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酒量,李白居然「騙」了我們1200多年!

2017-10-10港台文學選讀18評

中國詩人

酒文化

中國人相聚,酒逢知己,往往在一起開懷暢飲。

喜歡看武俠劇的人都知道,劇里眾多大俠可謂千杯不倒,不論是拜把子還是絕先交,不管是大事臨頭還是日常飲食,總之是無酒不成歡。

中國是世界上釀酒與飲酒最早的國家之一,距今已有五千年的歷史。

中國也是一個古老的詩國,有四千多年詩歷史。

在這漫長的歲月中,詩與酒結下了難解之緣。文人中,好酒者向來不少。

在大家印象中,古代詩人好像都挺能喝酒的。

文人雅士愛酒、飲酒、寫酒,把酒與生活聯繫在一起確實很常見,這在古代文人中尤其明顯。

其中有一位代表就是下面這位▼

他得意時喝,失意時也喝;一個人時喝,去宴會時也喝;

在酒樓喝,在家裡喝,在宮廷里也喝。

反正,只要有酒,哪都能喝~

而且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寫道:「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街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有了酒,天子在他眼中也就那麼回事。

在李白這兒,有酒必有詩,無詩酒不雅,無酒詩不神,酒能激發他的創作靈感,讓他過著「浪跡天下,以詩酒自適」的生活,逍遙無比。

以至「李白斗酒詩百篇」成了中國人心目里一個最為動情和完美的故事。

另外李白現存的詩有上千首,其中提到酒的,就約有200多首。

但是, 李白真如他表現的那麼能喝嗎?「李白斗酒」到底有多少?今天就來扒一扒李白的酒量到底有多大?

首先說說杜甫那句詩——「李白斗酒詩百篇」這裡的「斗酒」是一斗酒的意思。

那麼一斗酒有多少呢?

我們先說說古時的斗到底有多大。

《公羊傳》上記載:「熊蹯不熟,公怒,以斗擊而殺之。」

這斗就是喝酒的杯子,能隨手抓起來扔人,肯定不會大到哪去。

在《史記·項羽本紀》中,劉邦從鴻門宴上逃走時,對張良說:「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之。」

玉斗就是酒杯,劉邦既然能把白璧和玉斗這4件東西都揣在身上,可見這斗並不大。

此外,還有另一種被稱為斗的酒器。這種斗有長長的柄,但實際上就是個盛酒的勺子,形狀大概是這個樣子的▼

《詩經·大雅·行葦》有這樣一句:「酌以大斗,以祈黃考」。朱熹註:「大斗,柄長三尺。」

古代的三尺,相當於現在的70厘米,大斗如此,小斗肯定更小。

而且從出土的青銅斗來看,一斗的容量也就是現在常用的玻璃杯大小...

所以綜合來說一斗容量並沒有很大。

懷疑李白酒量不僅僅是因為酒容器的問題,也因為當時的酒並不是我們今天喝的酒。

其實古代酒的度數很低...他們喝的酒,不是蒸餾酒,而是發酵酒。

這種酒,酒精度數比較低,多數只有幾度左右,度數高的也就是十幾度。

唐宋時期還沒有蒸餾技術,酒多是發酵後直接過濾的發酵酒。度數在3%~10%之間,跟啤酒差不多...所以才造成誤以為古代人很能喝的假象。

另外,雖說李白寫了很多酒詩,但是如果有興趣翻翻李白的詩歌,你會發現上面僅僅只有李白喝酒的記錄,卻沒有記錄他喝了多少酒!

眾所周知,李白寫詩喜誇張。

但與李白不同,杜甫詩的風格比較偏寫實,而且杜甫算比較清楚李白的真實酒量。

而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寫別人時,是這樣說的:

「汝陽三斗始朝天,焦遂五斗方卓然。」

其他人不是喝了三斗就敢去面見天子,就是喝了五斗後還能「方卓然」。

可一輪到李白,卻是: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喝了一斗就「長安市上酒家眠」,也就是說,李白他一斗就醉…….

也就是說,李白的酒量其實並不好... 可以說很渣了…

但即使這樣,人家還是要寫詩炫酒!作為一個在酒場馳騁多年的老手,他經常吹牛說: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可見李白同志真是個心機boy!

所以這個自稱「酒中仙」的李白,一「騙」就「騙」了我們一千兩百多年!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推薦閱讀:

酒量大小天生成
武松酒量有多大?
酒量真的能練出來嗎?
酒量真的可以越練越大嗎?
酒量能練出來嗎?

TAG:酒量 | 李白 | 關於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