在快速走路前要預先讓身體各部位得到一定的鍛煉,使關節靈活,肌肉、骨骼組織受力均勻;使血液良性循環起來;使心臟的跳動次數、負荷逐步增加,肺活量逐漸增大,讓身體主要器官有個適應過程。

深呼吸運動:身體自然站立,均勻用力,深呼吸8次,呼吸時,一定要讓肚子也鼓起來,吐氣要盡,才能達到效果。深呼吸運動的功效是:能增強肺功能,使氣體交換順暢,給體內各組織器官提供充足的營養。 扭腰運動:兩腿自然分開30厘米,站穩當,雙臂橫向伸直,均勻用力向左轉動腰,直到轉不動為止,而後均勻用力向右轉動腰,直到轉不動為止,反覆轉動8次,就能達到效果。扭腰運動的功效是:能鍛煉腰部肌肉,增強腰部的血液循環,對腰椎、頸椎的神經組織很有益處。

擴胸運動:雙臂併攏,伸直向前,與身體成90度,而後用力向外張開,與身體成180度,反覆做8次,就能達到效果。擴胸運動的功效是:能使胸肌擴張,能增加肺活量,能使肩關節、胳膊上的筋腱得到最大程度地舒展。 下蹲運動:兩腿自然分開30厘米,站穩當,保持上身挺直,緩慢屈腿下蹲,直到蹲不下去為止,而後緩慢起立,反覆做8次。下蹲運動的功效是:能使胯關節、腿部關節、腳部關節得到鍛煉;能使腿部肌肉得到鍛煉;能使神經系統得到鍛煉。 踝關節運動:一條腿用力站立,撐住身體,另一隻腳腳尖豎起,先順時針旋轉8圈,而後逆時針旋轉8圈。換另外一隻腳,重複上述運動。踝關節運動的功效是:能使踝關節和大腿肌肉得到鍛煉.

  準備活動是保護身體安全的重要措施,一定要掌握要領,不能認為是可有可無的事。

快速走路健身雖然相對平和一些,但是如果時間長,速度快,體力消耗一定會很大,皮膚也需要呼吸,身體也會出汗。正常情況下,完整無損的皮膚每天大約分泌500毫升的汗液,快速走路時,大約要分泌出800毫升以上的汗液,所以保持皮膚順暢呼吸、出汗自如很重要。

另外,快速走路健身一般是在室外進行,一年之內,春防風,夏防暑濕,秋防燥,冬防寒。衣服是人體防禦疾病的第一道屏障,所以,外出快速走路健身過程中,著裝問題要認真對待,不能馬虎。遇到風寒、身體出汗時,如果不注意保暖,著裝不合適,很容易生病。 當把快速走路作為健身的形式後,就要認真對待走姿的問題了,標準的走路姿勢是--抬頭,眼睛自然睜開,平視前方;挺胸,微微感到腹部有上拉感,保持上身正直;雙臂自然下垂,手指自然伸開;雙腳交替著地,與地面相接觸的一隻腳要有一個"抓地"動作(腳趾內收),有促進微循環的作用;腿部均勻用力支撐身體平衡。快速走路時,腿要儘力向前邁,輕放腳掌於地面,手臂自然擺動到擺不動為止。關節用力要適度,不能生硬,以免造成關節損傷。注意擺動手臂時,要前後擺動,向外或向內的傾斜角度不要過大,以免身體搖晃。  快速走步時要注意緊張與放鬆、用力與借力之間相互轉換的技巧,也就是說,可以用力走幾步,然後再借力順勢走幾步,這種轉換可以大大提高走步的速度,並且會感到輕鬆,節省體力。  快速走路過程中,為了保持正確姿勢,要隨時關注抬頭挺胸的問題,不能走著走著又含胸駝背了。生活中,經常能看到這樣一些人,開始快速走路時還注意姿勢,走了一段路程以後就忘記了,無形中傷害了身體。 

