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知識]佛像的分類與造型樣式(4)
馬頭明王:馬頭明王逆發中必有一個或三個馬頭;西藏的大輪金剛嘴中橫貫有一長蛇如輪狀;金剛手是叉立的,袒腹,右手高舉金剛杵(銅45)。
大黑天神(瑪哈嘎拉):為古代印度的軍神、戰神,身披象皮,腰圍虎皮裙,腳下踏著仰卧的白象。有二臂、四臂、六臂和帶翅的、除黑色外有各種身色形象(銅46)。
地獄主:即蒙語的卻爾吉,是主管地獄的,也即閻魔王,形象為牛頭,站立在牛背上,牛身下鎮壓著一仰卧男子,象徵著鎮壓邪惡,地獄主也有雙身的,明妃正在向他獻骷顱碗內的人血(圖47)。
吉祥天母:為女性護法神,她騎在一匹黃色騾子上,騾臀上又生一眼,故民間俗稱其為騾子天王(圖48)。
雙身佛像:俗稱歡喜佛,是源於古代印度教的性力思想而表徵於造型美術,不能據此認為藏傳佛教是縱慾的,稱為雙身造像較妥。
藏傳佛教中,任何一尊佛都可以是雙身的,這其中有憤怒相的,也有寂靜相的,著名的如時輪金剛、勝樂金剛、喜金剛、威德金剛等都是雙身的憤怒像(圖49)。
女伴稱為空行母、明妃、佛母。空行母種類很多,常見的佛母有獅面佛母,亦名獅面空行母,藏語名「森多瑪」,為獅子頭女性護法神。還有熊面空行母、虎面空行母、金剛亥母等等(圖50)。
祖師也有雙身的,如蓮花生大師。
比丘相
大凡是剃髮、著僧服(有的戴僧帽)的出家人形象都可歸入比丘相(圖54-56)。早期造像,多常見的阿難、迦葉二弟子像,一老一少,侍立佛旁。十六羅漢是唐末五代才開始流行的。以後又有十八羅漢、五百羅漢等等。比較特殊的是地藏菩薩,雖是菩薩的級別,但也是髡頭的比丘相,也有頭戴毗盧帽的形象。
布袋和尚:五代(十世紀中葉)後梁時浙江奉化有個瘋和尚整天提個破口袋,自稱彌勒下世,死後人們塑他的像,即布袋和尚,俗稱大肚彌勒,這是中國化的彌勒,布袋和尚一般供奉於天王殿正面(57)。
祖師像:主要是藏傳佛教常見,如宗喀巴、米拉日巴等等,還有些形象怪誕、不修邊幅的大成就者,他們是用種種瑜伽修鍊法來得到成就的(圖58-61)。
其他神怪
藏傳佛教中還有許多神格各異的神怪,如財神、墓葬主等等(圖51),可逐步認識。
財神:與毗沙門天的造型和神格近似的,是西藏佛教中的財神,其造型為袒腹的胖漢,嘴上有上翹的小鬍鬚,手中托一碩鼠,鼠口中吐珠。財神有多種造型和身色,有騎龍、騎狗等形象,以黃色身相的胖漢稱為「黃財神」的最受尊崇(圖52)。
人間相
長壽老人、松贊干布、文成公主、男女供養人、宦官、施主等現實生活中各類人物形象。(圖62-63)這類像的數量也較多,有些並不屬於佛教的範圍,或者是佛道兼用的,遇到具體情況可再查資料。
由於作偽者缺乏起碼的佛像常識,於是往往在作偽時張冠李戴,導致佛像的身份不倫不類,稍加註意就會識別出是偽造。例如這尊石雕像,上半身是佛的高髮髻和通肩式大衣,理應該是釋迦牟尼佛禪定或者說法的形態,可是此像作出菩薩形的交腳坐姿(真品佛像極個別的情況也有交腳形的),這還不說,釋迦牟尼佛竟然突然降格為伎樂天人的身份,膝上放置著琴,稚弱的小手在彈琴。縱觀古今的佛教美術,從沒有也不可能出現釋迦牟尼佛彈琴白勺J情形,稍有些佛教美術的常識一眼就可識破此像是無須深究、不值一駁的胡鬧之作,可竟然出現在佛像鑒賞的圖錄中。(圖64)
這種因沒有基本的佛像常識而導致的笑話並不乏見,頗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推薦閱讀:
※高顏值的他 19歲就出家造佛像 卻活出90後都羨慕的模樣
※百佛圖(精彩的佛像印)
※[轉載]在家居士如何設佛壇,佛像如何啟請勝住開光?
※佛像收藏熱潮震撼來襲
※善付囑丨印光大師:凡供佛像 作真佛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