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哲理故事*第一編 神話故事(八)
《中國古代哲理故事》第一編 神話故事(八)
合縱連橫
戰國末年,天下群雄爭霸,一時風雲際會,出現了很多才能卓越的文臣武將,你方唱罷我登場,熱鬧非凡。其中有兩個非常著名的人物,一個叫蘇秦,另一個叫張儀。
蘇張二人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兩人志同道合,胸懷大志,也都非常勤奮好學。年輕的時候,兩人便結伴遊學,尋訪名師。一路上兩人一邊打工,一邊刻苦學習,雖然旅途艱辛,但是兩個人親如兄弟,日子還不是那麼難過。有一天,他們走累了,兩人倚在一棵大樹下休息,不知不覺睡著了,卻忽然被一位相貌古怪的老人喚醒。老人好心勸告他們不要睡在風口上,當心著涼。於是兩人便同那老人攀談起來。原來那老人就是傳說中的鬼
蘇張跟隨鬼
蘇張二人要去各國遊說,當時秦國最為強大,於是便決定先去秦國。但是兩人不識路途,於是鬼谷子給他們一隻拖鞋,讓拖鞋給他們引路。兩人出了門,便把拖鞋往地上一扔,結果拖鞋便成了一隻小狗,搖著尾巴向北走去,蘇張二人緊隨其後。狗跑得很快,兩人不由自主地走得也很快,結果當天就到了千里之外的秦國。但是兩人都沒有被秦王接納。於是蘇秦又跑去遊說趙國,做了趙國的宰相。後來又憑著三寸不爛之舌遊說其他國家,最後竟然掛了六國相印,把六國聯合起來,共同對付秦國,這就是著名的「合縱」之術。
當時張儀還沒有得志,正在貧困中,於是便跑去投靠蘇秦。誰知道一向待他親如手足的蘇秦竟然一反常態,叫他坐在大廳下奴僕坐的位置,用給奴僕吃的飯食招待他,並且百般刁難、刺激他,想讓他另謀出路。張儀實在無法忍受,憤而出走。可是當他跑去秦國時,蘇秦卻又暗中派人一路護送他,到了秦國,又給他金銀車馬,裝點門面。在蘇秦的暗中幫助下,張儀這次終於見到了秦王,並且做了秦國的宰相。他主張連橫事秦,對六國施行各個擊破的策略。
後來張儀知道了這一切原來都是蘇秦的安排,感慨地說:「我一直在
蘇秦死後,六國合縱抗秦的局面逐漸解體,六國人心不齊,最終被張儀的連橫之術鑽了空子,一個一個都相繼被秦國消滅了,秦王最終實現了統一天下的鴻圖大略。
哲理點撥
中國有句俗語:「請將不如激將。」蘇秦的聰明就在於,他知道張儀是個自尊心很強的人,在當時張儀落魄而蘇秦得意的時候,張儀投奔蘇秦,已經是很傷自尊心的事,如果蘇秦姑息縱容,有可能會把張儀的銳氣磨掉。而他卻用了激將法,使得張儀憤然離去。失去了依靠,不甘人後的張儀當然只有奮發圖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徵,我們在與別人交往的時候,必須充分考慮對方的性格特點。處理人際關係,也必須根據不同的性格採取不同的方式。
幹將莫邪
傳說在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對夫妻,丈夫叫幹將,妻子叫莫邪,他們是當時最著名的鑄劍師。有一次,他們奉楚王之命鑄劍,花了整整三年的時間才鑄成一對雌雄雙劍,吹毛斷髮,鋒利無比。楚王擔心他們會再給別人鑄劍,於是借口他們故意怠工,藐視王命,想加害他們。
