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要解(第19集/文字/mp3)凈空法師 | 儒釋道多元文化講堂

《佛說阿彌陀經》第十九講,請看經文:

【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這個『土』念去聲字,念國度,這段經文是說明念佛功夫到一心不亂,臨終見佛之人往生佛國。『是人』這兩個字要特別注意,究竟是誰?其他的人他的往生,他成就了,與我們畢竟還是沒有交涉,重要的是自己。可是我們自己有沒有具足,像前面經文所說的那些條件?條件裡面最重要的,就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換句話說,是要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而這三多在一心不亂就全都具足,所以我們要想修這三多,你就修一心不亂,此地「是人」就是一心不亂、具足三多之人,他在壽命終了。

諸位要曉得,我們每個人壽命是屬於業報,過去的業力感得今生的壽命,當然包括了我們的健康狀態。可是學佛的人壽命是操縱在自己的手上,這點我們不可以不知道。佛法裡面所謂的乘願再來,凡是乘願再來的人,他的壽命是願力支持的,不是業力。業力支持的這個生命不自在,到你業力盡的時候身體也就要死亡了;願力那是自在的,願力的自在與眾生的福德因緣又有密切的關係。譬如說十方諸佛菩薩哪個不願常住世間度化眾生?這是諸佛菩薩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何以今天諸佛菩薩不住世?其實諸佛菩薩就在我們的眼前,奈何我們不認識,他自己也不宣布,我們也不曉得。眾生的善根福德成熟了,這些再來人就以佛、菩薩、羅漢的身分,出現在世間度化眾生。如果眾生善根福德因緣沒有成熟,也就是說業障深重,這時候諸佛菩薩還是來,所現的身跟我們凡夫身一樣,在這個世間表面上看也造善、也造惡,與我們眾生和光同塵。在這裡面以種種善巧方便,為一切眾生種諸善根,這是佛菩薩,他的生死是自在的。

可是最重要的就是我們自己這壽命,是自己最關心的一樁大事,如何能將自己業報的身命,轉變為願力的身命,這在學佛的人來講是重要的一個課題。如果這點做到了,你在佛法裡面必定增長信心、堅定信心。所以,乘願再來並不是一定講,我們在這個世間死了,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由西方極樂世界成就之後再回來投胎,當然這也是可能的,也的確是有這個事情。最理想的就是我們現在這個身體,我們是業報之身,我們學了佛,在佛法裡面修學有成就了,我們知道三界六道生死的業因。因緣是什麼?前面跟諸位講過,底下還要跟諸位來說明這個事實,我們把三界六道生死的業因斷盡了,西方凈業修成了這個時候,我們現前這個身就由業力一變而為願力。

這樣的人自古以來,可以說是不勝枚舉,像現在台中的李老師,他就是現前的一個榜樣,他今年九十四歲,還在那裡講經說法。他的壽命是願力,他這個業力的命早已經就盡了,現在他的壽命是願力,所以他自在!現在有許多的人關心時局,特別關心的是第三次大戰,核子戰爭爆發之後,我們這個地方究竟有沒有危險?如果你要相信李老師的話,你的心就定了。李老師在去年向大家宣布,他要把《華嚴經》講圓滿,然後再講一部《阿彌陀經》,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台中的同修到這來問我,「老師要把這個經講完,大概還要多少時候?」我給他老人家算了一算,至少還要三十年;換句話說,我們台灣最低限度還有三十年太平的日子。縱然是大戰爆發,咱們是有驚無險,只要大家心地真正安定下來好好的來修學佛法。這是願力!

再過三十年,他今年九十四歲,他的壽命比虛雲老和尚住世還要長久。我再給諸位說一遍,他能夠做得到,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做到。做不做這個問題是在你自己,誰都沒有能力來障礙你、來阻止你;換句話說,誰也沒有能力來幫助你,這個事情是自己修的!俗話所謂的「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就不得」。只要你有信心,努力的去修學,每個人都可以從業力轉變為願力。我自己學佛也是由業力轉變為願力,確實轉變,所以信心才十足!諸位只要認真的去修學。

在此地我們要把佛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就是一般人死了之後,他到哪一道去受生他有個跡象,只要你會看!大致上可以能夠判斷得到。這是古德有幾句話說,這裡面有首偈,古德雲,佛是頂,這個佛,我們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人如果真正往生了,他在臨命終的時候,神識我們俗話講是靈魂從頭頂上出去。怎麼曉得?諸位要知道,人死了之後他的身體是冰涼,你就看他哪個地方最後涼,就是全身都冷了,他頭頂是熱的,頭頂最後涼,就證明他的神識從頭頂出去的,從頭頂出去一定是往生佛國。如果是從眼睛,眼睛最後涼的,這是生天;如果是心,這個心是心臟,心臟部分是最後涼的,他到人道。要是在肚子這個地方,腹部、肚臍的地方,腹部最後涼的,這是餓鬼道,他墮到餓鬼道去了。如果是膝蓋,兩個膝蓋最後涼,全身都涼了,膝蓋還有點熱的,最後膝蓋冷了之後全身涼透了,這是生畜生道;如果他在腳板心,腳心最後涼,這是最不好的,是地獄道。這是佛在經典裡頭,教給我們勘驗一個人臨命終時,你去摸摸他哪個地方最後涼透,這是證明神識從哪個地方走。這個幾句可以多記記,這是一般常識,確實可以能夠勘驗得出來。這神識是有暖相,就是它有溫度,最後的溫度在什麼地方,這是決定他往哪裡去。