為了達到快速走路健身的效果,科學確定時間很重要,不要腦子一熱,不考慮時間和身體因素,大強度、長時間、無節制地走路,這樣會事與願違,得不償失。 9:00~11:00。這個時間段,太陽升起,植物的光合作用已經全面開始,綠色植物向外源源不斷地輸送著新鮮氧氣,陽氣升騰,鳥語花香,視物清楚,人經過進食豐富的早餐,補充適量的水以後,人體內臟各器官已經轉入正常工作,正適合人們戶外快速走路運動。

唐代名醫孫思邈認為,上午神仙逍遙遊千步,換得百年仙骨不足奇。例如,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是科學領域的泰斗,為探索新知識,他每天要在實驗室里工作16個小時以上,為了保證敏捷的思維和充足的體力,他給自己制定了一個快速走路健身時間表,10:00~11:00快速走路,雷打不動。正是由於這個健身時間表,保證他有充沛的體力和腦力進行科學研究。  15:00~21:00。豐富的午餐給人體足夠的營養和熱量,特別是經過30分鐘的午休以後,人體的精神開始旺盛起來。  傳統中醫認為,15:00~21:00,是人體陽氣最充足的時間,身體功能會出現最大值,大腦細胞處於最活躍的狀態,反應靈敏,思維活躍,大氣中氧氣含量相對較高,最適合外出快速走路健身。

例如,著名旅遊家、探險家徐霞客是真正的快速走路健身專家,他走萬里路,讀萬卷書,寫萬千字,從不疲倦,寫出了千古不朽的《徐霞客遊記》,給人以深刻的啟迪。人們研究徐霞客快速走路的特點,發現了一個秘密,雖然他一生中都在山川河流中快速行走,但是徐霞客不是盲目地走,更不是24小時不停地走,而是非常講究時間安排,每天把快速走路的時間安排在下午3點以後,保證了充沛的體力,保證了快速走路效果。 早晨和炎熱的中午都不是走路的適宜時間,要盡量避開這兩個時間段。那麼,快速走路健身為什麼要躲避早晨呢?這與人的身體結構和生理特點有密切關係。 防止大腦神經和腦細胞過勞。快速走路健身是全身運動,需要腦神經有效、合理地支配各個器官協調工作。飯後半小時,食物在胃裡基本上被消化了一半,需要的血液相對減少,此時快速走路健身,心臟就可以給大腦提供足夠的新鮮血液了,腦細胞和神經系統就不至於疲憊了。  把散步和快速走路健身區別開來。走路健身要有速度、有強度、有時間、有距離,與散步有著本質的區別,散步關鍵是在"散"字上,速度慢、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恬靜輕盈,無憂無慮,逍遙自在,古人稱為逍遙散步。  散步特別適合老年人健身,唐代名醫孫思邈活到百歲開外,百歲時人們問他長壽秘訣,他笑著說:"我的秘訣就是長期堅持飯後逍遙散步。每日三餐後,稍做休息,就去逍遙散步了,少則幾百步,多則上千步。"孫思邈認為:輕緩的散步,有助於消化飲食,養心寧神,活動筋骨,疏通血脈。  為了身體健康,吃飯後半小時再進行健身,因為這時食物消化過半,膀胱內儲存的尿液也全部排出體外了,輕鬆外出快速行走健身,就不至於傷身體了。開始走路要緩慢,步速要控制在每分鐘60次左右,用鼻子均勻呼吸,不能用嘴呼吸,以免把冷空氣吸入胃裡,使胃受寒。大約緩慢走路30分鐘以後,身體適應了,再加大強度,提高速度。

  各年齡段合適的健身強度:

每天堅持快速走路健身,一次走3公里左右,每分鐘120步左右,時間控制在40分鐘左右。長期堅持下去,健身效果最佳。走路強度要把握好,不能逞能,可以用時間來控制速度和距離,切實保證身體不透支。對於沒有任何疾病的成年人來說,合適的運動量就是心臟跳動次數加年齡等於170。比如,年齡是48歲,運動時,心跳要達到每分鐘122次,這樣的運動量就達到了中等運動量。