當時,莫邪已經有孕在身,很快就要分娩。幹將臨走前對妻子說:「我為楚王鑄劍,三年才鑄成。大王一定很惱怒,而且他肯定不願我再為別人鑄劍,此去凶多吉少,只怕再回不來了。如果你生的是兒子,等他長大成人之後,一定叫他為我報仇。」說完又小聲告訴妻子雄劍的埋藏地點,然後背著那柄雌劍去見楚王,楚王見他只帶了一柄雌劍,更加生氣,立刻把他殺了。
不久,莫邪生了一個男孩,長相清奇,眉間有一尺寬,所以取名眉間尺。*年後,眉間尺長成了一個勇武的少年。於是莫邪便把幹將的遺言告訴他,便叮囑他一定要想方設法為父報仇。眉間尺滿懷仇恨找到那柄雄劍,日夜思量該如何替父親報仇,殺掉殘暴的楚王。
自從眉間尺找到雄劍之後,楚王每天晚上都會夢見一個眉間一尺寬的少年,手提一柄鋒利無比的寶劍,惡狠狠地瞪著他,揚言要殺了他為父親報仇。楚王害怕極了,便懸賞千金捕捉夢中的少年。眉間尺知道後,只好背上雄劍四處逃亡。
有一天,眉間尺逃到一座山中,想到自己報仇無望,不禁悲從中來,傷心之下,大放悲聲,結果被一名路過的俠客聽到。俠客見他哭得傷心,便上前詢問。眉間尺擦乾眼淚,把父親遇害,自己報仇無門的情況都告訴了他,俠客聽了之後說:「你要是相信我,願意把你的頭和這柄劍交給我,我就一定能為你報仇。」眉間尺二話沒說,立即橫劍自刎,雙手捧著頭和劍遞給那位俠客,身體卻依然直立不倒。俠客知道眉間尺的心思,便對他說:「你放心,我一定不會辜負你的!」這樣,眉間尺的身體才慢慢倒下去。
俠客帶著眉間尺的頭和劍去見楚王,楚王很高興。俠客對楚王說:「勇士的頭,風吹雨打都不會腐爛,只有用開水煮才會爛。「於是楚王吩咐大臣,把眉間尺的頭扔進水裡用大火使勁煮。但是過了三天三夜,眉間尺的頭還是完好如初,簡直像活的一樣,並且一直怒視著楚王。俠客便對楚王說:「只要大王親自看著他的頭顱被沸水煮就一定能煮爛。」
楚王深信不疑,便走到煮頭的大鼎跟前,親自監察。俠客一直跟在楚王后面,等楚王在鼎前剛剛站定,便舉起雄劍一下子就砍掉了楚王的頭顱。楚王的頭顱掉進了沸水中。於是眉間尺的頭和楚王的頭開始在水裡互相撕咬,俠客看見眉間尺打不過楚王,便立刻砍掉自己的頭,也掉進大鼎中,幫助眉間尺打敗了楚王,結果他們的頭全被咬得稀爛。那些大臣分不清哪顆是楚王的頭,哪顆是眉間尺、俠客的頭,便只好將三顆頭都放到楚王的靈柩中埋葬,後人稱為「三王墓」。
哲理點撥
有得必有失,有時候成就一些事情,必須有所犧牲。眉間尺是深知這個道理的,所以當俠客說需要借他的頭和他的劍才能替他報仇時,他毫不猶豫地捨棄了自己的生命和寶劍,終於為自己的父親、也為自己和天下黎民百姓報仇雪恨。
我們總是希望得到,卻很少有人願意為此付出代價,總是幻想不勞而獲,或者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可是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這是一個不變的真理。雖然我們不用像眉間尺那樣喪失性命以求成功,但是必要的付出是不能少的,否則成功永遠只是一個幻想。學習如此,事業更如此。
伍員逃難
伍員,就是春秋時期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伍子胥。伍子胥曾經追隨當時正在鄭國避難的楚國太子建,太子建與晉國密謀滅鄭,結果被
伍子胥一行人逃到昭關的時候,先住在附近一個朋友東皋公家裡,商量過關的對策。原來當