「凈業行人」,這就是講念佛的人、修凈土的人,我們在這部經,在這次講座當中特別跟大家關照的,就是「一心不亂」。你要念到一心不亂,在你臨命終的相「如入禪定」,這個相太好了。「正念分明」,正念是什麼?就是阿彌陀佛。最後一念還是阿彌陀佛,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心不顛倒』。什麼叫顛倒?如果最後這一念他想到別的事情,這叫顛倒,把一句阿彌陀佛忘掉,那就麻煩了,那就又到六道去輪迴。所以說頂要緊的,是臨命終時沒有雜念,真正是一心不亂,有阿彌陀佛這叫「心不顛倒」,但是這種功夫要平時來修。如果說我到臨命終時,我到害病的時候再修,來不及了。這是一樁相當不簡單的事情,希望大家趁著我們現在身體健康的時候,要認真的去努力。

經文裡面講『即得往生』,「即」是立刻,此地舍報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講的「感應道交」。所以它「不經中陰」,什麼叫中陰?中陰是我們一般講靈魂。就是人死了,死了之後他的靈魂離開身體,但是它沒有去投胎,做遊魂。我們孔老夫子在《易經》裡頭,《易.繫辭傳》裡面講「遊魂為變」,那就是中陰,佛法裡面叫中陰,孔老夫子稱之為遊魂,這遊魂是很有道理,形容它形容到的確恰到好處。中陰身投胎,經典裡面一般講四十九天,《地藏經》講得很清楚,我們一般世間人死了以後做七,做七的道理就是超度中陰。因為中陰每七天它有個變易生死,這個變易生死對它來講是相當痛苦的。你給它念經超度,可以能夠減少它的痛苦,所以做七就是這麼來的。只有兩種情形沒有中陰,一個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中陰;另外一種就是罪太重了,墮在阿鼻地獄裡面,沒有中陰,不經過中陰。在其餘的幾道裡面,大多數都要經過中陰,而不是立刻去投胎的,這樣的情形我們也需要了解。

不經中陰,西方佛國土我們在經典裡面看起來,好像有十萬億個佛國土,這個距離相當遠,實際上它是一彈指間就到達。所以說「於一念頃」,就是一個念頭起來,這麼極短的時間他就已經到達西方國土。於一念間往生彼國,彼國就是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如果你要不相信,實在的話你這一生又空過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地方說個實在話,也相當複雜,它那個複雜不是人事上的複雜,沒有煩惱。就是說它有四土,前面跟諸位講過,有凡聖同居土、有方便有餘土、有實報莊嚴土、有常寂光土,而且每一土裡面都有三輩九品。這麼多的階層是怎麼來的?這是隨著念佛人功夫高下而有差別。

在此地由於時間的限制,不能跟諸位詳細的介紹,詳細的在《阿彌陀經疏鈔》裡面,我們《彌陀經疏鈔》講了幾百個鐘點,前面跟諸位提過還沒講完,已經講了二百八十多次了。在此地簡單跟諸位介紹三輩,就是上中下三輩,這是給諸位有個概念。就是往生的人隨著他的功夫,「修行的淺深,分輩品之高下」。上輩就是上品生的,上輩就是上三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叫做上輩;中輩就是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輩就是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今天只跟諸位簡單的介紹這個三輩,可是在此地諸位一看你就會了解,上中下都要發菩提心,這是要記住!前面跟諸位講的五種菩提心,發心菩提非常重要,你看看下品也沒有離開發菩提心。

我們再看這邊,「上輩發菩提心,修諸功德,雙明事理二念,方得生也。中輩發菩提心,功德智慧次於前上輩」,功德智慧比上輩要差,比不上它。「事念有餘,理念不足」,你看前面是雙明事理,此地是事有餘,理不足,事是講的定,就是念佛三昧,理是講的慧。「下輩發菩提心,未做功德,僅得事念,未諳理念者生此」,就是下三品裡頭只有事,沒有理;中輩裡面雖有理,但是理不足;事理具足那是上輩,這個地方請大家多多的留意。我們自己當然念佛功夫必定是從這個地方起,由此可知,功德要修,不能不修功德,不能不求智慧。像江味農居士在《金剛經講義》裡面講的,江味農居士是修的念佛法門,他的口號是「教宗般若」,就是教理他是以般若法門為主;「行在彌陀」,他的修行是以《彌陀經》為主。這是我們應當要記住,就是智慧很重要,必須到事理二念雙明,都能夠了了分明,我們把自己境界提高。

再說到經裡面常講「十念往生之法」,就是十念往生,這真正是難信,可是「不可不信」!但是「亦不可以誤信」,這是請諸位要特別注意到。怎麼叫誤信?你要是果然信這個法門,「這不要緊,我一生造罪業沒有關係,到我臨命終時,我再念十念我還可以往生」,這就叫誤信。十念是對誰說的?是對世間塵緣特別厚的人,他無可奈何,他在這一生當中不自在,他的工作非常的忙碌,他沒有時間念佛。十念之法前面跟諸位介紹過,一種是以十聲佛號為十念;另外一種是盡十口氣為十念,但是一生當中,早晚十念決定不缺。到時候他能夠提得起來,所謂提得起來,不用思索,譬如早晨一起來自然他就會念;不要說我想著去念,不用想自然就會念佛。在晚上睡覺之前,他也自然就會念佛,這叫功夫成熟。這是要長年的薰習,才能夠有這樣成熟,這個熟到臨命終時他自然就會念起來,所以佛也來接引,因此不可以誤信。如果我們有時間要多念,實在沒有時間?我們就用十念法。

