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策五行通臂拳的鍛煉要領
07-01
(2012-02-16 22:40:20)標籤:通臂拳鍛煉要領雜談分類:武技評說河北省廊坊市地處京津之間,轄香河、固安、霸州、文安等縣市。清道光年間,浙江人祁信在固安縣開山授徒,「祁家通臂」以其拳系始傳自祁信而得名,並在廊坊的固安縣、霸縣、文安等先廣泛傳播,之後流傳於北京、東北等地。張策初習多種拳技,後從祁信之徒陳慶學通臂拳,陳逝世後,又從猿猴通臂即五行通臂拳大家王占春習練九年,遂以擅長通臂拳著稱,張策此前又學太極拳於楊健侯,又將太極熔於通臂之中,把通臂拳推到了一個高峰,並在京、津、冀廣為傳播五行通臂拳和楊式太極拳。張策被後人稱之為「臂聖」,大徒弟為韓占鰲,依次為周景海、周學伊、張殿華、康文盛等。五行通臂拳屬中國著名武當派內家拳法,其名取義有二:一是在內氣血想通,在外兩臂與腰背想通及兩臂之間相通,全身節節貫通。二是取象通臂猿猴臂長身靈。因此通臂拳尚快捷,講求手快、身輕、步靈、節柔、勁硬,其練求簡、求精,以松肩開節為根法,使臂活若鞭,卻又硬似鋼鐵。張策五行通臂拳,剛柔相濟,渾厚自然,瀟洒舒展,速度敏捷,兇猛剽悍,質樸無華,以摔、拍、穿、劈、鑽五掌與圈手為基手,分式操練,交錯運用。是以單操單練、散手技擊為主的練功方法,是內外雙修的中華傳統武術優秀拳種之一,其動作間發出噼啪、踢躂聲響,均為他拳所未有,勁力講究冷、彈、脆、快、硬,在中國武壇上久負盛名。五行通臂拳的鍛煉要求十分嚴格,其鍛煉法則是:含胸坐胯,沉肩探臂,周身放鬆,發力飽滿,行拳脆快,著力彈冷,快速多變,而且又粘連綿黏。力起於脊,下蹬上發,節節貫穿,通於肩肘,發於掌臂,形成貫通梢節,上串下連,毫無脫解間斷形成對拉的抖發之力。在練習方法上,要由淺入深,由簡而繁,先易後難。首先,要練好堅實的基本功。要著重強調腿、腰、臂三節的基本功練習,必須從看似簡單,實則變化無窮的法根入手。五行通臂拳在內而言為先天之力,由脊發於兩臂;在外而言,兩臂彼出此入而相通。要注重運氣發力,自然而然,如此可練出先天真力。在訓練過程中,兩臂由輕虛而逐漸重實,由重實而達到堅剛,由堅剛再化為柔軟。由脊力達到心力,心動則手隨,再從心力而達到蓄力,力蓄於中,蓄而待發,由蓄力而達到全身透空,才能達到全身豁然貫通,內外渾然一體,返本還真,成為一團太和元氣。其次,鍛煉時強調放鬆。精神、關節、肌肉等全身各個部位都要放鬆。只有放鬆,肢體不僵,出手才快,才能達到臂似皮鞭;只有放鬆才能做到力從脊發,發力大,勁力足。在一瞬間三節貫通,周身驚乍,使全身之力集中於一點抖發出去。這就要求上肢運動在發力前後,要有一個放鬆——收縮——自然放鬆的過程,在發力過程中不用拙力、僵勁,做到姿勢整、勁力整。另外,在鍛煉時對手、眼、身法、步的要求非常精細,彼此間要相互協調。手法上講究「穩、准、狠、靈、巧、急」;眼法要明亮敏銳,審時度勢;身法要求運轉靈活;步法要求進退要快,手到腳到,步內含腿,同時要做到內外三合,以意領氣,以氣摧力,整個動作柔中帶剛,剛中寓柔,達到形神相合。在形體上要做到「三折九扣」(臂、身、腿折,足、膝、胯、背、胸、肩、肘、腕、指扣),內中包含「五護八斷」(五護:上、下、左、右、中,八斷:動靜、虛實、剛柔、急緩),身體各個主要關節和部位都要舒松自然,微微向內收攏,蓄勁待發。練習通臂拳以符合人體科學的訓練方法,由簡而繁,由慢到快,通過一段時間的「換勁」,把周身的拙力、僵勁換成巧勁、柔勁,逐漸掌握「手臂如鐵,腕如棉,兩條胳膊似皮鞭」的獨特發力方法。通過練習者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長期鍛煉身體細心揣摩,悟通鍛煉的法則,舉一反三,定能得出拳外之拳,法外之法。五行通臂拳演練時運臂如風,伸縮進退,肩肘腕毫無遲滯之病,使氣與力一致貫通,練習之時,純任自然,於虛中求實,柔中求剛,有要訣二字,曰松,曰空,松則不滯,空則靈活。老子的《道德經》云: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通臂拳是極柔的拳,拳譜上講九柔一剛,通臂拳的根本是「松」,只有「松」才能有「柔」,只有「柔」練才能出「剛」,才能出彈抖力。