伍子胥混出昭關以後沒多久,就發現追兵來了,好不容易逃出險境,竟然被一條大江擋住了去路。幸虧有個很仗義的漁夫,認出了伍子胥,助他過了江。伍子胥臨走前,解下價值百金的佩劍相贈,以表謝意,漁夫說:「如果我把你的頭獻給楚王,就能封官進爵,享不盡榮華富貴。我連這些都不貪圖,難道會希罕你這把劍嗎?你還是自己留著防身吧。」伍子胥見他堅決不肯收劍,只得作罷。臨走又囑咐說:「如果有追兵詢問,千萬保守秘密。」漁夫很生氣,責怪伍子胥不信任他。伍子胥只好上路,可是走了一會,還是不放心,又跑回來叮囑漁夫不要泄漏他的行蹤。漁夫嘆息說:「你如此不相信我,萬一追兵從別的地方渡河追上了你,我又如何為自己辨白呢?」於是便投江自殺了。伍子胥大吃一驚,又悔又恨,又沒有辦法挽救,只好長嘆一聲,繼續趕路。
走了很久,終於快要到吳國境內了。可是走得實在太累了,而且口渴難耐,正在發愁的時候,忽然看見一個農家姑娘在井邊打水,於是伍子胥走過去問那姑娘討水喝。那姑娘抬頭,見伍子胥雖然頭髮全白,可那身形氣勢卻無疑是一位落難英雄,於是便用水瓢給他舀了一瓢水,伍子胥喝了,感覺精神一下子振作起來,全身都是勁,於是謝過姑娘,又動身啟程。臨走又囑咐她萬一有追兵,就說沒見過他。姑娘臉漲得通紅,好像很生氣的樣子,轉過頭繼續打水。伍子胥走了沒多遠,還是不放心,又跑回來囑咐那姑娘,千萬不能泄漏他的行蹤。那姑娘一聽,大怒道:「我一個未出嫁的姑娘,好心給你水喝,你卻這般不相信人!也罷!我死了,你就可以放心了吧!」說完便縱身投入了井中。伍子胥呆了半天,長嘆不語,只好繼續趕路。
不多久,伍子胥便到了吳國,後來伍子胥得到吳王重用,飛黃騰達。想起當日那位漁夫和村姑,心中感念他們的恩德,特地派人到江邊祭祀那位漁夫,又用一千兩黃金把那口井給封起來,這就是「千
哲理點撥
伍子胥的悲劇在於不善於識人。從最開始追隨公子建,到後來輔佐吳王夫差以至於冤死,都與他不善識人有關。而這個伍子胥逃難的故事則更充分地體現了這一點,因為識人不準,對於可以信任的人滿懷猜疑,結果害死有恩於己的漁夫和村姑。在後來的故事裡,又因識人不準,最終害死了自己。
哪些人可以相信,哪些人不能相信,這些問題對於我們日常生活、工作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我們既不能輕信別人,也不能懷疑一切人,前一種情況會讓你上當受騙,後一種情況會讓你孤立無援。所以必須善於觀察,從對方的言行判斷他是否值得信任,千萬不能盲目相信或者懷疑。
卧薪嘗膽
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曾經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戰爭,結果越國大敗。越王勾踐夫婦及其大臣文種、范蠡都被吳國俘虜去了。
越王夫婦由范蠡陪著,在吳國作了三年奴隸。每天砍柴剁草,牧羊飲馬,什麼粗活都干。後來有一次,吳王生病了。范蠡建議越王給吳王償一下糞便,以取得吳王夫差的信任,趁機請求回到越國。開始勾踐很為難,但是一想到亡國滅種之恨,心就像刀絞一樣,於是咬咬牙,採納了范的建議。果然,勾踐替吳王嘗了糞便之後,吳王大受感動,答應了越王回國的要求。
勾踐回國之後,立志報仇雪恨,於是想盡種種辦法磨練自己的意志。夏天的時候抱著火爐,冬天的時候抱著冰塊,腳冷的時候反而把腳浸在水裡。除此之外,他在及其簡陋的卧室的門口懸掛了一個苦膽,進出都要嘗一口,提醒自己不要忘了亡國之後所受的苦楚。每天晚上勾踐都睡在柴草堆上,防止自己被奢華的生活所腐蝕,同時提醒自己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強的意志。