在《那先經》裡面有個比喻說,有個國王(那先是個比丘)就問那先比丘,他說「一個人如果在生的時候,從前造作很多的罪惡,他臨命終時念佛往生佛國,我不相信。」諸位想想,這個國王不相信,我們能相信嗎?一生造作罪惡的人,臨命終時念佛往生。但是真有例子,你看唐朝的張善和就是個例子,一生殺牛,臨命終時念佛往生,《往生傳》裡頭有記載。宋朝的瑩珂比丘出家人,雖然出家不守清規、不守戒律,在僧團裡面人人都瞧不起他,他念佛往生,這都是造罪業的。瑩珂的故事,他是自己曉得他自己造罪業太重,心裡一想我這種行為必定墮地獄,墮地獄太可怕了。所以他就請教別的同參,問問他有沒有辦法來救他?別人就勸他,唯有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於是乎他就發了個願,決定念佛求生。他自己在房間把門關起來,一個人在房間里念,他也不吃飯、也不睡覺,念了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阿彌陀佛現身現在他的前面告訴他,「你的陽壽還有十年,你十年當中好好的念佛,到臨命終時我來接引你」。瑩珂就向阿彌陀佛要求,他說「我最好現在就往生,我十年的壽命不要,因為我自己沒有把握,我禁不起誘惑,那我要再有十年又不曉得造多少罪業!外頭一引我,我又要去造罪業去,算了,我還是現在就去。」阿彌陀佛很慈悲答應他了,「好,這樣很好,三天以後我來接你去。」

他開心了,把房門打開告訴廟裡大眾,三天以後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往生。廟裡頭沒有一個人相信,你這種造罪業的,罪業多端,不守戒律的破戒僧三天你就能往生。可是聽他說這個語氣又不象是騙人,所以大家半信半疑,好!到第三天看你往生不往生?到第三天早晨做早課,他洗了澡換了新衣服,做早課的時候要求大家替他助念,念阿彌陀佛。《阿彌陀經》念完才起佛號,瑩珂就告訴大家,「阿彌陀佛已經來接引我,我已經看到了」,向大家告假,他就往生了,又沒有害病,這是個破戒造業的出家人。這就是國王所講的不相信!不相信但事實真有!

可見得佛門廣大無所不容,這是真正懺悔。那先比丘答覆國王說,他舉個比喻給他講,你看到那大石頭沒有?大石頭丟到水裡頭去,會不會沈到底下去?會!他說「你相不相信,我這大石頭放到水裡不沈?」那我不相信。那先說「我把大石頭放在船上,它沈不沈?」我相信。諸位要曉得阿彌陀佛的願力,與你自己的懺悔力就是船!所以你無量劫造的罪業,只要有這條大願船,你就不會墮落,你就能往生佛國。《那先經》裡頭有這麼個比喻,所以說是一定也能夠往生。

後面這段是我在此地特地勸勉大家,勸勉諸位同修,「人生在世,若能夠減省一分,便即超脫一分」,就能夠超脫一分。「故曰」,《老子》所說的「為道日損也」,這什麼意思?譬如說我們的交遊很廣泛,如果能夠把交遊減省一點,我們這個心就會比較清凈一些;我們的言語省一點,我們就免了很多過失;我們思慮省一點,我們的精神就能夠飽滿,妄想就能夠少了。所以說為道日損!一個人真正要修道來講,是事情愈少愈好。我們今天即使做弘法利生的事業,也要曉得一個大原則,作而無作,無作而作,這才省精神!如果一定是有意去做,有求去做,有目的去做,那與道就相違背。所以必須要學諸佛菩薩應世,我們才能夠得大自在。請看下面一節經文,底下這是總結,正宗分的總結。

【舍利弗。我見是利。】

這個「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我見是利』,這是指前面所講的功德利益。

【故說此言。】

佛給我們講的,他真正見到了。

【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這是我特別用紅筆圈在這個地方,這是佛的苦口婆心勸勉我們發願,應當要發願往生西方極樂國土,因為功德利益實在太大了。這段經文是總結正宗分的三大段,這三大段都已經講完,第一大段「詳陳依正莊嚴以啟信」;第二大段特別的勸勉我們,「應求往生以發願」;第三個大段「正示執持名號以立行」,這是本經正宗分裡頭三大段。而佛以這段經文來做總結,於眾生無利益之語,佛不會講的,佛所講的話都是於我們有利益的,這部經裡面講的利益是最為殊勝,最大的利益。「此經法門,乃大乘最勝功德利益」,大乘法裡頭最殊勝的功德利益。「不可當面錯過」,你要是不相信,或者信了之後不能夠去發心,依照這個理論方法來修行,當面錯過,那真正是太可惜了。到這裡是本經的正宗分講完了。

