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話「收藏」——貝太廚房

具體內容請點擊:http://www.beitaichufang.com/article/958/

冬季宜藏而不宜泄,這是我國傳統醫學冬季養生的主旨。五臟之中腎臟對應的季節是冬季。而腎主水,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藏真陰而寓元陽,腎藏精,精這種物質是應該好好收藏而不應讓它向外發泄的。冬季養生很重要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這段話出自《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意思是,冬天是陽氣閉藏的季節。草木凋謝,種子埋藏在冰雪之下,植物凋謝,動物冬眠,地面的一切生機都看不到了,水面也結冰了——這就是自然界的『藏。人在這時候要早點睡覺,晚點起床。比如等到太陽升起來,再起床。人的意志也要像冬眠那樣,好像伏匿起來。「去寒就溫」這時要躲避寒冷,保持身體的溫度,不要把陽氣瀉出去。「無泄皮膚」在冬天,不要暴露皮膚,也不需要天天洗澡,如果過分開泄皮膚,裡面的氣就會快速地跑掉。這樣才是「冬氣之應,養藏之道」。「逆此道就會傷腎」,如果冬天腎水沒有收藏好,到春天就沒有精可以生髮,精氣養得不足,春天就會出現手指和腳趾冰涼,陽氣的生長就會受到影響。所以說春天的一些病,是從冬天來的。我國民間習慣上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冬季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個節氣。在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里保健、養生對身體是非常重要的。冬季進補應順應自然、注意養陽,以滋補為主。根據中醫「虛則補之,寒則溫之」的原則,在膳食中應多吃溫性、熱性特別是溫補腎陽的食物進行調理,以提高肌體的耐寒能力。但是冬季養生並不僅僅是吃些補品,還應從生活中的衣、食、起居、行綜合來調養身體。

冬季怎麼穿衣

「秋養收,冬養藏」,冬季人體的新陳代謝相對緩慢,陰精陽氣均處於藏伏之中,機體功能往往表現出一種「內動外靜」狀態,當聽到天氣預報說要「變天」,你是否如同接到命令一般去翻出更多厚實的衣服來禦寒呢? 從保暖避寒來講,冬季一定要注意頭、背及腳部的保暖,中醫認為 頭乃「諸陽之會」,陽氣最容易從頭部走散掉,如同熱水瓶不蓋塞子一樣,所以,冬季如不重視頭部保暖,很容易引發感冒、頭痛,甚至引發嚴重的腦血管疾病;「背為陽,腹為陰」,足太陽經從後背走,如果後背著涼,寒氣從各個經穴侵入人體,損傷陽氣,使陰陽平衡受到破壞,人體免疫功能下降,抗病能力減弱,就會誘發許多疾病或使原有病情加重及舊病複發;俗語說「寒從腳下起」,腳部受涼,導致機體抗病能力下降,容易引發感冒、氣管炎、哮喘、關節炎、痛經、腰腿痛等疾病,所以冬季要注意保持鞋襪溫暖乾燥,並經常洗曬,臨睡前用熱水燙腳後以手掌按摩腳心10分鐘,以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去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但也不可暴暖,尤其不要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同樣對健康不利。除了穿更多的衣服從「衣」上保持身體溫度以外,還需要食、住、行三方面的通力協作,才能過一個健康的冬天。

冬季怎麼吃

春生、夏長、秋收,都對人體物質與能量有較大的消耗,所以到了冬季,填充與修復這種消耗所引起的空缺與匱乏是十分必要的。進入冬季,天氣漸寒,人體熱量散發較多,為了抵禦嚴寒,人體需要產生較多熱量,才能維持人體體溫,為此,需要攝入較多的食物。冬季由於人體的消化功能增強,消化吸收活動旺盛。許多人會發現,自己對一些在春夏季不感興趣的較為油膩食物,在冬季亦能吃得津津有味,這是順應自然規律的結果。因為到冬天,體表的氣血都回來了,所以吃一些味道厚和有滋補功效的食物,身體里的熱氣是可以化解掉它們的。而冬令進補宜選擇冬至開始,此時進補可發揮最大的功能,促進人體陽氣的萌生。不少女性朋友在這個時候為了保持身材而刻意限制自己的飲食,這樣做是不好的。可以盡量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但是切不可限制飲食,冬季正常的飲食可以增強體質,減少疾病,有益養生。如果能在飲食方面,特意選擇一些具有增強體質的食品,那麼飲食解決的就不單單是補養身體的問題,還可以預防疾病。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流傳著「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這樣的諺語。蘿蔔具有很強的行氣功能,還能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清涼解毒。鄭板橋有一幅養生保健聯也提到過蘿蔔:「青菜蘿蔔糙米飯,瓦壺天水菊花茶」,寒風陣陣的冬日,蘿蔔的養生、保健、藥用效應可見一斑。有人說,香菜、蔥這些不都能行氣嗎,為什麼冬天非要強調吃蘿蔔呢?這是因為冬天雖冷,但人們穿得厚、住得暖、活動少,可造成體內積熱不能適當散發,再加上冬令飲食所含熱量較高,所以很容易導致胃肺火盛,甚至人會出現「火盛三焦」現象,上火後,有些人選擇吃冷飲、冷盤降火,但是這隻能起到帶走體內一部分熱量的作用,治標不治本,而蘿蔔是涼性的,用蘿蔔的涼性來平衡胃內積熱,就能避免「上火」啦。此外,常用的冬季進補食物還有牛肉、羊肉、雞肉、鱔魚、海蝦、馬鈴薯、韭菜、淡菜、鵪鶉、山藥、核桃等補陽之品,以及桑椹、桂圓、甲魚、黑木耳等具有養陰作用的食材。

