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走路上,愛你們,但還是要告別
我在很早以前就發現一個叫《父母皆禍害》的小組,其名字乍聽之下很可怖,在以孝為先的傳統理念中,這個小組的標題和口號是有多麼地讓人費解。在接觸心理學以前,我並不能理解這個小組的成員那些幾近歇斯底里的情緒,難道父母真的是我們最仇恨的人嗎?我很膚淺地理解為,這些不過是發發牢騷的小朋友,尚處於叛逆期罷了。
我自己走過的路也是坎坷不斷,說起對父母的憎恨,過猶不及。我曾經希望我不是他們生的女兒,他們再也不要來管我了,就讓我自生自滅吧。在經濟還無法獨立以前,我的整個人生都是灰暗的。直到讀書給了我脫離他們管制的機會,當時我心狠地決定,離開家庭,一個人住校。畢業之後,我再也沒有搬回去過,我不願意回那個家,不願意看到他們,不想在聽到他們的抱怨和沒完沒了的嘮叨。 我去過很多城市,甚至在外地闖蕩生活。這不像個上海人。但我卻感到無比的自由,也許有時候感到孤獨,我想自由總是需要代價的。從經濟獨立到心智上脫離原生家庭的心理影響,當我再去看待父母皆禍害小組的帖子時,並沒有馬上意識到他們的處境和當年的我其實是一樣的。直到我接觸了心理學,才發現,許多人的人格養成和他的原生家庭不無關係。就好像每個人都是從某一個模子里出來的,只有通過很努力的自我改變,才會擺脫那個陰影,否則他很可能一輩子都是那個模子造就的形狀。 熟悉心理學的對原生家庭這個概念並不陌生,原生家庭指的就是父親與母親組合成的、我們每一個人的存在基礎。原生家庭里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相處關係裡頭,其實有很多的因果奧秘。只要我問問周圍的人,你為什麼討厭你父母?他們就有源源不斷的話湧出來。令我感到詫異的是,居然能有這麼多人對父母有意見。這要是在過去宗族制度的儒家社會,簡直是大逆不道。社會總是朝著開明的方向進展,我們這一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抱怨父母的過錯,對待子女的方式和教養問題。 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你幾乎難以想像中國的父母對待子女是如此的簡單粗暴,甚至虐心。父母強烈的控制欲、強加三觀、冷暴力、不停的指責和壓制、拒絕溝通、溺愛等等,都浮出了水面。我的一位友鄰說:我媽媽總是對我不滿意,在她眼裡,我這個兒子永遠比別人的孩子差。事無巨細,什麼都要管,什麼都要控制。我感覺自己是在壓抑的空間里求生存。這是非常典型的感受,其他人紛紛表示同感,點頭稱是。我知道很多家長,在孩子成年以後依然沒有放鬆警械,一直在控制著子女選擇權,甚至代替他們做決定。這是中國多數家庭里都可能遇見到的。 有些父母自己作為一個成年人,不能以成熟的心智對待問題,他們往往會把心中對自己生命的一種不滿,投射在小孩身上,要修正你,要改造你,要操控你,不斷地產生那種批判和否定。並且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開明,不接受其他人的意見,總以為自己的東西是對的,固執武斷,還想要樹立起威權,壓制孩子。 有很多父母對孩子說:你懂什麼?我18歲就去工廠上班了,8歲就開始幫家裡做飯。這個事情上,你得聽我的,我是為你好。言下之意,你沒有任何經驗,你在實踐之前只有信念,但信念是打不敗經驗的。出於對子女的過分保護,他們不願意放開手讓子女自己去實踐。於是,一個惡性循環開始了,子女永遠無法學會獨立,而父母每天都在指責你為什麼不成熟一點?一方面各種不讓你成熟的壓制,一方面責怪你不成熟,這就是成熟悖論。天下,哪有通過說教說成的成熟啊? 父母一步步的攙扶,是否意味著孩子就能獨立?答案是否定的。你剝奪了他的選擇權,長此以往,他將不會選擇。人生要是喪失了選擇的能力,就如同不會行動的植物人。所以有的人一出社會,就不會自我抉擇,更談不上對自己行為的結果有責任意識。不負責任的人,就是這樣被慣出來的,把自己的責任全部推諉給這個社會制度,從不反思自己。 最要命的是,一次次的否定,一次次的加強孩子內心的自我否定。有一位友鄰沮喪地說:我被否定過太多次了,不然也不會產生宗教傾向。因為沒有活人肯定我。