在此地我也是特別的勸勉諸位,這個法門的確是難信之法,可是不相信就是當面錯過了。我們舉個很淺顯的例子,往年我在台中也曾經跟李老師談到過,如果從經論裡面來說,《華嚴》我們相信,《法華》我們也相信,這些大經裡面文殊、普賢都往生。我們能比得了文殊、普賢嗎?佛滅度之後,傳承大乘佛法的祖師馬鳴菩薩、龍樹菩薩,也都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能比得了馬鳴菩薩、龍樹菩薩嗎?我們再看近一點的蓮池大師、蕅益大師。過去方東美先生所講,他批評日本的佛教,我們中國古來的祖師大德,日本人當中一個都比不上。就是以蓮池大師、蕅益大師這樣的人,在日本都很難找到,也是念佛往生。

再看近代的印光大師、圓瑛法師,我們能比得上人家嗎?居士裡面有學問、有道德的人太多了,楊仁山居士、梅光羲居士,像唐大圓居士,現在在我們台灣像李炳南居士。無論是在國學上、是在佛學上、還是在德行上都是我們的表率,這些人也都是求願往生。如果說這個法門是佛說的方便法,來哄哄我們的,這些人都被哄了,我們又算什麼?我們也讓他哄一次好了!諸位要能存這個心,凈土法門就有分。但是,最好是要在大乘經論裡頭多下功夫,為什麼?把你的疑根斷盡,生清凈信心才能到一心不亂。唯有到一心不亂才有決定性的往生,百分之百的可靠,臨命終時生死自在,也用不著別人來助念。

在我們今天這個社會裡,生死事大!為什麼?大家曉得一般凡夫,我們講死了、斷氣了,斷氣之後身上冷了,剛才講了你沒去細細檢查。你要是去細細的檢查,他還有一部分沒涼,沒有涼透!那就講它神識還沒有完全離開,經典上說,人斷氣要八個小時之後神識才離開。在這個八個小時當中,你要是移動他,很容易生瞋恨,那一生瞋恨麻煩可就大了。但是現在一般人病重了,都在醫院裡,醫院一斷氣十分鐘之內把你送到太平間。再給你急救,翻來覆去給你揉一下,你那個時候一發火、一生氣,這就糟糕,跑到惡道去了,這最可怕的現象。

去年暑假江味農居士的女兒,從美國到我們圖書館來拜訪我,她今年七十多歲,就談到這個問題,她說在美國醫院十分鐘就要送太平間,這個怎麼辦?我說美國如是,台灣也不例外。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己是預知時至,念到一心不亂,一口氣斷了,馬上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剩下這是隨他怎麼糟蹋,沒有關係,你已經到佛國了,這才叫真正可靠。無論是在什麼境界裡頭都沒有畏懼,沒有恐怖,這種功夫要在我們平素養成,這是真正在這一生當中,求念佛往生的,不可以不注意。

下面我們要講到本經的第三大段,「流通分」,先把流通的意思簡單的說一說,「流是流傳萬古而不絕,通是通達十方而不滯」,沒有障礙。前面也給諸位說了,這種流通真是唯佛與佛乃能,我們盡心儘力去做。這個錄音帶,這部經錄得比較特別,那就是經文註解全在字幕上,諸位聽這部經可以不必用經本,因為經文都在這上面。這是特別便利於大家,也是希望這部經能夠廣為流通!「此經以信願持名」,這是本經正宗分的三大部分,也就是講的三資糧信願行,持名之行,「橫超三界,直出輪迴,是為難信之法,無人能問」,在這個經里大家看到。「誰堪流通,唯佛與佛乃能耳」,下面我們看十方諸佛來流通這部經典,我們要發心流通,你想一想十方諸佛歡不歡喜?十方諸佛贊不讚歎?這是一定的道理。底下是經文,經文第一段「勸信流通」。請看經文:

【舍利弗。如我今者。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這是講的「凈土法門,一念功成」,諸位要記住!一就是一心,一心常念。前面跟諸位講過,要一心常念、要齋戒清凈,這個一念就是齋戒清凈、一心常念,功夫成就。「帶業往生」,圓滿的證得三種不退,「直入如來地,真不可思議」,真正不可思議。這個幾句諸位多看看,多看看要把它記住,這樣殊勝的功德利益,都是阿彌陀佛願力、行力之所成就。所以『讚歎阿彌陀佛』,這是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的讚歎,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下面經文這就是十方諸佛讚歎,也就是說明十方諸佛幫助釋迦牟尼佛來流通這部經典。但是在本經只有六方,而在唐譯則是十方,這也在此地跟諸位介紹過。

【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

這是東方諸佛的名號,東方諸佛無量無邊,只能夠舉出幾位來做代表,所以末後在結論上講有『如是等』。像『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像這些佛等有多少?『恆河沙數』。這個「恆河沙數」是比喻無量無邊的諸佛。在此地我們必須要把佛名號的含意,要跟諸位簡單的介紹。我們念佛名也要提起觀照的功夫!佛的名號與我們自己才能夠相應。剛才講唐譯本就是玄奘大師翻譯的《阿彌陀經》,他的經文裡面有十方佛。我們現在這個本子是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經文有六方佛,這是省略,文字上的省略。