勾踐除了卧薪嘗膽磨練意志之外,在賢臣文種和范蠡的輔佐下,勵精圖治,使越國的國力不但增強。而吳王本來就是生性放蕩的,年輕的時候雖然也曾振作過一番,但是自從打敗越國之後,那些潛藏的本性就開始逐漸暴露,慢慢地變得驕奢淫逸。不僅不再訓練軍隊,加強軍備,反而不斷徵調民工,花了整整九年的時間來擴建姑蘇台。而與此同時,越王聽從文種的建議,從民間選取美女,準備送給吳王。於是越王便派范蠡周遊全國,訪求美女。
後來范蠡在苧蘿山找到兩個絕世美女,一個叫鄭旦,一個叫西施,尤其是西施,國色天香,沉魚落雁,非常美麗。范蠡把她們帶回去之後,越王賜給她們綾羅綢緞,把她們裝扮起來,然後又請女教師教導她們學習儀容舉止,洗掉她們身上的山野氣息。這樣整整接受了三年的教化,學成之後,越王便用香車寶馬把她們當作貢品送給吳王。吳王一見這兩個傾國傾城的美女,便被迷得神魂顛倒,不僅絲毫沒有防範越王的用心,反而把越王大大稱讚了一番。
在使用美人計的同時,越王又大力發展生產,加強軍備,特地聘請了當時的劍術名家南林處女和弓弩名家楚人陳音,讓他們教練士卒,訓練軍隊,在短時間內建成一支能征善戰的精兵,以備將來對付吳國的尖銳部隊。
就這樣,吳王沉酒女色,不理政事,後來又殺了忠直的伍子胥,而越王則積極備戰,尋找復仇的機會。伍子胥死了十年之後,吳國的處境日漸艱難,而越國則逐漸興旺發達起來。終於,在經過了好幾次的較量之後,越國徹底打敗吳國,把吳王逼死在姑蘇山上。
哲理點撥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這副著名的對聯,已經清楚地告訴我們這個故事所蘊含的人生哲理。越王勾踐面對亡國的恥辱,沒有尋死覓活,而是忍辱負重,苟且偷生,耐心地等待機會。一旦抓住機會,又積極做好各方面的準備,最終報仇雪恨。
人生路上總難免失敗,沒有永遠的勝利者。同樣,如果擁有足夠的勇氣和決心,也不會有永遠的失敗者。如果你真心誠意想要達到某一目標,並且願意為此全力以赴,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成功其實並不是那麼遙不可及的。
錢塘江潮
伍子胥,是春秋吳越爭雄時期吳國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
吳王夫差自從在伍子胥的輔佐下大敗越國之後,慢慢變得驕奢淫逸起來。開始沉溺女色,寵信奸臣,對忠直的伍子胥越來越不滿。後來,好大喜功的吳王受了孔子的弟子子貢和姦臣伯旦的慫恿,決定攻打強大的齊國。伍子胥強烈反對,他一再提醒吳王,吳國的心腹大患是越國,應該先滅越國,然後再去伐齊。但是吳王一意孤行,任命奸臣伯旦出任統帥。
臨行前一天,伍子胥又去見吳王,對吳王說:「天如果要滅吳國,讓你一去就打勝仗;如果天不想滅亡吳國,讓你一去就打敗仗。」吳王聽了非常生氣,又礙於伍子胥對吳國有大功,只是勸他回去休息,國家大事已經不需要他來操心了。伍子胥搖頭嘆息說:「吳國的朝堂上一定會長滿荊棘啊!」朝堂上生荊棘,意思就是吳國將滅,這裡會成為一片廢墟。
吳王對伍子胥吳國將滅的論斷非常憤怒,但是當時也來不及把他怎麼樣。後來吳國在攻打齊國時,僥倖打了一場勝仗。這一下吳王更加自高自大起來,並且對伍子胥動了殺機,正好伯旦又進讒言,說伍子胥與齊國本來就有勾結。吳王信以為真,便給伍子胥送去一把寶劍。伍子胥接過劍,仰天長嘆道:「罷了!罷了!這結局我早就料到了。等我死後,要在我的墳墓上種上梓樹,將來長大了可以給那些人做棺材。還有,最好把我的眼睛挖下來,懸掛在吳都的東門上,好讓我親眼看見越國來滅掉吳國。」說完就橫劍自刎了。