冬季起居

相信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們都對諸葛亮借東風一幕非常熟悉,諸葛亮為什麼要借東風大家還記得嗎? 正因為赤壁之戰時已入冬,而冬季之風多為北風。北風從我國北部刮來,其性屬寒,「寒」正是冬季氣候變化的主要特點。入冬後,在日常起居方面,建議應該早睡晚起,「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起居應該與太陽同步,早睡遲起,避寒就暖,讓睡眠的時間長一點,這樣既可以養陰經,促進體力的恢復又可以不擾動人體內閉藏的陽氣,最好是等到太陽出來以後再起床活動,絕不可「聞雞起舞」。

你知道嗎?現代研究表明,人的衰老是從腳開始的。在腳掌上密布著許多血管,有科學家把腳掌稱為人的「第二心臟」。

睡覺前泡腳是中國人自古強調的養生之道。腳上有60多個穴位,三陰經和三陽經都走腳。小腳趾外側是膀胱經,腳面是胃經,足大趾外側屬於脾經,足二趾三趾跟肝經有關,足底有湧泉穴,屬腎經。傳統醫學理論中,經絡是運行氣血的通道,人體的臟腑、四肢、官竅及皮膚以經絡為聯繫而成一個有機體。而腳掌——這個狹小的空間就彙集了身體一半的經絡。因此,冬季每天泡腳,可以達到通經活絡、祛病養生的效果。冬季泡腳,水溫以40℃~50℃為宜,也可以加入針對身體癥狀而選擇的藥液,要邊洗邊加水以保持水溫。水量以淹沒腳踝為宜,每次浸泡30分鐘左右。泡時用手緩慢、連貫地按摩雙腳。洗完後,不要晾乾,用干毛巾擦乾,最好足浴後30分鐘內就寢。需要注意的是飯前、飯後30分鐘內不宜進行足浴,飯前足葯浴可能抑制胃液分泌,對消化不利,飯後立即足浴可造成胃腸的血容量減少,影響消化。此外還要注意,冬天天冷,有些人喜歡緊閉門窗或蒙頭入睡,這是很不好的習慣。除了白天要開啟門窗,讓空氣對流外,晚上應開小氣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的新鮮,流通。深夜時人體抵抗力下降,對虛弱、患病的人要加強監護,以利及時採取措施救治。

冬季運動竅門

有人說,既然冬天養生要「藏」,那麼待在室內讓身體「靜」就可以不耗傷陽氣,保養身體了吧?其實不然,在冬季,我們提倡「靜」,但是並不是不動。辦公一族,休息時間在室內做些小範圍的活動,不僅增加體溫和身體的柔軟性,而且改善了身體局部的血液循環,會有很大好處。此外,每天還要進行一定量的室外活動。到了冬天,可不能憑藉激情來鍛煉,否則,冬季鍛煉不但不能健身,甚至有可能帶給身體更大的病痛。比如我們經常會在冬季看到的:一些人過早起床活動,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發作。冬季鍛煉前的準備活動特別重要,要用比其他季節長的時間進行準備活動,這樣,才能有效防止肌肉和關節受傷。運動量應由小到大,逐漸增加。隆冬季節,大雪飛揚,也正是滑雪的好時節,滑雪運動對提高人體素質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增強肌肉、關節、韌帶的力量,對心肺功能都有很大影響,能提高肺活量,經常滑雪的人,肺的通氣量每分鐘可達150升,對心臟血管機能也大有好處。那麼,這個度要怎麼掌握呢?活動後,感到全身有勁,輕鬆舒暢,精神旺盛,體力和腦力功能增強,食慾、睡眠良好,這就說明運動量是恰當的。

具體內容請點擊:http://www.beitaichufang.com/article/958/

推薦閱讀:

【紅薯評測】冬日裡的溫暖特輯,為你尋找最好吃的烤紅薯
冬天我為何老生凍瘡
乾貨!兒科中醫專家支招:兒童冬季養生
冬季養生法等
老人冬季養生吃什麼 5大原則要把握

TAG:廚房 | 收藏 | 養生 | 冬季 | 冬季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