第一尊是「阿閦鞞佛」,阿閦鞞是梵語,是印度話,翻成中國的意思叫不動,所以要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不動佛」,這是代表。像六祖大師《壇經》裡面所講的,動中有不動,這才叫做真正不動。眾生生死去來,這是個動相,可是眾生不曉得生滅心中有無生滅的佛性,也可以這麼說,生滅的業報身當中有不生不滅的法身。佛在《楞嚴經》裡面跟我們講得很詳細,不動這是講的法身,佛與大菩薩們已經證得。我們一般生死凡夫,雖然沒有證得,我們的法身、我們的法性有沒有失掉?並沒有失掉。佛在大經裡面才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所以叫不動,這是從理上來講的。理上來講人人具足,各個人都是阿閦鞞佛,理上能這麼說。

但是在事上,我們要修學了,佛門常說「八風吹不動」,這是學佛的人必須要修學的。為什麼?沒有這個功夫,你怎麼能夠念到一心不亂?不但一心不亂你不能證得,說個老實不客氣的話,你連功夫成片,帶業往生都沒有指望。八風吹不動的功夫是佛門裡面最淺的功夫,不是最深的,不是什麼了不起。八風指的是什麼?我們在此地給諸位寫出來,希望大家要記住。第一個是「利」,我們想想我們會不會被利動心?這個事情與我有利,心馬上就動,就要貪求,就要追求了。無利?我們要去把它避開。無論是你在裡頭起貪求,或者要把它遠離,你的心都動了。利是個風,一吹你的心就動,你定沒有了。與利相反的「衰」,貧賤、衰敗,你會不會感覺到懊惱?如果你也在這個地方感覺到有痛苦,你被衰所轉。「苦」,無論是精神上的苦悶,物資上的缺乏,都帶給你苦惱,你要有苦受,你的心被苦風所轉;如果在順境裡面一切都很自在,你貪「樂」,樂的這個境界來,你也動了心,你被樂的風吹動了。「毀」是毀謗,「譽」是榮譽,我們今天講榮譽。「稱」是稱讚,「譏」是諷刺,譏刺你!這都是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時時刻刻會遇到的。你會不會被這些境界動心了?如果這些境界裡面你都不動心,你都如如不動,那就叫八風吹不動,你的功夫可以到一片。所以這八個字諸位要牢牢的記住,要天天去修,修什麼?修不動心。就在這個境界裡頭修如如不動,去修不動心,幾時到心真不動了你念佛才有把握;換句話說,你念佛的功夫才得力。

如果你的心還會被外境所轉動,別人讚歎幾句就很歡喜;侮辱你、諷刺你幾句,你的心好幾天難過都消不了,你幾時能到功夫成片?你要是真正學佛之人,遇到這個境界,讚歎你的人,曉得那是佛菩薩故意來吹個風考一考我,看我動不動?我不動心。別人來罵你、來毀謗你,那是佛菩薩示現的,故意吹這個風試試看你動不動了?像善財童子一樣,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善知識,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老師,都是佛菩薩,以一切的順逆境界天天來考核我們。我們應當如何去修學?像佛在《金剛經》裡頭告訴須菩提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個八風八種相我不取,隨你怎麼吹法,我都是如如不動。曉得一切境界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樣的念佛才能夠念到一心不亂,才能夠念到功夫成片。我們這一生斷煩惱、了生死、超三界、證大菩提才有分!

所以外境來誘惑你,你不能夠怨天尤人,「我不成功都是被別人害的」,誰害你?總不能像學校念書學生,我不及格、留級,都是老師害的,老師故意出題目來考我。老師考你要你進步,不是給你為難!順逆境界就是我們的老師,八風是老師,天天在考我們,念念當中在考我們,我們在這裡頭才真修行,去修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叫真正修行!

這個佛的德號在此地跟諸位繼續介紹,「須彌相佛」,須彌就是經裡面講的須彌山,須彌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妙高」,這是贊佛的智慧,贊佛的德能,像須彌山這樣的妙高。「大須彌佛」,這個意思是相同,「須彌光佛」意思也相同,因為須彌山是四寶所成,寶有光明,不但妙高,而且智慧光明能夠普照一切,這個佛的德號從這個地方建立的。第五「妙音佛,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所以稱之為妙音。「如是等」,東方有無量世界那就有無量的諸佛,如是是指前面的五尊佛,等是等於一切諸佛,「恆河沙數」是即言其多。下面的經文:

【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這經文諸位要把它記住,『三千大千世界』在前面介紹過,這是「一尊佛的教化區域」。『廣長舌相』是佛的三十二相之一,這是好相,我們ㄧ般人看相的講貴相。佛經裡面告訴我們,他說凡夫如果有三世不妄語,舌頭就可以舔到自己的鼻子。你們諸位可以試驗一下看看,你把舌頭伸出來,看看能不能舔到自己的鼻子?能夠舔到自己的鼻子你就是三世不妄語,你才有這個舌相。這個經裡面講的是「遍覆三千大千世界」,這裡我們要告訴諸位,天台大師判教為藏通別圓四教,「藏教的佛三大阿僧祇劫不妄語」,所以他的「舌相可以覆面」,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就示現著這個相。釋迦牟尼佛的舌頭伸出來可以把自己的臉蓋住,有這樣的好相。