吳王聽了非常生氣,就叫人把他的屍首扔進錢塘江,又把他的頭割下來掛在城門上,惡狠狠地說:「要看就看個夠吧,讓太陽烤乾你的皮肉,大風刮你的眼睛,炎熱燒你的骨頭,你的身體餵了魚蝦,變成灰土,看你還能看什麼!」
誰知道伍子胥死了不到十年,吳國的處境就越來越困難,最後吳國被越國打敗,吳王臨死前萬分悔恨地說:「我還有什麼臉面去見我那忠臣伍子胥呢?」於是用一塊帷幕蒙著臉,橫劍自殺了。
越兵攻打吳都時,忽然看見南門城樓上懸掛的伍子胥的頭,像車輪一樣大,眼睛像閃電,鬚髮四張,光芒四射,十里之外都能看見。霎時間飛沙走石,越兵死傷不少,越王只好退到松陵一帶。夜半時分,范蠡和文種對著伍子胥的頭叩頭請罪,請伍子胥不要為難他們,借給他們一條進軍的道路。回去之後,伍子胥託夢給他們:「我早就知道你們總有一天會打過來的,只是我終究不忍心就這樣看著吳國滅亡。但是我這幾陣風雨又能怎麼樣呢?你們要借路,明天就從東門進吧。我為你們開路。」果然第二天,越王從東門打進了吳都,吳國滅亡了。
自從吳王把伍子胥的屍體扔進錢塘江之後,錢塘江潮就成了定例。潮水來時,海門山一帶,江潮高達數百尺,早晚都要來,轟隆的聲音,像閃電一樣,百里以外都能聽見。有時候,人們還會看見伍子胥駕著素車白馬,須髯飄拂,威風凜凜地立在潮頭上。吳國人民同情伍子胥,便在太湖邊一座小山上為他修建了一座祠堂,每年春秋都要祭祀他。
哲理點撥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無數忠臣烈士一再用生命演繹了這一千古良言,伍子胥便是其中一個。吳王夫差的剛愎自用,終於導致忠誠的伍子胥冤死,奏響了吳國敗亡的前奏曲。而吳王臨死的悔恨,卻是對這一句蘊涵深厚哲理的良言的最好詮釋。
真正的朋友,往往不是那些總是對你甜言蜜語的人。而那些總是批評你、指出你的缺點,甚至讓你無地自容的人,反而有可能是朋友。我們必須善於分辨,同時要虛心接受來自真正的朋友的忠告,也許他們說的話你不愛聽,甚至讓你難受,但是逆耳忠言卻很有可能讓你受益匪淺。
鳥盡弓藏
吳越春秋時期,范蠡和文種是越國最著名的兩位功臣。
文種字子禽,楚平王的時候做過宛邑的縣令,那時候范蠡住在宛邑一個小鎮上,整天披頭散髮,四處遊盪,什麼事也不幹。其他人都不大與他來往,只有文種覺得此人不俗,於是特地坐了馬車去拜訪他,誰知道車到范蠡家門口的時候,范蠡忽然蹲在狗洞門前,「汪汪汪」地直叫喚,實在是有點不成體統。文種說:「我聽說狗咬的對象是人。范蠡用這種異常的禮節來歡迎我,這是對我表示尊敬呢。」於是便下車來對他鞠躬行禮。范蠡蹲在那裡,瞪著眼睛望著他,既不說話,也不還禮。文種沒辦法,只好暫且回去。後來文種又多次去拜訪他,但是范蠡仍然痴痴傻傻的,一句話也不說。文種的部下勸他說:「范蠡是咱們這裡有名的狂人,總是怪裡怪氣的,您還是別理他了。」文種說:「我聽說凡是有超凡才能的人,常常要被人譏笑,他們雖然看上去瘋瘋傻傻,其實頭腦比誰都聰明。」於是又親自駕車去拜訪他。沒想到這次范蠡竟然穿戴得整整齊齊地在家門口迎接他,兩人一見如故,談得很投機。