但你是上帝的孩子,上帝會原諒你,只要你真心懺悔,上帝會愛你,只要你需要被愛,只要你去召喚,他永遠都在。 父母的眼神裡面總是帶有一種想要矯正你的批判性,幾乎變成許多父母的精神的基調。這就造成孩子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父母親生的,就會有一種很深很深的沒有被愛,沒有被足夠的肯定關懷和包容的匱乏感。自我否定傾向、低價值感,或者是在自我成長實踐上面的一種能力不足,必須花非常長的時間才能肯定自己的價值。 和友鄰討論了很久,發現其實是我們的父母不懂得如何去愛。歷來中國是一種儒家的不平等家庭體系,父母永遠是兩座大山壓在子女的頭上,透不過氣。一個專制帝國幾千年下來的國家,家庭結構也是非常專制的。高高在上的家長並不會把溝通當做一件重要的事情看待,他們往往更善於發號施令,子女必須服從。不平等才會造成溝通障礙,溝通是需要平等的。可是,在通常的中國家庭里,溝通無效。我們既不知道要溝通,也不知道如何溝通。 你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有的人情緒的流露特別的自在,有的就很規矩,壓抑一點,被動一點,要別人帶動他的情緒互動。有些人是完全沒有辦法進行情緒互動的。被壓抑太久了,就會這樣。除了辦事情、解決工作上的難題、達成工作上的任務之外,其他的時候他就不知道怎麼跟人進行情緒的交流。這和家庭的教養有很大的關係。 一位友鄰說:你想嘗試敞開心扉去溝通一次,這對於已經被教育成不知道怎麼表達感情的孩子來說已經是很大的勇氣才能做出來的事情了。要有多大的勇氣才能把所有的感情都倒出來直說,希望對方可以理解。結果呢,你暴露出的真實想法沒能得到理解,反而成為更大的把柄。 如果父母一直採取拒絕溝通的方式,那麼悲劇只能是加劇發生。這是父母與子女最遺憾的事情了,也許會造成永遠無法彌合的傷痕。我們需要溝通,冷靜地心平氣和地把各自內心的想法和情感表達出來,讓對方了解到自己的最真實的意圖。父母與子女,是世間最親密的關係之一,誰也也無法真正做到仇恨對方。父母皆禍害小組的成員,看似內心的怨恨,實則是沒有溝通渠道下積累的負面情緒,有時候是發泄,有時候是對外人攻擊。 其實中國人並不善於情感的表達,我們是很害羞的民族,一切都講究含蓄。完全可以學習西方人的擁抱、撫摸等肢體語言的溝通方式,在至親之間,當你不善於表達時,一個擁抱,一個眼神足矣。有時候溝通就是那麼簡單。或者,委婉含蓄的方式可以用筆來代替,但竊以為,最好的溝通還是擁抱+語言。 在原欲的表達上,包括孩子情緒的表露,或者他本身的各種對生命的懷疑探究,作為父母要跟他用理性探討,而不是把他當做什麼都不懂的孩子。父母要設定孩子是有能力接受一種像朋友似的理性探討的。這樣就可以幫助孩子建構一種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被尊重的感覺。當子女逐漸長大,沒必要抱著威權教養方式不放,你要知道子女的路必須由他們自己完成,在人生的中間段,父母與孩子是會分離的,孩子必須獨自面對剩下未走完的路。 做父母的人要了解,他們點點滴滴的每一句話、每一個思想、每一個作為,事實上都是一種很微細的,而又帶有深重影響力的信息和信念。這些東西在孩子小的時候,會在每一個當下灌輸進來。最錯誤的想法莫過於把子女當做是自己的財產,吃你用你的,也要聽你的,這樣孩子哪來的自尊?你以為這是愛的體現嗎?這是最不尊重人的對待方式,簡直和放養奴隸毫無差別。這種傳統儒家等級思想是要不得的,過去的人們無法改變早已成習,但至少現在年輕一代的父母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採取西方人的教養方式,家長與孩子是平等的觀念越來越被廣泛接受。 我們爭取從各自的原生家庭中走出來,擺脫原來模子鑄就的樣子,在心理上做到與原生家庭的臍帶切斷,才會開始自己的獨立成長。不能回頭去依賴父母了,雖然有著陣痛,有著不適感,但你要一切都靠自己,為自己做選擇,也為自己的選擇而負責,人生要有擔當,肩膀才能扛起未來。
推薦閱讀:
※關於走路,你還不知道這些真相
※每天走路多久可降低患癌風險
※【問答】平足走路為什麼容易累?
※走路避開8個誤區!
※走路的19條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