此地所講的諸佛,他們的舌相是遍覆三千大千世界,這是證明凈土法門,但憑一念橫超三界,所謂生唯心凈土,見自性彌陀。佛以「廣長舌相」來給我們做證,真正是現身說法,來勸我們對於這個法門生起清凈信心,不再有一絲毫懷疑。我們相信佛的誠言,佛這種表示就是他的誠言,這是以相來做證,給我們做證明。「佛從無量劫來,曾無妄語」,不止三大阿僧祇劫,「久積功德,故感廣長舌相」。宋朝蘇東坡游廬山他作了一首詩,裡面有這麼兩句「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諸位可以多想想如來的廣長舌相。

在《華嚴經.離世間品》裡面,佛給我們講「菩薩具有十種舌」,諸位要曉得,《華嚴經》是以十來表法的,十是代表圓滿;換句話說,也就是代表無量無邊的舌相。在這個地方我們也把它抄錄下來給諸位看一看,第一種「開示演說無盡眾生行舌」,行是講眾生的行業,拿我們今天話來講就是行為。無量無邊的眾生,眾生種種思想行為,佛都能夠演說;換句話說,佛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也就是說我們沒有一個人能夠欺騙佛菩薩,諸佛菩薩對於每個人的心行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第二「開示演說無盡法門舌」,法門正好是對治眾生的心行。眾生心行,他之所以成為眾生,行是行業,眾生是果報,有業因必有果報。法門對治業因;換句話說,救度一切眾生,演說無盡法門。第三「讚歎諸佛無盡功德舌」,唯有這些諸大菩薩,他對於諸佛無盡的功德才能夠體會得真切,才有資格讚歎,讚歎是從內心裡頭髮出來的。而不是我們從文字、從言說裡頭學得來的,有口無心。諸佛菩薩是真誠的讚歎。

第四「說法無盡辯才舌」,這句是著重在無礙的辯才。第五「演說無盡大乘法門舌」,在一切法門裡面大乘是最為可貴,因為在法門當中大乘是究竟。第六是「普覆十方虛空舌」,這就是本經裡面所講的廣長舌相。第七是「普照一切佛世界舌」,著重在照,菩薩以無礙的智慧辯才說無量的法門,破眾生的迷惑,令眾生破迷開悟,這是有照的意思。第八「平等讚歎一切眾生舌」,從理上講一切眾生皆是本來成佛,所以《華嚴》、《圓覺》裡面,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個意思就是在此地。所以,菩薩的讚歎,讚歎眾生與讚歎諸佛沒有兩樣,是平等的。第九「隨順諸佛令歡喜舌」,像十大願王裡面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就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諸佛歡喜。第十是「降伏一切諸魔外道,除滅生死煩惱,令至涅槃舌」,諸位一看就曉得這是弘法利生,令眾生了生死、斷煩惱、出三界至涅槃。這是《華嚴經》裡頭所說的菩薩具足這十種舌,到如來果地,那當然是更圓滿、更究竟了。

底下說『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是講到本經的原名,我們也應該要特別注意到的,本經的原名就是這一句。玄奘大師與鳩摩羅什大師所翻譯的,都不一樣,將來在《藏經》裡面所看到的這個經名字,要曉得是同一部經不同的翻譯。本經的原名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是諸佛苦口婆心教給我們要相信、要發心。「當信是」,是字就是指底下經的名字,也就是指這部經,你要信這一個「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本經唐朝玄奘大師翻譯的本子,這個經題他老人家是以《稱讚凈土佛攝受經》,是用這八個字的經題。諸位將來在《大藏經》裡面,看到有《稱讚凈土佛攝受經》,曉得這個經就是《阿彌陀經》,內容是一樣的。而羅什大師的譯本,就是我們現在念的本子是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名字為《佛說阿彌陀經》;玄奘大師譯的是《稱讚凈土佛攝受經》,這是一部經。它的本名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而羅什大師譯的名字實在是很好,為什麼?因為本經著重在持名念佛,「正合持名之法」。所以古人說,他譯的經題是「得佛本意,故舉世流通,多弘秦本」,秦本就是姚秦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本子。

玄奘大師這個本子,雖然譯得很好,你看沒有人念。不但我們現在念的《彌陀經》念的是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就是玄奘大師的學生窺基大師,這是繼承玄奘大師的繼承人,玄奘大師翻譯的《阿彌陀經》,窺基大師就沒有用。窺基大師給《彌陀經》做了個註解,按理說他應當用老師的本子才對,可是他並沒有取《稱讚凈土佛攝受經》,沒有取這個本子。他還是取的姚秦羅什大師所翻的《佛說阿彌陀經》,他的註解叫做《通贊疏》,在《彌陀經》註解裡面也是很有名的本子。由此可知,羅什大師所定的經題的確是太好了,使人家一看到經題,阿彌陀佛,他自然就念了一聲阿彌陀佛,阿賴耶識裡頭就種下金剛種子,就與西方凈土結了殊勝之緣,實在是太難得。請看下面經文,這講南方諸佛: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燄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

向下這個五段,只要將諸佛的德號給諸位介紹一下就行了,因為後面的話完全是相同的。『日月燈佛』,這是「約佛三智立名,日是表俗智照事,月是表真智照理,燈是表中道智慧」,理事並照,所以取「日月燈」。因為日月燈都是代表光明,白天有太陽照,夜晚有月亮照,日月所照不到的地方有燈照。所以燈代表中道,取的這個意思。

