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百柱宗祠 典型徽派建築存世孤例
宗祠又稱為祠堂,是一個家族進行祭拜儀式、會議聯誼等活動的中心場所。江西婺源目前保存著各式各樣的宗祠,它們都以精美的工藝、栩栩如生的雕刻、充滿韻味的詩畫、惟妙惟肖的泥塑等展現出自己不同的「個性」。 在婺源的大樟鄉黃村,坐落著一座與眾不同的宗祠,它既融入了徽派建築的風格,同時又借鑒了北京故宮中「金鑾殿」的建築手法,是明清過渡階段徽派建築典範的存世孤例,人稱「百柱宗祠」。
黃村百柱宗祠
建於康熙年間規模宏大 百柱宗祠的所在地黃村,是一個枕山抱水的村落。村中的建築全部都是依水而建,而百柱宗祠就「藏身」於黃村眾多的民居之中。南昌大學博物館館長余春明對建築頗有研究,他告訴記者,百柱宗祠又可稱為「經義堂」,這是由清朝康熙年間的名相張玉書所賜。 「百柱宗祠建於康熙年間,總面積1200平方米。整個宗祠為磚木結構,由庭院、門樓、廡廊、前天井(前院)、享堂、後天井(後院)、寢堂等7大部分組成,規模宏大。」余春明告訴記者。
宗祠內部
百柱宗祠還完美體現了我國傳統的風水理念,宗祠的軸線正對著一座圓錐形的小山,這叫做「金字面」,也就是風水上的文筆峰。傳說,以它作為宗祠的朝山,有利於宗族子弟在科舉上取得好的成績。而宗祠的兩個側門均有幾級台階,有著節節高升的寓意。
仿造皇宮設計打造婺源的「金鑾殿」 「敦孝悌此樂何極,嚼詩書其味無窮。」這是婺源黃村百柱宗祠的一副楹聯,它是黃村祭拜和日常大事商議的地方。余春明指出,百柱宗祠之所以稱為百柱,是因為傳說這座宗祠內有100根柱子,但實際上,只有99根柱子。俞氏宗祠
關於百柱宗祠還有這麼一段歷史,據黃村當地居民黃潤發介紹,在康熙年間,黃村全村人集資造這座祠堂,當建造快到封頂時,資金告急,無奈之下,宗祠建造負責人讓工匠們都散夥回家。工匠們在回去的路上,遇到回村過年的「翰公老」黃聲翰,他是專門做捆排流放的木材生意,賺了不少錢。他把工匠們拉了回來,耗盡自己全部資產,將祠堂造成了。
經義堂
宗祠建成初期,據說使用了許多類似皇宮的裝飾和結構,比如:大廳拱門前的台階有九級,叫「九步金階」,還有宗祠內的99根柱子,以及門樓的造型等。而後附近岑下村一個財主發現宗祠的「秘密」後就去告密,說黃村「私造金鑾殿」,有謀反意圖。無奈之下,黃聲翰就把「九級金階」改為目前的七級台階,前後各去一級。而柱子則不好大動,也正好因為它數量太多,不好計算,黃聲翰為了混淆數量,就稱宗祠為「百柱宗祠「。後來,憑藉著自己與張玉書的私交,讓其題寫了匾額「經義堂」,才能以平安度過。
引入五鳳樓式門樓屋頂為九脊頂 百柱宗祠建築既有明代的風格特點,又開創了清朝盛世時期徽派建築的藝術風格,這主要體現在宗祠的門樓以及前院的設計上。據余春明介紹,百柱宗祠的門樓十分精緻,結構也非常複雜,它以門閥為界,內外分為兩半。「外半是華麗的五鳳樓,而內半則是簡單的三開間單檐歇山頂。除此之外,第一道門的門扇是鏤空的,而且上下左右的花樣各不相同,非常精細。」
門外設計
據介紹,五鳳樓式的門樓在宮廷建築中運用得較多,但是在民間的宗祠建築中卻十分罕有。百柱宗祠的五鳳樓坐北朝南,門頭上粗大橫木和木門上均有木雕圖案,如活靈活現的「二龍搶珠」。 五鳳樓的特徵是屋頂輪廓線不是直線,而是像鳥翼般展開的曲線,建築學上通稱為翼角。五風樓共有10個翼角,呈五對展翅,就像五對欲飛的鳳凰,傳說最初百柱宗祠建造的時候,這裡還雕刻了幾條龍,且龍鬚是由石頭磨研而成。五鳳樓原為皇宮建築,明清時期被用於建造祠堂門樓。
屋樑設計
除了五鳳樓之外,內半部分的屋頂也是十分搶眼的,運用的是九脊頂,也叫做歇山頂,因屋頂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共九條脊而得名。 雕刻精美顯示主人與眾不同的身份 精美的石雕、木雕、磚雕是百柱宗祠的另一大特色。據余春明介紹,木雕主要用於裝飾舊時建築物和家庭用具,根據建築物體的部件需要與可能,採用圓雕、浮雕、透雕等表現手法,比如「經義堂」匾額附近大樑上的「鰲魚吐雲」、「龍鳳呈祥」等,做工非常細緻。磚雕也是百柱宗祠的特色之一,磚雕的原料主要來自於徽州盛產的質地堅細的青灰磚。
精美的雕刻
除了木雕、磚雕外,石雕也被廣泛運用於門樓、門套、門楣、屋檐、屋頂、屋瓴等處,使建築物顯得典雅、莊重。石雕分為平雕、浮雕、立體雕刻,題材非常廣泛,包括翎毛花卉、龍虎獅象、林園山水、戲劇人物等,具有濃郁的民間色彩,且彰顯出主人的高貴身份。
推薦閱讀:
※江夏黃氏大宗祠總譜遠祖源流紀實.
※黃村--百柱宗祠
※甘棠欣榮一院春 ——走近呂氏宗祠
※江西婺源之 蕭江宗祠
※千萬族人轉起來:羅氏宗祠與族譜