通臂拳說難,就是難在把自身的僵力、拙力換掉,徹底的松下來,如果真正把這個松字能理解,那就窺到通臂拳的門徑了,無論如何,要放鬆,所以練通臂拳「松」為第一。松到什麼程度,通臂拳就達到什麼程度,松不到那個程度,便不明白那個程度的奧妙。通臂拳要松,而且要大松,要松透。松得周身毫無遲滯之感,兩臂如繩子吊著重物一樣,但是這種大松,不是軟,不是懈,不是松得軟得如一攤泥,而是以神氣將身勢鼓盪起來,有強大而又靈敏的柔彈力。練習通臂拳架時,把精神、關節、肌肉節真正鬆開,這是學習通臂拳之關鍵。最重要是手臂上的三個關節,是腕關節,及肘和肩。肩關是最難松。松肩別無他法,搖臂是松肩的不二法門,關節之間不松,氣不能順暢的流動。當肩關節能鬆開時,其它的都容易了,練通臂拳要有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精神和氣概,因為心有所畏便緊張,緊張就不能松。通臂拳的最高境界是虛空無物的感覺,交手時沾上就走,打上就變,讓對手看不見摸不著,抓不住打不上,捕風捉影,處處落空,只有「松」才能體會通臂拳的真諦,才能走向通臂拳的最高境界。中華民族的優秀拳種都有各自不同的風格,這種外在風格的不同,是因為內在的發力方法不同,而且每個拳種都有各自他獨特的發力訓練方法,因而對發力的表現形式都有各自的描述,比如太極拳講驚彈抖炸,形意拳說遇敵好似火燒身,都是對本拳種發力的形象比喻。五行通臂拳是中華優秀拳種,他強調內外兼修,通臂拳在勁力上講:冷、彈、脆、快、硬。這裡的「彈」說的就是彈抖力或者是彈震力。民間武術界談到通臂拳多提到通臂拳是鞭勁,強調以腰為桿,以臂為鞭身,以手為鞭稍,像鞭子抽出去一樣,其實通臂拳它在外顯現好像是鞭勁,但這其中無不體現通臂拳的彈勁,它內中含有彈勁。還有就是說到彈力,不只是一個撣手、摔掌用彈力,它是貫穿樣通臂拳每個動作中,是貫穿於通臂拳的摔拍穿劈鑽每一式及它的變化之中,達到渾身無處不彈簧。通臂拳彈勁不是通過外形強行去做的,也不是在打拳時刻意表現出抖落,那樣的話就顯得做作,不自然。實際上彈抖勁是在無意識狀況下自然表現出來的,不是故意做出來的,是通過長時間的練習,手臂就好像沒用力,從脊背產生出來而自然彈射出來的勁。通臂拳在訓練時強調力由脊發,力源在腰、在脊,以腰、脊為中心,上摧肩肘,下摧胯膝,節節貫穿。它是人體肌肉放鬆—收縮—自然放鬆的運動過程,收縮就在那一瞬間,這樣發出的力就是所說的彈力,就像壓縮或者撅彎了的彈簧,突然一松,瞬間抖放出去,這就需要在訓練時要放鬆,肌肉、關節、精神都要松下來。在交手中,與敵短兵相接,制勝敵人,有效摧毀敵人,除了意、氣、膽等內在的因素外,還要具備距離、速度、爆發力著力點等多個條件。就是說要在最短的距離內,用最快的速度和最大的爆發力來打擊敵人的有效部位。通臂拳的這種爆發力是具有彈性的爆發力,同時還具有穿透性,就要求在練習過程中,通過長期有效的放鬆練習,使肌肉產生瞬間的收縮,這種瞬間的收縮就能使肢體快速運動,從而使肌肉在瞬間收縮中產生出來最大的爆發力,打出通臂拳的通透勁。而且這種彈力是在短距離內或沒有行程時發出的,經過訓練,把長距離才能發出的彈力在短距離內發出,或在沒有距離的情況下發出,即沾衣發力,只有在短距離內打擊敵人,才能不露形跡,就能使敵人反應不及,以發揮它最大的功效。張策五行通臂拳強調放鬆,習練是要求柔中求剛、慢中求快、曲中求直,從而對鍛煉人體的協調性、柔韌性、靈活性有獨特的作用,功行久之,既能防身自衛,又能強身健體,祛病養生,是深受人們喜愛的傳統名拳,乃中華武林之瑰寶。註:本文發表在《武魂》2011年第9期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第二章 正五行擇日(四)
※我的十點養生體會之七——養生還應該重視對「五行學說」的學習和應用(三)
※形意五行拳的鍛煉次序問題(1-2)——童旭東
※原創:論五行旺相休囚死並寄生十二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