『名聞光佛』,這是取佛的「萬德洪名,普聞法界」,佛的名號,不但我們這個世界由我們的本師介紹給我們。十方諸佛都不例外,哪個地方有人成佛,都會將佛名普遍的傳播,令法界一切眾生各個人都曉得。聞佛這個因緣非常之殊勝,聞佛名與佛就有緣。

『大燄肩佛』,「燄」是火燄,「肩」是肩膀,兩個肩膀放光明,這是代表權實二智。因為唯有權實二智現前才能夠擔荷眾生,就是擔負起救度眾生的重擔,才能夠挑得起這個擔子。

『須彌燈佛』,「須彌」是妙高的意思,「燈」代表智慧,就是「妙高大智普照一切」的意思,這個佛的名字是從這個地方建立的。

末後這一尊是『無量精進佛』,佛在因地就是作菩薩的時候,「因中一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所以他得成為佛,這是因果相應,所以稱之為「無量精進佛」。下面經文是相同的,我們念一念就行:

【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這段意思跟前面是一樣的,所以就不必再說了。我們請看西方諸佛: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凈光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

『西方世界』,佛也是無量無邊,這個地方講的『無量壽佛』,古德說「無量壽佛」是另外一尊阿彌陀佛,是「與西方導師同名」,不會是一個人。為什麼?因為自己不會讚歎自己。十方世界同名同號的佛無量無邊,所以諸位不要執著。

『無量相佛』,這是講佛的「相好無量」,像《華嚴經》裡面所講的,讚歎毘盧遮那如來,經文上就講「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由此可知,報身佛相好的確是無量無邊,我們平常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那是藏教的佛,所以說圓教佛的相好是無量的。

『無量幢佛』,「幢」是代表高顯之意,「建立正法,摧伏邪外」,摧伏邪魔外道。幢是有高顯之意,前面也說過。

『大光佛』,這是表智慧光明,智慧廣大。《楞嚴經》有句話「凈極光通達」,凈是講心,心清凈到極處就放光明,這個光明就通達十方,這是真正的智慧光明,也就是前面講的權實二智。

『大明佛』,這是表佛的「三種智慧圓滿」,三智前面說過,在「日月燈佛」裡頭講過。

『寶相佛』,是「讚歎佛的相好」,因為世間人見到寶的相都非常的殊勝,一定是它有光明、它有色彩,為一切眾生之所喜愛,佛的相好光明亦復如是。

『凈光佛』是表煩惱斷盡,智慧圓滿就放光,「凈」是代表煩惱盡了,心清凈,光是智慧圓滿。這是說的西方諸佛。向下經文也是同樣的:

【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這是講西方諸佛讚歎,勸我們要信受奉行這部經典,依照這個經典方法來修行。下面這是北方諸佛: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燄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明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

這個幾尊佛當中,『燄肩佛』的意思,與前面「大燄肩佛」的意思相同。

『最勝音佛』是說佛的音聲,「佛之圓音」,圓滿的音聲,九法界的眾生都比不上。前面也跟諸位說過,「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由此可知,佛說法音聲之圓滿、之究竟。

『難沮佛』,「沮」是沮壞的意思,這個意思是講佛所證的究竟堅固之理,一切妄惑都斷盡了,所以「不可沮壞」!就像《楞嚴經》裡面講的,「首楞嚴」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究竟堅固,這是「難沮佛」的意思。

『日生佛』,佛出現在世間,是以智慧之日,日是比喻,就是以智慧照破世間,令一切眾生破迷開悟。就好像太陽出來,大地這黑暗都消失了,取這個意思,比喻「日生」。

『網明佛』,「網」就是羅網,好像我們打魚的魚網一樣,「明」是智慧。網是比喻,好像佛張開了教網,佛的教化比喻這個網,這一切罪苦的眾生,就好像水裡頭的魚一樣,他把牠撈起來,救度於牠,撈攄眾生,取這個意思。教網這個名詞在佛的經論裡面用得很多,所以有「網明佛」、有網明菩薩。底下經文也是相同的:

【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這是說明『北方世界』這一切諸佛的讚歎。下面是講下方諸佛,我們從下方與上方當中,也就很明顯的看出來,釋迦牟尼佛在世,他的宇宙觀,我們今天人講宇宙觀。現在人曉得地球是個圓的,在太虛空當中,我們的前後左右上下都有無量無邊的世界。所以佛在那個時候,在那種社會裡面,大眾知識沒有開發,佛雖然不明說,已經暗示,我們這個世界是在虛空之中,所以有上方、有下方。下方是哪些諸佛?請看經文: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磨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

『師子佛』是「從喻得名的」,在一切野獸當中,獅子是獸中之王,所謂「獅子一吼,百獸腦裂」,你看獅子一叫,其餘的野獸聽到之後腿都發軟,都走不動,可見得牠的威力。這是比喻佛一說法,這一切魔王外道都被佛的法音所降服。所以經論里常常比喻佛說法為師子吼,意思就在此地。

『名聞佛』與前面的意思相同,佛的名號是十方眾生普聞的。

『名光佛』,不但「名稱普聞」,名稱普聞就像「光之普照」一樣,換句話說,無有不聞的意思。

『達磨佛』,「達磨」是印度話,「梵語達磨」,翻成中國是法的意思。所謂「法是可軌之義也」,軌是軌道;換句話說,它是個法則,是我們一切大眾都要遵守的,都要依照這個方法遵守的,它是個原理原則,法有這個意思。

