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如何看待舌尖上的中國

《舌尖上的中國》火遍神州大地,很多人從吃這件事里找到了民族自豪感,網上還流傳有很多關於老外如何被我大中華飲食文化所折服的故事。

飲食文化確實是中國最足以自豪的文化之一,確實有很多老外從來到中國的第一步就注意到此。那麼剛來中國的老外們都注意到了中國飲食文化的什麼呢?

從古至今,外國人對中國飲食的理解經歷過三個階段:獵奇階段、歧視階段和接受階段。整體來看,老外們對中國飲食,並不像網上傳說的那麼嚮往。

很多老外在遊記、筆記里寫到過他們對中國飲食的觀察。在早期來華的外國人筆記中,有幾樣東西是他們共同提到的:

第一就是中國人什麼都吃。方濟會修士弗雷爾·奧德里克14世紀20年代在中國生活過3年,他特別記錄了中國人吃蛇,「蛇肉有一種奇異的香味,是一道非常時興的菜肴,如果宴客的酒席上少了蛇這道菜,就說明主人缺乏誠意」。1549年曾在中國被抓的葡萄牙冒險家蓋勒特·佩雷拉在遊記中說中國人什麼肉都吃,尤其是豬肉,而且豬肉越肥就越受歡迎。多明我會修士加斯帕·科魯茲1556年遊覽了南中國,他講到了中國人吃狗肉;1583年來中國的耶穌會神父利瑪竇降到了中國人吃燕窩;1736年出版《中華帝國通志》的巴普蒂斯特·杜和德說中國人不僅吃馬肉和狗肉,貓肉、鼠肉也照吃不誤;1743年-1762年出版的《耶穌會士書簡集》里,英國傳教士還提到中國人吃青蛙……

外國人們注意到的第二個問題是中國人使筷子,這一點確實引起了他們的驚嘆。奧古斯丁教傳教士馬丁·雷達1575年在福建生活了數月,他說人們用筷子「使用起來如此嫻熟,簡直可以夾起任何食物,不管食物有多小,即便是像李子之類圓溜溜的水果,也能夾起來放進嘴裡」。17世紀來中國的英國冒險家彼得·茫迪十分詳細地描述了筷子的使用方法並配了插圖,他還用插圖介紹了算盤。

第三個引起老外們注意的事情是喝茶。上面說的馬丁·雷達曾寫道「煮開的水裡有一些略帶苦味兒的草葉,還有一小塊蜜餞。期初我們不太喝的慣這種飲品,但很快便接受了它的味道並開始喜歡上它了,因為不管走到哪裡,它總是最先用來招待客人的東西」。不過第一次提到茶的是1550年《馬可波羅遊記》里提到的「將那種乾的或新鮮的藥草放在水中煮沸,空腹喝上一兩杯,可以消暑、去頭痛、胃痛、肋骨痛和關節痛,並且一定要儘可能趁熱服用」。

老外們還提到過豆腐、醬油和米飯,前兩者他們都覺得是很神奇的東西。

早年這些老外們對於中國飲食的最高總結,應屬杜和德的《中國人的禮儀》一書,他在書中說,「雖然法國的廚師們對改善食物的味道已經做了很多努力,他們仍會驚嘆於中國人無可匹敵的烹飪手藝和低廉的製作成本,尤其令他們難以置信的是,中國人只用極簡單的食材,就能做很多口味各異,技能讓人賞心悅目又可大快朵頤的佳肴」。

不過老外們也著重提到了中國人在飲食上的不良衛生習慣。1740年代來過中國的旅行家洛德·安森提到變質死去的動物被他們扔下海後,中國人會把它們撈起來毫不介意地吃掉;1796年來中國的馬戛爾尼外交團提到中國人使用的筷子不太乾淨,共用一個杯子喝酒,那個杯子雖然有時沖刷一下,卻從來不洗或從不擦拭乾凈。他們看到他們扔到海里的病死豬被中國人撈起來吃掉後,他們再吃朝廷送來的菜時就很小心。


推薦閱讀:

舌尖上的中國 > 舌尖上的內蒙古 >
舌尖上的中國 第三集轉化的靈感
《舌尖上的中國》有哪些獲獎記錄?
舌尖上的中國
舌尖上的中國美食大全-梅菜燒肉

TAG:中國 | 舌尖上的中國 | 看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