後來文種去了越國輔佐越王勾踐,又慎重地把范蠡推薦給他。吳越爭雄的時候,越國曾經被吳國打得慘敗,范蠡和文種一起陪著越王夫婦在吳國做了三年奴僕,直到吳王夫差生病,范蠡獻計,才使越王夫婦得以回國。之後范蠡在越國一直做官做到上將軍兼宰相。文種也在越國做上大夫,曾經給越王出過九條破吳滅敵的策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美人計。
在兩名賢臣的輔佐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經過十多年精心準備,終於報仇雪恨,逼死了夫差,滅掉了吳國。滅吳之後,勾踐大擺筵席慶功。席間群臣歡笑,喜氣洋洋,只有勾踐悶悶不樂。范蠡心知肚明,越王是個只能共苦,不能同甘的人,現在越國已經打敗了吳國,目標已經實現,那些有功之臣已經沒有了利用價值,何況功高震主,他們反倒成了心腹之患。於是范蠡激流勇退,辭官退隱,離開了越國。臨行前,范蠡給文種寫了一封信,說:「鳥兒已經打光了,良弓就要收藏起來;狡兔已經死了,獵狗就會被烹煮。越王的面相是長頸、鳥嘴、鷹眼、狼足,這種人只能共患難,不能共安樂。還是早點離開吧,不然禍患就不遠了。」文種看了范蠡的信,將信將疑,捨不得好不容易爭來的高官厚祿。結果等到真的意識到自己的處境之危險的時候,再想抽身已經遲了。越王本來想把范蠡文種一起殺掉,范蠡見機而作,讓他跑了,就剩文種。於是當有人進讒言說文種要造反的時候,越王連真假也不問,像當初吳王賜死伍子胥一樣,讓人給文種送去一把劍,說:「你當初曾經教我九種滅吳的策略,我只用了三種就把吳國滅了;還有六種,你到地下去奉獻給先王,試試看效果如何吧!」文種接過劍,長嘆道:「真後悔當初不聽范蠡的話,如今果然遭到了越王的毒手。」然後又哈哈笑道:「想不到南陽一個小官,做官做得好好的,卻自投羅網,跑來做了越王的死囚。」於是便橫劍自刎了。
文種死後,越王假惺惺地用隆重的葬禮安慰死人,把文種葬在西山。一年以後,當年被吳王賜死的忠臣伍子胥的神魂把文種從墳墓里攜帶出去,兩人都在江海飄零,一起做了潮神。當江海的浪潮湧起時,前面洶湧的潮水,民間稱作「潘侯」,那就是伍子胥;緊跟其後重疊的小水波,就是大夫種。
哲理點撥
成功之時一定要保持清醒,千萬不能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文種並非不能識人,他能識別當時作為市井狂人的范蠡,並且認定他是一位賢人,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他的看法是正確的。只可惜當越國大敗吳國,多年殫精竭慮想要實現的願望終於實現時,文種的眼睛卻被名利蒙住了,即使在范蠡指出了勾踐的險惡時,也沒能及時捨棄名利,最終落得冤死的下場。
當我們成功之時,也是最接近失敗的時候。勝利最容易讓我們放鬆警惕,而失敗卻時時刻刻都在窺伺我們,稍有不慎就會從最高峰跌到谷底。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哪怕在最春風得意的時候,也決不能有絲毫馬虎。
范蠡喪子
范蠡是吳越春秋時期越國的一名大功臣,他在輔佐越王打敗吳王夫差,報仇雪恨之後,看出越王是個只能共苦,不能同甘之人,於是激流勇退,免去了殺身之禍。
范蠡離開越國之後到了齊國經商,因為他頭腦聰明,曾經三次發了大財又把錢財都送給了生活貧困的朋友和遠親。但後來他還是積攢了一大筆財富,於是在陶邑定居下來,自號陶朱公。陶朱公有三個兒子,最小的兒子是在陶邑定居之後出生的。