『法幢佛』,這是「表佛說法高超一切」,九界那些菩薩、聲聞、緣覺說法都比不上佛,所以稱之為「法幢佛」。

『持法佛』,這是說佛「善持諸法,開導眾生」,開示教導一切大眾。這是將下方諸佛名號的意思,略略的跟諸位介紹出來,下面經文還是相同的。

【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這個文字意思都相同,這是下方諸佛對我們的勸勉,我們應當要相信,佛所說的話都是誠實之言,決定沒有一句是欺騙我們的。再看末後這段,這是講到上方諸佛: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燄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

這是講的『上方世界』,是我們娑婆世界的上方,也有無量無邊的世界,有無量無邊的諸佛。『梵音』,梵是清凈的意思,「凈無染著也」,所以佛法都稱之為「梵音」。佛法不會叫你有染著,這是梵音的意思。佛門裡面的音樂稱之為梵唄,也就是這種音樂叫人聽了,可以清心寡欲,叫你聽了煩惱不生,所以叫做梵音。

『宿王佛』,「宿」是星宿,「王」這是星宿裡頭最大的,它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我們講月,這是夜晚所見的,這個宿王。另外一個意思是指的北極星,所謂北極,這是一切星它都是動的,唯有北極不動。所以取北極這個意思也是非常之好,都是講星中之最,就是星宿當中之最,稱之為宿王。

『香上佛』,這是講「香中之最」,一切香裡面,在我們這個世間是以旃檀香為最好。佛經裡面講旃檀的價也是最為貴重,《楞嚴經》裡面說,這個香一分四十里之內都能夠聞得到香氣。所以佛證五分法身之香,普薰十方法界,當然不是旃檀所以能比的,這個地方的香是指的五分法身之香。

『香光佛』,「香光」是比喻「戒定慧香」,它有光明,「能破無明煩惱」。世間的香,好香能夠避邪,這是大家所曉得的,能夠避邪,能夠清心。但是不能夠破除黑暗,黑暗一定要光來照明,這個光可以破除黑暗。佛所證得的戒、定、智慧,智慧之光,定與慧不但能夠破除見思煩惱,就好像避邪一樣,有避邪的意思。同時它能夠破無明黑暗,它能夠破無明,照破無明,所以稱之為香光。

『大燄肩佛』的意思與前面相同,代表權實二智,荷擔起如來慧命,弘法利生。

『雜色寶華嚴身佛』,這是比喻「萬行因果」,「雜」當然不是一種,一種就不叫雜了,佛在因地裡面修六度萬行,這是修因;到成佛,六度萬行莊嚴法身的果德,所以他是從修因證果上建立的名號。

『娑羅樹王佛』,「娑羅」是印度話,翻譯成中國的意思,是「堅固」的意思,在此地是比喻佛所證得究竟堅固之身。無論是佛的法身、報身,或者說是應化身,前面在《無量壽》裡面介紹過,是九法界都不能夠相比的,所以稱之為法王。在此地「娑羅樹王」就是比喻法王的意思,堅固之身。

『寶華德佛』,這是說佛具足萬德,是比喻佛的「萬德莊嚴」,莊嚴貴重就像寶花一樣。世間之花是不長久的,所以世間人常講花無百日香,道里就在此地。可是佛的寶花那就長遠了,譬如世間以黃金做的花,金花、銀花它永遠不會凋零,把這個寶花比喻佛的萬德莊嚴。

『見一切義佛』,「一切義理」是指世間與出世間,世出世間諸法義理,義理也是無有窮盡!佛得一切種智具足正知正見,所以他能夠究竟諸法實相。凡夫、權教、小乘都比不上佛,所以稱佛為「見一切義」。

後面這一尊『如須彌山佛』,這是「表佛具足常樂我凈」四種德行。因為須彌山是四寶所成,須彌山是這個經裡面講的四寶所成,寶不但堅實、貴重,而且有光明。在此地比喻的佛證到究竟圓滿的果位,所以具足四種真正的凈德。這四種清凈的凈德就是常,永恆是常;樂,決定沒有苦才叫樂;我,是確實有主宰,得大自在;凈是清凈不染。所以常樂我凈,法身具有這四凈德,法身裡頭有,解脫裡頭有,般若智慧裡頭也有。所以法身、解脫、般若智慧裡面都有這四種凈德,都具足這四種凈德,常樂我凈這四凈德,在此地是以須彌山來表這個意思,「如須彌山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這是上方世界。下面經文也是一樣的:

【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這裡面還有點意思沒有講完,但是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此地。剩下來一點意思,我們明天繼續再為諸位介紹。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華嚴經講述菁華(第74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儒釋道多元文化講堂
多元文化養育的太極拳
凈空法師:華嚴經講述菁華(第204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儒釋道多元文化講堂
凈空法師:華嚴經講述菁華(第65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儒釋道多元文化講堂
法國電影《岳父岳母真難當》裡面那些梗誰能解釋下么?

TAG:文化 | 凈空法師 | 文字 | 法師 | 多元文化 | 儒釋道 | 凈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