41~45歲,快速走路健身時間應控制在2.5小時以內,這個年齡段,整個身體開始走下坡路,特別是心臟功能、血管、肺和腎、關節功能變化很大,快速走路健身的時間更要精確計算,不能無節制地快速走路。  46~50歲,這個年齡段很特殊,一些器官的隱含疾病開始顯露出來,多數人的身體健康狀態處於亞健康,快速走路健身時間應控制在2小時以內,對身體健康大有好處。  51~55歲,這是一個很脆弱的年齡段,心腦血管的問題開始增多,各臟器功能直線下降,骨骼和關節的功能衰退更為嚴重,快速走路健身時間應控制在1小時40分鐘以內,健身以和諧健身為主,不能強迫自己,更不能與年輕人比。  56~60歲,這個年齡段容易突發各種心腦血管疾病,走路健身時間應控制在1.5小時以內,不能過於透支體力,達到健身效果就可以了。  61~65歲,這個年齡段,不僅容易突發心腦血管疾病,由於骨骼變脆弱,容易發生骨折。特別是關節功能嚴重下降,容易損傷關節,快速走路健身時間應控制在1小時以內,就能達到健身效果。  66歲以上,這個年齡段,人體整個器官衰退嚴重,隱含的疾病也會隨時發病,千萬要謹慎快速走路健身,時間應控制在40分鐘以內,以安全為主,不宜長時間走路。  快速走路要把握好強度,不能逞能,根據自己的年齡,科學用時間來控制速度和距離,切實保證身體不透支。

一位哲學家說的好:聰明的人注重生命本質,愚蠢的人注重生命外表。快速走路健身不是別人的事,是自己的事,這比掙更多的金錢還重要。有些人只善於算經濟賬,卻不善於算健康賬,透支身體,拚命賺錢,忽視了生命的本質-- 健康。

錢是永遠也賺不完的,而身體健康才是永遠要追求的。其實,如果在健身的問題上懶惰了,就等於忽視了生命存在。

上至百歲老者,下至幾歲的兒童,定期到戶外快速走路健身,親如一家。"生命在腳下":我走路,我健康,我快樂,我愉悅;一起走路,一起健康,一起快樂,一起愉悅,健康與快樂就在腳下。  沒有誰能剝奪你的健康權,很多不健康的人就是被自己的雙腳束縛住了。

我們仔細想一想,"生命在腳下"組織的口號說得很有道理,說出了走路與健康的真諦。實踐證明:科學快速走路,既能健身,又能養神,還能鍛煉人的意志力,增進與大自然的親和力。步行健身不是簡單地散步,慢吞吞、懶洋洋背著手邊走邊閑談,以閑談為主的步行運動也有益於身體,但達不到強身健體的鍛煉目的。  只要你是一個有心人,只要你珍愛生命,就會擠出快速走路健身的時間。不要小瞧幾分鐘的快速走路時間,你明白了時間與健康"零存整取"的道理,就真正抓住了快速走路健身的實質。只要時間、環境和條件允許,最好堅持每次快速走路時間在30分鐘以上,這樣健身效果才好。健康與快樂就在你的腳下,不要再束縛你的雙腳了;敢於邁出第一步,健康與快樂就會立刻來到你面前。

現在人們都有這個共識,科學走路能預防疾病,強身健體,延長壽命,提高生命質量。朋友們,為了自己的健康,為了生命質量,為了快樂,你為什麼不去走路呢?大膽地放開自己的雙腳,快速走路去吧!

我們的使命:聯合全社會一切力量,共同推動生機飲食產業發展,引

領健康飲食新風尚,讓富起來的中國人民更健康!

推薦閱讀:

南都| 初春養生下午茶宴(10.3.5)
春夏季養生
養生堂的家教視頻
養生專輯《八》
最適合養生的夏季煲湯食譜大全

TAG:健康 | 養生 | 花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