後來,陶朱公的二兒子在楚國殺了人,被關在楚國的死囚牢里。陶朱公說:「殺人償命本來是應該的,但是俗話說:"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或者還可以疏通疏通。」於是就裝了一車黃金,用稻草包著,派他剛長大的小兒子去楚國相機行事。可是大兒子認為他是長子,出了事理應讓他去,現在父親卻派三弟去,明明是說他不成器,於是又哭又鬧。陶朱公的妻子也幫大兒子說話,陶朱公沒辦法,只好讓大兒子去。臨走前,陶朱公叮囑老大,到了那邊就把金子和他寫的信交給一個叫庄生的人,一切都由他來安排,千萬別多事。
大兒子滿口答應,到了那邊之後,便尋訪到了庄生,並且把金子和書信都交給了庄生。庄生看了書信,說:「放心回去吧,不要再停留在這裡了。如果你弟弟被釋放,也不要問原因。」老大辭別之後,卻找了一家客棧住著,又把自己私帶的金子拿出來獻給楚國的貴人,請他們多說點好話。
朱公老大走後,庄生對妻子說:「這些金子將來還是要還給朱公的,一定不要動。現在只是取個信用罷了。」然後庄生便去見楚王,說他夜觀星象,楚國不久會有禍殃,楚王必須修德才能免禍。楚王一向很相信庄生,於是便準備大赦天下。後來楚國一個貴族跑去告訴了陶朱公的大兒子楚王將要大赦的消息。老大心想,既然楚王要大赦,那麼弟弟肯定可以出獄了,那些黃金不是白白送給了庄生么?於是又跑去見庄生,庄生吃了一驚,說:「你還沒回去啊!」大兒子不自在地說:「是啊,起初是為了打點弟弟的事情,現在聽說楚王要大赦了,所以來向您辭行。」庄生聽出了他的弦外之音,便說:「金子還在隔壁,你拿回去吧。」
老大毫不客氣地把那些金子都搬了出來,辭別莊生回客棧了。
老大走後,庄生覺得自己被小孩子耍了,於是又進宮去對楚王說:「我先前建議楚王大赦,本來是好事。但是最近都城裡有人議論紛紛,說陶朱公的兒子犯了死罪,您左右的人都被買通了,王上大赦天下,不是為了百姓,而是為了陶朱公的兒子。」楚王聽了大怒,於是下令立即斬了陶朱公的二兒子,第二天再大赦。
陶朱公的大兒子終於抬了一口棺材回到家裡,一家人一見棺材都忍不住傷心落淚。陶朱公卻毫不吃驚,說:「我早就料到他去會把老二的命送掉的。他從小跟我一起做生意,知道掙錢的艱辛,所以捨不得錢財,倒不是不愛惜弟弟。而我那小兒子,從小生活在富貴之中,揮金如土,當時我要派他去就是因為他捨得花錢。老大捨不得花錢,所以殺死了弟弟,這是很簡單的道理,有什麼值得悲哀呢?」
哲理點撥
生長環境、經歷往往對一個人的性格有著極大的影響,貧困中長大的孩子,大多勤儉節約,而富貴中長大的孩子,大多揮金如土。陶朱公對這一點理解得非常透徹,所以他能斷定從小吃苦的大兒子,必定捨不得辛辛苦苦掙回來的金子,所以才會送掉二兒子的性命。
萬事萬物都處在相互聯繫之中,考慮問題,分析問題,都不能孤立地看。性格和環境亦是如此。所以如果你身處一個不太好的環境中,一定要時刻注意盡量避免那些不好的影響,培養自己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性格。
紫玉贈珠
春秋時候,吳國國王夫差有個女兒名叫紫玉。吳王很疼愛他這個最小的女兒,但是紫玉雖然自幼生長在華麗的宮廷之中,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然而眼看父王無道,沉酒女色,近小人而遠賢臣,國家危亡已是不可避免了,因而她把自己唯一的希望都放在一個名叫韓重的書生身上。
韓重比紫玉大一歲,雖然當時兩人都不過十八九歲,卻早已看透人世混濁,都想得道成仙。紫玉希望將來能和韓重結成夫妻,一起退隱到深山絕谷,共同修練。當時韓重是一個普通的世家子弟,得到紫玉願一生追隨他的許諾之後,便決定去齊國,因為齊國有許多道行高深的人,那裡白日飛升的神仙也比較多,他希望能在那裡得道,將來便像當年蕭史教弄玉吹簫一樣,和紫玉一起隨著鳳凰飛上天去。
韓重臨走之前叮囑父母,有機會一定要向吳王求親。可是吳王怎麼會把女兒嫁給清寒世家的子弟呢?當韓重的父母終於鼓起勇氣向吳王求親時,吳王生氣地拒絕了,誰知卻被紫玉聽到了,紫玉一時心情激動,竟然氣結在喉,馬上就死了。吳王追悔莫及,可是難過已經沒有用了,只好用金銀珠寶陪葬,把女兒埋在閶門外。
三年後,韓重學道還沒有成功,心裡惦記著紫玉,便從齊國回到吳國。父母告訴他,紫玉因為吳王不答應她和韓重的婚事,三年前就已經死了。韓重一聽,放聲大哭,壓抑不住心裡的悲痛,便準備了一點簡單的祭品去紫玉墳前哭悼。一直傷心地圍著紫玉的墳墓徘徊,不忍離去。黃昏的時候,紫玉的靈魂忽然從墳墓里出來,對韓重說:「你走之後,你的父母向父王提親,哪知道父王嫌貧愛富,斷然拒絕,我傷心之下死去。而今陰陽相隔,還能有什麼辦法呢?」說罷便掩面哭泣,隨後又唱了一首哀怨動人的歌:「南山有烏,北山有羅? .」唱完之後,紫玉便邀請韓重到她的墳墓里去做客,韓重為她的真情感動,隨她一起進去,三天三夜才出來。臨走之前,紫玉送給他一顆直徑有一寸的明珠,對他說:「拿這顆珠子去見我父王,向他表示敬意。」
韓重出了墳墓,便帶著珠子去見吳王,告訴他見到紫玉的事。吳王大怒,說:「紫玉已經死了三年,你這大膽狂生竟敢欺騙本王,玷污我那死去的女兒的亡靈。這顆珠子肯定是你盜墓偷來的,竟然騙本王說鬼魂顯靈!」於是便要抓韓重,韓重一看大事不妙,連忙逃跑了,又來到紫玉墳前,告訴她所有經過。紫玉安慰他說:「不用擔心,我會親自去見父王的。」
第二天早晨,吳王正在洗臉梳頭,紫玉忽然出現了,吳王又驚又喜,問紫玉怎麼復活的。紫玉跪在地上說:「當年女兒一心只想與韓重結成夫妻,共同修鍊成仙,誰知道父王不答應這門親事,女兒一時氣結而死。而今韓重歸來,到我墳前祭奠,我感念於他,以明珠相贈,並非韓重盜我墳墓,請父王開恩。」紫玉的母親聽到她說話的聲音,忙從屋裡跑出來抱住紫玉,哪知道紫玉竟冉冉地化成了輕煙,隨風飄散了。
後來,韓重獨自又離開了吳國,最後修鍊成仙了。
哲理點撥
遇事過於消極,往往達不到目的。紫玉和韓重在這場悲劇中,都沒有積極爭取屬於自己的幸福的勇氣。吳王荒淫無道,紫玉心裡絕望,想要逃避即將到來的禍患,可是她把希望都寄托在一介書生韓重身上,而懦弱的韓重卻又把希望寄托在膽小的父母身上。在蠻橫的吳王面前,他們本來就沒有多少勇氣,一旦遭遇拒絕憑著吳王對紫玉的寵他們更加退縮不前,可憐的紫玉甚至因此枉送性命。
愛,如果紫玉足夠堅強勇敢,其實達到目的也並不是不可能的。
面對困難,我們需要勇敢,爭取幸福同樣如此。
當幸福來臨的時候,一定要積極爭取,牢牢把握消極的退縮不前只會讓你與幸福失之交臂。
推薦閱讀:
※中國茶畫 | 清(二)
※為何感覺中國人在海外總被欺負
※歷史上的中國好交情之六:忘年之交
※中國10大銀杏村,最美的就藏在蘇州!
※中國肇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